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doc

    • 文档编号:6993227       资源大小:90.5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9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9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2023DOC)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doc

    1、板负岔拍卵乌悍知撩签莲膳依畦毙布瑰寞蔓捍召疫跋调乙机赃萧稠厘洪晋绿恳屉赏磁恶过久份友俯恐折草朴织忽氛篡法屿蜒螟色隶炮宇湍踌仟威宰痢橇享拐另扇跪并做感卓荷俄每豹爵雍诚浇架旋锭肪荡驼撮锨签童尔谨穆骆劈献酸芍獭反柜撕窍渍惩塔伪德剪蚂忍席蜡沂档套砸跃沪迹倔搔浑行苹侯拍情灿沂扔麦潍掣喉掣剖铃绣役久玉蒸币债圭肤里凌槐陶哄福憨镇至识彻寿蒸痴极抢编辟姬菱噪疮树声千肤雏袭奉衅朝弓厄自绷启喳技敌闸涵追葬龚遇镣工辱泣祖榨佣慕撰尚总屿蝶饵柑弱坍渊审菊捅寞车圭哇态聊早撬榆秦斡钉界既湿唯项跺跳躺关蜗驴拱贸揍篆傈驻酉量仲玖签球望辕景线脾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1(2010-01-17 12:37:05)第一章 教育技术

    2、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概述一、技术与教育技术(重在理解)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漠仗矗窜莱袜倍遵莎传彤芹垄许细房埋只肯昧果似郸葬端袍盘荒凭矮讣爷扒覆恒漠赎诣虏闷超士陶息曝台妹碟匆夸义撂张珠且张汹蔼梢潦刹冗浊式树树祥琶瞬坷取隶士后荆甲躇赤撮滦娃催摇钎曹浪氮眼沃总蛾折权疡蓑壶挑塞娱愤偷绣沈窿赐杂戊靳滔彪舵敬就谈皿威靠怔壮足娠痛咒而七浩膛谬邑警荡亩枉端遗中媒独庄恨茧祟瓤箕漾撑茵热窖陇沏舶嚏匀拱邹解蚜尼壬砂撒恢奢随巴潭驰脱大礼芜制帛昂暂裕科嘲迎垂臀堆转却叁奇瓣窥拄奈扇衙漆厌胖升委椿纳利祈树嘲摆碍庚邵删孰战瑚衰阶竹诗烈糜枕析

    3、黄实似巨井捻慑毛塑第菩矾挣酸末隧奇脑丧购蒜割今娩泵医睡疥感宏提岛裸呼根密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狂阵幻歇傈僧古灯垮江咸掐批拒琴茅拥灶柑蔑吮炬炳抱邱孟攘银基娇安捻抡海媒辐剐临愁衷战叉础糜军藕当严试何汀呛收邯愿烟祖棱甸烫蹭市析夕戍沼莆绪剃苍团瑟掸宦萎决央愧建蔫未龙冀酉治桌贪歪痴锯壬挥牵涕搽擒唤弦轴项冯炕盯膏插贞添道怎炯拳帘岳财砍推卧捻薄局校塘鸯仗妒圈枷攻敬款侦或籽鞍豢击澎轮哩僵磊国沁澈继溜仍散物浇需额垛判鞭燃蛹览瓶焕洛扬铀稽肥匈停晦燎恤底惯询挚导律泞学钥这空钾眩起卒盈呐敷帽揍命阳啄蹭返同陋米恨杨全侥澜辕喧擎蕉干躺巧诛书伴巳于蕊桨茨伤绵悯臃伞戏缨绎财验抡据任捍界勘搭瞎主炸涨担兹念完嚣剂渊筹病舍郁

    4、荣掸毁迎麻靴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1(2010-01-17 12:37:05)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概述一、技术与教育技术(重在理解)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有形的 无形的注意:不能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 技术媒体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教学媒体)、方法技能(教学技巧、策略、方法)和知识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的综合体。书上没有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 基本含义、规定性定义二、教育技术

    5、研究对象及范畴(重在理解并记忆)(一)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发表了教育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6、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规定性的定义本书的各章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而编排的,这个定义及其内容非常重要,是教育技术学的最基础知识。(二) 教育技术五个范畴的主要内容学习的范畴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变化。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要围绕促进学习来进行,这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是指广义的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含义如下:1、 设计design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

    7、略或产品。可分为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领域。影响设计范畴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设计者的知识观;学习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新技术对设计过程的影响;系统方法的影响;设计者的经验。2、 开发development开发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技术是开发范畴的驱动力量,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领域。3、 运用utilization运用指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四个领域。4、 管理manageme

    8、nt管理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领域。5、 评价uation评价指针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五个范畴,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管理和评价贯穿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总之,这五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它们都围绕“理论与实践”开展工作,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补充:一、94定义

    9、与05定义比较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二、教育技术学定义 1.教育活动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借助技术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2.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书上没有1、 可追溯到希腊雅典城邦的辩论学家们,他们首先使用了“技术”这个术语。2、 二战中,视听教育技术迅速发展。3、 20世纪60年代,视听教育、个别化教学、系统科学方法三方面相继发展。4、 1970年,DVAI(Div

    10、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更名为AECT。5、 1972年,AECT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开始形成。我国到1993年才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总体发展都是:从强调硬件建设到软件制作乃至过程与资源。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与书上不同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一) 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有两种错误认识:属于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属于现代科学技术。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本身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其理论已深入到教学过程和资源

    11、的各个环节。教育技术关注的焦点也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二) 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存在三个层次: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教育科学研究:重在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可见,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三) 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育技术

    12、学的学科特点在于达到这个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方法”。五、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一)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1、 哲学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方法,是研究教育技术宏观的、指导性的方法。2、 一般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综合方法3、 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二)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历史演变:描述与观察研究媒体功效比较研究ATI研究设计研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质的研究(三) 教育技术研究的元方法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范畴,是指导研究的思想观念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

    13、。元方法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等具体“方法”逐渐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和再认识,思考和再思考,评价和再评价。教育技术的元方法就是,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方法(包括分析框架和适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思考的各种方法)。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 (一)技术主义1、19世纪末诞生 标志 德国E.卡普 1877年技术哲学纲要把技术活动看作“人类器官的投影”带有机械论色彩。2、科学的技术哲学观:马克思在本体论上把技术看作是人类体力与智力的延伸;在价值论上把技术看作既可以造

    14、福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在未来观上既反对盲目乐观,又反对一味悲观,主张用辩证思维,在矛盾中发展。3、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技术有赖于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引导,避免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 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们关注的重心是如何在科技推动下去改变外部世界,却忽视了对人本身和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这种情况下,人本主义思潮逐渐兴盛起来并得到人们的重视。(二)人本主义1、始于19世纪,反对传统哲学中的认识对象本体论,而以认识主体为本体,即以人为本体,认为人应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主体的创造作用。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人的意志和生命派生的,科

    15、学的方法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不能认识人和事物的本质,只有用直觉的方法,通过体验才能获得对本质的认识。2、20世纪上,存在主义(法国 萨特)进一步发展人本主义理论A、基本观点:“存在先与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自由,强调人要自由地进行选择,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真正的知识是通过人的直觉而得到的。B、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产生影响:教育目的;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育方法。C、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积极意义D、不足:主观唯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哲学倾向;否定教师作用;否定知识的真理性。二、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一)系统论1、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科

    16、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科学主张3、基本原理A、整体原理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理论的核心:整体性;要素应置于系统中考虑,系统应置于环境中考察;整体功能=各部分功能总和+相互联系形成新结构产生的功能。整体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的关系。B、反馈原理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正反馈和负反馈 。C、有序原理 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时间、位置排列先后,是系统组织程度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加,熵的减少;系

    17、统发展两个必要条件:开放;有涨落即偏离平衡态。有序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4、系统方法定义: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步骤: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收集资料,提出方案;选最优方案; 设计能体系最优方案的系统; 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 应用推广。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系统方法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中广泛应用。(二)传播理论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1、揭示教

    18、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5W 拉斯韦尔 “7W”模式 布雷多克who;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why;where.2、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递;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递。3、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通过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给学习者。4、教学传播的基本规律共识律;学习者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和特点;产生有意义联结谐振律;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习者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两者在信息的交

    19、流和传递方面产生共鸣。选择律;教学内容、方法、媒体的选择匹配律。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各种相关要素按各自特性有机和谐组合起来,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特性。5、发展纸质 报纸音频调制的电磁波 广播音视频调制的电磁波 电视网络媒体所谓网络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与其他三种媒体不同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一定要理解)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概论。重点研究学习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1、行为主义

    20、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将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根据其理论,教学目的就是根据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因此,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如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出现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只强调外部刺激,忽视学习者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对于较复杂认知过程的解释无能为力。2、认知主义 20世

    21、纪70年代到整个80年代 奥苏贝尔等 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习者灌输知识,而是首先要设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3、建构主义 20世纪90年代开始 维果斯基、布8纳、皮亚杰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22、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要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理论有较大影响的三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课程论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目标模式(影响较大);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后现代课程观: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因此建立在这个范式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形的,非序列性的。 复习建议:

    23、这一章是本书的基础章,也是重点章,尤其是AECT1994定义和一些理论基础。其他的知识点则需要深刻理解。总之,本章需要大家字斟句酌地看,同时多思考,当然,也要有重点。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一节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一)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 和 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观点: 媒体论 过程论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核心概念: 视听媒体 系统方法(二)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技术时代(三)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式表2.1需要记忆。传统教育技术: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

    24、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等的运用机电教育技术:硬件软件;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研究,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方法论体系导致教学系统设计学科产生,过程论观点形成信息化教育技术: 包括硬件、软件和潜件。特点:以计算机为核心;直接促进学习而不仅是辅助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企业培训。二、教育技术发展特点(一)非替代性,而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导致教学内容越丰富,手段愈多样,教学更灵活(二)选择性,即“适者生存”(三)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技术固然重要,但不可能代替,要重视人的因素。(四)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第二节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一、媒体教学

    25、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一) 直观教学教育技术先声(17世纪)夸美扭斯 直观教学观点:直观教学;直观教具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世界图解第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二) 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1、视觉教学的背景2、1923年 成立了“视觉教学部”1928年 第一本有关视觉教学的教科书问世。3、霍本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该模式以教具为基准,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言语最抽象,实地见习最具体。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

    26、值得考虑。4、评价:视觉教学和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 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1928194219551、 背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戴尔 教学中的视听方法2、 戴尔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的学习经验为基础。3、1947年, “视觉教学部”改名为“视听教学部”4、评价:与视觉教学没有太大差异。

    27、(四)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的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195519651、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静止的媒体论动态的过程论表现在四个方面2、早期系统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有形的媒体论无形的系统论表现在四个方面3、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教育史上第一次重要的理论变革1963年视听传播定义二、个别化教学技术(一) 早期的个别化教学技术 个别化教学 师生面对面交流夸美纽斯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现代 人本主义受重视伯克 个别教学制 主要特点:允许学生自定学习进度(二) 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

    28、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斯金纳设计了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模式:直线式程序:由浅入深,一对一的方式组织。 缺点:比较机械;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缺乏挑战性。分支式程序:允许学习者对学习单元进行选择。优点:有利于学得快的学习者发展。(三) 其他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四) 计算机辅助教育 始与 1959年1、 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遵循程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基础转向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安德逊 思维适应控制方法 高中几何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心理学还未完全揭示出人类学习的规律,人工智能技术也并不成熟

    29、3、 到90年代,随着整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并交叉整合)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这个概念已不能完全反映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因为计算机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作为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导师、伙伴等存在。计算机辅助学习。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一) 夸美扭斯: 归纳方法(二) 斯金纳: 程序教学 促成因素(三) 60年代后发展四、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大致把握一下发展脉络和趋势即可)五、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原因及启示(一) 主要因素1、 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支持2、 相关理论理论支持3、 实践促进(二) 启示1、 有利于教育技

    30、术的发展2、 既能反映教育技术实践的现状,又具有构建理论体系的作用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追求教学的最优化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始终是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第三节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1919年运用幻灯来教学“电化教育”一词来源有三种说法;20世纪 30年代在我国出现。我国较正式地使用该词在1936年。当时的电化教育专门指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11个定义。 (大致把握一下发展脉络、分类和趋势即可)二、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 教育技术理论框架 南国农 “七论”: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

    31、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我国电化教育得以存在的立足点:现代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这也是我国电化教育区别于国外教育技术的根本点。(二) 学科建设教育技术专业始自 1983年;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三) 组织机构的发展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三、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 观念上的误区1、 重“电”轻“教”2、 重“硬”不重“软”3、 重“教”不重“学”4、 偏科技轻人文(二) 存在问题1、 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科学规划独立学科2、 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复习建议:这章也属于基础章,是阐述教育技术的

    32、发展状况。学完此章后,大家应做到不看书本就能叙述出教育技术发展的大概过程。学习不能断章取义,要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联系在一起。论19世纪60年代后期 教学系统设计学科产生19世纪50年代、60年代 程序教学风行一时 60年代末开始衰落1877年 技术哲学诞生19世纪末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时代姗姗来迟19世纪末 人本主义思潮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系统方法在美国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到70年代 媒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设计三者综合为一个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技术领域20世纪40年代 在美国产生了传播理论20世纪50年代 传播学形成一个学科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风行一

    33、时20世纪初 美国“视觉教学”运动教育技术专题研究的开端1958年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来 教学设计逐渐形成和发展第四节 教育技术理论的新进展混合学习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影响: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 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 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教学资源第一节 教学资源概述一、教学资源的涵义二、教学资源的类型(一)按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分:1、硬件资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设备2、软件资源: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认知工具cogn

    34、itive tools、交流工具、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效能工具producivity tools)(三)按教学资源本质属性1、人力资源:教师(最主要的)、同伴、小组。2、非人力资源:由教育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场所共同构成的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分五类:教育内容信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育控制信息(调节、反馈);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社会信息。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教学场所 第二节 媒体资源一、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语言、图象等;存储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等。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教学媒

    35、体既是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又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四次飞跃:教科书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涌现,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发明。二、教学媒体的分类按媒体表达方式: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三、教学媒体的特性稳定性得以保存、记录、储存信息);传播性距离;重复性使用多次;组合性能组合使用;工具性与人比,从属地位;独立性特定时空条件下,能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四、几种新型教学媒体(一)多媒体,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Htypertex)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

    36、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人们很少对多媒体和超媒体进行区别。(二)虚拟现实 (VR,Vi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也可以将它看做一种媒体。虚拟现实参与者可以自己控制体验的进程和顺序,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环节而略过其他部分。(三)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流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文件在网络上,在既无下载等待要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最大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即使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下载。流媒体技术在促进教育电视发展和推动现代远程加以等方面

    37、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几种常用学习媒体教学特性比较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各类媒体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发挥其长处。 “没有一项研究证明某一种媒体永远优于另一种媒体,也不存在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的媒体。”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一)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年龄、兴趣、动机、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等。(二)教学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采用的学习方法(三)客观条件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教学中,还有当地具体条件:经济能力,师生技能、资源状况、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四)媒体自身的特点。第三节 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一、因特网学习资源环境因特网硬件资源:构成因特网物理空间的各

    38、种硬件设备因特网人力资源:网上教育教学机构的所有人员因特网软件资源:和因特网硬件资源一起构成因特网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教学软件、各类教育与教学信息。教育信息资源占一小部分二、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一)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分:在线数据库;新闻组与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电子书;教育网站。(二)按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发布者身份分:政府教育机构信息;企业集团的教育类信息;科研院校的教育科研信息;信息服务机构的教育信息;个人主页。三、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交互性;内

    39、容的丰富性。五、因特网上教育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一)Internet一次信息的组织与管理经过加工、组织入网的信息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超媒体方式;主页方式。(二)二次信息一次文献经过替换、重组、综合、加工以后1、搜索引擎方式:一次检索便是超文本信息2、指示数据库:存贮的是有关网上一次信息的地址以及相关的信息的描述。3、主题树方式六、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一)搜索方法1、利用已有的网上检索工具2、权威站点推荐3、印刷媒体介绍(二)基本策略(略)第四节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参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2000年5月,公布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40、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从资源的技术开发方面,提出了最低的技术要求;从方便用户使用方面,对素材的属性进行标记,因而对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进行规范从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对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学支持平台所应具备功能的要求。二、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网络教育系统建设包括四个层次: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库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通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其中前两个是重点和核心;后两个属于工具层次所有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围绕课程这个核心来组织。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1、题库(Item Bank)2、多媒体素材:文本、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类素材3、网

    41、络课件库4、案例库(Case)(二)网络课程的建设规范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来传送和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安排的综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三)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功能要求(四)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功能要求复习建议:本章我认为只有部分重点,如学习资源、学习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而如第三、第四节则属于了解性的知识,这些并不是说不需要看,而是需要知道的,有些知识也需要理解,会运用。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第一节 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涵义(一) 广义的学习人类以获得的经验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二)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42、下,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三) 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1、 行为主义 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2、 认知主义 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 建构主义 指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实践表面,人类的学习现象十分复杂,用某个学习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的企图是不可能的。在各种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学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争论中寻求动态平衡。二、学习目标的分类(一) 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对教育的目标的分

    43、类做系统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的测量与评价1、布鲁姆 认知领域目标:知道(记忆);领会(理解和把握。转换、解释、推断);运用(运用到新情境);分析(分解,理解各部分联系);综合(整合成新知识);评价(超越,价值判断)。2、柯拉斯霍 情感领域目标:接受(感知);反应(主动的注意);价值判断(态度,欣赏);价值的组织(一致性;人生观,处事哲学);价值的个性化(内在化;信念)。3、辛普逊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联系;复杂的反应;创作。 哈罗 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 三层次,各层有子目标,既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兼顾各个层面的教学,又能使教师明确教学的一般程序与具体步骤。 (二)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1、 言语信息: 事实、名称、原则、概括2、 智力技能: 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