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1、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能够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一、地层和化石研究地球历史的依据1、地层(1)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太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行山王莽岭的地层(2)沉积岩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黏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上新下老)2、
2、化石(1)概念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2)特点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3、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1)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发现地球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A、B 两 地 是 否 具 有 同 一 时 代 的 地 层?将 同 一 时 代 的地 层 用 虚 线 连 接 起 来,猜 想 两 地 地 层 产 生 差 异 的 原 因思考A A、B B两地存在两地存在含有相同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因而的地层,因而判断有同一时判断有同一时代的地层。代的地层。
3、产生差异的产生差异的原因:原因:地壳地壳运动过程中运动过程中出现垂直运出现垂直运动以及外力动以及外力作用。作用。二、地质年代表2.6236614520129935941944325225004855414000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显生宙距今时间/百万年4600冥 古 宙太 古 宙元 古 宙寒 武 纪奥 陶 纪志 留 纪泥 盆 纪三 叠 纪侏 罗 纪白 垩 纪古 近 纪新 近 纪第 四 纪石 炭 纪二 叠 纪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三、地球的演化历程(重点:不同地质年代地理环境特征)隐生宙(约占地球历
4、史的90)古生中生新生冥古宙距今46亿年。地球诞生,只有一些有机质,未有任何生命迹象。太古宙、元古宙距今40-5.41亿年。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到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镉等矿藏出现。显生宙距今5.41-4.19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陆地上出现低等的植物。古生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古生代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距今4.19-2.52亿年。脊椎动物时代,鱼类大量繁衍,并随着时间推移进化成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蕨类植物繁盛,晚期出现裸子植
5、物,是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地球最大的物种灭绝。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距今2.52-2.01亿年。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出现历史上最早的恐龙,但并不占主导地位。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开始漂移。中生代(距今2.52亿6600万年)之三叠纪中生代(距今2.52亿6600万年)之侏罗纪、白垩纪距今2.01-0.66亿年。爬行动物的时代(尤其是恐龙),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同时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繁盛,同时也是地质历史上主要的成煤期。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灭绝,绝大多数物种灭绝(包括恐龙)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之古近纪、新近纪
6、距今6600-2600万年。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2600万年至今。地质时代最新的一个纪,出现了人类。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经历了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之第四纪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地表演化地表演化生物演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矿产形成植物演化植物演化动物演化动物演化前寒武纪海洋和陆地形成蓝藻等原核生物无重要的成矿时期古生代联合古陆形成蕨类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裸子植物两栖和爬行动物主要的成煤期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面貌被子植物哺乳动物总结古生代联合古陆形成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面貌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地表演化植物演化植物演化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演化动物演化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生物进化过程:生物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地球历史地层与化石地球的演化历史地 层化 石沉积岩特征概念、特征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前寒武纪(冥 古 宙、太 古 宙、元 古 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归纳总结研究意义地质年代表地理环境特征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