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悲怀李觏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壸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注】壶中仙翁: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缘题而起,开篇即言其悲,对人生迟暮、天气转寒、忙于生计发出悲伤的感叹。B. “数分”显叶之渐变,秋晚降霜,“数分”红叶冲淡了诗人心中因叶黄而带来的悲意。C. “
2、一瞬曙光成夕阳”与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光转瞬而逝。D. 尾联借用典故,想象自己如能追随仙翁,就会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珍惜岁月光阴。15. 本诗的颈联历来受人称赞,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注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15. 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B. 第二
3、句“月缺花飞”是借眼前之景来抒发对情人间难得的“花好月圆”的悲叹,因为在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C. 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阁着”两字写出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D. 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16. 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登山亭陆游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
4、尘寰一梦残。【注】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B. 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C. 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D. 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16.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5、。暗香,旧时月色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麻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
6、如何逊在扬州。”翠尊:翠绿色酒杯,这里指酒。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开篇写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彼时词人与佳人相会,虽天气清寒,却折梅相赠,境界幽雅。B. “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词人以何逊自比,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却怀才不遇的痛苦。C. 上阕结尾处写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人美丽的枕席中,“疏”“冷”两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氛围。D. 下阕“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寒碧”则道出了湖水的清冷澄激,二者对比强烈,更显词人思念之浓重。16. 前人读此词,认为下阕“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处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对此你如何理解?
7、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C.作者以“无兼味”和“只旧醅”表现了生活贫困,表示歉意的同时,也透出心中的无限伤感。D.本诗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写得很细腻,表现了
8、诚挚、真率的友情。16.本诗原有副题“喜崔明府相过”,请简要分析首联是怎样为全诗表达“喜”服务的。(6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
9、,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教师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悲怀李觏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壸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注】壶中仙翁: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
10、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缘题而起,开篇即言其悲,对人生迟暮、天气转寒、忙于生计发出悲伤的感叹。B. “数分”显叶之渐变,秋晚降霜,“数分”红叶冲淡了诗人心中因叶黄而带来的悲意。C. “一瞬曙光成夕阳”与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光转瞬而逝。D. 尾联借用典故,想象自己如能追随仙翁,就会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珍惜岁月光阴。15. 本诗的颈联历来受人称赞,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4. B 15. 颈联使用想象、拟人等手法,以物写人,借“春水到海”写生命的力量,以“山松禁霜”展现生命的昂扬,体现诗人开拓心
11、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的精神状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B“冲淡了诗人心中因叶黄而带来的悲意”错误,“数分红色上黄叶”是说秋晚降霜,黄叶染成了红色,虽然“霜叶红于二月花”,但面对这易于变迁的现实,诗人依然有淡淡的哀愁,并没有冲淡悲意。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颈联的意思,然后结合技巧分析效果。“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是说诗人想到流去的春水,应有到海的时侯,它载去人们送别之情,祝愿它流进大海,汇成那雄波巨澜,在奔腾浩瀚、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有它一份生命的力量;接着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风霜的,
12、在风欺霜打之后,依然虬枝奋昂,老干撑天,丝毫不带有畏怯的样子。前句以“应到海”表示推测,是写他人;后句以“合经霜”表示理所当然,是写诗人自己。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是对他人的怀思;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这两句表面写的是“春水”“小松”,实则写人,“应”“合”表明是想象,同时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体现了心胸的开拓和精神的振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注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15. 下列对这首
13、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B. 第二句“月缺花飞”是借眼前之景来抒发对情人间难得的“花好月圆”的悲叹,因为在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C. 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阁着”两字写出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D. 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16. 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答案】15. B 16. 送行女好是一个多情善感、依依不舍、痴情
14、却又爽利的形象。短短的嘱咐被哽咽之声打断。先说“保重将息”过于缠绵,见对方难分难舍后,马上勉励对方“前程万里”,既鼓励对方,又借此淡释别恨。【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曲的赏析能力。B.“借眼前之景”使错误的。“月缺花飞”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心理感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本曲中写到女子送行时顿觉月圆也缺,花好也残,认为人世间难得“花好月圆”,同时手里拿着饯行的酒杯,眼里面含着眼泪,体现了她的多情善感和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在分别时刚刚道得一声“保重”,又感觉过于缠绵,所以又祝福前程万里,从而可以看出该女子不仅痴情更是一位坦率爽利之人。这位女子的
15、临别赠言突出她复杂的心理变化,在分别时,首先刚道一声“保重”,便因为离别的痛苦之情而哽咽不语,这时该女子认为场面过于缠绵,于是又祝福对方“前程万里”,这一句祝福既是对对方的勉励,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内心的离愁别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登山亭陆游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注】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 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B. 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C. 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D. 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16.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 D 16. 迷茫孤寂之情。诗人半醉倚栏,放目远眺,三山渺渺,遥不可达;自比渔翁,独钓寒江,表达了诗人迷茫、孤寂的心情。不被重用的不满。清风拂林,横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将熟,表面上看诗人似有当炼丹术士的想法,其实是正话反说,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
17、不被重用的不满。无人赏识、梦想破灭的悲愤。童颜绿鬓,无人赏识;回首尘寰,梦想破灭。【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说法有误,颈联表面上看似诗人想要当炼丹术士,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诗人以“幽人”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颔联,写诗人半醉倚栏,放目远眺,三山渺渺,遥不可达;诗人自比渔翁,独钓寒江,表达了诗人迷茫、孤寂的心情。颈联,写清风拂林,横吹玉笛,紫云
18、覆鼎,金丹将熟。后句表面上看似诗人想要当炼丹术士,实际上诗人说反话,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满。尾联,意思是童颜绿鬓,无人赏识;回首尘寰,梦想破灭,表达了诗人无人赏识、梦想破灭的悲愤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暗香,旧时月色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
19、、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麻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翠尊:翠绿色酒杯,这里指酒。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开篇写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彼时词人与佳人相会,虽天气清寒,却折梅相赠,境界幽雅。B. “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词人以何逊自比,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却怀才不遇的痛苦。C. 上阕结尾处写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
20、的幽香散人美丽的枕席中,“疏”“冷”两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氛围。D. 下阕“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寒碧”则道出了湖水的清冷澄激,二者对比强烈,更显词人思念之浓重。16. 前人读此词,认为下阕“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处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 首先“江国,正寂寂”叙写词人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于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接着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词人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心中不安,耿然于心,不能忘怀。短短六句
21、,情感三处转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怀才不遇的痛苦”错误。“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意思是: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此处诗人以何逊自比,说自己年纪老迈,诗情锐减,面对红梅,也不能有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了。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意思是: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
22、忆。“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词人身处异乡,眼前寂寞,内心冷清,于是想要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路遥”“夜雪初积”,难以寄到。于是,“翠尊易泣”,捧起翠玉酒杯,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只能“红萼无言耿相忆”,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心中不安,耿然于心,不能忘怀。短短六句,情感三处转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
23、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C.作者以“无兼味”和“只旧醅”表现了生活贫困,表示歉意的同时,也透出心中的无限伤感。D.本诗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写得很细腻,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16.本诗原有副题“喜崔明府相过”,请简要分析首联是怎样为全诗表达“喜”服务的。(6分)15.(3分)C【解析】错在“表现了生活贫困,表示歉意的同时,也透出心中的无限伤感”,
24、颈联虽然表达了力不从心的歉仄,但主要不是表现生活贫困,更没有透出心中的无限伤感。作者借此表达的是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16.首句以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美丽景色,烘托了作者心中之喜。次句暗示这里平时并无客至,透露出寂寞心情,反衬客至之喜。作者写只有鸥来而无客至,其实是对客人将至的铺垫,为后文写因客至而喜做了铺垫。(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宋神宗熙宁七年秋
25、,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
26、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错误,从词中来看,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故选B。(2)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上片描绘的画面我们主要是要抓住诗歌中“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城花。烟雨暗千家”等诗句进行理解,重点理清春风拂面,细柳在柔风中自由飞舞,弥漫的烟雨笼罩在人家之中,突出美丽
27、的春风春雨图。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由近及远地描写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触发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二句动静结合,增添诗歌的整体美感;“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这是从视觉上入手,使得诗歌描绘角度别致、新颖。 答案:(1)B(2)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
28、高后所见全城之景。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