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复习备考期末复习备考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第一节第一节 植被植被(4 4)学科素养要求学科素养要求3211、结合区域图或植被类型图,从区域认知的角度了解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综合思维,理解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并了解其分布范围,提高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易考点重点、难点、易考点01植被概述植被概述0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03世界气候与植被带分布规律世界气候与植被带分布规律04森林、草原与荒漠森林、草原与荒漠一、植被概述一、植被概述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自然界成群生长
2、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植被被天然植被天然植被天然植被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草原、荒漠经济林、人工草场经济林、人工草场二、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二、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 的地方,并具有适应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当地环境的特征。植被植被环境环境适应适应改造改造光光照照水水分分温温度度土土壤壤污污染染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高度越高,高度越高,光照越强光照越强 一
3、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在地球表面,植物与水热条件相适应,不同种类植被按经度、纬度、在地球表面,植物与水热条件相适应,不同种类植被按经度、纬度、垂直高度三个方向改变,同种植被呈带状分布。垂直高度三个方向改变,同种植被呈带状分布。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生物量越丰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荒漠等不同海拔水分
4、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页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光照不足土壤酸性土壤:铁芒蒺、茶树、马尾松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 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1 1).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固碳释氧;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固碳释氧;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5、,调节局部气候。(2 2).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涵养水源。(3 3)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枯枝落叶变成土壤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变土壤性质。枯枝落叶变成土壤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变土壤性质。(4 4).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三、世界气候与植被带分布规律三、世界气候与植被带分布规律类型气候类型环境特征植被特征我国分布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沛生长旺盛,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丰富;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岛南
6、部四、森林、草原与荒漠四、森林、草原与荒漠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类型气候类型环境特征植被特征我国分布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比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北方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东北北部、新疆
7、北部a、排盐腺体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b、呼吸根便于水下通气、贮气,可再生c、支柱根和板状根适应和防止海浪冲击d、胎生适应滩涂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l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生物)l抵御风浪袭击,保护海岸;(地貌)l加速泥沙淤积,保淤保滩;(地貌)l净化海水和空气。(水、大气)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环境特征植被特征我国分布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有的
8、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无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见矮小灌木内蒙古高原地区类型气候类型环境特征植被特征我国分布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以旱生的灌木为主,植物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无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被的特征:荒漠植被的特征:根系发达: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叶:叶子细小或刺状可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或刺状可减少蒸发,可抗旱。茎:茎:粗壮,储水量大;抵抗强风。粗壮,储水量大
9、;抵抗强风。下图为一张反映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题。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题。1.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A.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B.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C.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D.D.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2.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A.长白山天池湖畔长白山天池湖畔 B.B.重庆嘉陵江沿岸重庆嘉陵江沿岸 C.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D.武夷山九曲溪边武夷山九曲溪边A,C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是某植
10、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3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A干旱干旱 B B湿润湿润 C C寒冷寒冷 D D炎热炎热4 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 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地下部分分支减少A,C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土壤(5 5)学科素养要求学科素养要求211、通过野外观察或室内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外部特征以及土壤的剖面构造
11、、颜色、质地等,提高地理实践力。2、结合观察区域的地质、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背景,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重点、难点、易考点重点、难点、易考点01土壤概述土壤概述02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观察的内容03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04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05土壤的功能土壤的功能06土壤的养护土壤的养护一、土壤概述一、土壤概述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土壤矿物质矿物质(45%45%)有机质有机质(5%5%)空气空气(20%20%30%30%)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土壤的骨骼土
12、壤肥力高低的重要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标志水分水分(20%20%30%30%)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存于土壤空隙中因素,存于土壤空隙中土壤空隙中存在各种空土壤空隙中存在各种空气混合物气混合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这些菌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种类很多,人类利用这些菌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作用,才能腐
13、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以利作物吸收利用。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
14、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气,叫自生固氮菌。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
15、有极大的影响。有极大的影响。: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
16、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85-90%以上。以上。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改良土壤物理性
17、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作
18、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的生长。二、土壤观察的内容二、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颜色颜色成因成因特征特征我国分布我国分布黑土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最高,土质疏松。东北地区黄土黄色沙土沉积物发育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19、。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红壤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少。江南丘陵地区紫色土亚热带地区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发育而成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和各种微量元素。四川盆地青色土(水稻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显出灰绿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沃南方地区白土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土壤中盐碱含量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西部地区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石砾、砂粒、粉粒、黏粒
20、土壤成分性能判断方法砂土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能力弱,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搓捏时有砂粒的感觉,干时有沙沙声,湿时无可塑性黏土以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搓捏时有细腻感,可见到光泽面,干时细土可进入指纹,湿时可塑性强壤土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能好,蓄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除砂土和黏土类的,其他可粗略归为壤土类不同质地土壤在我国分布情况不同质地土壤在我国分布情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从地面
21、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森林土壤剖面森林土壤剖面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土壤剖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回答12题。1.甲土壤属于()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2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差别大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BB3、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江淮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 D.
22、华北地区4、与11月份相比,该地区12月份土壤湿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增加较明显气温降低,蒸发减少农作物需水量减少风力增大,蒸发增强A、B、C、D、D DC C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5.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腐殖质层B.为淋溶层C.为母质层D.为淀积层6.下列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D DB B三、土壤的形成过程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在风化作用下,养分释放与流失;在风化作用下,养分释放与流失;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
23、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决定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影响土壤的质地。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基本也是也是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包括的因素,包括植物植物、动物动物、微生物微生物。植物植
24、物富集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富集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并随并随生物残体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的综合作用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颗粒团聚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能有选择地吸收分散于母质、水圈和能有选择地吸收分散于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利用太阳能制造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利用太阳
25、能制造有机质。不同植物类型每年吸收和释有机质。不同植物类型每年吸收和释放的各种矿物质不同放的各种矿物质不同有机残体数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甸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动物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繁多,动物有机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来源,参与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动物对土壤的组成、形态特征也有很大作用土壤中动物的挖掘活动造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孔穴,增强土壤透水性、通气性、松紧度。排泄物有助于转变土壤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微生物能充分地分解动植物的有机体,合成土壤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是土壤物质生物循环的重要一环,改造母质,推动成土过程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
26、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其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其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的分布规律。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呈正相关分布规律:分布规律:湿热环境环境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形成速度快,因而壤形成速度快,因而土层深厚,土层深厚,土壤粘粒比重高。如土壤粘粒比重高。如我国南方红壤我国南方红壤。湿冷环境环境气温低,有机质分解
27、慢,有机质积累多。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如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干热环境环境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微弱,分解缓慢,土壤形成速度慢,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微弱,分解缓慢,土壤形成速度慢,土层薄。如土层薄。如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干冷环境干冷环境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形成速度快,因而壤形成速度快,因而土层深厚,土层深厚,土壤粘粒比重高。如土壤粘粒比重高。如干冷地区荒漠土干冷地区荒漠土。(1 1)由于)由于水热条件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的土壤发育不同
28、;(2 2)从)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依次分布: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海拔海拔较高较高水分流失严重,热量少,水分流失严重,热量少,土层薄、质地粗土层薄、质地粗土壤发育度低,较贫瘠土壤发育度低,较贫瘠较低较低水分富集,热量充足,水分富集,热量充足,土层厚、质地细土层厚、质地细土壤发育度高,较肥沃土壤发育度高,较肥沃坡度坡度陡坡陡坡物质迁移速度快,地表侵蚀严重,养分流失多,物质迁移速度快,地表侵蚀严重,养分流失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缓坡缓坡物质迁移速度慢,
29、地表侵蚀较弱,泥沙物质堆积,物质迁移速度慢,地表侵蚀较弱,泥沙物质堆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向坡向阳坡阳坡光照强,土温高,蒸发大,土壤干燥光照强,土温高,蒸发大,土壤干燥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土壤湿润降水多,土壤湿润阴坡阴坡光照弱,土温低,蒸发小,土壤湿润光照弱,土温低,蒸发小,土壤湿润背风坡背风坡降水少,土壤干燥降水少,土壤干燥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越长时间越长,土壤土壤性质和肥力性质和肥力变变化越大
30、化越大。土壤形成经历的真正时间。从新土壤形成经历的真正时间。从新风化层或母质开始发育算起。风化层或母质开始发育算起。土壤发育的四个阶段,即原始阶土壤发育的四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年阶段、壮年阶段、老年段、幼年阶段、壮年阶段、老年阶段。由个体土壤发育的程度来阶段。由个体土壤发育的程度来决定。决定。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更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积极方面:积极方面:水稻土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
31、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消极方面:消极方面:土壤退化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板结、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土壤污染等。五、土壤的功能五、土壤的功能生长植物改变地理环境改变地理环境提供食物动物动物涵养水源涵养水源提供植物所需提供植物所需蓄水、保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土壤动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微生物农作物可抵御适农作物可抵御适度的旱情度的旱情六、土壤的养护六、土壤的养护 注意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注意种养结合
32、,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1 1)常见措施:)常见措施:土壤定期消毒、种植耐盐碱作物、改良土壤质地、科学施肥、土壤定期消毒、种植耐盐碱作物、改良土壤质地、科学施肥、闲时浇大水排盐、春季深耕、种植绿肥作物、广施农家肥、休闲时浇大水排盐、春季深耕、种植绿肥作物、广施农家肥、休耕等。耕等。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如坡改梯田,从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使坡地变为梯田和台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条件。(2 2)
33、农业生产中的积极养护)农业生产中的积极养护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土壤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土壤中水分)、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还可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我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用锄头将土壤翻新,可以除去杂草,让农作物快速
34、生长。天气干旱时,通过锄地翻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同时有利于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以便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进行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同时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蚕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萝卜、荞麦等,以及各种水生绿肥。(3 3)酸性土壤改良)酸性土壤改良 一般将pH值在6以下的土壤定义为酸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
35、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a、实行水旱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积累有机质;b、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栽培中实行播后盖膜,雨后适墒中耕,调整复种方式。c、种植耐酸作物,边利用边改造种植耐酸作物,边利用边改造。通过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层,调整酸度,以保证作物良好生长。(耐酸作物:绿豆、红菇、油菜、荞麦、红兰花草子、水稻)d、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e、适时增施石灰,定向进行改良适时增施石灰,定向进行改良。南方红壤的改良南方红壤的改良(
36、1)红壤特点:(2)红壤的改良措施: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酸、瘦、黏酸、瘦、黏 (4 4)碱性土壤改良)碱性土壤改良 一般将pH值大于7的土壤为碱性土壤,我国北方地区碱性土壤较多,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很多大棚内的土壤频频出现“红霜”“白碱”,这都是土壤偏碱的症状。a、使用酸性肥料。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b、种植
37、耐碱作物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c、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d、增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增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1 1)盐碱地成因:)盐碱地成因:a a、自然原因:地势低洼,蒸发强烈、自然原因:地势低洼,蒸发强烈,盐分随地下水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盐分随地下水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在土壤表层积累。b b、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38、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2 2)盐碱地综合治理)盐碱地综合治理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5%。图。图1 1为我国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21-2题。题。1.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C C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