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成功实现两个“国际首次”: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谱线、Si(硅一)谱线和Fe(铁一)谱线的精细结构。根据这些谱线的精细结构,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活动可被详细记录到,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探测和研究太
2、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的发布,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摘编自陈海飞、袁于飞“探日”零的突破,光明日报,2022.08.31)材料二:“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美国主导的飞到距离太阳最近位置进行观测的卫星,在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它最近的近日点有10个太阳半径左右,意味着受到太阳的强热影响,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境,不能直视太阳。“夸父一号”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两颗卫星的科学目标不一样,“帕克”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太阳风和太阳周围的
3、这些环境,“夸父一号”的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激烈的爆发现象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两者完全是互补关系。 “羲和号”是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主要是要从技术上验证一种卫星平台叫“双超”平台,用高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这两个指标做一个试验。夸父一号”则是专门为观测太阳“一磁两暴”而推出的空间科学专用卫星,它实现了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 (摘编自马金“夸父一号”逐日而行,金陵晚报,2022.10.11)材料三:“夸父一号”重量约859公斤,科学家们妥善安置了三大载荷,让“夸父一号”本领高强: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追踪太阳活动的源头。FMG的测量目标是太阳光
4、球矢量磁场,其获得的矢量磁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的能量积累、触发、释放和传输机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研究太阳爆发活动的预报模型,为更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基础。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太阳观测的新窗口。LST的主要科学任务是观测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内日冕的观测数据支持,LST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将填补国际上对该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 硬X射线成像仪(HXI),窥探宁静面纱下的风暴。HXI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在30keV200keV能量段对太阳耀斑的硬X射线辐射进行能谱和成像观测,是已知唯一一个在本次
5、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期间提供地球视角观测的太阳高能成像仪器,对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夸父一号”的轨道选择也有门道。它选取72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为硬X射线成像仪提供粒子背景比较低的良好环境,同时有利于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菜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摘编自齐芳“夸父一号”如何“逐日”,光明日报,2022.10.10)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实现两个“国际首次”:首次空间太阳H 波段光谱扫描成像,首次获取太阳谱线的精细结构。B“帕克”太阳探测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射的观测太阳
6、周围环境且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最近的近日点只有10个太阳半径左右。C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获取的太阳光球矢量磁场,有助于深入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也有助于太阳爆发活动预报模型的研究。D“夸父一号”选择与太阳同步晨昏轨道,旨在提供粒子背景相对较低的环境,用以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1年至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羲和号”的成功发射,有助于人类应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B“帕克”主要目标是探测太阳风和太阳周围环境,“夸父一号”的目标是“一磁两暴”,两者科学目标不同,呈互补关系。C利用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为
7、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可填补莱曼阿尔法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D材料二、三都介绍“夸父一号”,但前者侧重从区别角度介绍它的任务目标,后者侧重从设备构成角度介绍它如何“逐日”。6.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羲和号”和“夸父号”探测器相继成功发射产生的意义。(6(二)现代文文本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其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
8、野”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她寒来署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2008年五环旗下的中国出版,今天的中国冬奥出版,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
9、大动力是什么?孙晶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记者:时隔多年,您的心态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孙晶岩: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记者:您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孙晶岩: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记者:记录北京冬奥参与者的故事,令您感动的
10、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题材取舍上是否很难?孙晶岩: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摘编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对孙晶岩的专访)材料三:王京忠: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您仍然在奔波的路上,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孙晶岩:冬奥只是我眼中中国的一部分。冬奥会以来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北平抗战秘闻、散文集蓝色畅想,尽可能深入地观察记录着身边的这片热土,去感受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意义,我有新的创作计划,我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王京忠:我记得您1995年就开始写扶贫,为什么对
11、扶贫感兴趣?孙晶岩:受我父亲影响。我也走访了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对在贫困山乡见到的穷人刻骨铭心,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深沉的爱,我创作了63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系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强烈。王京忠: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是写西气东输工程的,当年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您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孙晶岩: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充满感情,对西部大开发工程充满感情。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到上海横跨十个省区,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一万六千里路云和月,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我还与石油人一道为西气东输沿线失学儿童捐钱,资助他们念书。王京忠:2008年5月18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晚会上看到您
12、为汶川灾区捐款,您当时不是在写北京奥运会的报告文学吗?孙晶岩:2008年汶川地震,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快杀青了,我马上完成创作,在地震当月奔赴汶川灾区,跑了八个极重灾区,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在危房蚊虫的叮咬中撰写了八篇战地报告文学,还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王京忠:您后来又去写援疆,西望胡杨影响很大,您为什么要四下新疆写援疆?孙晶岩:2010年,我应邀到新疆采访援疆干部,经常深入到维吾尔族贫困乡亲家中,用维语与他们交谈,我不仅资助穷孩子念书,而且与援疆干部一道给贫困老人捐款。“胡杨寓意新疆,“西”代表西部,“望”是一种思念和情感寄托,西望胡杨这个书名表达了我对西部人民的感情。
13、王京忠: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更多关注了奥运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您对“体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孙晶岩:。(摘编自中经网对孙晶岩的专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晶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具有宏大视野,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孙晶岩既注重报告文学的真实记录,也注重理性思考和文学刻画,她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力量。C.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与作家的创作品质息息相关,其根本在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D.孙晶岩心怀善念,不辞辛劳,躬身实践,带着对作品的责任感和对家国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14、5材料三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孙晶岩回答内容的一项是(3分)()A.乡村振兴和奥运一脉相承,公益事业和奥运会息息相通。B.体育无国界,当政治、外交对话不畅时,体育是最好的媒介。C.我们应当用文学、体育与世界对话,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D.带动更多人热爱、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构建健康中国。6材料二和材料三同为访谈,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全球每年大约会有上千人遇上雪崩,其中约有150人会因此丧生。雪崩还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甚至能堵截河流,导致洪灾。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
15、流等其它严重的次生灾害。积压在山上任何地方的雪都有移动的可能,但每个地方发生雪崩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山坡陡峭,雪则不会堆积过厚,很难发生雪崩。地表光滑的地方,雪也不会堆积过多,比如,雪崩很少在有草的山坡上发生。接近峰顶的平地也相对安全,雪会在此积累成厚厚的一层,但它相对稳定,如果其上方发生雪崩则会破坏这种稳定,这就是平坦区域只有在上面的坡上没有过厚积雪的情况下才会安全的原因。最危险的地方是坡度大约在3040度的地方,这个坡度并不太缓,所以雪不会堆集得过厚,同时,这个坡度又并不太陡,可以保证雪层的相对稳定。山上的雪层一般相对稳定。如果发生移动,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恰巧破坏了它的稳定。急剧的升温会引
16、起不稳定。山上较高处的雪融化后,汇成一股水流沿坡而下,水渗透到山下的雪中,会溶解部分同地表接触的雪。这不仅使雪同地表分离并让地表更加润滑。虽然从表面上看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此时雪层已经不稳固了。雪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在温度较高时,底层的雪会升华,在升华过程中,水蒸气会沉积为冰,因此部分雪层会从紧密包裹状变成霜状。在霜状雪层中,雪粒间的结合部比其他类型的雪层都要脆弱,所以这时候,雪层已经失去了部分的凝聚力。当你走在上面时,它会吱嘎作响,这是雪变得不再稳固的迹象之一。如果雪的重量达到一定的极限,就会发生动摇。铺在山坡上的雪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摩擦力和地心引力。摩擦力一般阻止直接同地表接触的雪层的运动,
17、而地心引力却与摩擦力相反,它更喜欢把雪从山坡上“拉”下来。如果雪要保持稳定,那么摩擦力必须克服地心引力。地心引力此刻作用于整体的雪层,雪层增大、地心引力也随之增强。雪层间的凝聚力会让整个深层的雪开始一起移动。结果,移动的雪层越来越大,最后只能彻底崩溃。当空气经过峰顶,地表的不规则性会引起旋风,旋风夹带着雪在山顶盘旋或是冲下背风的一面,导致背风坡累积更多的雪,这些只是发生在高处的雪地上。尽管此时山下天气依然睛朗,能见度高,然而,滑雪者和登山者却并不知道他们头顶上的积雪已经蠢蠢欲动了。当雪层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下,一声枪响,或是滑雪而过的呼啸声,人们招呼远处朋友的喊声,树枝忽然折断的劈啪声都足以引起
18、雪崩。如果雪是干燥和粉状的,开始也许只有少量的雪粒被扰动。它们滚动着,跳跃着,一点点地移动着。然后,就像卡通片中的雪球一样,当滚下山坡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雪地此刻已经乱作一团。越来越多的雪加入到洪流之中。这种现象我们叫做“点状释放雪崩”。不过,这种雪崩与湿雪崩相比,危险性要小一些。湿雪崩的雪呈现块状。湿雪崩通常发生在气温上升时,因表面雪层融化后又渗入到下层雪并重新冻结,形成湿雪层,而因为气温升高,使得新的湿雪层不容易吸附在密度更小的原有冰雪之上,于是向下滑动,从而产生雪崩。湿雪崩重量较大、速度慢、质地密,在其滑落过程中,会带起沿途的树木和岩石,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许多著名的冬季旅
19、游胜地都有近距离监控设施。在积雪较厚并极有可能发生雪崩的地方还装有可控引爆装置,它利用爆破引发小型的雪崩以防止随后较大雪崩的发生。作为游客,你要牢记当地的安全警示,不要到规定以外的区域游玩。(摘编自耀眼的暴风雪)材料二:雪崩究竟有多恐怖,1999年阿尔卑斯山大雪崩会告诉你答案。1999年1月份,奥地利著名的滑雪胜地加尔蒂,迎来了自己的滑雪旺季。当年加尔蒂1月29日到2月4日,阳光异常充足,这样的天气虽然反常,但是却给滑雪爱好者们,带来了极佳的滑雪体验。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也正是这种反常的天气,给他们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好天气过后,加尔蒂却迎来了一场十年一遇的大暴雪,这场暴雪整整持续了两周时间。同
20、时遭遇了高达120公里/小时的大风。2月23日下午3点59分,厚重的积雪开始滑落,约20万吨的积雪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山下袭来,直奔加尔蒂小镇。(摘编自阿尔卑斯山雪崩,3分钟摧毁了半个村庄)4. 材料一中的图片是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峰的右侧山势图,下面是从该图片得出的相关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c处是三处中最不安全的地方,但该处如果是草地,则发生雪崩的几率将会降低很多。B. 即使天气晴朗,d处也可能遇到雪崩,因为在旋风作用下,山上可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雪。C. 相较于a、b两处,旅游胜地一般会选择在c处安装可控引爆装置来预防较大雪崩的发生。D. b处比a处更易发生雪崩;如果地形相近
21、,从左侧登山比从右侧遇到雪崩的可能性要小。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霜状雪层比紧密包裹状的雪层更易发生雪崩,是因为霜状雪层中雪粒间的结合部是所有雪层中最脆弱的,这致使雪层失去部分凝聚力。B. 在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的凝聚力大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时,雪便向下滑动,这时如有像声音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就有可能引发雪崩。C. 材料一介绍了雪崩的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如用“卡通片中的雪球”来形容“点状释放雪崩”,这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特征。D. 作者在材料一的开篇简述了雪崩的巨大危害,之后介绍了雪崩发生的原因和雪崩的分类,最后为游客给出了在雪山旅游时的安全建议。6.
22、 材料二中加尔蒂小镇遭遇的异常天气为什么会导致该地发生大雪崩?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民歌敕勒歌中广泛传颂的这段词成为人们对于内蒙古草原的浪漫想象。而现实中,在今年夏天的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上,牛羊在光秃的大地上寻找着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入春以来,内蒙古中西部连日高温大风少雨,干旱几乎贯穿了大半个夏天。而立秋时分的草场和春天时没太大差别,光秃的土地泛着贫瘠的黄色。牧民吉雅巴图还记得7月28日那天,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切都在宣告一场倾盆大雨即将到来,但
23、结果,滴雨未至,干旱依旧。到9月时,天气转凉,草原的生长季就要结束。但在这最后几十天里,他们仍渴望长生天(蒙古族信仰里的最高天神)能听到呼唤,下上几场大雨,拯救草原和它的生灵。材料二:(摘编自2022年许莹莹连日高温大风少雨,这里的草原“秃头”了)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较强,是此轮区域性高温天气的特点。专家解析,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陈涛表示,从监测上看,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
24、、散不出,因此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不仅我国,今夏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形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在整个北半球多地形成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分析,今年高温天气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出现的时间偏早,持续时间较长,预计结束的时间会偏晚。这些特征和气候变化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其中高温热浪的频发多发是非常显著的特征。材料三:(摘编自2022年丁玉冰为科学抗旱提供气象保障)近些年来
25、,全球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xx年一遇”的天气报道,暴雨、高温、干旱不一而足。而频发的极端天气现象对应的一个事实是,在森林砍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等背景下,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宏观议题,但呼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却可以有着很小的切口。像在电力供应紧张之下,很多地区、城市都暂停了一些非必要的用电,如部分城市停止了灯光秀,上海日前也宣布暂停一些地区的景观照明。在保障基础性的民生用电、工业用电的前提下,关掉那些非必要的景观照明设备,也是节约用电的体现,才能保证有限的电力资源都“花在刀刃上”。当然,相较于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让城市运转更加低碳、绿色、环保,更重要
26、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夏(2022年)高温,导致四川等传统的水电资源大省都出现了限电停产的局面,那些仍然以高能耗、重污染的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产业在缺水缺电的高温干旱天气之下,会更加被动。所以,这次极端天气是一个有力警醒,它再次揭示了将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融入产业升级的迫切性。总的来说,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增加,对经济生产、民众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说明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悬空议题。从各行各业、各领域着手,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加强节能减排,极端天气才可能少一些,面对极端天气,我们的应对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摘编自刘朝高温干旱肆虐,生态环保不是悬空的议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27、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2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我国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最直接原因。B.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增加,说明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悬空议题。C2022年夏北半球多地形成高温天气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变化的最显著特征。D.相较于节水、节电,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火力发电应该被全面取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显而易见,2022年的高温天气会使内蒙古牧民生产成本增加,极大地重创其备牧业。B作为水电资源大省,四川2022年也因高温限电停产,可见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C.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不能有效遏制,一些“xx年一
28、遇”的极端天气报道将会频见报端。D.部分地区、城市的一些非必要的用电应该暂停,节约用电,以保障民生工业用电。6面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现实,人类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自救?(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舆论引导,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秀华的专访,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修订的重要意义。新华网:科普法自2002年颁布
29、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张秀华:科普法在20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国科普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初步建立起大众参与、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同时,科普法的实施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化的科普工作,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无论是基础设施、活动的丰富性还是科普主体对科普活动的重视程度都有很大进步。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提升为2020年10.56,从这个涨幅也能看出科普法切实助力提升了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新华网:当今提出科普法修订对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张秀华:在科普法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科普法治体系与科普社会化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科普主
30、体“谁来干、干什么、如何干好”等问题以及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升,产业化科普结构较为单一,新媒体传播内容和形式需要拓展等。同时,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个主体协同,协同组织管理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科普法的文本本身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并对科普法的保障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修订科普法意义重大,既必要又紧迫。新华网:科普法修订过程中应当基于怎样的思想和宗旨?张秀华: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调整科学普及的定位问题,从法律的定位上,应体
31、现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落实“两翼理论”。第二,要强化科学普及的功能,在大科学观下重新理解科学与科普,实施大科普战略。第三,在科普法修订的原则上,必须明确依托科学普及的主渠道和主战场,紧紧依托现代科学教育和产业化的工业、农业、商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及其场域,从而避免科普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第四,鉴于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具有互动互释的内在关系,客观要求“两种精神”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践相融合,进而提升实践主体的“双重素质”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第五,需要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在科学普及中的引领作用,改变以往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科普结构。第六,应注意拓宽科学普及的路径,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和
32、法律规范,对互联网、自媒体这些科普新渠道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第七,我们在科普法的修订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科普主体的责任,在表述上区分出强弱规范,使科普组织更好地发挥协调组织的职能作用,切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来共同推进科学普及这项事业。第八,通过科普法的修订处理好我们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的法法衔接问题。新华网:科普法中对科学普及的定义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普观念?张秀华:科学普及是可以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的,我们必须站在大科学观的立场上,不但注重实证主义学派“窄的科学”理解下所强调的科学教育,还要促进人文主义学派倡导人文精神的“宽的科学”理解之下的科学传播。从而,将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科学传播有机统
33、一起来。严格上讲,科普法并未以定义的方式给科学普及下一个定义,但是科普法明确了科学普及的目的、性质,指出科学普及是一项工作、一项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内容和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这四大要素。如果一定要界定科学普及,我更倾向于将科学普及定义为以提升公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的文化建设过程,是全员参与的科学技术的大众化、社会化行动。所以,我们需要从大科学观的角度理解科学,这样我们对科学普及的理解、对科学普及这项工作的理解才能达到一个新的认知高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修订科普法的时候应突出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只有发挥科学精神在“四科”中的引领作用
34、,才能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直接关联起来,用价值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实现科技向善的目的。也只有在大科学观下来理解科学普及,我们才能够实施大科普战略,推动科普社会化机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一个大科普格局。新华网:科普法在现在的法律体系中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与其他关于科普政策文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张秀华:在现在的法律体系里面,科普法以法律的方式来确保怎样的科普行动是恰当的,从而有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现行的科普法是一个具有“强引导”“弱规范”功能的法律制度文件。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它具有参考性甚至是指导性的作用。例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科普法制定的
35、,纲要之于科普法而言,类似于科普法的一个实施细则。科普法在修订过程中也要和已出台的纲要相协调,不能把二者孤立开来看。这要求修法者一定要认真研读纲要,因为纲要已经根据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科普法修订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它的调整,并让那些已经得到调整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2022年11月16日“新华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科普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助力作用,这也是科普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取得的成就之一。B修订科普法意义重大,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因为科普主体责任不明晰,科普法治体系与科普社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36、,科普人才队伍素质不够。C以往我们的科学普及路径不够宽,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科学普及的功能不够强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科普法的修订中进行思考。D张秀华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制定来说明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现行科普法参考性甚至是指导性的作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普法实施20年以来,使我国科普事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不过,从法律定位上,科学普及的地位还是低于科技创新。B我们必须站在大科学观的立场上,才能推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进一步完善。C科学普及中,注重“窄的科学”理解下所强调的科学教育,还要促进“
37、宽的科学”理解之下的科学传播,与此同时,将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科学传播有机统一起来。D要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直接关联起来,用价值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实现科技向善的目的,必须发挥科学精神在“四科”中的引领作用。6专访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材料一: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其推出后几周内就风靡全球,甚至引发了新的全球人工智能竞赛。ChatGPT使用了GPT-3技术,即第三代生成式预训练。这是一种自回归语
38、言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来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该模型使用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预训练后,ChatGPT还经过三个阶段的“炼制”:首先是监督微调阶段。人类AI训练师以自我对话形式生成对话样例,ChatGPT在这些对话样例上进行有监督的训练。第二阶段主要是训练一个基于语言模型的奖励模型,对机器生成的回复进行评分。基于训练好的奖励模型,第三阶段采用强化学习技术进一步微调ChatGPT。ChatGPT拉扯冲撞着人们惯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且继续“狂飙”在超越人类的赛道上。当把“是否会代替人类工作”的问题抛给ChatGPT时,它说,它们旨在协助和增强人工任务,而不是
39、取代人类。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效率,辅助人类,大众需要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控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一定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张佳欣等ChatGPT掀起技术狂潮:“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材料二:ChatGPT会带来一个不同的未来吗?记者询问了ChatGPT“本人”,它的回答是:“随着ChatGPT的普及,它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在线交流、信息搜索、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它的准确性和高效率使得许多工作变得不再困难。然而,人们也开始对它产生了担忧”自1956年诞生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其间充满波折。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迅速发展的近10年里,之前还没有出现里程碑式
40、的爆发。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比如,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ChatGPT的应用离不开人的“提示”,性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研发者的算法改进和设计,风险隐患的应对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我们的未来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的时代,正如ChatGPT所描绘的那样:“机器人们像人类,思想智慧已涌动。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技术与人类无缝结合。生活如同一首诗,平静而美好,永不停歇。”(摘编自朱涵等三问ChatGPT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未来)材料三:从用户视角
41、进行体验,我觉得ChatGPT可以立刻成为大多数智力工作的助理。它基于语言模型和概率模型的架构,能很好地通过“对话”模式,为用户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逻辑的回应,辅助用户的思考。同时,它能根据用户要求的限定场景,不断优化、调整文字的组织方式,生成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的回答。因此,它很像一位聪明的远程工作助理。数日前,有个七年级的同学跟我说,她用ChatGPT完成了一篇学校要求的新闻稿。她的感受是“非常好用”“几乎直接用上了”。这启发我,理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思考应对这一技术变革的起点。在AI能胜任的事上,人类肯定比不过它,那就面对现实,尊重这个进步。与此同时
42、,我们或许能喘口气,去专注做那些使我们更“人之为人”的事情。“助理”一词意味着被助理者需要有更高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学会问出好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识别助理的回答中需要深究的漏洞。(摘编自艾林ChatGPT对阅读写作意味着什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ChatGPT是使用了GPT-3技术,具有在线交流、信息搜索等功能,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聊天机器人。B.ChatGPT可以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这将对部分行业从业者形成冲击,但它也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C.目前ChatGPT的知识存在着错谬,其回答真假难辨,如果用户以讹传讹,将会导致负面的社会影响。D.人工智能并不
43、会取代人类,例如ChatGPT虽然能力出众,但其性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研发者的努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发者使用了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训练ChatGPT,随后针对网络信息杂乱的特点,采用强化学习技术予以调整B.从近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来看,ChatGPT的推出及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仍面临着不确定性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ChatGPT的回答,这不仅可以向读者形象地展现ChatGPT的功能,也能够增强文本的说服力。D.材料二指出ChatGPT存在明显的不足,还可能带来伦理问题,材料三则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了ChatGPT良好的用户体验6
44、.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应怎样对待ChatGPT这一新生事物?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教师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成功实现两个“国际首次”: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谱线、Si(硅一)谱线和Fe(铁一)谱线的精细结构。根据这些谱线的精细结构,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活动可被详细记录到,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2021年至202
45、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的发布,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摘编自陈海飞、袁于飞“探日”零的突破,光明日报,2022.08.31)材料二:“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美国主导的飞到距离太阳最近位置进行观测的卫星,在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它最近的近日点有10个太阳半径左右,意味着受到太阳的强热影响,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境,不能直视太阳。“夸父一号”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
46、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两颗卫星的科学目标不一样,“帕克”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太阳风和太阳周围的这些环境,“夸父一号”的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激烈的爆发现象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两者完全是互补关系。 “羲和号”是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主要是要从技术上验证一种卫星平台叫“双超”平台,用高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这两个指标做一个试验。夸父一号”则是专门为观测太阳“一磁两暴”而推出的空间科学专用卫星,它实现了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 (摘编自马金“夸父一号”逐日而行,金陵晚报,2022.10.11)材料三:“夸父一号”重量约859公斤,科学家们妥善安置了三大载荷,让“
47、夸父一号”本领高强: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追踪太阳活动的源头。FMG的测量目标是太阳光球矢量磁场,其获得的矢量磁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的能量积累、触发、释放和传输机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研究太阳爆发活动的预报模型,为更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基础。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太阳观测的新窗口。LST的主要科学任务是观测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内日冕的观测数据支持,LST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将填补国际上对该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 硬X射线成像仪(HXI),窥探宁静面纱下的风暴。HXI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在30keV200keV能量段对太阳耀斑的硬X射线辐射进行能谱和成像观测,是已知唯一一个在本次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期间提供地球视角观测的太阳高能成像仪器,对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夸父一号”的轨道选择也有门道。它选取720公里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