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史纲要(上)中外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时空定位和历史解释,帮助学生梳理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通过辽夏宋金元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树立各民族团结发展的家国情怀。知识重点:知识重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棉花)知识难点:知识难点: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场、纸币)一、学习目标和知识重难点自主学习学生展示-农业领域农业农业领域领域表现表现耕作制度经济结构边疆地区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部分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逐
2、渐普遍,并推动纺织业发展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学生展示-手工业领域手工业领域手工业领域表现表现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和造纸业五大名窑、景德镇、元青花和釉里红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洗 贯耳瓶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盘 玫瑰紫大花盆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元朝青花瓷和青花 釉里红开光镂花罐煤的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质量和产量印刷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唐宋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棉花种植。农书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御寒之益”。元以后,历代统治者历代统治者积极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万历时,织工创织工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多穿
3、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因而织出了高质量的棉布。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主要的纺织原料纺织原料。摘编自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自主学习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宋初同南唐通市,在汉阳、郸口等地设置榷署。榷场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人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局面被打破。坊市分离,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南北朝南北朝唐朝唐朝宋朝宋朝拓展补充-市的发展草市-乡村集市,政府对草市实行
4、行政管理,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夜市-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北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 学生展示-交子出现的原因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货币。交子出现的原因?1.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2.铜币流通量不足;3.四川独立闭塞的贸易货币环境;4.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5.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拓展补充-元朝纸币贬值元朝末年,当时米价相比元朝刚刚征服南宋初期,更是上涨了六、七万倍之多,由于纸币严重贬值,当时民间交易买个小东西,也必须用车子载着一堆纸币去买。老百姓被迫回到原始经济社会,进入实物交易状态。民间很多商铺甚至被迫用竹
5、签等工具自己发行代用货币,以进行简单的邻里交易。宋元海上贸易考古遗迹图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号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机关。小结农业发展粮食增加人口增长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思想观念变化政府管理松动手工业发展原料产品化产品种植经济作物消费能力增加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整理笔记并记忆完成对应习题册六、作业布置中外史纲要(上)中外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第1111课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第2 2课时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对史料、史实的阅读
6、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来探究这一时期变化的表现与原因。通过辽夏宋金元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树立各民族团结发展的家国情怀。知识重点:知识重点:社会变化知识难点:知识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学习目标和知识重难点自主学习先秦、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经济中心南移历程经济中心南移历程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秦朝时期,秦朝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经济有所发展。西汉时期,西汉时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
7、不断,大量农民南迁,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南朝末年时期南朝末年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经过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继续南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茶园、瓷都、棉纺织业、造船业都有了巨大发展,且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元朝时期,元朝时期,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缓慢发展。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
8、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北运,重新开通大大运河运河,缩短了航程;为运输江南的粮食,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海运航线。元朝漕运和海运联系第5课的知识,分析南方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发展?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的劳动力与技术南方尚未完全开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南方经济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学生展示-经济重心南移拓展补充-两宋时期的全国、卷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
9、,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中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如何认识北宋后期科举考试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的做法?积极:体现
10、了经济发展对文化教育水平的带动作用。消极:制度通常都有两重性,有利有弊,从南方考生来看南北分卷不是完全公平,但是站在统一国家全局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合作探究-P67思考点【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2)宋代科举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南北卷:是指明代科举依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例录取进士的制度。材料一唐朝宰相薛元超的夫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侄女,是皇家宗室之女。但其自述平生有三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当时高门“五
11、姓”的女儿。材料二四川四川妇人刘娥,本是银匠龚美之妻,和丈夫在都城河南开封谋生,因嫌弃夫贫而改嫁韩王赵恒。后赵恒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则被册封为皇后改嫁韩王赵恒。后赵恒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则被册封为皇后,刘娥认前夫龚美为兄,龚美也自此改姓刘,时人不以为怪时人不以为怪。学生展示-社会变化的表现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更关注当下【学生展示-社会变化的表现】人身束缚松弛出现许多雇佣劳动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小结农业发展粮食增加人口增长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思想观念变化政府管理松动手工业发展原料产品化产品种植经济作物消费能力增加右图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
12、相权利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五、当堂检测 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016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定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坊市制度崩溃 C.土地政策调整D.政府管理失控五、当堂检测整理笔记并记忆完成对应习题册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