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河南省委宣传部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共四题)能力素养测试第一题:判断题主要考察公文写作、公共基础知识等。第二题:选择题主要考察时事政治热点。第三题:策论写作2015年1月22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出席会议并讲话,赵素萍指出,做好新常态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继续坚持务实宣传理念,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紧扣文明河南和提升河南形象两大目标,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着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
2、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四个河南”“两项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要求:以“有守有为有担当做合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干部”为题,写一篇策论在河南日报发表,800字左右。深度解析考查了应试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写作能力。“四个河南”即是:“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河南答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四个河南”建设高度契合了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河南省情,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的生动实践。“富强河南”建设意在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提升河南发展水平,奋力实现富民强省的既定目标。“文明河南”建设旨在提升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河南社会的文明程度。“平安河南”建设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夯实全省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美丽河南”建设关键在于坚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搞好生态建设,为全省人民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四个河南”建设有机统一于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通过四大建设,必将有力推动河南由传统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省的历史性转变。2.中国民族伟大复
4、兴“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实践。从中国梦与“四个河南”建设的主要目标看,“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而“四个河南”建设所追求的 “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无不围绕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而展开。从二者的实现途径上看,“四个河南”建设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实践。“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的实现与河南的努力不可分割、相融相通。作为拥有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省,河南的富足对中国的强大、对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河南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国家方能圆梦。3.河南未来经
5、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近些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如:提出了“2020年1亿河南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体战略,完成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谋划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强省、生态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力求使河南的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现代化建设再上一个大台阶。但另一方面,未来河南究竟以什么样的形象、姿态屹立于中部地区、展现在全国面前,需要有大手笔、大气魄、大思路、大视野。郭庚茂同志提出的“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
6、设,就是在总结、梳理河南发展战略、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使河南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路子更加科学。“四个河南”建设,全面、真实、简练地概括了河南省委省政府新的战略谋划,真实反映了1亿河南人民的美好期待,必将成为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精神砥砺。“四个河南”建设的本质内涵1.“富强河南”:河南发展的第一要义。“富强河南”建设,就是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继续走好“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子,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工作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省,经济
7、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仍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河南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但人均财力全国倒数第一;2012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442.62元、7524.9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22.38元、392.06元;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为42.4%,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五,位列中部六省倒数第一;按照国家确定的新的贫困线标准,河南省还有1000万人口没有脱贫。上述情况表明,河南省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更为艰巨,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富民强省作为第一追求,切切实实搞好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8、快速发展。2.“文明河南”:河南发展的独特优势。“文明河南”建设,就是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河南社会的文明程度,引导全省人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河南是中国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多年。深厚的文明沃土孕育了河南特有的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人文精神。据此文明积淀,国家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之一,这不仅是中原经济区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主体功
9、能区划中首个明确了传承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文明河南”建设依据得天独厚的文明因子,通过道德、法治、诚信、 服务型机关建设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河南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3.“平安河南”:河南发展的重要保证。“平安河南”建设,就是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搞好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多年来,河南紧紧抓住和谐河南建设这一重要载体,在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的同时,大力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出台了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11-2015年),开通了“河南平安网”,围绕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体目标
10、,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以“双基双治”为工作着力点,深入开展“平安河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4.“美丽河南”:河南发展的迫切要求。“美丽河南”建设,就是要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为河南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不断探索中原生态文明之路中,提出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科学发展理念。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生态省建设
11、的重大任务,并据此编制了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5年)。2013年1月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造美丽中原”的目标。当前,“美丽河南”建设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趋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特别是雾霾天气日益增多、雾霾程度愈益加重,更加凸显了“美丽河南”建设刻不容缓。“两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背景链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战略判断。在此基础上,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出现和面临一些新的态势和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坚定
12、主心骨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面对国内外挑战以及与之相应的困惑和质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任务愈加繁重。这种态势需要广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切实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网上舆论生态变量最大,掌控主导权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全球网民已突破亿,其中我国网民超过亿并呈快速增长之势,并且越来越多用户从端向手机端转移。“低头看屏“成为各地众多场合一道风景,移动舆论场成为世界上最大舆论场。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成为重要的舆论策源地,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互联网成为舆情始发地、情绪引爆点、行动指令传播链。可
13、以说,舆论聚焦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主要在网上。宣传舆论工作如果忽视了网上舆论斗争,就失去了网上舆论主导权。在互联网成为舆论传播重要渠道和舆论斗争主战场的今天,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掌控网上舆论主导权任务愈加繁重。文艺创作生产聚焦质量,唱响主旋律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文化建设积极进展,文化民生不断改善。但是,也暴露出了文化基础薄弱、产品不丰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些文化单位唯经济利益至 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有意思”,直接忽视社会效益的“有意义”。而任何情况下,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的要求必须坚持,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
14、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文艺导向功能,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任务愈加繁重。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巩固主阵地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不少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主要平台和话语渠道的作用被侵蚀,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被削弱。可喜的是,一些传统媒体近年来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融合发展,已经产生“化学反应”,有力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新形
15、势下,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的任务愈加繁重。社会条件已经大不一样,建强主力军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已经大不一样了。但是,一些地方和领域的工作者身子在“地球村”,脑袋仍在“自然村”,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力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既要政治上可靠,也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这样才算是行家里手。因此,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
16、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革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的任务愈加繁重。参考范文1(868字)有守有为有担当做合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 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要履行好守土之责,就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守土之责,根本在“守”。意识形态领域,真理不去占领,谬误就会丛生。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化,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个事关党和人民
17、、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牢牢把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不可大权旁落、丢失阵地、自毁根基。守土之责,关键在“为”。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岗位和权力,我们要在其位、谋其政,强化责任,积极作为。要切实做大做强做优主流意识、主流文化、主流媒体,做到个头大、体魄强、形象好,内容对、形式活、方法当,能入耳、能入脑、能入行。尤其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不断创新中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守土之责,核心在“担当”。要坚决克服那种讲经济不讲精神、讲民生不讲民心、讲政绩不讲政治、讲执政不讲政权、讲当官不讲担当的现象。面对阻碍我们实现中国梦
18、的敌对势力的攻击,就要像鲁迅先生所说,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不仅不能为之提供空间、提供方便,而且要理直气壮地依法依 规进行处理。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万古长青,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更不能故作“开明绅士”。打铁还需自身硬。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自身不硬、不强,不可能坚守阵地、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决定因素是宣传思想工作者,除政治上可靠外,还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业上有几把刷子,能够让人信服,而不是用两个孔的插头去对三个眼的插座。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
19、心应手、事半功倍,真正担负起守土之责。参考范文2(1047字)有守有为有担当做合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想履行好守土之责,就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有守有为有担当,要在“守”字上下功夫。意识形态领域,真理不去占领,谬误就会丛生。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化,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
20、个事关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牢牢把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有守有为有担当,要在“为”字上多着墨。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岗位和权力,我们要在其位、谋其政,强化责任,积极作为。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葫芦岛正处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时代浪潮的前沿,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坚持用主旋律占领主阵地,要切实做大做强做优主流意识、主流文化、主流媒体,做到个头大、体魄强、形象好,内容对、形式活、方法当,能入耳、能入脑、能入行。尤其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不断创新中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有守有为有担当,要在“担当”上强
21、本领。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自身不硬、不强,不可能坚守阵地、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决定因素是宣传思想工作者,除政治上可靠外,还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业上有几把刷子,能够让人信服。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真正担负起守土之责。有守有为有担当,还要建立起落实好责任的长效机制。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主动权,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打好舆论斗争的组合拳,奏响弘扬正气的交响乐。强化勇于担当的意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发声亮剑,面对复杂敏感问题敢抓敢管,勇当立场鲜明的
22、战士,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当前,河南省正坚持科学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建设,努力让经济大发展,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注重把握舆论导向,下好先手棋,传递正能量;要注重提高能力和水平,掌握科学方法,注重工 作创新,要扑下身子接地气儿,更要跟上时代步伐,以过硬的本领为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好务。美文赏析(1982字)有守有为有担当做合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干部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方向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认真抓好落实。我们要更加求真务实,不断改革创新,讲究战略战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善始善终、善作
23、善成,以新的作为推动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新的发展。一、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要紧紧围绕“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任务目标,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以领导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为重点,组织开展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做强做大正面宣传,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更加鲜明有力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广泛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二、在服务群众上有新作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实现好
24、、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着眼于反映民声,敏锐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主动设置议题,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的阐释力度,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努力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报百姓之所需、解百姓之所难。要着眼于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难题,按照“完善机制、深化内涵、拓展范围”的要求,不断推出实实在在的创建内容和创建载体,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感受变化、得到实惠。要着眼于满足需求,把促进公共
25、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普通群众喜欢的文化服务。对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流动文化服务等利民举措,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三、在克难攻坚上有新作为。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应急性的工作不少,棘手难办的事情很多,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不断攻坚破难中实现新的发展。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要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解答群众思想上容易混淆的是非问题,解析中央
26、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真正做到解疑释惑、以理服人,凝聚精神力量、增进思想共识。面对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 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省文化发展的实 力和竞争力。四、在久久为功上有新作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抓、长期抓。要抓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情绪引导,积极探索具体化、分众化的有效
27、机制和手段,强化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特殊知识分子群体工作。要强化阵地意识,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动摇,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所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做到可管可控,绝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确保主流思想和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五、在提升素质上有新作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挑战严峻,越要主动担当。我们要按照“紧跟中央、安心热爱、钻研求索、积极作为”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支有守有为有担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队伍。要以政治强来提升素质,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引导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8、者坚持党性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立场自信、观点自信和方法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自信、组织自信和能力自信。要以业务精来提升素质,广泛学习、深入学习,“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着力提升理论素质,带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学习现代传播、文化艺术等宣传业务,主动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科技等现代知识,努力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方面有“几把刷子”的行家里手。要以作风好来提升素质,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存在的“四风”问题,下大力气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拆除与
29、人民群众之间的“语言墙”、“文字墙”,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切实实走好群众路线。第四题:公文写作背景材料: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我省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要求:以“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为省领导面向全省宣传系统领导干部撰写辅导报告。2000字。参考解析考查了应试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期间,把焦裕禄精神精辟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是,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
30、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愚公移山精神:首先是敢想敢干、不满足现状的精神。在愚公的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要下决心搬掉太行、王屋二山,这就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没有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不可能改变生活的现状,不可能改变发展的条件,这是愚公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其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就是为了走出去,为了更好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也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要走出去,要发展,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决不能满足于这样一种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要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好的发展条件。所以他要打开太行、王屋二山,开辟
31、与外部世界更好联系、从而更好发展的通道。这种精神对于今天我国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有重要意义。第三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是按照既定方针,不达到目的决不动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一种精神,使愚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所以一代又一代、世代无穷地挖山不止,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参考范文(2287字)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敬的各位领导:很荣幸能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知识,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32、源远流长,为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沃土,使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而未曾中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理念往往与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明确文化渊源和民族文魄,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走好中国道路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以
3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在明确文化渊源和民族文魄。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可见文化血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任何一种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是中国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抛弃了传统文化,就是放弃了根本,那无异于缘木求鱼。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凭空产生,不是无根之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
34、、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恰是借鉴并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其价值根源。比如富强是中国民族千年夙愿,“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以及“民贵君轻”等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朴素的民主理念,“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等等。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样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比如“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等等,就反映了古代质朴的公正与平等观念。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中国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导向。
35、比如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基因,敬业是中国民族 的传统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是为人之本,等等。因此,作为中国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血脉相承、文脉相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正如“软实力”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的那样,“中国最强的软实力根植于自身文化之中”。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所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就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自觉和自信。首先,是走好“中国
36、道路”的需要。我们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面对着各种文化价值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坚守,破解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侵扰,而通过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贯,无疑可以使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更加充足和饱满。其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我们的发展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能否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能否打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话语偏见,能否发出和传播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能否为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需
37、要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而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支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只有合理继承和发展、创新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会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从而孕育发展成为一
38、种与传统相对接、与社会主义相符合,与现代文明相融汇的新型现代文化。首先,要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和阐发,就不难发现其蕴含着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导向等现代价值,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结合。其次,要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空,需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时空转化,才能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民为邦本”“
39、天人合一”“均贫富”等思想,就需要具体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时代内涵,才能进一步对接和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报完毕!下午卷(共两题)工作实践测试第一题: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提供若干学者发言。要求:撰写会议综述,800字。参考解析考查了应试者的公文写作能力。参考范文(892字)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综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天,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召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研讨会
40、,专门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探讨。研讨会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汇聚思想智慧,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平衡世界传播格局的战略选择。目前迫切需要的媒体融合,就是用主流传统媒体的价值取向、公信力、专业性,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语境、互动性,造就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如何让主流舆论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中也能占据引领地位?对于这一事关媒体融合目标的问题,XX给出的建议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掌握话语权,在XX看来,在这次由技术革命所引起的媒体融合中,要高度重视经济、科技话语权的建设。他举例说,发达国
41、家在经济科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上已经形成优势和垄断,很多国家的经济运行都离不开。所以他建议选择中国经济的优势领域、科技的优势学科,抓紧部署这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人才一直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目前,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不是设备、大楼,甚至不是资金,根本的还是队伍建设、人才问题。”XX指出,人才问题体现在传统媒体的采编业务骨干频频流失,而所需要的新媒体技术、业务骨干难以引进。她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搞试点的形式,最大限度走市场化道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权激励,稳住主流媒体骨干人才流失的势头。媒体融合过程中,资金需求是非常大的,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
42、不现实的。XX建议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公司平台,运用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从产权上进入新兴媒体,在业务上进行上下游整合,打通资源,完善生态,促进融合。新媒体重复建设问题、媒体融合情境下的新语态、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三个小时的时间,专家们学者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不同侧面贡献自己的智慧,省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同志与委员们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交流,共同寻找媒体 融合的实现路径。第二题:综合写作“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提供提纲:1.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 必然要求。2.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3.问题纷繁复杂,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
43、析和研究问题。要求:补充完善提纲,并以“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为题撰写理论文章,2000字。参考解析考查了应试者的综合写作能力。参考范文(2519字)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一、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人类认识世界、
44、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增强问题意识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
45、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必须善 于发现问题,领导干部就要在发现问题上领先。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就是党带
46、领人民群众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有人说,中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所有问题都当作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改革就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当年一些地方率先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总之,在各种困难和复杂因素面前,只有在认识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积极应对,才能实现改革的顺利推进,确保发展的持续平稳。三、问题纷繁复杂,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现实世界的问题错综复杂,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有曾经经历过的,也有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许多问题相互纠结、连锁反应。这
47、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问题分析、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才能牵住牛鼻子,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要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总之,只要抓住和解决了关键问题,就能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四、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应当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就是
48、解决问题的,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检验。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勇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应有的自信,是有力量的表现。应当肯定,大多数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是强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淡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强化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担当,就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五、问题源于实践,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在
49、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如果只是空洞地谈问题,只是坐在机关闭门造车,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也更详细、更透彻。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中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难题。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基层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从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丰厚营养。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问题, 要认真听取群众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