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及 全册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 :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 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地不断扩大,进一步 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 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 能够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 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 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 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 教育
2、,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 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 :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教学内容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儿 童的出生、成长切入,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思,增 进对父母的感激和爱。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 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教学内容以 学校生活为中心, 从伙伴关系切入,增进同学间的友情和交往能力,初步认识集体 与个人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尊重 教育者。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 , 涉及到邻里、弱势群体、同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
3、关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培养学生的爱心。 三、 教学目标 : 总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友爱宽容、 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 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 育之思,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懂 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长辈 )的养育。 4、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
4、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 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 系 ;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 ;体 验时间的宝贵 ,逐步养成控制白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5、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 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 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6、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 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 7、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 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 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
5、安回家。 8、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 养成相应 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9、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 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 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 身体和生命。 四、具体措施 :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 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 实际存在的问题,共 同探究。 3、创设
6、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 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 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 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 我长大了 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7、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 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 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
8、说明理由。 3.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 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2. 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
9、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10、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 2)交流 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 师:听了大家的
11、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 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
12、.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
13、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3.我爱我家 第一课时 居家生活有礼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