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文档编号:5502381       资源大小:14.63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Q123)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1、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物质产品和产品和精神精神产品的总和。产品的总和。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精神产品。产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德)马克思选必选必2 2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选必选必3 3选必选必1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2、、文化交融与认同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战争与文化交锋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性)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哪些文化?(多样性)文化之间如何交流?(交互性)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产品。文化文化既包括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态的部分。的部分。文化文化是能

    3、够被传承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人情、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律法,制度、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艺术、律法,制度、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美情趣,精神图腾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尊祖敬宗尊祖敬宗忧国忧民忧国忧民团圆和睦团圆和睦 四合院四合院和谐有序和谐有序社稷坛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农本、民本观念 黄帝陵黄帝陵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体现体现了中华优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2.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是指18401840年鸦片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5、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想观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多年的智慧结晶。(一)起源:多元一体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1.多元: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形成了特征各异的文化,这些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

    6、材料: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材料: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之势。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民族单位,经过接触、,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

    7、具个性的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起源:多元一体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1.1.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

    8、夏族称为“夷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华夏族一直是主体核心,只是不断在扩大容量。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羊方尊 龙虎纹尊(商代饮酒器)成熟的青铜文明-夏商周(商朝青铜器的精

    9、品)(青铜礼器)何休注公何休注公羊羊桓公二年桓公二年传:传:“天子九天子九鼎,诸侯七,大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夫五,元士三”。是奴隶主统治权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威的象征。P2P2【历史纵横】中国成熟的青铜文明有哪些表现?【历史纵横】中国成熟的青铜文明有哪些表现?夏朝(进入青铜时代);商朝(铸造水平高);夏朝(进入青铜时代);商朝(铸造水平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战国(逐渐衰落)西周时期(青铜礼器);战国(逐渐衰落)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发展与完善。汉字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发展与完善。2 2、春秋时期:

    10、、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人际关系);政治方面:“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君民关系)“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恢复等级秩序)乐(社会和谐稳定)制度教育方面:有教无类,整理典籍,传承文化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2、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老子 道家创始人(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朴素的辩证法(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

    11、民3 3、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学派学派代表代表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儒家孟子孟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重义轻利)荀子荀子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人观(“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家庄子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天与人“不相胜不相胜”)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

    12、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变法革新。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兼爱;非攻;尚贤(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图治的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仁、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年传统思想的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2.

    13、2.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3.3.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概念辨析推崇法家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独尊儒术(三)形成主流:秦汉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巩固大一统局面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三)形成主流:秦汉时期“霸王道杂之”n 以儒家为核心以儒家为核心等级秩序:三纲五常民本思想:轻徭薄赋,限田

    14、n 以法家为辅助以法家为辅助集权:春秋大一统;n 兼采道家与阴阳五行兼采道家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学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概念辨析玄学盛行:盛行:思想上,宣扬思想上,宣扬“无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清谈”。特点:儒、道结合1 1、魏晋、魏晋:2 2、隋唐、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虎溪三笑图虎溪三笑图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

    15、汇融通的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象,辉煌辉煌灿烂,灿烂,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方法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本原论本原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心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认识论认识论存

    16、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发明本心”,致良知致良知 理在身外理存心中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汗青汗青宋宋文天祥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人间人间明明于谦于谦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秋瑾秋瑾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 3、宋元、宋元

    17、:理学形成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三从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从上述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消极影响?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第二次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是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学说相糅合,提出了提出了新儒学新儒学;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

    18、容别派学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第一次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提出礼法礼法并施并施、以礼教为主的主张、以礼教为主的主张;第三次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思想相融合,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将儒学发展到展到哲学化哲学化阶段。阶段。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科技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

    19、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作品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日知录读通鉴论读通鉴论主张主张共同影响共同影响批判对象批判对象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天下为主 君为客君为客”民主思想民主思想工商皆本。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变化变化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可认识的;事物是可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动是绝对的。批判地继承儒学,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20、时代的要求,具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空谈空谈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对理学的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机的坚强回应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既不是什么“启蒙启蒙”,”,也不是对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归。武道房武道房 1616至至171

    21、7世纪的中国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唐甄们黄宗羲、唐甄们,而只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最终在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李宪堂李宪

    22、堂(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局限: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李鸿章李鸿章中学为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林则徐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康有为康有为立立宪法,开国宪法,开国会会,建立君主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宪制孙中山孙中山民主共和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三民主义陈陈独秀独秀 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毛毛泽东泽东 “工农武工农武装装割割据据”迷茫的探索迷茫的探索走别人的路走别人的路睿智的选择睿智的选择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六)冲击与

    23、复兴:近代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救亡图存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渐泛传播及渐趋趋中国化,推动了中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后,科学与科学与民主民主成为中成为中华文化追求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的价值目标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8401840年鸦片战争后:年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阶级史实代表人物思想学习内容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

    24、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革命派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前期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思想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冲击与复兴:近代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试看将来的环球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必是赤旗的世界。是赤旗的世界。”白话文倡导者白话文倡导者新文化运动发起者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冲击与复兴:近代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形成成熟成熟发展发展井冈山井冈山瑞金瑞金:“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

    2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延安:延安:19381938论持久战,论持久战,19401940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 1945 1945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北京:北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

    26、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井冈山井冈山延安延安西西柏柏坡坡1 1、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阶段理论理论形成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发展发展“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走向复兴:现代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阶段阶段时期时期表现表现起源起源远古时期远古时期多元起源多元起源 多元一体多元一体奠基奠基先秦先秦初步形成了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初步形成了血缘认同

    27、、文化认同。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形成形成主流主流秦汉秦汉秦始皇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时,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魏晋魏晋隋隋唐唐儒、佛、道儒、佛、道交汇融通,交汇融通,中华传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文化辉煌灿烂。发展发展与繁荣与繁荣宋元宋元理理学形成。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批判批判与与禁锢禁锢明中期以后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明

    28、清之际抨击抨击专制专制,倡导,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康雍乾时期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文字狱,钳制了思想,钳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禁锢了文化)冲击冲击与与复兴复兴近代近代18401840年后年后向向西方西方学习以学习以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成为潮流。成为潮流。2020世纪初的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封建思想,追求追求科学科学、民主民主。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现代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定时期

    29、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P3 P3【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

    30、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华民族。如何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习近平书记指明方向如何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习近平书记指明方向央视网央视网20222022年年5 5月月2828日日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伦理观和政治观:以人为本人本含义:人本含义: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意义:意义:后世儒学思想家依据后世儒学思想家依据“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建立起建立起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体系。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体系。周公周公“敬天保民敬天保民”孔子孔子“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周公周公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

    31、发展内涵(1 1)伦理观:)伦理观:人本思想(相对神本,实用主义)人本思想(相对神本,实用主义)民本含义:民本含义: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体现;中国古代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表现为表现为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意义: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尚书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荀子:荀子:“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孟子孟子

    32、(2 2)政治观:)政治观:民本思想(相对君本、官本)民本思想(相对君本、官本)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1.伦理观和政治观:以人为本疫情下西方资本的冷酷性疫情下西方资本的冷酷性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1.伦理观和政治观:以人为本2.自然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内涵:内涵: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夏商时期: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祖

    33、先。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老子提出“道道”的概念,指出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荀子提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的思想。意义: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3.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u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孟子u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为天地

    34、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张载张载u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范仲淹u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u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顾炎武意义:意义: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贡献力量。贡献力量。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钱学森钱学森冰雕连冰雕连袁隆平袁隆平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3.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

    35、国情怀4.价值观、人才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意义: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周统治者主张西周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主张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

    36、使能,俊杰在位”。礼记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共和国勋章共和国勋章院士墙院士墙4.价值观、人才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5.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周易周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屈原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后汉书列传列传张衡列传张衡列传业

    37、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韩愈进学解意义:意义: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6.处世观: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认为为“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孔子、孟子:视视“和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和为贵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38、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等思想。意义:意义:“和和”的思想作为人们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思想作为人们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儒家思想为解决当今世界现实问题提供智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准则。“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观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观点。儒家文化崇尚儒家文化崇尚“和合和合”,主张人与人之间、,主张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和谐、和睦,坚持国与

    39、国之间的和平、和谐、和睦,坚持“以以和为贵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格局。的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6.处世观:和而不同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修身齐家修身齐家四海之内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皆兄弟也天下大同天下大同仁民爱物仁民爱物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天道酬勤天道酬勤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民为本以民为本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个人社会家国天下宇宙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天下一家天下一家崇德向崇德向贤贤见贤思齐见贤思齐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概念辨析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畅所欲言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与时俱

    40、进、脚踏实地 、穷则思变、穷则思变、居安思危、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居安思危、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内涵思考:中国在此次抗疫伟大斗争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优秀思考:中国在此次抗疫伟大斗争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价值。传统文化以及价值。材料1:“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材料2: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材料3:新冠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

    41、同体理念,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谐大同,命运共同。和谐大同,命运共同。材料1: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本土性材料2:诸子百家部分代表: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杂家(吕不韦吕氏

    42、春秋);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材料3: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容性 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凝聚性多样性 材料4: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

    43、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1.特点: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连续性概念辨析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延续至今。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

    44、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阶段阶段时期时期背景背景文化(思想)文化(思想)表现表现起源起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商周商周农耕经济、宗法社会农耕经济、宗法社会敬德保民、礼乐文化敬德保民、礼乐文化奠基奠基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形成形成主流主流秦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汉汉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汉代巩固大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汉代巩固大一统需要一统需要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成熟成熟与与繁

    45、荣繁荣魏晋魏晋隋唐隋唐魏晋:社会动荡魏晋:社会动荡隋唐:统一繁荣隋唐:统一繁荣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三教合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三教合一;中华传统文化辉煌一;中华传统文化辉煌宋元宋元儒学危机;社会危机需强化伦理儒学危机;社会危机需强化伦理纲常;重文轻武纲常;重文轻武理学形成,理学形成,文化高度繁荣文化高度繁荣批判批判禁锢禁锢明清明清社会动荡,工商业繁荣,君主专社会动荡,工商业繁荣,君主专制强化制强化阳明心学;个性自由;经世阳明心学;个性自由;经世致用;钳制思想致用;钳制思想冲击冲击复兴复兴近代近代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民族工业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民族工业发展发展向西方(俄)学习救亡图存向西方(俄)学习救

    46、亡图存连续性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凝聚性凝聚性多样性曲折性曲折性创新性创新性1.特点:本土性曲折性概念辨析2.价值 材料一: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材料二:道家哲学中的辩证法和相对主义,使国人习惯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也正是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不狂妄、不偏激、注重中庸的民族性格。材料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中华民族发展的

    47、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 2)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 3)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维护中国团结统一,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思考】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

    48、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态度:态度:要用扬弃的哲学观点,要用扬弃的哲学观点,“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不能因传统文化中又有优劣,就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能因传统文化中又有优劣,就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精华部分精华部分:仁、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展中和谐。仁、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展中和谐。仁政、民本、德治:利于社会稳定,保证统治长治久安。仁政、民本、德治:利于社会稳定,保证统治长治久安。刚健自强、刻苦

    49、勤劳等进取精神。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等进取精神。注重道德、团结、诚信、气节等民族注重道德、团结、诚信、气节等民族 精神。精神。见义忘利,见危授命,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注重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注重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博大精深,塑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也不乏摧残人性、压制创新能力的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也不乏摧残人性、压制创新能力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糟粕部分糟粕部分:维护尊卑等级的纲常礼教。维护尊卑等级的纲常礼教。压抑人

    50、性,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死从子;四德: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缠足、一言、妇容、妇功)、缠足、一夫多妻制等。夫多妻制等。扼杀创造性的扼杀创造性的“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宣传迷信,培养愚忠愚孝的奴才意识。宣传迷信,培养愚忠愚孝的奴才意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内涵内涵起源奠基(先秦)形成主流(秦汉)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批判与禁锢(明清)冲击与复兴(近代-现代)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