1、古诗词鉴赏20242024年年中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壹贰叁目录初中古诗词鉴赏考题分析初中古诗词鉴赏考点归纳初中古诗词鉴赏解题思路归纳第一第一章章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尤其是关注比较类题型。1、品味炼字题题目形式(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2、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
2、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3、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2)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5、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第二第二章章初中古诗词鉴赏考点归纳知识点一 鉴赏古代诗
3、歌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三步骤”: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句,抓关键词,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第三步,概括形象意义。点明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例:人物形象通常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建功立业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4、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步骤三: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鉴赏景物形象“3步骤”: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联想、想象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悟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
5、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准确分析意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1)营造意境。营造了某种意境(氛围),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但诗中意象到底传达了什么情感要由具体诗歌而定。(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意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
6、行舟;(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常见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
7、)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7)诗歌线索。5意境赏析“四步骤”: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筛选标准:(1)体现诗歌风貌(2)构成和谐统一画面。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1)具体环境(2)主体形象(作者重点描摹的景物)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意境特征)。概括意境特征需运用术语。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2)注意意象的修饰语。说明:有时个别步骤需要整合,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知识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解答炼字题“三步骤”:第一步,析
8、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第二步,描情景。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第三步,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说明: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
9、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赏析诗眼“三步骤”:第一步,从内容、修辞、词性、结构、位置5个角度觅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3炼句题答题规范:第一步,理解意蕴。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第二步,多角度赏析。(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的美。(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3
10、)结构(构思)特点。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结尾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烘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4赏析语言风格“三步骤”: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奇、悲慨、凝练、浓郁。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三步,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明确了语言风格特色,就可以省略“第一步
11、”;有些题目只要求阐释语言风格时,也可以省略“第三步”。知识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常见的修辞手法补充(部分)(1)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作用: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2)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作用: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3)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4)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作用:描绘生动画面,揭示事物特点,融入主观情感,营造特定氛围,增强语言韵律。诗歌中常用表达方式技巧(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点面结
12、合、感官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境),设想的未来之境。】(2)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叙事抒情)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
13、意描写,作为陪衬,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4)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5)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
14、用虚反衬实等。古诗词的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3)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4)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5)首尾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6)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自己褒扬(或贬抑)的真实意图。(
15、7)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8)意象组合(列锦):诗歌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表达技巧类题型解题“三步骤”虽然表达技巧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三步骤”。第一步,明技巧。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第三步,析作用(效果)。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知识点四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
16、常见情感(一)忧国忧民类:1.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直人士的呼声,反映现实生活(二)建功立业类: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三)思乡怀人类:1.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思乡之情2.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思念亲人4.闺中怀人5.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6.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四)生活杂感类: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情怀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
17、6.告慰平生的喜悦(五)送别漂泊类:1.依依不舍的留恋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4.思乡念亲之情5.漂泊哀伤之情(六)儿女情长类:1.对恋人的挚爱2.对自由幸福婚姻的追求3.对负心者的不满4.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行径概括分析诗歌情感1概括词句情感题的步骤: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通读诗歌,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的情感意图。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答案要素一般含有:(1)诗句的生动翻译;(2)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则可不答);(3)诗句表达的情感。2概括分析诗歌整体情感的解题流程:第
18、一步,从诗歌标题、注释、题材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诗句内容理解1理解诗歌句意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考生不懂得“诗家语”,不懂得诗歌会对语言进行“变形”处理。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词语、语意具有跳跃性等。考生往往按照诗歌语句表面的意思来理解,这样就容易犯错误。(2)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歌语句中往往会出现意象,考生因为不懂得意象的内涵,不能把握意象在诗歌中的具
19、体所指,也容易犯错误。对策:(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答题步骤】(1)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2)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3)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2分析诗句的作用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0、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三)评价观点态度解题流程:第一步,结合标题、诗句深入分析诗歌蕴含的道理;第二步,结合诗歌蕴含的道理谈启示。第三第三章章初中古诗词鉴赏解题思路归纳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角度1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答题思路】1.了解本义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判断该词语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是代词、名词等。2.结合语境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一家书的珍贵。像“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理解就不难理解它的含义,是指收复北方,统一山河。角
21、度2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答题思路】常规的诗句理解题所选的诗句往往是被后人传诵的名句,或者是主旨句,或者是情感句等,答题时要判定该句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与主旨或情感等有关。1抓主旨辨别诗句是否是主旨句,如果与诗歌主旨有关,要扣住主旨来答题。2.抓情感辨别诗句是否是情感句,如果与表现诗歌情感有关,要结合情感答题。3.抓比喻义辨别诗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方法,要答出诗句的比喻义。4.抓典故辨别诗句是否运用了典故。如果诗句包括了典故,要答出运用典故所要表达的寓意。5.抓诗眼辨别诗句中是否有诗眼等关键字词。如果有一些非常关键的词语,还要答出该词语的含义。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角度1理解内容【答
22、题思路】1.整体把握要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致内容。2.明确主旨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掌握诗歌主旨。3.抓关键词句和主要意象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了解意象所表达的意思。4.把握情感概述出题干所要求解答的内容,概括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感情。角度2画面描絵【答题思路】这类题往往选一些写景的语言优美的句子,解答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梳理意象明确全诗出现了哪些景物。2变换角色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假设自己是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景物。3.适当想象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也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对诗句内容进行丰富和4.语言优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3、,语言力求优美。5.结合意境在画面的描绘过程中,渗透诗歌或诗句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主人公的心情和景物的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答题思路】1.审视标题与注释通过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从而大致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2.抓住描写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或妻子)的一片深情。3.分析意象意
24、象即诗中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总结:谁 因什么 对什么 用什么方式 而抒发了 怎样的 感情。诗人 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直接 抒发了 热爱 之情。分析形象【答题思路】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
25、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5)借助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揣摩人物。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景物等。分析事物形象首先要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其次,借助表现手法,尤其是托物言志,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26、,所言之志。鉴赏语言炼字【答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解答此类问题要做到“字不离句”。要想准确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一定不能孤立地看,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2.看该字有没有运用某种手法,如拟人、比喻、双关等。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语言简练,信息全面。4.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1.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1)采用的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等)。(2)采用的描写手法(如侧面描写等)。(3)用词的生动形象等。(4)写景的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5)运用的表现手法(
27、如对比、反衬等)。2.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或风格)【答题思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1.了解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奇崛瑰丽、白居易的平实质朴等。2.积累相关的术语,如: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分析写作手法【答题思路】1.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衬托等)、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2.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手法。3.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4.这种手法对表现诗歌主旨或人物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他题型概要其他题型概要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5)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5)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5)非连续性文本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读(10)大阅读(小说大阅读(小说/散文为主)(散文为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