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区;、掌握神经系统的分区;2 2、掌握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反射弧的组成;3 3、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4 4、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5 5、掌握脊髓灰质与白质的分布;、掌握脊髓灰质与白质的分布;6 6、掌握脑干的组成与外形;、掌握脑干的组成与外形;7 7、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裂和分叶;、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裂和分叶;8 8、掌握浅、深通路的组成及特点;、掌握浅、深通路的组成及特点;9 9、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第五章第五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2 2第五章 神经系统 概述概述一、
2、神经系统的组成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组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组成。成。二、神经系统的功能二、神经系统的功能 1 1、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成、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 2、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产生适应;产生适应;3 3、人类大脑皮质出现了分析语言的中枢,、人类大脑皮质出现了分析语言的中枢,构成思维、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不仅被构成思维、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不仅被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能主
3、动地认识世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界和改造世界,使自然为人类服务。3 3 第一节 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部)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CNS)脑干 脑桥 延髓 脊髓 4 4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部)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一端连脑和脊髓,另一端连其所分布的器官。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和功能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1)躯体神经:指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2)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内脏神经周围
4、神经系统(PNS)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5 5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灰暗。而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二)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白亮。而在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髓质。(三)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聚一起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四)神经束(神经传导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五)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
5、的团块。6 6(六)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处的团块。(七)网状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八)传导通路 指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其传入部分称感觉传导通路,传出部分称运动传导通路。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感觉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7 7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一)脊神经的结构概况1、脊神经的组成 由前根(运动性)和后根(感觉性)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6、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附近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级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而成。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3、脊神经区分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2、脊神经纤维成分8 89 9 前支:粗大,分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节段性不明 后支:较细,分于项、背、腰骶部,有明显节段性 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等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二)脊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 1、颈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1)组成和位置(1)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2)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2)主要分支 膈神经:
7、由第35颈神经前支组成;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尚分布于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4、神经 分支1010 2、臂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1)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2)位置:穿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腋窝,包绕腋动脉形成三束3)主要分支 腋神经三角肌和小圆肌;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方肩”“垂腕”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肌后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2个半指近节指背皮肤桡神经“爪形手”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第 3、4蚓状肌、骨间肌;手掌尺侧1/3、尺侧一个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背皮肤
8、尺神经“猿手”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肌前群及附近关节;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 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面皮肤及中、远节指背皮肤正中神经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损伤症状分布范围神经腋神经三角肌和小圆肌;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方肩”“垂腕”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肌后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2个半指近节指背皮肤桡神经“爪形手”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第 3、4蚓状肌、骨间肌;手掌尺侧1/3、尺侧一个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背皮肤尺神经“猿手”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肌
9、前群及附近关节;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 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面皮肤及中、远节指背皮肤正中神经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损伤症状分布范围神经1111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桡神经、3、胸神经前支 12对 分布:于肋间肌、腹肌前外侧群;胸、腹壁皮肤及胸、腹膜壁层1)肋间神经:2)肋下神经:4、腰从的组成及主要分支1)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2)位置: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3)分支及分布范围 肌支:耻骨肌、股四 头肌和缝匠的运动;皮支:股前及小腿内 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 (1
10、)股神经1414 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皮支:大腿内侧面皮肤 5、骶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1)组成:腰骶干(L4、L5前支)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2)位置:位于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面,髂血管后方3)主要分支(1)坐骨神经 是身体中最粗大的神经行程:经梨状肌下孔于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后区,股二头肌深面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腓总神经;分布:大腿肌后群及髋关节;(2)闭孔神经:1515胫神经行程:行于小腿后群浅、深肌层之间,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分布: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损伤:“钩状足”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分布于腓骨长、短肌,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
11、5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小腿肌前群、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皮肤损伤:“马蹄”内翻足(2)臀上神经;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3)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4)阴部神经;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的概况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其中第一对位于大脑额叶下方,第二对连二间脑的视交叉,其余与脑干相连。嗅视动眼,滑叉是展,面听见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 (二)脑神经的性质分类和分布概况1、感觉性脑神经(3对)2、运动性脑神经(5对)神经神经元胞体入颅部位连脑部位(终核)功能嗅
12、细筛孔端脑(嗅球)嗅觉节细胞视神经管间脑(外侧膝状体)平衡觉前庭神经节脑桥(前庭神经核)平衡觉蜗神经节脑桥(蜗神经核)听觉内耳门舌肌舌下神管舌下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静脉孔延髓副神经核外直肌脑桥展神经核上斜肌眶上裂滑车神经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动眼神经副核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中脑动眼神经核功能出颅部位连脑部位起核及纤维成分神经3、混合性脑神经(4对)1)三叉神经(1)功能:支配咀嚼肌的运动和头面部的一般躯体感觉;(2)分支:眼神经(感觉性);上颌神经(感觉性);下颌神经(混合性)。三叉神经损伤表现:同侧的面部皮肤及眼、口和鼻粘膜一般感觉丧 失;角膜 反射消失;咀 嚼肌瘫痪,张口时
13、下颌 偏向患侧 2)面神经 功能: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和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及舌前2/3味觉 3)舌咽神经 功能:支配咽肌运动;腮腺的分泌;咽部、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感觉及舌后1/3的味觉4)迷走神经(1)特点: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组成。(2)功能:支配胸腹腔内脏平滑肌、腺体、心肌和咽喉的横纹肌的运动和分泌;以及胸腹腔脏器、咽喉粘膜、硬脑膜、耳廓和外耳皮肤的感觉。2121 三、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是指为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一)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1)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痛阈较高,2)内脏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等十分敏感3)内脏感
14、觉的传入途径较分散,内脏痛定位亦不准确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二)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况 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运动和腺体分泌的神经,通常不受人的意志 控制,是不随意的,故又称为称为自主神经系或植物性神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 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效应器 骨骼肌(受意志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意志支配)纤维成分一种二种:交感和副交感低级中枢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效应器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纤维种类 较粗的有髓纤维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细纤维分布形式 神经干神经丛一个神经元二个神经元:2)内脏运动神经的形态结构概况 (1)交感神经 低
15、级中枢:脊髓TlL3灰质侧角(又称胸腰部)周围部:包括神经节和神经丛 交感干:由椎旁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位于脊柱两侧,上起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椎前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交感神经的分布:颈上神经节:颈神经节(3个)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胸神经节:腰神经节:骶神经节:奇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走行规律: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脊神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在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换元穿过椎旁神经节至椎前神经节换元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经灰交通
16、支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到达所支配的器官;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2)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脑干的4对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周围部分:包括颅部和骶部 器官旁节:如:睫状神经节 器官内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内副交感神经节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对瞳孔的作用瞳孔散大瞳孔缩小膀胱壁的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贮尿)膀胱壁的平滑肌收缩、括约肌舒张(排尿)对泌尿系统的作用胃肠平滑肌蠕动减弱,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分泌增加,括约肌舒张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支气管的作
17、用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心律加快,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舒张心律减慢,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轻度收缩对心脏的作用分布范围较广,分布全身血管及胸、腹、盆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腺体及竖毛肌和瞳孔开大肌分布范围节前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一个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一个节前神元的轴突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节前、节后纤维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周围部神经节椎旁节和椎前节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低级中枢部位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外侧核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比较内容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腺体(肾上腺髓质除外)及瞳孔括约肌第三节 中
18、枢神经系 一、脊髓(一)位置和外形1、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 平L32、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末端为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 节段:颈节(8)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2个膨大6条纵沟(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中央管:前角 2、灰质:呈“H”形或蝶形,中间带 后角3、白质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下行纤维)三个索 外
19、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上下行纤维)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上行纤维)上行纤维束 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薄束后索内侧部同侧下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楔束后索外侧部同侧上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索边缘后部脊髓小脑前束 外侧索边缘前部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前索肢体对侧伴痛、温觉和粗触觉及压觉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觉(2)下行纤维束(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感觉经脊髓上行纤维传到大脑皮层;将中枢的兴奋经下行纤维传到效应器。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相应反应。由反 射弧来完成。脊髓反射:由脊髓所完成的反射。有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躯体反射:牵张反射:
20、屈肌反射:内脏反射: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面同侧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前索双侧躯干随意运动红核脊髓束外侧索兴奋屈肌神经元前庭脊髓束前索兴奋伸肌神经元网状脊髓束前索和外侧索协调随意运动顶盖脊髓束前索协调颈肌的随意运动内侧纵束前索协调眼球和头、颈的运动 二、脑 脑位于颅腔内,形态和功能复杂。端脑(大脑)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一)脑干1、延髓的位置、外形和结构位置:位于枕骨斜坡,与脊髓、脑桥外形:倒锥体状 锥体:锥体交叉:腹侧面 橄榄:前外侧沟:表面结构 橄榄后沟:菱形窝的下半: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背侧面 灰质:不连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集合成神 经核,
21、包括舌下神经核(、)等四对脑神经核以及薄束核和楔束核;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纤维构成内侧丘系交叉;下行纤维 构成锥体裁交叉;参与非特异感觉的传导;网状结构:参与射体运动的控制;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功能:生命中枢 2、脑桥位置: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外形:比较宽阔,腹侧为膨隆的基底部;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 脑桥基底部 腹侧面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表面结构 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 构成菱形窝的上半 背侧面 小脑上脚 前髓帆:有滑车神经出脑(唯一脑干背面出脑)三叉神经 灰质:不连贯,由许多神经核构成,包括三叉神 经核(、)等四对脑神经核和脑 桥核;白质:由纵行和
22、横行纤维束构成,纵行纤维包括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桥束;网状结构:与延髓相延续。功能:是延髓和中脑之间的通道,并沟通皮质与小脑之间 的联系。3、中脑 位置:位于脑桥与间脑之间 表面结构 视束 腹侧面 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 大脑脚底:含下行纤维束 内部结构 上丘(视觉皮层下中枢)下丘(听觉皮层下中枢)灰质:不连贯,许多神经核构成,有红核和黑质等内部结构 白质:由粗大的纵行纤维束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 网状结构:与脑桥相延续。(二)小脑 位置:位于颅后窝,大脑枕叶下方,延髓与脑桥的背侧,背侧面四叠体 上面平坦,下面中部有凹陷,两侧隆起;蚓部:中部狭窄的部分;小脑半球:两侧的膨大部;外部结构
23、 前叶:小脑上面原裂以前的部分 分叶 后叶:小脑原裂与外侧裂之间的部分,最大 绒球小结叶:半球上的绒球和蚓部上的小结 小脑脚:上、中、下三对;与脑干相连;3939 皮质:三层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分子层;髓体:小脑内部的白质 齿状核:最大;小脑核 球状核、栓状核:在其内侧;顶核:于第四脑室顶的上方,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躯体运动。(三)间脑1、位置:于脑干与端脑之间,两侧和背央被大脑半球掩盖;间脑内腔隙形成第三脑室;2、分部 1)上丘脑 内含缰三角和松果体等;功能:与内分泌有关;内部结构 卵圆形灰质团块;中间为第三脑室;包括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包括内侧膝状
24、体和外侧膝状体;重要的皮质下听觉和视觉中枢;包括视交叉、视束和灰结节等;重要的神经内分泌中心,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5)底丘脑:参与调节躯体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四)端脑(大脑)1、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端脑由两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连接而成 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其底是胼胝体 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将大脑与小脑分开2)背侧丘脑(丘脑)3)后丘脑4)下丘脑1)外侧面 外侧沟:三条恒定沟 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顶叶:五叶 颞叶:枕叶:岛叶(脑岛):4242 2)内侧面 沟:胼胝体沟、扣带沟、距状沟和旁中央沟;回:楔叶、舌回、扣带回、海马回;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和海马回沟连成一体,围绕脑干。434
25、33)各叶主要沟回(1)上外侧面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间 额叶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中央后沟、顶内沟 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顶上小叶:顶内沟与大脑上缘之间,顶下小叶:顶内沟以下区域 主要脑回有缘上回和角回 颞上沟、颞下沟 颞上回:颞上沟与外侧沟之间 颞中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 颞下回:颞下沟与大脑下缘之间顶叶颞叶(2)大脑内侧面与底面的沟回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内侧面的延续部分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内侧面 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叶后端 楔叶: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舌回:
26、距状沟下方皮质 额叶下面:眶回、嗅球、嗅束、嗅三角 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 枕颞外侧回:枕颞沟与大脑下缘之间底面 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与侧副沟之间 海马旁回:位于侧副沟的内侧 钩:海马旁回前端的弯曲 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2、端脑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大脑半球表面覆盖的灰质。大脑白质(髓质):大脑半球深部的纤维。1)侧脑室 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内含脑脊液;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2)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基底部,位于白质内的灰质团块 尾状核:豆状核(2)屏状核:位于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3)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的深面,与内
27、分泌有关。属锥体外系(1)纹状体壳 核:苍白球:3)大脑半球的髓质 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1)连合系:连接左、右大脑皮质的纤维。主要:胼胝体(2)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皮质的纤维。如弓状纤维等(3)投射纤维:由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大部分通过内囊。附:内囊1、位置: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2、内囊的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纤维束(1)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有额桥束辐射通过(2)内囊膝:前、后肢会合部,有皮质核束通过(3)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听辐射通过 对侧偏身瘫痪(锥体束损伤)3、内囊损伤(三
28、偏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半的同向偏盲(视辐射损伤)50504)大脑皮质(1)部位:覆盖于大脑表面的灰质,是神经系统中发育最完善的部位。(2)分区:采用鲍劳德曼(Brodmann 1909)分区方式,分52个区(3)大脑皮质机能定位躯体运动中区 位置: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 特点 交叉管理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 特点 交叉管理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视觉中区:距状沟上、下的
29、枕 叶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 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传来的冲 动,即一侧视区管理双眼对侧 半视野。损伤出现双侧偏盲。听觉中区:大脑外侧沟颞横回 (41、42区),每侧听区接受双 侧听觉传入纤维。内脏中枢:边缘叶,是自主神 经的重要皮质中枢。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能发音,不能说话)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产生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 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角回,受损产生失读症(不能阅读)一般认为,语言中枢在一侧大脑半球,即善用右手(右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多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
30、侧半球。3、边缘系统1)组成:边缘叶及相关皮质、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等);2)功能: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5454 三、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 是指从身体各部的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联系。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深部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肌腱关节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对侧内侧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2、躯干和四肢皮肤的感觉传导通路(浅部感觉)先
31、交叉,后上行 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层对侧脊髓丘脑束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脊髓丘系3、视觉传导通路 4、听觉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质至身体各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1、锥体系 主管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是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构成。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及额、顶叶部分区域的皮质内;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1)皮质脊髓束 2)皮质核束 2、锥体外系 是指锥体系以外的下行运动传导通路。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区体运动的一切传导
32、路经,包括大脑皮质、纹 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3)主要传导通路:皮质-网状-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皮质-顶盖-脊髓束、4)主要环路 纹状体-苍白球系和皮质-脑桥-小脑系。四、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1、分层 脑和脊髓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2、功能 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3、腔室 硬膜下腔: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蛛网膜下腔: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二)脑室1、概念 脑内的腔隙
33、 侧脑室:大脑半球之间2、组成 第三脑室:两侧间脑之间 第四脑室:于延髓、脑桥和中脑之间3、脉络丛:由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和室管膜上皮构成,分泌脑脊液。(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概念 由脑室内脉络丛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在脑室内,具有保护、营养、运输、排泄和维持颅内压的功能。2、脑脊液循环 借室间孔相通借中脑水管相通(四)脑屏障 1、组成 位置:血液与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1)血-脑屏障 脑和脊髓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 结构:毛细血管基膜;神经胶质细胞膜。位置: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 2)血-脑脊液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结构:基质 脉络丛上的脉络膜上皮 3)脑脊液-脑屏障 位置:脑室、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神经胞之间 室管膜上皮 结构:软脑膜 软脑膜下胶质膜2、功能:1)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内、外环境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工作。五、体育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改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 均衡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2、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良好的变化;3、不同的锻炼形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同;4、对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5、对老年人进行科学和多形式的体育锻炼对预防衰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