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心理学教案(新版)管理心理学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引言:管理人员应学习管理心理学1.管理心理学是和现代生产力、生产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在资产阶级提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为管理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这个时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均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心理技术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等。在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均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2、由必需变为可能。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与心理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要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就必须先学习管理与心理的关系。2.管理心理学的几大问题(1)“广角镜与长焦距”的利弊“人本”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管理要以人为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美国前管理协会会长赫尔雷格尔教授等著的权威著作组织行为学中指出:21世纪的管理将更加心理学化。研究者们认为,管理有三大系统理论学说,即物物系统(自然科学,技术、工艺学,金融财务);人物系统(工效学,工程心理学);人人系统(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企业非常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常把培训分为五个层次,而最高层次的培训就是心理素质的培训。以人为本的管
3、理与提高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2)从“个人”“团队”到“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观点)。(3)用“心”管理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第一节 管理与心理一、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什么是“管理”?管理活动、管理思想随处可见: 大型活动:如奥运会。 效率、效果:“一分钟经理”强调“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指责” 。 文化艺术管理。 组织运行。1.古代管理古代中国经营管理之神王莽(中国古代皇帝管理的故事)王莽和他的短命的帝国,历来被研究历史的人作为失败者唾弃,然而这些人之所以有成见,无视王莽政治生涯的很多神奇之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内心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所谓“正宗”的
4、概念:这些人虽然生活在现代,骨子里却还有汉唐“正室”遗老遗少的余孽在作祟,王莽作为汉朝宗室的外戚而篡国,是为不忠,王莽新朝改制不久,即便宣告亡国,是为无能。因此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王莽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加失败者。如果硬要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的话,也只能用一句“以史为鉴”,将他打入提供教训以免后来者重蹈覆辙的队伍中去。其实,从王莽个人奋斗的经历来看,他绝非坊间小白领想象的那般不堪。王莽学问广博,好古尚学,言必称礼,是个地道的儒生出身,他因此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夺取政权坐上皇帝宝座的知识分子。大家都记得一句名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王莽的例子就是对这句名言的一个反证。王莽先生作为一个手无缚鸡
5、之力的喝墨水的秀才,一不靠宫廷政变,二不靠兵变,走的完全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不但夺权成功,而且这其中的过程还显得那么温文尔雅,不失斯文,在我们今天看来只能用“漂亮”或“酷”来形容。“王莽猜想”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朝,政治舞台一直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或者是一辆没有售票员的公共汽车,鸡鸣狗盗之徒也罢,诸侯霸主也罢,纵横捭阖的大家,替人行刺的勇士,都是谁能耐谁就上,谁挤得上去谁就是好汉。王莽从小就读孔孟之道,理解了其中的精髓,他明白在孔孟思潮统治下的汉朝政治上,政治的力场已经发生了逆转,人们在儒家的教育之下,深信只有好人才能当官。而且,王莽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定理上,而是基于此作出了一个
6、大胆的推论:如果大家都坚持“温良恭俭让”的逻辑,那个排在队伍最后的人,反而最有可能是第一个上车的人!此即“王莽猜想”。好人不仅仅是感动自己天才都会诞生在合适的土壤里,在错误的星球上即便开出最美丽的玫瑰花,也只有一个忧伤而小资的小王子欣赏,不能成大事。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嫁给了刘家,后来成为皇太后。王氏家族从此开始显赫朝野:王莽的伯伯叔叔都封了侯,但王莽的父亲王曼因为早亡,在八个兄弟当中唯一一个没能封侯,这样,王莽和其他堂兄弟相比处于极末流,也就是政治这条长蛇队伍当中的队尾。按照资治通鉴里的描述,王莽在青年时期,虽然跟皇族有亲戚关系,但跟其他亲戚们比还是相当“寒微”的。王莽自幼就是好学生,熟读孔孟经
7、典,再加上他天才的理解力,居然从黯淡的前景中发现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这说明,读书还是非常有用的。王莽一面继续读书,一面总结着他的王莽猜想,并下定决心决心实现那个埋藏在内心的伟大猜想。他谦逊有礼,而且节俭勤奋,拜名士为师,虚心学习,苦读经书。虽然老爸早逝,但还留下寡居的母亲和嫂子供他孝敬,他还负责教育已亡兄长的孩子。王莽又广交朋友,对待掌握朝政大权的叔叔伯伯们,他更是不能放过,孝敬起来比他们的亲儿子还亲。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也是当时朝廷的政治巨头王凤生病休养在家,王莽连续侍奉了他几个月,基本上没有离开,亲口尝药,以免烫着伯父,几个月没有解开衣带休息,以至于到最后浑身散发臭气,头发胡子乱糟糟,
8、形同野狗一般。这使王凤极其感动。王莽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王凤临死时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太后和成帝都答应了。不久,王莽就做上了黄门郎,虽然官品很低,但这是皇帝身边的官职,升迁的机会很多也很快。果然,没多少时间成帝便升王莽做了射声校尉,品秩二千石,相当于地方的郡守,官职已经很高了。这时的王莽仅仅24岁,从一个“杰出青年”成为了前途无量的年轻干部。在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同时,很多的名士也联名上书,赞誉王莽的人品和才德(广交朋友有了结果)。汉成帝便顺水推舟,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1500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骑都尉是武官,而
9、光禄大夫是文官,可以参与朝政大事,至于侍中,更可以侍奉皇帝身边。这时候王莽才三十来岁,应该可以算是排到了政治队伍的前列,可以比较满足了。但人是有惯性的,他更加谦恭,更加孝顺,更加节俭,更加的“人瑞”了。他继续广交名士,和众大臣“打成一片”,还经常将家财分发救济贫寒的宾客。这说明,做“好人”是有好处的,而且是大大的好处。尤其在孔孟之道笼罩下的汉朝。从皇帝到老百姓,谁不希望选一个好人来执掌朝政呢?王莽测量社会脉搏之精微,看事物看透了本质。王莽的自我包装太成功了,以至他在初期的政治生涯中一帆风顺。不久,任大司马大将军的叔叔王根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摄政。在公元前8年,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这时的王莽不足四十
10、岁。王莽成为一朝重臣后,继续保持他的低调和好的过分的好人形象,他找来贤德的人做官,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都拿来分给大家,自己却极其节俭。他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也严格约束家人。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也到门外迎接,但因为穿着太普通俭朴,竟然被众夫人当作了王府家的仆人。官场起伏然而官场的队伍并不总是秩序井然的按照一个逻辑来行进,在“温良恭俭让”的含情脉脉的面纱之下,总会有另一套与街头殴斗类似的活动进行着。在政治勾斗中,王莽曾经把自己的政敌例如淳于长挤走,也曾经力有不逮,一度败下阵来。王莽明白:高处不胜寒,要保住大司马的位置,光靠当好人是不够的,还得提高自己的战斗
11、力才行。这期间王莽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王莽借题发挥,他让儿子自杀偿命。王莽不止杀过这一个儿子,后来,他还杀了长子王宇。王宇恐怕将来受到报复,反对王莽打压其他权贵,就想制造怪异现象来恐吓自己的老爹,好让他有所畏惧。王宇让人于夜晚拿血涂洒王莽的住宅,可惜被守门的小吏发觉,王莽捉拿王宇送到牢狱里,令服毒药而死。王宇的妻子吕焉正怀孕,被囚禁在监狱里,等到生小孩后再杀掉。按说“隔辈亲”,爷爷应该比较疼孙子。可是再到后来,等王莽当了皇帝后,他的孙子偷偷的自制皇帝衣服,在家里过皇帝瘾,结果被他发现后也立马杀掉。王
12、莽“大义灭亲”起来如此顺手,以至于他的亲戚们政治觉悟都非常高。安汉公,伪皇帝,真皇帝王莽回京一年之后,汉哀帝死去,他也没有儿子,结果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做了新帝汉平帝的辅政大臣,就这样轻易的又回到了政治圈,而且位居前列,这使得王莽对自己的理论信心大增,同时他的政治胃口已经悄然扩大了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在封王莽为安汉公的同时,其实还赏赐了他更多的土地,但是王莽屡次又是磕头又是流眼泪,死命不接受。最后导致了一场遍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上述运动上书的前后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被接见的,都叩头说:“应该赶快对安汉公加以奖赏。”要知道汉朝的国内总
13、人口不过五千万,而且上书的人数统计如此精确,令人实在是哭笑不得。王莽迈向皇帝宝座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九锡”。“九锡”就是赏赐给王莽的九样象征性东西,包括绿色的蔽膝和龙冠、礼服,用金玉装饰的佩刀,鞋头突出的履,有铃大车和套马,装饰着九束绦子的大龙旗,皮帽子和细褶白布衫,军车和套马,红色的弓和箭,黑色的弓和箭,立在左边的红色钺斧,立在右边的有金饰的戚斧,铠甲和头盔一套,美酒二卣,玉勺两只,九级青玉两枚等等,算起来其实远不止九样。王莽称帝,使用了一种成本极低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符命”。符命就是一些神秘物体,上面刻着上天的旨意。它成本低廉,但威力巨大,自古以来,每逢乱世这玩意儿就蜂拥而出。武功
14、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块白石头,上头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文字是“宣告安汉公王莽崐为皇帝”。符命的兴起,从此开始了。王莽使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同意,但是为时已晚,因为王莽的势力其实已经超过了皇帝家族。于是下诏书让王莽当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在一些其他场合也称“假皇帝”。这样一块石头就让王莽拿到了当皇帝的实权。但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皇位了。王莽要当真皇帝的意图暴露后,太皇太后大吃一惊,但已经对王莽无法控制,朝廷上下已经到处都是替王莽说话的人。公元8年,王莽在他的党羽的热烈劝进之下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
15、梦终于实现,他的政治道路到达了一个顶点。从起源上看,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还得追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就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单个个体的力量极其渺小,必须形成群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为了使人类的群体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以形成合力,必须对个体活动进行协调,使劳动达到共同目标,这种协调活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管理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劳动就越复杂,分工和协作越精细,科学技术越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现代的Windows(视窗)软件、火星探测工程等无不
16、展示着人类的管理才能。 尽管管理活动的历史几乎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可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管理,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玛丽.帕克.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强调管理的艺术特性与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把管理视作过程,强调了人的因素和管理双重目标(完成活动与讲究效率)的实现。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将管理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2.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是指生产与经营活动中
17、的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也包括教育、科技、军事、后勤等各种管理活动。广义的管理即一般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各种管理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3.概念:综合各种观点,管理就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故事:鹦鹉的故事一个鸟商有三只鹦鹉。一个顾客过来看了看,指着第一只鹦鹉问价。1000元。鸟商说。顾客惊奇道:这么贵?当然,因为它会使用Windows那这只呢?顾客又指着第二只。2000,因为它会用UNIX哦,第三只呢?3000。它会.?鸟商耸
18、了下肩,回答:我也不知道它会什么。他指着前两只鹦鹉,可是它们两个管它叫CEO。 解析:管理是掌握规律的行为,但是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呢?真正的管理是无为管理。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二)管理的对象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三)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的职能(机能)即管理者应该做什么?法国的法约
19、尔在1916年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哈罗德.孔茨等人在1955年提出管理的职能主要有: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和控制。教材观点:管理的职能包括总职能和具体职能。1、管理的总职能管理的总职能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活动的过程。2、管理的具体职能(1)管理的传统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2)管理的现代职能: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四)管理的目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
20、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五)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要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要遵循开放性、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及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社会心理(团体与组织心理)活动规律。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一是社会技术系统。即是由物质资料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组成的,包括管理劳动工具和生产、营销过程,通过个人与部门的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人适应机器与周围环境的特点,以及制造和使用机器时,要适应
21、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二是社会心理系统(即指生产过程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个体心理、团体心理与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等),主要强调人的行为动机、需要与激励、认知与态度、人际关系、团体心理气氛、组织结构与健康组织的发展及评估、领导心理与艺术等在管理中的作用。二、心理的概述(一)心理学与心理活动心理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科学的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包括人的心理、动物心理;社会、团体心理;正常的心理、病态与变态的心理;
22、有意识的清醒状态的心理、无意识模糊不清的心理活动;内隐的心理现象、外显的行为活动。基础(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心理学的一般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一般将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要研究管理心理学,首先需要理解并了解个体心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二)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
23、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心理过程分为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1)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与活动规律的反映。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其中,感知过程是感性认识,思维是理性认识,记忆兼有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特点,想象尤其创造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认知活动的过程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成分与要素,掌握并应用认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效率。感觉:是所以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直接反映的
24、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在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感官和经验,进一步对反映的属性进行加工,把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整合起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过程。记忆:是指将感知过的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必要时能提取(再认与回忆)出来的过程。思维:是指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内在的运动规律与本质特征的过程。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再现经历过的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形象,创造并构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2)情绪与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的,而是充满着情感色彩,有着鲜明的态度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惧、恨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不同态度和独特色彩的体验形式,都
25、是情绪和情感的不同表现形态。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我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并不全都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或干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疼苦、忧愁、恐惧、愤怒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有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情绪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对客
26、观现实的反映。但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大脑的反射活动与心理反映活动而言,两者具有同等意义,即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但又有一定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和人的肌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而情感是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和人的社会交际、友谊需要相联系的同情心、同志感、友谊感,同自觉遵守社会行为准则要求相联系的道德感,对文化与精神需要的美感和理智感等,都属于情感范围。(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从人的个体发展来看,婴儿身上最先产生的是情绪,有些情绪还带有
27、本能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变得复杂,人的情绪也越来越丰富。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的角度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特点。而情感的性质是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它是在千百次地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持久的、稳定的、反映本质的需求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与情感的类别有基本情绪、情绪状态与高级社会情感之分。基本情绪是指人与动物生来都具有的、最原始的情绪。对基本情绪的研究,我国古代有四情、五情、六情、七情的划分,现在研究者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情绪的三个
28、层次:第一、原始的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第二、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及持续时间:心境、激情、应激;第三、情商(情绪智慧)。快乐。快乐是盼望的目的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快乐的程度从满意、愉快到大喜、狂喜。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悲哀。悲哀与失去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盼望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悲哀的程度依次是: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悲哀所带来紧张的释放会产生哭泣。愤怒。愤怒是由
29、于客观事物或对象的再三妨碍和干扰而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紧张而发生的情绪体验。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一再受到阻碍,从而积累了紧张,最终产生愤怒。特别是所遇到的挫折是不合理的或是被人的恶意所造成的时候,愤怒最容易发生。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也会骤然发生。愤怒的程度依次是:不满,生气,愠怒,愤,激愤,大怒,暴怒。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和能力而造成的。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应
30、激等形态。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它是持续的、微弱的、平静的。心境的特点是弥漫性。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活中的事件,例如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的关系好坏,机体状态如健康程度、疲劳、睡眠情况等都影响心境。有些影响心境的原因人们不一定认识到。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例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促的情绪体验。
31、例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因此,在激情状态下,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冲动行为。处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仅仅指向与体验有关的事物;理智分析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激情持续的时间较短。激情通常由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要求)的冲突、过度抑制和兴奋等因素引起。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可以成为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力量。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
32、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地、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地作出决定的时刻,容易出现应激状态。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当遭遇歹徒抢劫时,人就可能会产生上述的生理反应,从而积聚力量以进行反抗。当驾车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在遇到巨大自然灾害的时刻,这时就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集中意志力,迅速地判明情况,果断地作出决定。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种是头脑清醒,急中生智,动作准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
33、困境。对付应激状态是可以训练的。但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这样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和互帮互助等。在青年期,随着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确立,人的情感也更为独立和稳定,并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时,就会感到自尊、自重,有一种自豪感;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同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价值标准相违背时
34、,就会感到痛苦、懊悔,甚至丧失自尊心。显然,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例如,桂林山水的秀丽、内蒙古草原的苍茫、故宫的绚丽辉煌、长城的蜿蜒壮美,可以使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的创造之美;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甚至一个人身上善良、纯朴的性格,率直、坚强的品性,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人在感受美的时候通常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表现出对美的客体的强烈的倾向性。所以,美感体验有时也能成
35、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在生活中,由于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对美的见解也多有不同。例如,有的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美,有的人却以丑木、怪石为美;有的人喜欢绚丽和精致的美,有的人却喜欢悲壮和苍凉之美。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对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异域风俗和文化。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同时,去鉴别和吸收别国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
36、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人们越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艰辛历程中以及发现镭的那一刻,所体验到的理智感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所特有的
37、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即指意识对行为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一般分为制定计划(采取决定)和执行计划(执行决定)两个阶段。制定计划对意志行动起着导向导向作用,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力基础与根本原因。制定计划具体包括动机与动机之间的斗争,行动目的的冲突、解决与确立,行动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制定行动计划与最后决定等环节。执行计划是意志行动的实施与完成阶段,它是在需要、动机、目的与期望的驱使下,促使计划付诸实施,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执行计划具体包括克服困难、落实行动、执行决定,适应环境变化、应对挫折心理、调整修正计划,实现目标并向新的目标迈进三个环节。
38、人的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无意识行为、盲目冲动行为与受意识调节支配的意志行为等多种类型。人的意志行为有以下四个特征: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克服内部与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动。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统一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的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统一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行为的动力过程。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识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认识活动。
39、2、个性心理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水平、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二是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主要指人的意识倾向、态度倾向与行为倾向特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社会越发展、越发达,物质与精神
40、财富数量就越大,品种就越多,人类选择的余地就越大。选择这样还是选择那样,这就是个性倾向需要的差异区别;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的表达。由于需要不一样,所以兴趣也就有了区别,有很多东西可以大家都有兴趣。例如,以金钱、地位来说吧,不喜欢的人或许不多,但某些有特殊理想、信念和特殊环境的人,则也会厌恶金钱和地位。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不同的人们对社会、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和观念,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是不同的人们不同的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性的一种独特的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整个的
41、精神面貌及其稳定行方面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指脾气、秉性或性情)、性格。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秉性(即气质):秉性是内在的个性本性,主要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例如:性格温和、热情、奔放、对人忠诚、疾恶如仇、礼让关怀;行动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谈吐幽默等等。人的个性心理就是
42、这两部分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从出生、婴幼儿、童年、青少年、学生,经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心理过程的发育、发展及至终生的接受教育、自我学习,锻炼,最终培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征的个性。(三)人的心理特性与人的心理实质人的心理特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与动物不同的心理,它是对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整合后的一种总的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概括。人的心理实质是指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包括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两层含义。人的心理特性与人的心理实质是关联的,都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重要课题。人的心理反映还有如下特点:(1)人的心理(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
43、,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2)人的心理活动有主观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人的心理反映除受客观现实与人脑的机能影响之外,还与个体的知识技能经验、智力能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意识、情绪和意志状态等有关系,人在认识和变革现实中都会表现出主观能动性的特点。(3)人的心理活动还有在社会实践与活动中不断变化发展与受社会制约性的特点,它往往要受遗传基因、自然与社会环境、学习与教育、科技文化与经济活动、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团体与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特点,这是人的心理有别于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和阶段,这是有自觉目的性、清晰性、第二信号系统、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
44、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一)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关系人本管理涉及管理者的心理,也涉及被管理者的心理,同时还涉及人际关系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社会心理与各种环境心理的内容和心理规律的应用,对管理的绩效和效能有重要的影响。 人本管理的实质涉及以下内容:管理者应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作用;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
45、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从本质上讲,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个体与团体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并促进企业和人员健康稳定的发展。(二)管理活动中的几个心理问题(1)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而人才则是企业的根本,员工是组织的命脉。现代化的企业与行政管理要想获得成功与高效能的发展,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根据个体与团体的心理规律来选拔人才、培训人才、任用人才、激励人才、关心爱护与保护人才、开发与促进人才的发展。(2)知心才能知人,知人才能善任。人事管理之最难在于知人
46、与知心,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应通过多接触、多观察、多了解、多理解、多沟通,真正做到知人、知面、知心,并充分调动起周围一切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让他们尽最大可能为你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才是有效的管理。(3)个体心理管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关心与重视人的心理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也是和谐人际关系与强化人本管理的基础。了解与认知人的心理是知人善任有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前提。理解与信任人的心理,做到宽容待人,真诚待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坚持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原则。交流与沟通人的心理是打开心灵的窗口,使其成为信息管理的有效通道。关怀与帮助人的心理,做到助人助己,帮人帮心,雪中送炭,温
47、暖人心是社会支持与关爱管理的重要环节。协调与驾驭人的心理是人际管理的灵丹妙药。鼓舞与激励人的心理是个体管理中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重要与核心的动力等。(4)激发心理动力。人的行为活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与行为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每个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了满足,行为结束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动机,引起新的行为。因此,需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源泉,是人的行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根本动力。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首先要研究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观察人,了解人的需要,这样才能调动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
48、(5)发展健康人格,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做好自我管理的心理准备。从思想、感情、行为与习惯入手,养成良好的人格与性格品质,提升自我管理的心理水平,并努力做到:出以公心,做个无私的管理者;把握化敌为友的技巧,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善于同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共事;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否定自己,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做到随机应变,机敏圆通,把握方向,游刃有余;提高情商水平,调控驾驭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而做脾气的主人;保持积极与平和心态,重视心理平衡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正确处理得失与成败的关系,权衡得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努力行动,把握方向,不断追求卓越与成功。(三)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社会认知原则。社会认知就是对人(自己、他人、角色、团队和人际关系等)的认知。社会认知的障碍与主要效应有: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以点概面和以偏概全的月晕效应、用固定眼光看人的定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