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抒情与写意文人画宁波市鄞州中学 周宏杰一、什么是文人画?六君子图 倪瓒 元六君子图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广无波,江上峰峦遥接远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征意义。图上有倪瓒自题:“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画幅中有元人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还有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还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铄、陈碘等题跋或观
2、款。寄情于景寄情于景潇湘竹石图(局部)纸本水墨 苏轼 北宋 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潇湘竹石图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书写化”用笔提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之句。苏轼画竹初
3、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潇湘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末端题有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公元五字款识。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公元1080年年1085年)赠年)赠予孙莘老的墨宝,落款中的予孙莘老的墨宝,落款中的“莘老莘老”,即孙觉,东坡同年进士,孙觉与苏东坡在政治上观点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后来与东坡一,即孙觉,东坡同年进士,孙觉与苏东坡在政治上观点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后来与东坡一起横遭政治迫害。起横遭政治迫害。以形写神鹊华秋色图
4、纸本水墨 28.4cm90.2cm赵孟頫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以书入画 文人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因素促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王维、郑虔等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
5、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趋向成熟。到了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逐步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二、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墨梅图 纸本水墨 31.9cm50.9cm王冕 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天池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65.4cm64.5cm徐渭 明 故宫博物院抒情写意 画为心声荷花(露气)潘天寿 129.6x154.2cm 1958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昨
6、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金农的画,笔法古朴,拙趣横生,而他的漆书,“金农墨”浑厚如漆,与画相得益彰。我们看他的杂画册之荷塘忆旧图,就是如此。这是金农的一幅设色点染之作。画面,长廊,栏杆,荷叶清丽,一人凭栏赏荷。倒也是寻常景致,深深浅浅随意点染的绿便是那荷,并无技法精深之感。右上角题为:“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清人方薰山静居论画云:“画有可不款题者,惟冬心画不可无题
7、,新辞隽语,妙有风裁。”金农则自言,“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读者无法不被金农浑然天成、耐人寻味的题识触动,又被这沉厚古穆的书法所吸引。纤手剥莲蓬,手有余香。荷塘清香四溢,静默不言。同坐的“那人”是谁?而今“那人”又在哪?夏荷之清香,阵阵袭来。“那人”寻遍画面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你看着这花开了,这花又败了,世间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你也无法一一去细说,然而此时说不定就在这荷塘边,你正与“那人”相逢。荷塘忆旧图 金农 清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古槎短荻图 弘仁 清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荷石水禽图 朱耷 清朱耷的花鸟画以水墨大写意而出名,他不但继承了古人的破笔飞白之法,而且还把
8、古人的“湿笔”拿捏得恰到好处,如画鸟,描绘鸟身时用缓笔,使羽毛有绒绒之感;画苔石,则尽量控制用水,使人感觉画中苔藓阴湿,明暗可辨;画山石、苔点,大胆运用中锋,以表现物象的圆滑体积,富有含蓄的味道。溪山无尽图 龚贤 清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淮扬洁秋图 石涛 清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
9、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笔情墨趣 笔墨交融泼墨仙人图 梁楷 南宋 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三虾图 齐白石 齐白石画虾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1.抒情写
10、意的价值追求 2.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三、课后拓展 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隋唐五代:吴道子、阎立本、王维、李思训、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张萱、周昉、黄荃、徐熙、韩干、薛稷北宋:苏轼、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郭熙、赵佶、张择端、李嵩、王希孟、文同、吴元瑜、崔白、易元吉、赵昌、王心鉴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吴炳、赵伯驹、陈容、林椿、米友仁、梁楷元朝: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赵孟頫、夏永、赵雍、王渊、王冕、任仁发、柯九思、方从义、顾安、颜辉、刘贯道明朝:戴进、王绂、周臣、商喜、吕纪、林良、沈周、文征明、唐
11、寅、仇英、张宏、陈淳、徐渭、吴彬、吴伟、崔子忠、篮瑛、项圣谟、陈洪绶、陈栝、丁云鹏、曾鲸清朝:八大山人、石涛、王时敏、邹喆、王鉴、王翚、龚贤、髡残、王原祁、吴历、弘仁、恽寿平、樊圻、谢荪、胡慥、郑板桥、金农、蒋廷锡、华喦、李鱓、邹一桂、叶欣、高岑、李方膺、汪士慎、黄慎、罗聘、任熊 当代:陈绶祥、朱新建、袁振西、陈传席、黄锦祥、梅墨生、朱樵、伍嘉陵、徐乐乐、鲁慕迅、陈平等。我是皇家子弟朱元璋介绍一下,这是我太太太爷爷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子孙。皇家直系子孙,身世显赫,皇家直系子孙,身世显赫,积极向上,才华横溢,简积极向上,才华横溢,简单的单的“高富帅高富帅”已经不能形已经不能形容了
12、。容了。朱耷我抑郁!我悲愤!我恨!为躲避追杀,我只好遁入空门,装疯卖傻。明亡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19岁的朱耷岁的朱耷内心极度忧郁,愤恨。为躲避追杀,便内心极度忧郁,愤恨。为躲避追杀,便隐姓埋名遁入空门,潜野山居,以保护自己。隐姓埋名遁入空门,潜野山居,以保护自己。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朱朱耷耷八八大大牛牛耳耳朱耷朱耷2323岁这年,走投无路的岁这年,走投无路的朱耷决定遁入空门,自号八朱耷决定遁入空门,自号八大山人。所谓大山人。所谓“山人山人”,即,即指隐士。而指隐士。而“八大八大”即即“朱朱耷耷”去掉去掉“牛耳牛耳”。古代诸。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
13、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原本朱耷是执牛耳者,守。原本朱耷是执牛耳者,可是清廷夺走了朱耷的可是清廷夺走了朱耷的“牛牛耳耳”,让他变成了,让他变成了“八大八大”。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白眼向人哭笑之哭哭之之笑笑之之孤禽图独立睥睨图 文人画的艺术特色文人画的艺术特色抒情写意抒情写意朱耷以“白眼”形象来抒发悲愤之情虽然我是只趴在地上的鸟儿,不再飞了,虽然我是只趴在地上的鸟儿,不再飞了,但是看我的眼睛,哼。但是看我的眼睛,哼。虽然我已是案板上的鱼,但是看我的眼虽然我已是案板上的鱼,但是看我的眼睛,哼。睛,哼。朱耷朱耷“生活以痛吻我,我以白眼还它。生活以痛吻我,我以白眼还它。”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