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课标内容知道东汉到三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必备知识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结合课本及材料,客观评价三国中的历史人物,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2.时空观念:结合地图及材料,明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3.史料实证: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历史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4.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形成对历史史实的再认识5.家国情怀: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
2、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基础导学东汉末年官渡之战1.时间: 2.交战双方:曹操vs袁绍3.交战地点:在黄河流域上的 4.结果:曹操歼灭袁军主力5.影响:为曹操以后 打下基础赤壁之战1.时间: 2.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3.交战地点:在 流域上的赤壁一带4.结果:孙刘联军取胜,曹军大溃,曹操败兵北撤5.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形成1.220年, 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2.221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3.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 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
3、30年,卫温率领船队到达 ,加强了大陆与 的联系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地区的开发趋势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后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大范围内的局部统一读图学史 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1)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曹军获胜。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典型例题:某电台知名说书人讲到:“再续上一回,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北方实力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和曹操之间,难免会有一场恶战”由此判断,说书人将要讲述( )A.牧野
4、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合大败曹军的战役。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典型例题:歌曲曹操很受中学生的喜爱,其中有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三国鼎立:220年,曹操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为巩固统治和战胜对方,各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后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大范围内的局部统一,为之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典型例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的展示出来。下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的是( )A.B.C.D.2重点问题(1)评价曹操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典型例题: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消灭袁绍B.称雄北方C.废汉建魏D.统一全国(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相较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是历史的一种进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为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典型例题: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7、3综合探究新华社消息:河南曹操高陵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曹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诗人”曹操】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英雄”曹操】材料二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曹操是个英雄!他是位具有非凡政治胆略的政治家、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他的诗文还证明他是位杰出的文学家。王立群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奸臣”曹操】材料三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阅读材料一,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
8、样的状况?(史料实证)(4分)(2)材料二中曹操采取什么手段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表现了“非凡的政治胆略”?(史料实证)(2分)(3)最能体现曹操是位“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是哪一场战役?哪一场战役使他没能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时空观念)(4分)(4)材料三中曹操被看成是“花面奸臣”,根据材料三,说明人们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容易受什么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怎样才是正确“观察”曹操的方法。(唯物史观)(4分)学业评价考点一:官渡之战1.下表是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曹魏建立前的几十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引起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156年208年221年人口/万人5648
9、15090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有利于江南经济开发B.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出现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北方社会的矛盾3.“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考点二:赤壁之战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
10、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 )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 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唯物史观)关于曹操兵败赤壁,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据此可知曹操的失败( )A.事先早有预料B.完全可以避免 C.有其客观因素D.因其大意轻敌7.公元3世纪初,孙、刘割据的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了
11、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而同一时期北方的政权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政权。据此可知(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地区C.经济发展影响着政局的变化D.全国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考点三:三国鼎立8.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A.建康 B.流求 C.夷洲D.楼兰10.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孙权开发江东,发展
12、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军事实力B.推动文化发展C.促进民族交融D.巩固局部统一11.学者张作耀曾说:“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形成割据一方的政权。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社会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据此可知,作者认为三国时期( )A.社会处于民族交融状态B.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C.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D.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1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B.诸葛亮书写的出师表C
13、.曹操对官渡之战记录的纸稿D.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13.(唯物史观)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学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跨学科主题学习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
14、非常高的地位。而在历史学上,我们是通过三国志去了解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在两本作品中,有许多的不同。比如,在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而三国志则是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两本作品,找出还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导学】200年官渡统一北方208年长江三国鼎立曹丕成都建业夷洲台湾西南三顾茅庐翻车三国鼎立形势图【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实力最强大的割据势力是袁绍和曹操。200年
15、的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是袁绍和曹操,结果是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故C项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重要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项羽和秦军主力,排除B项;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排除D项。故选C。(2)D(3)C【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C项正确;魏国位于北方,而非蜀
16、国和吴国,排除A、B项;蜀国位于吴国的西侧,排除D项。故选C。2.重点问题(1)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曹操已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准备挥师南下,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故选D。(2)A3.综合探究【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主要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东汉末年,由于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出现了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景象。(2)由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期,战乱不断,曹操趁乱将汉献帝接到许郡,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历史上称“挟天子以令诸侯”。(3)本题有两个小问,第一个小问,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
17、渡展开对战,曹操以少胜多,偷袭袁绍的粮仓,焚烧军粮,大败袁军。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奠定他统一北方的基础。第二个小问,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根据材料中的“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可以知道人们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容易受到小说和戏剧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把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区别开;依据历史文献,客观、全面地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看他
18、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等。(1)景象: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景象。(2分)原因: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乱不断。(2分)(2)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2分)(3)官渡之战。(2分)赤壁之战。(2分)(4)因素:小说或戏剧。(2分)方法:应该把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区别开;依据历史文献,客观、全面地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看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等。(2分)【学业评价】1.A2.D3.C4.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以少胜多”“长江流域”等关键词,可以得知这场战役描述的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在长江流域上的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
19、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C。5.A6.C7.C8.C9.C10.D11.D12.B【解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属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曹操记录官渡之战,不是三国时期,排除C项;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B。13.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此,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D项正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