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政治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孙中山相继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经济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文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第19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
2、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2)目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3)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新政编练新军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改革官制(外务部等)新政不新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革命思想新式知识分子清政府掘墓人北洋新军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2)目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3)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廷
3、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特别提醒清末新政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3)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4)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1894年11月,孙中山
4、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兴中会时间:1894年11月地点:美国檀香山宗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性质: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概念阐释兴中会和同盟会兴中会:是近代中
5、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内容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分土地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核定地
6、价,增价归公,国民共享前提核心补充发展评价: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2)发展: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名称时间发起团体结果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兴中会失败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年同盟会失败钦州、廉州起义1908年同盟会失败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同盟会失败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同盟会失败3预备立宪(
7、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五大臣出洋考察日俄战争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对于君上大权的规定(摘编):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及发交议案之权之权四、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五、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十、总揽
8、司法权君主权力丝毫不亚于专制帝王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资产阶级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是中国封建专制向“宪制”的和平过渡尝试。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潮流万派,皆趋共和。立宪派代表张謇总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必要性: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可能性: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组
9、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动员新军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反对,引发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保路运动1武昌起义(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武昌起义与中华民
10、国的建立武昌起义1010月月1111日日1010月月1111日日1010月月1212日日黎元洪黎元洪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北京武昌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黎元洪:湖北新军统领,一贯仇视和破坏革命,当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只好举枪逼其上任。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投机革命隐藏失败危机2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
11、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国号中华民国国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公元 民国纪年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2中华民国的建立(2)南北议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的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议和。孙中山被迫发布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宣统帝溥仪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年的清王朝结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清帝逊位诏书(
12、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中华民国的建立(3)清帝退位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2中华民国的建立(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1912年年2 2月月1212日日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1912年年3 3月月1010日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19121912年年2 2月月1313日日19121912年年2 2月月1515日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民国大总统19121912年年3 3月月1111日日妥协的意义: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
13、牺牲;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中华民国的建立(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施压施压进进攻攻汉汉口口和和汉汉阳阳政政治治讹讹诈诈军军事事威威胁胁外外交交孤孤立立经经济济封封锁锁革命党人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立宪派和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袁世凯清政府清政府支持支持支持支持反清的革命阵营反清的革命阵营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为大总统。原因: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的威逼利诱;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时间及人物: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
14、布。(2)内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制度;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评价: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积极:从法律上宣告封建
15、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标志着法治取代了人治,近代民主化丰碑。局限性:一纸空文难保民主、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因人设法;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材料一: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迫令放足迫令放足改良旗袍改良旗袍旧式旗袍旧式旗袍中山装中山装长袍马褂长袍马褂剪辫运动剪辫运动常见礼节常见礼节材料二: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
16、%。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进步性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革除封建社会风俗恶习,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局限性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
17、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范小芳等戴季陶传表现: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原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缺乏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彻底的反帝革命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对列强抱有幻想。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
18、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没能最终成功?即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提醒辛亥革命的三个易错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19、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性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史解释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有了正规的、统一的政党领导,改变了过去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1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取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3)宪法就权力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学科素养唯物史观1以发展变化的视角认识辛亥革命对新世界建设的作用(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经济领域工业化获得显著发展。(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提倡的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