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6594212       资源大小:70.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8.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元和中,汉肃宗巡狩,告南阳太守问晖起居,召拜为尚书仆射。岁中,迁太山太守。晖上疏乞留中,诏许之。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又宜因交险、益州上计吏往来,市珍宝,收采其利,武帝时所谓均输者也。”于是诏诸尚书通议。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

    2、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帝意解,寝其事。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太官赐食。晖乃起谢,复赐钱十

    3、万,布百匹,衣十领。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和帝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晖复上疏谏。顷之,病卒。(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文本二: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偶读后汉书.朱文季传,感叹不已。肃宗号称长者,诏书既已引罪而谢文季矣,诸尚书何怖之甚也。文季于此时强立不足多贵,而诸尚书为可笑也。云“其祸不细”,不知以何等为祸,盖以帝不悦后不甚进用为莫大之祸也。悲夫!(选自苏轼朱晖非张林均输说)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3分)帝A卒B以C林D等E言F为G然H得I晖J重K议L因M发N怒O切P责Q诸R尚S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4、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寝”,平息、停止,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寝”意思不同。B.“谢”,感谢、谢恩,与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中的“谢”意思相同。C.“愆”,罪过、过失,与氓“匪我愆期”中的“愆”意思不同。D.乞身,指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肃宗很重视朱晖,视察到南阳时,告诉太守问候朱晖,后征召他为尚书仆射。B.因谷价昂贵,县里经费不足,朝廷十分担忧,张林建议实施武帝时期的均输法。C.朱晖因进言触怒肃宗,被下令关进监狱,后来,肃宗下诏赦免了他。D.苏轼认为诸尚书的胆小怕事很可笑

    5、,认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进用很可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2) 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14.苏轼在朱晖非张林均输说对人物做出了评价,请简要分析。(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和 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

    6、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

    7、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苏轼范增论,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B.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

    8、矣C.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D.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11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一般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过秦论。书,有的指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如答司马谏议书。B.卒伍,秦时乡里基层组织,“卒伍”也指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为卒,泛指军队。文中指家乡。C.子,一般用于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文中“苏子”是苏轼自称,“卿子”犹如公子。烛之武退秦师中“吾不能早用子”的“子”也是尊称。D.高帝,刘邦的谥号。谥号就是地位较高的人去世后对其进行褒贬是非

    9、功过的文字,有官谥和私谥之分,“私谥”是由死者的亲友或门生议定的谥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认为范增不明去就之分,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他极力劝谏项羽杀刘邦,只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却不为项羽为君的气量考虑,可谓见识浅陋。B.苏轼认为立义帝一事,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不仅关系到楚国的盛衰,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苏轼认为后来项羽杀义帝并非范增本意。C.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因为范增若不离开,必然逃脱不了被项羽杀害的悲惨命运,遗憾的是范增离开项羽太晚了。D.苏轼称赞范增是人中豪杰,肯定范增的谋略才干就是否定项羽不能知人善用。全文论的是范增

    10、,实际意在批评项羽不善用人,终必败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2)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14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贤主的依据何在?请简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

    11、?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材料二: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

    12、,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节选自贾谊治安策)【注】靖郭君:齐威王的少子田婴。谒者:指为靖郭君通接宾客的近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欲诸王A之皆忠B附C则莫若D令E如长沙王F欲臣子之G勿菹醢H则莫若令如樊、郦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走,文中指转身就走,其中的“反”与现在所说的“反反复复”中的

    13、“反”意思不同。B.城,在文中是指筑城,与过秦论中“金城千里”中的“城”用法相同。C.窃,指私下,自谦之词;与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窃”词义不同。D.细民,指小民,普通百姓;也指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本文当中该词意思是指前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郭将要“隆薛之城到于天”,这种举措内则劳民招怨,外则王疑取祸,必将导致众叛亲离,后果不堪设想。B.客在进“三言”之前故作“益一言,臣请烹”的危言,引发了靖郭的好奇心,从而打开其拒谏之门。C.贾谊认为,如果韩信、彭越只居于彻侯的地位,那么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也许还能得到保全。D.贾谊认为,大抵强者

    14、先反,而弱者后反,要想天下治安,不如众人一起建立诸侯,就不会产生反叛的邪心,这样天下就安定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2)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14.两段材料都是进谏名篇,材料一中的客和材料二中的贾谊,他们进谏的策略有何不同?(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军者,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古之善军者,以刑、以赏、以怒,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韩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

    15、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城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

    16、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节选自苏洵权书)【注释】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填上相应的字母。(3分)韩之战A秦B之斗士C倍D于晋E而出F穆公G于淖者H赦I食马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1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善军者”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B“治寡者法欲简”与“盖叹郦元之简”(石钟山记)两句中的“简”字含义不同。C“当敌之冲”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D“偃旗”,放倒旗子,隐秘军情的做法,与曹刿论战中齐师“旗靡”状况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B城堡有两种情况不易防守:一是士兵太少;二是城堡太小。但贤能的将领善用疑兵等也能出奇制胜,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就有此描写。C在背

    18、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们,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14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如期实现“百年强军”的奋斗目标。选文论及了治军和用兵两个方面的方略。在治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完成1014题。材料一: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

    20、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材料二: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

    21、,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B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C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D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22、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在汉代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官府差役,文中是后者,故有“官命促尔耕”之语。B“字而幼孩”中的“字”是爱护之意,它有时也指女子许嫁,如“邻女将字而孤”。C河东是地域名,河在此指黄河,河东即黄河以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D觞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相关的酒器还有尊、壶、爵、角、觥、觚、叠、卮、缶等。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总结了种树的经验,“其本欲舒”等四句从理论上说明“顺木之天”,“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从实践上总结种树方法。B郭橐驼在介绍了自己的种树经验,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后,又从反

    23、面论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了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C郭橐驼引述“吏来而呼”之言,把他们神气活现的样子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些官吏的扰民行为,与不善植树者“虽曰爱之其实仇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D柳宗元认为虽然老百姓是官吏的仆人,但官吏必须为老百姓办事;他对当时那些不仅不为老百姓办事,反而贪污中饱、敲诈勒索的官吏十分愤恨,称之为盗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2)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14两个文本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4、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售,成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逸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而不得直,则佛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葛乎?吾见蚩之

    25、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安,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监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章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库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选自柳宗元宋清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6、分。岁A终B度不能C报D辄焚E券F终G不H复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指平时、日常,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居则曰”中的“居”意思相同。B氏,文中是指在身怀专长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上“氏”以表示尊重。C蚩,指痴呆,与诗经氓中的“氓之蚩蚩”中的“蚩”略有差异。D塾,指古代家庭或家族内设立的学校,如(礼记)中“古之教者,家有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长安商街-位普通的药商,因为善待四方药农,所以来京城售药的药农,定会把药送到他的药店去卖,宋清借此能够多积良药。B宋清对不认识的或没有钱的患者一律赊药,因此

    27、累积不少债券,但他从不上门索要。若年末还未偿还,他就将不认识的人的债券烧掉。C宋清与人交往不计得失,而一般世人所为很少能与宋清相比。世人自己讲“市道交”,却还口唱高调,认为宋清的所作所为是以利相交。D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命的官绅,本应是守道之人,却偏行市道之交;宋清所为之事则远胜于这些“正人君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2)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14宋清说自己“逐利以活妻子”,他的“利”从何而来?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8、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3分)帝A卒B以C林D等E言F为G然H得I晖J重K议L因M发N怒O切P责Q诸R尚S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寝”,平息、停止,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寝”意思不同。B.“谢”,感谢、谢恩,与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中的“谢”意思相同。C.“愆”,罪过、过失,与氓“匪我愆期”中的“愆”意思不同。D.乞身,指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肃宗很重视朱晖,视察到南阳时,告诉太守问候朱晖

    29、,后征召他为尚书仆射。B.因谷价昂贵,县里经费不足,朝廷十分担忧,张林建议实施武帝时期的均输法。C.朱晖因进言触怒肃宗,被下令关进监狱,后来,肃宗下诏赦免了他。D.苏轼认为诸尚书的胆小怕事很可笑,认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进用很可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2)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14.苏轼在朱晖非张林均输说对人物做出了评价,请简要分析。(3分)10.HLO(错1处扣1分,超过3处为0分。意思:皇帝最后认为张林等的话是对的,得到朱晖重议,便发怒,责备诸尚书。)11.B(“乃令张良留谢”兼有感谢和道歉的意思。A项六国论中之“寝”

    30、,睡觉;C项氓中之“愆”,延误。)12.C(“被下令关进监狱”理解错误,而是“自系”,自请坐牢。)13.(1)参考答案:他趁机上书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办法,陈述机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便宜”(对国家有益的办法)、“见”(受)、“嘉纳”(嘉奖和采纳),各1分;句意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2)参考答案如果内心懂得这不可为却顺着旨意随声附和,这对不起做臣子的道义。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若”(如果)、“雷同”(随声附和)、“负”(对不起),各1分;句意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14.参考答案:(1)评价肃宗为“长者”,肃宗号称德高望重的帝王,诏书已经承认过错并

    31、且向朱文季认错了。(2)评价朱晖为“正直、强立”,但此时过多的赞美。(3)评价诸尚书为“可笑,可悲”。认为他们把皇帝不高兴,自己不能得到进用作为莫大的祸,真是可悲。评分细则: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附:文言文参考翻译:文本一: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元和年间,肃宗出外巡狩,告诉南阳太守问候朱晖的起居情况,召拜朱晖为尚书仆射。岁中迁为太山太守。朱晖上疏请求留在朝中任职,诏书同意了。他趁机上书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办法,陈述机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奖和采纳。这时谷价昂贵,县里经费不足,朝廷十分着急。尚书张林上书道“:谷贵的原因,是钱贱的缘故。可尽量封钱,一律取布帛作租,让天下通用。又盐,食物中急需之

    32、物,虽贵,人不能不要,可由官出卖。又应通过交险、益州的上计吏往来之便,买珍宝,收采其利,这也是武帝时所谓均输的办法。”于是下诏给尚书们通议。朱晖上奏认为张林之计不可行,事情就罢了。后来陈事者又有重复张林之议的,认为对国有利,帝同意了,下诏施行。朱晖又独奏道:“按照王制,天子不讲有无,诸侯不讲多少,做官的人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没有区别,盐利归官,则下民穷急,布帛为租,则吏多从中捣鬼,的确不是明主所应当实行的办法。”皇帝最后认.为张林等的话是对的,得到朱晖重议,便发怒,责备诸尚书。朱晖等都自请坐牢。三天后,下诏赦免了他们。诏说:“国家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老臣们没有过失,诏书错了,为什么自请

    33、坐牢?”朱晖于是称病太重,不肯再参加议政了。尚书令以下都很恐惧,对朱晖说:“现在面临责备,为什么称病不出,其祸不小!”朱晖说:“年纪已八十了,蒙皇恩能在机密部门,应当以死相报。如果心知不可而顺着旨意附和,对不起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等待死命好了。”于是闭口不再说话。诸尚书不知所为,便一起弹劾朱晖。皇帝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也就不予追究。过后几日,诏使直事郎问候朱晖的起居,派太医看病,太官赐食。朱晖于是起身谢恩,又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套。后来朱晖升为尚书令,朱晖以老病请求退休,拜为骑都尉,赐钱二十万。和帝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朱晖又上疏进谏。没过多久,病死了。文本二: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我偶读

    34、后汉书.朱文季传,感叹不已。肃宗号称德高望重的帝王,诏书已经承认过错并且向朱文季认错了,诸尚书还恐怖到这等地步。文季此时刚直不值得过多的赞美,但诸尚书的表现确实可笑。还说“其祸不细”,不知把什么当作为祸,大概是把皇帝不高兴,自己不能得到进用作为莫大的祸吧。可悲啊!(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B.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C.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D.增

    35、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11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一般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过秦论。书,有的指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如答司马谏议书。B.卒伍,秦时乡里基层组织,“卒伍”也指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为卒,泛指军队。文中指家乡。C.子,一般用于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文中“苏子”是苏轼自称,“卿子”犹如公子。烛之武退秦师中“吾不能早用子”的“子”也是尊称。D.高帝,刘邦的谥号。谥号就是地位较高的人去世后对其进行褒贬是非功过的文字,有官谥和私谥之分,“私谥”是由死者的亲友或门生议定的谥号。12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认为范增不明去就之分,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他极力劝谏项羽杀刘邦,只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却不为项羽为君的气量考虑,可谓见识浅陋。B.苏轼认为立义帝一事,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不仅关系到楚国的盛衰,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苏轼认为后来项羽杀义帝并非范增本意。C.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因为范增若不离开,必然逃脱不了被项羽杀害的悲惨命运,遗憾的是范增离开项羽太晚了。D.苏轼称赞范增是人中豪杰,肯定范增的谋略才干就是否定项羽不能知人善用。全文论的是范增,实际意在批评项羽不善用人,终必败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7、。(8分)(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2)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14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贤主的依据何在?请简要概括。(3分)10.选C。解析: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浅陋啊!11.选A。解析:“奏疏,如答司马谏议书”错误,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不是奏疏。12.选A。解析:“却不为项羽为君的气量考虑,可谓见识浅陋”错误,原文为“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浅陋”指的是范增弄不清去留的分寸,想依靠项羽来

    38、成就功名。13.解析:(1)汉王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与汉王有密谋之事,渐渐削减他的权力。(“间疏”“有私”“稍”各 1 分,句意 1 分)(2)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兆”“本”省略句式各 1 分,句意 1 分)14.解析:义帝心存善念,关爱人民,派遣刘邦率兵入关而没有派遣残暴的项羽;义帝知人善用,慧眼识珠,赏识并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

    39、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欲诸王A之皆忠B附C则莫若D令E如长沙王F欲臣子之G勿菹醢H则莫若令如樊、郦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走,文中指转身就走,其中的“反”与现在所说的“反反复复”中的“反”意思不同。B.城,在文中是指筑城,与过秦论中“金城千里”中的“城”用法相同。C.窃,指私下,自谦之词;与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窃”词义不同。D.细民,指小民,普通百姓;也指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本文当中该词意思是指前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郭

    40、将要“隆薛之城到于天”,这种举措内则劳民招怨,外则王疑取祸,必将导致众叛亲离,后果不堪设想。B.客在进“三言”之前故作“益一言,臣请烹”的危言,引发了靖郭的好奇心,从而打开其拒谏之门。C.贾谊认为,如果韩信、彭越只居于彻侯的地位,那么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也许还能得到保全。D.贾谊认为,大抵强者先反,而弱者后反,要想天下治安,不如众人一起建立诸侯,就不会产生反叛的邪心,这样天下就安定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2)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14.两段材料都是进谏名篇,材料一中的客和材料二中的贾谊,他们进谏的策

    41、略有何不同?(3分)10.CFH11.B。【解析】“金城千里”的“城”是城池的意思。12.D。【解析】原文的意思是要想天下安定,要多多建立诸侯国,以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使他们没有了反叛的能力,从而失去邪心。13.(8分)(1)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如果您长久拥有齐国的庇护,为什么还要薛邑呢?(判断句式;阴,荫蔽,庇护;奚为,为什么还要呢?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使,使唤;制从,听从指挥;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3分)材料一中的客运用比喻说理,“海大鱼”,以海喻齐国,以大鱼喻靖

    42、郭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靖郭君与齐国的关系;材料二中贾谊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了“大抵强者先反”的观点。(答对一点给2分,答全给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填上相应的字母。(3分)韩之战A秦B之斗士C倍D于晋E而出F穆公G于淖者H赦I食马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善军者”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B“治寡者法欲简”与“盖叹郦元之简”(石钟山记)两句中的“简”字含义不同。C“当敌之冲”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

    43、含义相同。D“偃旗”,放倒旗子,隐秘军情的做法,与曹刿论战中齐师“旗靡”状况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B城堡有两种情况不易防守:一是士兵太少;二是城堡太小。但贤能的将领善用疑兵等也能出奇制胜,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就有此描写。C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们,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

    44、我们轻易发现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14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如期实现“百年强军”的奋斗目标。选文论及了治军和用兵两个方面的方略。在治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10【答案及解析】AEH(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当年他赦免的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11【答案及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正确。前者是治军,句意:古时善于治军的人;后

    45、者是驻军、驻扎,句意:沛公驻军在霸上。B正确。前者是简明、简洁,句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后者是简缺、粗疏,句意:因为叹惜郦道元的简缺。前者褒义,后者贬义。C错误。前者是面对,句意:面对着敌人的进攻;后者是把守,句意:一个人把着关口。D正确。前者是放倒旗子,是隐秘军情的做法,后者是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12【答案及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错。原文为“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应是分散兵力是扰乱敌军计划,缓慢前行的目的则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13【参考答案】(

    46、1)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2)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如果;“叛”,发生叛乱;“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状语后置句,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2)“度”,推测;“潜”,暗中;“彼不我测”,宾语前置句,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谓”,以为;“患”,担心。8分,每句4分,每错一处扣1分;句意与原文不符,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14【参考答案】要树立正确的强军宗旨,打造卫国之师;要坚守正义,打造正义之师;要严于法纪,打造严明之师。(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3分,每点1分)【参考译文】军队,不是用来发动战争,不是用来抢夺撸掠,而是用应对国家危难的。古时善于治军的人,常用处罚、赏赐、激发愤怒的方式使士兵效命,但其中一定都正义在里面。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当年他赦免的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


    注意事项

    本文(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