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一部分一部分 第五章第五章 第第2 2讲讲 课时课时3030板块运动与地貌结合示意图及实例,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其对地表形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相关的图文材料,明确六大板块的位置,解释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23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1.大陆漂移学说 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
2、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1.大陆漂移学说 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
3、在的海陆分布。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1.大陆漂移学说 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5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岩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且岩石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
4、称分布。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漂
5、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碰撞)生长边界(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脉裂谷、海洋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那海沟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红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岭东非大裂谷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发育为海洋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并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
6、旦河谷,属于小板块张裂而成板块运动与地貌地中海与红海,同样是海,成因不同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海底山脉”或“大洋中脊”。大西洋海岭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海沟岛弧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科迪勒拉山系海沟海岸山脉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岭或断层
7、,板块相背运动,会发生张裂,板块间距离会加大,如红海面积会变大,大西洋面积在扩大。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沟或造山带,板块相向运动,会发生碰撞,板块间距离会变小,如地中海的面积在变小,喜马拉雅山在增高。(2020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
8、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情境来源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知识载体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能力与素养第(1)题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解题过程第(2)题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
9、河床走向与 之间的关系,在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 ,更容易在流水 下形成河谷,发育河流。第(3)题由材料可知,金矿的分布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在断裂处,容易发育河流,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流 侵蚀显著,切穿的岩层多,金矿出露的较多;横断山区河谷多,河流数量多,金矿出露的范围广。印度洋亚欧超过断裂侵蚀破碎下切第(4)题注意设问是沙金形成的地质过程。首先山区出露的金矿石被风化、侵蚀进入金沙江,然后在河水的搬运和磨蚀作用下,金矿石粉碎成金沙,最后随着河流流速 ,搬运能力下降,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题过程减慢解题过程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
10、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34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
11、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A正确。板块张裂一般形成海洋或裂谷,B错误;海水侵蚀一般会形成海蚀崖、海蚀穴等,C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形成“U”形谷、冰斗、角峰等,D错误。故选A。12【2022河南郑州市模拟】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的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1.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A.板块挤压 B.板块张裂C.海水侵蚀 D.冰川侵蚀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该海域地处热带地区,无暴雪和酷寒,没有浮冰,也没有飓风、台风,A、C、D错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
12、达10 909米,在海底作业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该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火山活动频繁,B正确。【2022河南郑州市模拟】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的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2.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需要避开的风险包括A.暴雪、酷寒 B.火山、高压C.浮冰、飓风 D.台风、海啸34123.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 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
13、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图示区域的太平洋板块内的海山,越向西北,火山形成年代越早,说明其早期处在东南部(现在夏威夷岛,即“热点”)的位置。故推断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故选B。3412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
14、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阿留申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形成,8 000万年前,底特律海山形成,当时的位置应该处于现在的夏威夷岛的位置,因此该海沟的形成年代根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A错误;3412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
15、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4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3412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
16、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夏威夷岛链是固定“热点”喷发形成,不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错误;皇帝海山链为火山喷发形成,岩石组成应多为喷出岩(玄武岩),D错误。3412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F处地壳运动不一定较E处活跃;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123456789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板块消亡边界和陆地,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和海洋,结合四个选项分析,甲板块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123456789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
18、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回答34题。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出露于地表是因内力抬升,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中景观,C正确。1234567894.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A.生长边界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东北、西南图中岛屿为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些岛屿主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
19、板块向西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B正确。123456789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57题。5.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读图可知,根据东非裂谷带位置可以确定板块为非洲板块,非洲板块的两侧是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图中可看出,板块边缘有山地、海沟,可确定板块为美洲板块。1234567896.图中示意的是A.大西洋中脊B.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左侧是美洲,右侧是非洲,因此是大西洋中脊(海岭),选A。1234567897.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A.大分水岭 B.
20、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高大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与消亡边界处,在板块的左侧,即美洲板块西侧有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选B。123456789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示意两点之间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形变化过程。完成89题。8.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区域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A.日本富士山 B.北美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 D.巴西高原123456789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巴西高原、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内部。故选B。1234567899.该区域地形变化导致了图中处A.生态系统更稳定 B.流水侵蚀作用增强C.气温日较差减小 D.岩石物理风化增强123456789根据图示可知,处地势在逐渐增高,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因处位于山地背风坡,导致处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导致处岩石物理风化程度增强,D正确。降水减少,晴天增多,气温日较差增大;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