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概念模型静态模型预测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模型,即为该油田、该储层的静态模型。预测模型是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做一定精度的内插或外推(预测)所建立的模型。第一节 油藏模型概述345 第二节 层组划分对比及储层结构模型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层67小层对比图8以储层类型和井网密度为函数的碎屑岩储层结构模型910第三节第三节 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及微构
2、造模型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及微构造模型01112三以地震资料为主的构造及断裂系统精细解释原始地震资料“三高”重处理井位坐标和井斜资料钻井、测井和VSP资料 层 位 标 定过 井 剖 面 解 释基 干 剖 面 解 释全区剖面解释测线闭合校正断 点 平 面 组 合完 善 断 裂 系 统等 T0 图 制 作等 深 度 构 造 图构 造 模 型13地震资料的目标处理:小波高分辨处理前后频谱分布图14层位标定1516剖面解释17等T0图等深度图等海拔图的编制1819四以钻井资料为主的构造研究201 必备的基础资料必备的基础资料井位坐标、井斜井位坐标、井斜2 绘制纵、横剖面图绘制纵、横剖面图21222324
3、254、构造图的编制构造图的编制26第三节第三节 沉积微相研究及微相分布模式沉积微相研究及微相分布模式沉积时间单元单井相分析岩石相指一次或两次沉积事件中沉积的地层,是地质等时面之间沉积的地层,是时空上的统一体。岩性、层序、颜色、沉积构造、含油产状、物性韵律、确定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类型。是以岩石结构特征为主反映微相砂体形成过程中的古水动力条件。2728测井相利用测井曲线形态沉积相分析SP、GR曲线的不同形态反映不同的沉积微相反映沉积环境特征的一套储层参数的集总29303132测井相方法测井相方法测井岩石相方法测井岩石相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yes判别函数法判别函数法3334Wa
4、lker:相模式是一个特定沉积环境的全面概括。其描述至少可用于以下四个方面:1、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一个标准的作用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他必须起提纲和指南作用3、对于新区,它必须起预测作用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和系统的水动力等解释来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3536一、成岩作用一、成岩作用指沉积物从沉积遭受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变化,它对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保存、破坏起重要的作用。371、使储集性变好的成岩作用、使储集性变好的成岩作用 A、溶解作用、溶解作用 B、溶蚀作用、溶蚀作用 C、成岩收缩、成岩收缩 作用作用D、碳酸盐岩白云化作用(碳岩、碳酸盐
5、岩白云化作用(碳岩白白 云岩复杂的地质过程、晶粒增大、岩性变云岩复杂的地质过程、晶粒增大、岩性变 疏松疏松、K增大)增大)2、使储集性变差的成岩作用、使储集性变差的成岩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机械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 化学压溶作用化学压溶作用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3839404142三、成岩储集相三、成岩储集相指影响储层性质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的组合。A相:不稳定组分中一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胶结中一强溶解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C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早期硬石膏胶结成岩储集相其中:A相储集性最好 B相储集性较好 C相储集性次之(中等)D相
6、储集性最差,为非有效储层43冷东-雷家地区沙一、二段成岩储集相孔隙演化图沙一、二段A成岩储集相孔隙演化图石英+长石+岩屑沙一、二段C成岩储集相孔隙演化图不稳定矿物溶解和原生裂缝粘土矿物溶解石英+长石+岩屑不稳定矿物溶解1111111111111111111111原生孔隙原生孔隙44指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所经历的特定的成岩史和孔隙演化史。45一、研究储层参数的测井方法一、研究储层参数的测井方法(一)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1、目的使测井资料在全油田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刻度,以保证测井资料及所计算的储层参数具有较高的精 度和可比性。2、标准层段的选择 a与研究层段相邻或在其中;b岩性稳定;c电性特征明显易辩;
7、d不受、不整合、断层等因数的影响的非渗透层;3、标准化的方法 a直方图校正法;b重叠图校正法;c均值校正法;d趋势面分析法。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岩性 物性 含油性 电性606162孔6364656667686970717273(一)宽带约束反演提高了薄层的识别能力(一)宽带约束反演提高了薄层的识别能力(二)人工神经网络储层横向预测(二)人工神经网络储层横向预测 1、时窗的选择、时窗的选择 2、特征参数的选择、特征参数的选择分别选择出油井及无油井旁地震道参数。分别选择出油井及无油井旁地震道参数。3、样本的建立、样本的建立 4、样本的检验、样本的检验747576
8、77787980层内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818283a 粒度韵律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b 层理构造c 渗透率韵律-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d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VK(渗透率变异系数)TK(渗透率突进系数)TK=KMAX/K JK(渗透率级差)JK=KMAX/KMINKnKKVniiK12/)(8485 长:宽长:宽 席状砂席状砂 1 土豆状土豆状 3(1)砂体几何形态)砂体几何形态 带状砂带状砂 3-20 鞋带状砂鞋带状砂 20 连续性好连续性好2000m 连续性较好连续性较好 12002000m(2)砂体规模)砂体规模 连续性中等连续性中等
9、6001200m 及侧向连续性及侧向连续性 连续性差连续性差 300600m 连续性极差连续性极差 300m(3)砂体内)砂体内、K、VK、TK、KK的平面变化的平面变化86(1)沉积的旋回性)沉积的旋回性 各类沉积砂体及泥岩隔层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各类沉积砂体及泥岩隔层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2)分层系数()分层系数(AN)指在一定层段内平均单井钻遇的砂层数指在一定层段内平均单井钻遇的砂层数 AN=(钻遇砂层总数)(钻遇砂层总数)/(统计井数)(个(统计井数)(个/口)口)(3)砂岩密度)砂岩密度 SN=(砂岩总厚度)(砂岩总厚度)/(地层总厚度)(地层总厚度)(4)各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各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3、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 (划分开发层系的依据)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