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doc

    • 文档编号:5894819       资源大小:166.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0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刘殿科)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doc

    1、第14课后赤壁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赏析这首词为借柳絮抒情的咏物之作。上阕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坠。一惜其“抛家傍路”,浪迹天涯,由物及人,称此“无情”之物却有人之情思。二惜其“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以拟人手法将杨花直喻为伤春思妇的形象,而以“柔肠”、“娇眼”专为形容女性娇柔情态的字眼描摹柳絮,突破咏物“不即不离”的界限而升为离形取神的境界

    2、,因为从“柳絮”本身无论如何难以体会它的“柔肠”、“娇眼”是何情态。三惜其寻郎梦破。“梦随”三句兼摄杨花之象与思妇之神,写思妇怀人的空虚和怅惘。下阕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委尘之悲恨。“不恨”两句由杨花而及落红,无论“此花飞尽”还是“落红难缀”都显伤春之意,可见“不恨”是正话反说。“晓来”、“春色”六句就“抛家”、“萦损”做具体描绘,伤悼杨花化作“一池萍碎”、“抛家”都碾为尘土,坠池者化为流水。杨花亦如落红一样,花落形消,魂亡无迹。“细看来”二句是点睛之笔,将落入池中点点带水的杨花,想象成点点“离人泪”,巧思妙喻,物与人,景与情于似与非似之际交融为一,达到深化无迹之境。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寂寞

    3、幽怨,是苏轼婉约词的典范。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一、背景资料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问养生),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虽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这是他和前代获罪远谪的士大夫如韩愈、柳宗元等表现

    4、不同的地方。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两次游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文白对照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需要。

    5、(2)反而登舟 同“返”,返回。(3)俛而不答 同“俯”,低头。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古义:江山的景象。今义:大好河山。(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今义:岸边。3一词多义(1)顾(2)危(3)适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行歌相答:唱歌。予乃摄衣而上:上岸。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从东面。(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被动句。(2)以待子不时之须:省略句。(3)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

    6、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答:答案顾乐叹谋游。2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答:答案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正如金圣叹所说:“前赋特地发明胸中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要读懂此段,应对前后二赋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把握苏轼“外儒内道

    7、”的思想境界。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恍惚。见鹤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西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

    8、承的。一、结构图解后赤壁赋人生感悟处逆境能超脱超尘绝世二、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三、写作特色1“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音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2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本文对山水木石的描绘异常逼真,形象优美,足见作者超凡的文字功力。鹤化道士的情节,无疑是神来之笔,使文章在清空之外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注意事项

    本文((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