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案例一、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理解人娄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二、具体目标分解:(1) 运用近代欧洲世界地图的绘制变化,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观察解读地图的能力;(2) 运用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三、主要教学
2、内容:(1)、运用近代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宏观了解欧洲眼中世界的变化;整体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2)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培养唯物史观和全面看待历史事件能力;(3)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 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4)通过解读材料方式,再现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能力。(5).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6)通过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培养学生情怀;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
3、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五、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整体的世界(即影响)。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六、具体教学过程及
4、要点:导入新课:出示几幅不同时间的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引发学生观察有何变化,思考为什么?(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学习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逐一出示几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原因。从而把新航路开辟情况,用表格进行归纳。学习活动二: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关于动因:为什么是欧洲“(1500前后的世界)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的不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而是西欧人;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14、15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5、产生,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奇缺,严重制约了资本的积累。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引导学生分析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教师:图中男主人公正在干什么?女主人手下是什么?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 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教师: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
6、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 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材料二 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
7、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2、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3、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了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1271年,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成
8、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9、言之无人能信。”材料四 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土耳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商路,发财致富。4、直接原因: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导致商业危机(商路危机)【分析】早在15世纪以前,欧洲和亚洲就有了贸易往来,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完全的陆路,由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其余两条则海、陆并用,一条先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
10、另一条从海路进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当时,东方的商品,如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更严重的是十五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
11、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大批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材料五 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作为热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其发展的天主教,国王与女王决议派臣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主并使其皈依神圣天主教。5
12、、精神动力:热衷传播基督教材料六 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6、政治动力:王权强化支持关于条件:为什么能材料一: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护,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
13、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 料料三: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材料四: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一切,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船、航海技术;(指南针、星盘等)地理、航海知识;(地圆说、洋流、季风等)西葡王室的支持;(民族君主国、王权集中)航海家探险精神。学习活动三:开辟的影响材料一:1500年以前,世界文明基本上是以大陆为中心,海上联系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如果把1500年作为划分世界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就是因为从那时起各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系,从此各地区都被整合到全球体系中来。 泰晤士世界历史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
14、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结束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学习活动四: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用表格从目的、性质、影响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