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形象》.ppt

    • 文档编号:5410174       资源大小:459.51K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0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仙人指路)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形象》.ppt

    1、1.(2013山东)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第二节形象第二节形象(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诗句的第一、二句交代了月下山中“烟”雾腾腾的景象,第三、四句写“烟”的特点。第三句要抓住“如云白”这一比喻进行概括,第四句要紧扣“流”来总结。(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答案:

    2、诗人不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的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这首诗以漂泊、思归为内核。在表现上,前四句写景;第五、六句通过“惜”表现出对眼前夜景的喜爱;第七句交代了原因:自己漂泊在外。抓住这几点总结即可。2(2012湖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送邹明府游灵武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

    3、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本题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查对

    4、形象的鉴赏,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马不肥”“债多”“风透卧衣”等词语可见其贫穷,这正表现了他为官清廉。“边雪藏行径”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3(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解析:考查

    5、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答案示例:色彩方面“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字词的赏析,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案: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解析:此题是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考查学生对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

    6、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见于写人的诗歌,如闺怨诗、边塞诗中的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别举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情怀。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7、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常见艺术形象举例常见艺术形象举例类别举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类别举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悲愤的情感。珍惜友情、异乡思亲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将士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而杜甫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如兵车行。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例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生活的

    9、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解析:抓住“梢影”“茶碗”“叶声”“篆烟”四个意象,就能判断出是调动视觉和听觉来描写景物;由“轻逐”可判断出修辞手法为拟人。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柴门”“狭径”等表现了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诗歌的第一联和第二联属于侧面描写,“柴门”“狭径”等表现了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日

    10、常生活的闲适自得;第三联和第四联运用了直接描写,“倦卧”“闲吟”“预想”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另外“竹”“雪”“梅”等意象托物言志,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例2.(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解析: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

    11、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的美好情怀。可以通过“最爱”“逐胜”“忘寒”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答题方法:答题方法:概括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遵循“由象到质”“由事及人”的过程,即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诗歌中的具体描写,通过具体事件来概括人物性格。同时,概括形象时,要注意把人物形象的几个要素表达清楚,即要说明人物形象的个

    12、性、身份和典型意义。2答题步骤:答题步骤:先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最后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3答题建模:答题建模: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意义或情感。1(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

    13、,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面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上片刻画词人的自我形象,主要从外貌和性格两个方面,使用白描和比喻的手法来刻画。回答时要扣紧具体词句分析概括,要点明确,用语简洁。(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解析:本题要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4、“折腰久矣谢无能”是词人酬答孝峙的话,表明心迹。词人厌倦了官场,不愿再步入仕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豪放。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解析:考查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环境描写

    15、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豪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简要分析郑鄂这个人物形象。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的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

    16、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的能力。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景物类型: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

    17、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基本思路: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分析景象(意象)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如: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浪暴风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声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绘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

    18、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1诗中赏画诗中赏画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例1试从景物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诗歌的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联想,同时表现

    19、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胸。例2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题指导: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协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

    20、春光中的怡然之情。2画中品诗画中品诗 画中品诗,即由外在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例:例: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

    21、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3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

    22、情感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例:例: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题指导: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跳鱼(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

    23、(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情感的把握,离不开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如: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分析: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相识燕归来”

    24、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例1.(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解析:“晓路”点明时间,“雨萧萧”写天气状况,“叶正飘”写出秋景的萧条。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孤舟连接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

    25、,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情。解析:“孤舟”是全诗的线索,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例2.(2012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中的一系列意象来理解。该诗意象鲜明,不难理解。第二

    26、问,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来理解。该句属于以景起兴、借景抒情。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考查对动作意象的理解,掌握常见的意象的基本意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解题方法解题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意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

    27、能单纯地分析景物意象,景物意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如: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秋怀,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意境: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里就需要景物意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曲子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曲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3)结合背景分析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2考查类型和答题步骤考查类型和答题步骤高考对于景物意象的考

    28、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意象的作用或效果。(2)考查意境类。考查意境类。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29、,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3答题建模答题建模描绘图景概括特点分析感情。1(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

    30、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设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表现的情感主要是诗人对琅琊溪山水的喜爱之情。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本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

    31、“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想象都是“虚”。题目的要求是“赏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月夕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朗照给人以积雪满庭的错觉,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也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月光满庭,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32、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空旷、凄清、寂寞的意境。(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答案:以动(声)衬静。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中描绘的形象。有些诗歌以某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

    33、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这些事物形象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往往既是物的形象,又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石灰的形象,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即它们的象征意义或特定含义。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例例1.(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这两句从

    34、色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精彩的诗句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着手。题目中这两句是写景的句子,首先要分析写景诗句的特点,一般会有动静结合、声色相加、高低俯仰等不同特点;其次看写了哪些形象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生动的句子描绘一番,如果其中有特别的表现手法,也要表达出来;再就是

    35、结合全诗,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没有其他手法的运用。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把握诗歌主旨,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回答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诗句,看清楚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中描绘景物的主要特点,特别注意要结合所写景物体会诗人的爱好、性格、情感,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例例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

    36、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参考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

    37、凰”。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它一声高亢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脖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适逢秋风起,它把自己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作品简析】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作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

    38、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有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且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1答题方法:答题方法:一般来说,古代诗歌中有关“物象”的表面特征,主要应从色、香、形、味等几个角度着眼,而“物”的品质特征,则要关注诗歌的“言志”目的,从人的道德情操这一角度出发,去做相应的归纳,它有时候与“物”

    39、的象征意义是无法截然分开的。2答题步骤:答题步骤:第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第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若有运用的手法,要加以点明。第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3答题建模:答题建模:概括物象分析特点剖析情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用象征手法,柳象征着得志

    40、便猖狂的小人。概括托物言志诗的寓意,关键在理解所咏之物的象征意义,即理解事物人格化的特征。本诗理解的难点在后两句: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诗中的云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答案:诗中的云是千变万化,似乎要给人们带来甘霖,却又是根本无心解救旱苗的反面形象。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而实际上却只顾空谈、不问苍生的当权者的憎恶。(或:对装腔作势,只顾表现自己,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的否定)解析: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云”的相关语句,准

    41、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诗歌对“云”的描写是从两方面着手的:平时“千形万象”“映水藏山”;可是,在“无限旱苗枯欲尽”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它不是诗人歌颂的对象,而是批判的对象。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只顾表现自己,而不做实事的形象。第三步,结合诗作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看似要干一番事业,而实际上却只顾空谈、不问苍生的当权者的憎恶。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古典诗歌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

    42、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3)南浦。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4)酒。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

    43、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双鲤。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4)捣衣。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

    44、界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3愁苦类意象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芭蕉。在诗文中,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

    45、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猿猴。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杜鹃鸟。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另外,斜阳斜阳(夕阳

    46、、落日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抒怀类意象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梅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

    47、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言浅而意深。(3)松柏。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通过赞扬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品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4)竹。竹。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

    48、以其“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6)冰雪、草木。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

    49、十里,尽荠麦青青”。5爱情类意象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莲。莲。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

    50、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战争类意象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楼兰。“楼兰”代指边境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形象》.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