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自主探究引导自主探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学习基础: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 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 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 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 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 基础,学习起来
2、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 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教案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 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 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 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 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
3、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 “海上搜救演习”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 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 “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 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 ,如“新 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 识结构、 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 (西) 的物体位置, 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体位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
4、指挥 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 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 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 9 号艇的 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 、 “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 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 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
5、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 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 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 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 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 。九 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 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 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 角, 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
6、, 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 再请学生动手操作, 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 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 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 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 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 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 数学就在我们
7、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 确定搜救艇和 “明珠号” 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 “生活中的数学” ,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 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平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方 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习的空间。请孩子课后 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展 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 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 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 学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