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7月国开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5。 一、判断题 1.在组织中,信念往往成为最有效的凝聚力和黏合剂,是组织发展、变革而又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 对 2.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错 3.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目标。 对 4.非正式组织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组织。 错 5.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对 二、名词解释 6.领导体制:是指政
2、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的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组织机构及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7.领导角色:是指符合领导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义务要求的行为模式。 8.戴维现象: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汉弗莱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他身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是唯一投票反对法拉第参加皇家学会并成为会员的人。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的伯乐,转而变成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者,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被叫作“戴维现象”。 9.领导执行力:是指领导者通过运用各种资源,在对政策和决策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对政策和决
3、策进行宣传,科学地执行政策和决策的实施,及时对政策和决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将政策和决策理论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影响,以实现既定政策和决策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三、简答题 10.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答: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 法家:与儒家相反,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兵家:作为一部军事理论著述,孙子兵法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对军事指挥的经验总结上,更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战略和战术的区分; 二是对帅才和将才的素质进行了界定;
4、三是提出了“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的权变理念。 11.简述领导权力制衡的功能。 答:导向功能; 保障功能; 防范功能; 矫正功能; 惩戒功能; 调整功能。 12.简述有效领导与性格特质的关系。 答:首先是稳定性,即在领导者的个性中,普遍包括有助于导向有效领导的特性; 其次是相对性,即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阶段具有相对性; 最后,领导的特质对有效领导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没有确定的匹配模式。 四、论述题 13.试论领导素质提高的途径。 答:领导素质的提升,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升领导素质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
5、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升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三条: 第一,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升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领导素质的全面提升都要依靠教育。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一是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二是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三是自由的社会熏陶,即自然发生的教育性影响;四是有期待的家庭教育;五是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六是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也就是培训,是在一定教育素质基础上进行的培育能力的训练。对领导者的教育,要充分动用社会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手段的作用,全面、立体地提升领导素质。 第二,实践锻
6、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最关键环节。领导活动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射行。毛泽东也曾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这都是在强调亲身参加实践的极端重要性。领导者参加实践活动的途径多种多样: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以提升观察分析能力;承担各种不同的任务,如主持会议、组织起草修改文件、解决下属纠纷等,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实施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组织、指挥等管理活
7、动,以提升综合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等。 第三,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升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升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升。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领导者应具有一种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领导者只有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善于了解和接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和评价,善于自我批评,努力自省、自讼,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领导者才能不断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缺陷,发扬自身优点,提升自身素质。 14.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
8、智库的现实困境。 要点提示: 第一,内容与渠道的矛盾。 第二,建议与参考的矛盾。 第三,基础与应用的矛盾。 第四,市场与立场的矛盾。 答:第一,内容与渠道的矛盾。智库除了要关注研究成果的质量,还必须努力拓展联系决策层的渠道,进而增加观点被采纳的机会,所以思想营销对于智库而言同样也是生产力。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内容与渠道两者齐头并进,而一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要面临偏重内容还是偏重渠道的选择。鉴于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优劣进行比较是困难的,所以做到渠道独一无二要比做到观点出类拔萃更容易。这将形成一种选择性激励,导致智库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公共关系,而不是其核心业务
9、政策研究长此以往将陷入呈递渠道越拓越宽,而内容质量越做越差的困境。 第二,建议与参考的矛盾。在网络时代,相对开放的信息环境大大增加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机会,与之相伴,信息爆炸也同样带来了信息超载的困扰。为了应对信息超载,信息接受者往往倾向于依赖其固有的思路来处理信息。智库作为信息供给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投其所好的偏好选择,以增加自己的观点在信息过滤机制下“幸存”的概率。“双盲体制”的产生似乎在所难免,决策者需要超越个人倾向的多元观点作为决策参考,但是智库在提供观点时却明显带有迎合的动机首先研究决策者在各个场合的讲话,从中摸索意图,然后以决策者的意图为蓝本提出政策建议。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决策者始终不能
10、得到多元的决策参考智库始终不能领会决策者的真实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将如何分辨到底是智库在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建议,还是决策者在为智库提供研究方向? 第三,基础与应用的矛盾。虽然从事基础研究不是智库的主要工作,研究成果也不是智库的最终产品,但是对基础研究的积累决定了应用研究的价值。缺乏对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将会影响智库对于基本社会规律的认识,破坏社会的整体知识结构,最终导致公共政策质量的下降。由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的产出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所以从事基础研究需要具备相当的定力与担当,唯有“甘坐板凳十年冷”,方能“文章不写一句空”。因此,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智库成员的激励就成为一个问题,同时,这一对矛盾也模糊了智库与科研院所的边界。 第四,市场与立场的矛盾。智库影响力是智库存在的基础,但是智库的政策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并不能统一,某种程度上两者之间甚至存在一种“跷跷板”效应:一旦研究成果成功转化成为政策,那么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智库将失去对其观点的冠名权,因此,政策影响力的极大化有可能造成社会影响力的极小化。作为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缺乏社会影响力将难以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注入与人才供给; 而单纯依靠政府或某个机构的全额拨款,其价值中立又将难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