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目 录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 2 单元说明 . 2 1 小蝌蚪找妈妈 . 2 2 我是什么 . 7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 12 口语交际 . 17 语文园地一 . 20 快乐读书吧 . 23 第二单元 识 字 . 27 单元说明 . 27 1 场景歌 . 27 2 树之歌 . 32 3 拍手歌 . 37 4 田家四季歌 . 42 语文园地二 . 47 第三单元 儿童生活 . 50 单元说明 . 50 4 曹冲称象 . 51 5 红马
2、的故事 . 54 6 一封信 . 55 7 妈妈睡了 . 59 语文园地三 . 66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 . 69 第一单元(课文) . 69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69 2. 我是什么 . 79 3.植物妈妈有办法 . 87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 91 语文园地一 . 91 第二单元(识字) . 91 1.场景歌教学设计 . 91 2.树 . 95 3.拍手歌 . 95 4田家四季歌 . 98 语文园地二 . 101 第三单元 . 101 4.曹冲称象 . 101 5.红马的故事 . 106 6.一封信 . 111 7.妈妈睡了 . 1
3、12 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 . 117 语文园地三 . 117 第四单元 . 117 8.古诗二首 . 117 9.黄山奇石 . 124 10.日月潭 . 128 11.葡萄沟 . 137 语文园地四 . 141 第五单元 . 141 12.坐井观天 . 141 13.寒号岛 . 148 14.我要的是葫芦 . 148 口语交际:商量 . 156 语文园地五 . 156 第六单元 . 157 15.大禹治水 . 157 16.朱德的扁担 . 163 17.难忘的泼水节 . 167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 172 语文园地六 . 173 第七单元 . 173 18.古诗二首 . 173 19.
4、雾在哪里 . 180 20.风 . 183 21.雪孩子 . 184 语文园地七 . 188 22.狐假虎威 . 189 23.狐狸分奶酪 . 192 24.狐狸养鸡(一) . 192 25.狐狸养鸡(二) . 193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单元说明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 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3 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 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 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5、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 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的特点。3 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 小蝌蚪 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 , 我是什么中的“穿、 披、落、打、飘” , 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 。本单元在每 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 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 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nb
6、sp;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3 篇课文都配有多幅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借 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 ,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 兴 。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 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 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 爱阅读” ,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 主阅读
7、、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 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 1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 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 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 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 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
8、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 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 ,使小蝌蚪俏皮可 爱的样子跃然纸上, “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 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 ,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 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 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 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
9、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 “小蝌蚪游啊游,过 了几天” “不知什么时候” ,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 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 “长出了两条后腿” “长出了两条前腿” “尾巴变 短了” “尾巴已经不见了” ,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 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 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 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 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 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长着宽嘴巴, 就追
10、着乌龟叫妈妈。 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 “头 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大 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 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 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 长的尾巴; “迎、迎、追、游” ,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 急切或兴奋的心情; “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 “蹬、 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
11、轻盈,动作敏捷。这 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 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 法。 课文共有 3 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 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 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 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 14 个生字,
12、读准多音字“教” ,会写“两、就”等 10 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 8 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 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 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 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3、;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 ,强调“捕”的声母是 b, 避免错读成 p;强调“披”的韵母是,避免错读成 pi;强调“迎、顶”的韵 母是 in,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 “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 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 ,练习认读。重点认读“脑袋” ,强调“袋”di 在 “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 ndi。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
14、袋”字 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 “口袋”还可以读成 ku dai( 儿), “袋”在“袋子、袋鼠”中读 d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 ,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 , 利用鱼图片认读 “阿、 姨” , 利用乌龟图片认读 “龟、 宽” , 利用青蛙图片认读 “顶、 披、鼓” 。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 ,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 教小鲤鱼捕食” ,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 ,读准易错字 “捕” ,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15、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 “京”加“尤” 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 ;熟字换一换的方法: “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 ;形声字的方法: “肚”中月字旁表示肉, “土”表示读音,等等。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 “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 捺, “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区分“顶” 右边是“页” ,最后一笔是点, “宽”下面是“见” ,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 较“足”和足字旁。 “子”和子字旁的笔画
16、变化。 本课 l0 个字书写兽占 两 7 画,独体字。 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 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 就 12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撇写舒展,撇尖 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 哪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 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 10 画,上下结构。 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
17、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 ,撇和 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 8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 “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睛 13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 7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 “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 起笔高收笔早。 皮 5 画,独体字。 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
18、笔竖在竖中线上, “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 展。 孩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 “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 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 13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 语气。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 由于找妈妈心切,
19、因此语气急切。鲤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 出青蛙的特征。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 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朗读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 的短语,读“游来游去, ,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第四自然段第 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 “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要
20、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的“游来 游去”形成对比。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 一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 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 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一 演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过演 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
21、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 “灰黑色的身子” “长长 的尾巴” “宽嘴巴” “大眼睛”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教师可以让学生细 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 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 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 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 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 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 与其中,留
22、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流全班 交流”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 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等方法,理解“披、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 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词说完整的句子。如果学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 师可以给一些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篷,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粗的尾巴。 三、实践活动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nbs
23、p; 2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 3召开阅读分享会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蛙的科学知识或者诗歌、故事。 选择你最喜欢或者大家很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2 2 我是什么我是什么 教材解析 水是自然之美景,西湖碧波荡漾,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黄河奔,长江涌,海 洋蔚蓝宽广;水是生命之源泉,它为干裂的大地疗伤,新生命得以孕育,万物蓬 勃生长; 水也是生活之资源, 它流进千家万户, 浇灌果园, 灌溉农田, 奔流发电 云、雨、雹、雾、露、霜、雪、冰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到 底和水有怎样的联系?当我们
24、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准会更喜爱大 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我是什么是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 “我” 的叙述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水的种种变化、状态和与人类的关 系,让读者去猜,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课文共有 5 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围绕“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讲水 变成汽、云、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第三日然段讲水在池子、小 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25、;第四自然段讲水为人类做的好事与坏事;第五自 然段用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照应,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文中的科学知识清晰完整。重点讲了“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汽” 。 “汽”升 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 。 “云”降温后变成“雨”或“冰 雹”或“雪”从天而降。 “雨” “冰雹” “雪”变回“水”汇人池子、小溪、江河、 海洋里。 “水”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条件下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间永不停歇 地旅行着。课后第一题“说说我是什么, 我会变成什么” ,是要求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体现了阅读能力的渐次提升和发展。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
26、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 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 满情趣。比如, “有时候有时候” “落” “打” “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 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水的性 格的两面性,使学生对水的利与害的感受更加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会写“变、极”等 10 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 9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 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 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 关键句、 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说清楚 “我” 是什么, “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认读多音字“没” ,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淹没”的“没”是漫 过的意思应该读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