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疑与学问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有句格言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瑞士发明家乔治对草籽牢牢地粘在狗毛上的现象感到奇怪,受到启发的他发明了尼龙搭扣;日本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对海带黄瓜汤的鲜美味道产生怀疑,经过研究,发明了风靡全球的味精。以上的论据都能证明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怀疑与学问为题的议论文。【学习目标】1、理清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 学习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
2、宜的语言。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作者简介】 顾颉(ji)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作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文体知识】 议论文(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位置:题目、开头、篇中、结尾、自己概括。(3)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6)议论文的基
3、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7)四大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的观点。(8)议论文开头作用:引出论点(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论点。【题目解说】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读音释义】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4、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zh):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哪里能看出来?明确: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从关联词“不仅也是”可知。3、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确:(1)事实论据: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
5、许多口头的消息。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戴震善问的例子。笛卡尔的例子。(2)道理论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4、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明确:引用名言,单句成段,显得活泼有新意,在全文中
6、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2、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明确: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3、从第3段来看,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明确:做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些证据有时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说的东西不能轻信,所以必须有怀疑精神。4、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举例论证。举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有各种传说的例子,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分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5、什么是“怀疑的精神”?明确:这一番事前的
7、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6、第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强调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进而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分论点。(2)举例论证。 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观点,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7、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明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8、“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不能
8、。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9、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道理论证(引证法)。 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2)对比论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强调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10、“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段开头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开启下文。11、第
9、6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举例论证。 列举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分论点。(2)道理论证。 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分论点”。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有说服力。(3)对比论证: 第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
10、、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分论点。 第-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运用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分论点”。12、归纳全文的论证过程,说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明确:首先,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作者是从对一个传说、一本书、一种学问都需要有怀疑的精神来证明的;最后,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者采取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13、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
11、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拓展延伸】 是不是对于一切的学问都要怀疑呢?明确:“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科学道理的“怀疑”。如果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治学将一事无成。【课堂检测】 阅读第6段,完成下列各题。(1)第6段可分哪几个层次?答案: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句),提出分论点; 第二层(第-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怀疑精神对学问形成的重要作用; 第三层(第-句),先例证,然后得出结论,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会在文化史上起到巨大作用; 第四层(第-句),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怀疑精神在学术、文化方面的作用。(2)第-句
12、与第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第-句与第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第-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句提出的论点。 第-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句提出的论点。(3)“一切学问家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能改为句号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4)下面句子中,四个“常常”开头的短语,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答案:不能。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 (5)“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 答案: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