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444867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教师相关)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docx

    1、第六章 自然灾害6.1 气象灾害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洪涝灾害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与定位评价规划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水平2水平4【考查内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洪涝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2.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3.危害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核心概念气象灾害:指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现象和过程,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洪涝灾害:

    3、指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必备知识二:干旱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全国有四个旱灾多发区,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3.危害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

    4、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核心概念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必备知识三:台风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在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热量,又

    5、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2.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3.危害台风能量巨大,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核心概念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必备知识四:

    6、寒潮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2.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在我国,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3.危害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核心概念寒潮: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第二部分:本

    7、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不可预知性,使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而且发生频率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高中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自然灾害是其重要的分支。教材内容“宽”而“浅”,合理安排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先后学习“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组成要素发生异变,对人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如降水异常引发洪涝灾害或干旱灾害,气温异变引发寒潮灾害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最为常见。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

    8、影响。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几种常见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包含的核心知识及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洪涝灾害2.干旱灾害3.台风灾害4.寒潮灾害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高中生对气象灾害并不陌生,每年都会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的典型案例,比如成都暴雨、南方雪灾等,这对于学习本节内容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学生对于气象灾害的了解一般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分析和

    9、综合能力,而且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气象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高一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仍有欠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对各类气象灾害进行说明,结合多媒体演示、播放自然灾害纪录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气象灾害类型的认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调查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活动目标:查找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不同气象灾害的认识,并对应好防灾减灾措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活动准备:1.小组分工,按照不同类型查找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

    10、。2.小组合作,展示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分布地域的相关资料。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活动1: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活动2: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任务二 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影响活动1:台风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活动2:台风灾害的影响活动3:寒潮灾害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活动4:寒潮灾害的影响教学目标设计1.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增强区域认知能力。2.结合文字资料或区域图示信息,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和危害,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教学策略设计用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导入,

    11、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探究兴趣;结合导入的四个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气象灾害的思维。通过构建思维框架的方式总结不同灾害的成因,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对不同类型灾害成因的比较,明确人类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从而形成尊重自然、人地和谐发展的地理观念。教学方法建议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分析。教学材料准备1.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在我国的分

    12、布规律图。2.我国近年典型气象灾害的案例。3.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图片。4.台风、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示意图等。【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以下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灾害。(设计意图)通过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气象灾害案例材料一: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轮强降水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材料二:2019年华北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

    13、材料三: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材料四:2021年初我国多地迎来大幅度降温的寒潮天气。学生1:材料一反映的是洪涝灾害。学生2:材料二反映的是干旱灾害。学生3:材料三反映的是台风灾害。学生4:材料四反映的是寒潮灾害。教师: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我们称为气象灾害,包括同学们回答到的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气象灾害。【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气象灾害的概念短暂的大气异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教学精讲 任务一

    14、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 教师: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洪涝和旱灾这两种气象灾害。活动1: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设活动深探究)以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2020年夏季,我国降水较往年偏多,出现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长江流域也自然成为汛情的重要防御阵地,多条支流及干流出现明显涨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发表各自不同观点,小组组长整合组员观点,组织报告、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小组1

    15、:长江流域主要为季风气候,而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强弱不稳定,导致我国降水不稳定。小组2:长江流域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教师总结: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多条支流若同时涨水,干流则会出现明显涨水。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从而导致了洪涝灾害。【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教师: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以看出洪涝灾害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大且降水集中的区域;从地形因素看

    16、,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的低洼地区。除了气候、地形等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会加剧洪涝灾害?学生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例如在山地丘陵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学生2:植被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产生大量的泥沙堆积在中下游的河流、湖泊、水库中,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加重了洪灾的隐患。(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概括洪涝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体会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教师总结:洪涝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般我们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着手。【多媒体展示】(难点知识)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河道宽

    17、窄、弯曲程度、顶托作用等)、水系(流域面积、泄洪通道等)、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2.人为:破坏植被调蓄进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围湖造田、围垦湿地导致其对进水调蓄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洪涝灾害的危害有哪些呢?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会对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学生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学生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学生3:洪涝还会导致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洪水过后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教师:洪涝危害巨大,而长江流域又是我国人口密集

    18、、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发达,所以洪涝灾害造成长江流域的损失巨大。(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内容解读和相关案例资料辅助,引导学生认识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水往往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没、农作物被毁,从而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洪水淹没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等。活动2: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教师: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灾害,而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灾害,旱灾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当其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时,则为灾害,即干旱灾害,简称旱灾。(以学定教)在学习了

    19、洪涝灾害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洪涝灾害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干旱灾害,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干旱和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1-102并结合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问题:为什么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华北地区的旱灾华北地区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旱灾中心,多年平均旱灾受灾面积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的465%,旱灾成灾面积占全国旱灾成灾面积的50.5%。一些地区“十年

    20、就有九旱”,尤其是春旱严重,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华北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发表各自不同观点,小组组长整合组员观点,组织报告、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小组1: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但是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小组2:华北地区有超大城市群,也是我国首都所在地,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很大小组3:华北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耕地面积大,工农业生产的用水量很大。小组4:人们日常生活排放废水,农业上要使用农药、化肥,工业生产也会排放废水,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干旱加剧。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从同学们的

    21、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旱灾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综合和推论能力)通过对华北地区旱灾成因的分析,明确旱灾成因的分析思路,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旱灾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2.人为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水体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干旱加剧。教师:华北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这是因为春季降水少,但是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那发生春旱对当地有什么危害呢?学生1: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春季小麦返

    22、青时需水量大,如遇旱灾,易造成农作物减产。学生2: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旱灾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牧草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旱灾对我国影响巨大。而且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会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我国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而实施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旱灾的危害。(设计意图)此活动以华北地区的旱灾为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旱灾的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旱灾的危害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

    23、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还容易诱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例如,旱灾经常和蝗灾相伴发生。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教师: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在我国发生范围都较广、频次较高、造成的损失严重,那么这两种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呢?(深度学重推理)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分析,明确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夏季风的势力不稳定导致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2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表6

    24、.1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学生1: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如表6.1提到的2011年6月南方洪涝灾害和华西秋雨灾害。发生的地点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学生2:干旱灾害分布较广,如表6.1提到的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都可能出现干旱灾害。而且发生的频率高,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即使是夏季,如果降水持续偏少,也可能出现旱灾。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那么,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学生1: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学生2: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而夏季风势力不稳定,导致我国降水不稳定。(设计意图)此活动结合洪涝灾害和旱灾的简介表格

    25、,分析我国旱涝灾害高发的时间、地区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教师: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大而且季节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旱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而我国东部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如果出现旱涝灾害,造成的灾情势必较严重。 任务二 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活动1:台风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教师:我国东部季风区除了

    26、旱涝灾害频发以外,每年夏秋季节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赤道附近地区会受台风影响吗?(设活动深探究)通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台风的成因,为后面讲解台风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不同打下基础。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3,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台风卫星影像图学生1:台风的形成条件需要有广阔的洋面提供水汽。学生2:台风形成需要有不稳定的大气结构促使空气上升,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所以无台风。(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台风形成的条件,明确赤道地区无台风的原因。教师总结:在洋面温

    27、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台风的知识,理解、掌握台风的成因、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台风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1.概念: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2.形成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

    28、足够的水汽;(2)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结构,促使空气上升;(3)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纬度大于5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3.分布规律:集中在北纬10-20,赤道上的洋面没有台风。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活动2:台风灾害的影响(整体设计分步落实)通过设问,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台风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以及台风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信息和读图分析的能力。教师: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受台风影响明显,灾情严重。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台风的结构。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3图6.5b台风剖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台风不同部位的地区会有怎样的天气情况?为什么天气预报中

    29、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学生1:外围大风区的风速由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学生2:由于台风眼无风,所以天气预报说的是“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教师总结:台风是气旋的一种,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教师:结合刚才分析的台风的结构,进行思考,台风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呢?学生1: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学生2:狂风会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

    30、、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学生3: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台风能量巨大,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结合生活案例,概括台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台风的不利影响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狂风会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教师:台风危害这么大,那为什么还有人盼着台风到来呢?学生:台风也能带来有利的影响。教师:灾害带

    31、来的不一定都是危害,有时也有有利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5自学窗,思考问题台风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呢?学生1:台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某些地区的旱情。学生2:台风带来的大风阴雨天气,可以使一些地区降温消暑。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78月份会出现高温酷暑、晴朗干旱的天气,被网友们戏称为“烧烤模式”。此时,台风的到来,会伴随着强降雨的过程,既可以缓解这种高温天气,也可以缓解旱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明确台风并非只能带来危害,也有有利影响。【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台风的有利影响大风阴雨天气可缓解高温酷暑;丰沛的降水可

    32、缓解旱情。活动3:寒潮灾害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教师: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除夏秋季节的台风外,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还会受到寒潮的影响。(设情境巧激趣)通过我国广大地区的寒潮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结合教材明确寒潮的概念及其特征。【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2021年的新一轮寒潮天气来袭2021年1月14日起,新一轮寒潮天气来袭,14日至17日,我国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及中东部大部地区先后有46级风,阵风7-8级,日平均或最低气温下降6-10,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辽宁东北部、吉林东南部以及云南东部、贵州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中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

    33、0以上。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10线位于河北中部至陕西中部一带。教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寒潮有哪些特征表现呢?学生1:有大风天气,材料中提到了4-6级风,阵风7-8级。学生2:会带来剧烈降温。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到它一般伴随着剧烈的降温、大风等天气。(情境学习)在我国新一轮寒潮天气的情境下,了解寒潮的天气特征,并借此理解寒潮的概念。【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寒潮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34、的天气过程。2.特征:剧烈的降温和大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寒潮灾害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然后从中挖掘受寒潮影响小的地区,并深入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5图6.9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学生1: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学生2:强冷空气从

    35、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经过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学生3: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经过我国东北,侵入东部沿海一带。教师总结:由此可看出寒潮灾害在我国影响范围很广,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其中,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思考:为什么四川盆地、华南地区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小呢?学生1: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受沿途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如:阴山、秦岭、南岭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所以,四川盆地、华南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学生2:南下的寒潮势力逐渐减弱,遇到云贵高原,地势抬升,寒潮难以爬升,所以云贵高原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学生3:青

    36、藏高原也因海拔高而寒潮不易侵入。教师总结:我国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它可以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等以外的广大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冷空气影响相对较小。滇南谷地距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冷空气在南移过程中会受到层层山脉的阻挡,影响也会相对较小。而四川盆地也是得益于北部的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了冷空气,所以这也是四川盆地的冬季气温会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活动4:寒潮灾害的影响教师:寒潮灾害发生频次高,在南北方表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以学定教)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寒潮灾害的影响,避免灌输式教学,培养学

    37、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4,思考问题:寒潮具体有什么危害呢?学生1: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学生2:大风、大雪、冻雨,可能造成牧草减少,从而造成畜牧业损失学生3:路面积雪、结冰等可能会阻断交通,暴雪可能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寒潮伴随的降温、大风、暴雪、冻雨等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寒潮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比关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寒潮的不利影响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

    38、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教师:那么,寒潮是不是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呢?学生1:不是。瑞雪兆丰年,寒潮也有好处。学生2:大风可以吹散雾霾,改善大气质量。学生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学生4:寒潮带来的雨雪天气,也可以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教师总结:寒潮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它。【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寒潮的有利影响大风可以吹散雾霾,改善大气质量;低温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雨雪天气可以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实践活动(方向

    39、与建议)1.观看纪录片或灾害影片的视频,借助视频的强烈视听效果,加深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印象和直观的感受。2.搜集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的资料,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危害,思考主要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3.绘制我国近年来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图,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增强区域认知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课下实践活动中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气象灾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素养。教学评价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于气象灾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总结

    40、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评价和水平要求做出准确的教学评价。评价目标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别、成因、分布及危害能够根据资料,判断气象灾害的类型结合资料,举例说明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能够根据资料,分析典型地区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根据资料,分析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气象灾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板书设计(以学定教)结构式板书的设计简要梳理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如: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利于学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

    41、体系,也便于教师有条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本课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地理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设计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重点问题是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小组合作完成各项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的能力。本节课要求注重规律的总结,课上充分利用“形成-现象-影响”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受课时的限制,对灾害的防治措施没有涉及,在本章第三节课再体

    42、现。本节课教案设计注重图片信息的分析与获取,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强化思维训练,运用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自主探究、多结合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在知识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一学生的综合思维还相对欠缺,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还稍欠规范,影响课堂进度。(以学论教)教师课后及时评析教学效果,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如小组讨论时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小组代表发言时抓不住重点,教师需要掌握好整堂课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第三部分:本节学习评价巩固学科素养【学习目标分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别、成因、分布及危害阅读图文资料,概括洪涝、干

    43、旱、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综合材料信息,归纳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深度学习建议】1.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等资料,判断该区域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2.结合实例,根据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特定地区典型气象灾害的成因,以及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习评价任务】任务一 知-能迁移评价:在我国其他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等必备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增强区域认知能力,落实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二 能-知渗透评价:运用比较和关联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巩固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

    44、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三 学科素养评价:在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冰雹灾害的分布及原因的高考常见的知识情境中,运用综合和推论能力解决问题,巩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典型评价设计】 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 必备知识深度探究(探究点1)我国其他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气象灾害种类多,除了洪涝灾害,还有干旱、台风、雪灾、寒潮、沙尘暴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类型时空分布干旱灾害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较明显。许多地区常出现春夏或夏秋连旱,有时甚至出现春夏秋三季连旱台风灾害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海南、广东、

    45、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受灾最为严重寒潮灾害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影响范围广泛,除滇南、西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从寒潮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西北地区最多,华北地区次之,长江流域、华南地区最少沙尘暴灾害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沙尘暴强度大,华北地区受灾更严重(注意)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是常年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指某一时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的情况,使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影响。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旱灾具有渐发、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例如,我国南方

    46、地区降水较多,但若夏秋季连续一个月不降水就会造成严重的旱灾,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一些无人区连续一个月不降水却不会造成旱灾。(探究点2)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防洪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禁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 学习能力深度探究(综合和推论能力)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原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气象因素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水系状况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