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变化。学习目标阅读第一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自学指导一(5分钟)领域成就影响农业耕作周期经济作物户口增长边疆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领域成就影响农业耕作周期经济作物户口增长边疆农业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已经普及制;已经普及(宋宋)提高了粮食产量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一些地区(南方南方)出现了出现了固定种植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某种经济作物(茶树、棉花茶树、棉花)的农户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构有一定突破棉花棉花种植始于宋,元朝大力
2、推广种植始于宋,元朝大力推广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已经超过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 1亿亿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的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农业都有显著进步(辽夏金元辽夏金元)边疆地区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获得进一步开发领域领域成就成就影响影响纺织业纺织业制瓷业制瓷业矿冶业矿冶业印刷业印刷业南方植南方植棉棉逐渐普遍逐渐普遍(元元);黄道婆改进;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技术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宋:制瓷技术改进,出现五大名窑宋:制瓷技术改进,出现五大名窑元
3、:元:青花瓷青花瓷和釉里红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煤煤的开采量很大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的产量和质量北宋:毕昇创造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胶泥胶泥)元: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元: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业的发展自学指导二(5分钟)阅读第二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阅读第二目,圈划关键信息
4、,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下问题:1、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繁荣有哪些重要表现?2、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有何不同?商业市场货币外贸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草市、夜市);宋与辽夏金:设榷场;民间贸易活跃。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税收:成为重要财源。商品:丝织品、瓷器远销亚非;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市”的商业活动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城市宋朝: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杭州“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西市东市 唐朝的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宋的变化:(1)城市界限打破,商业经营突
5、破时空限制;(2)时间:宵禁取消、夜市增多、娱乐活动 丰富多彩自学指导二(5分钟)阅读第二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阅读第二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下问题:1、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繁荣有哪些重要表现?2、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有何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以经济功能为主。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耕种制度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农业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城市繁荣经济结构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背诵记忆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繁荣的表
6、现分别是什么?城市:宋朝: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杭州“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市场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草市);宋与辽夏金:设榷场;民间贸易活跃。货币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商品:丝织品、瓷器远销亚非;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商业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熟记本节课的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P 题。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二)1、探究宋朝社会的变化。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一(5分钟)阅读第三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
7、决以阅读第三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下问题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分别是什么?表现:(1)北方战乱,人口南移,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南方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原因:(1)唐中叶以来:南方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经济上依赖南方,户口南多北少(3)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朝代表现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人民大量南下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
8、量提升。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也有明显进步。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中唐后(安史之乱)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靖康之变)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以降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区域间联系加强区域间联系加强隋大运河示意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变化:重开大运河,变化:重开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航程;的路线,缩短航程;开设海运路线。开
9、设海运路线。思考:对比两图思考,思考:对比两图思考,元朝元朝的的水运交通水运交通有何有何新变化新变化?目的:沟通南北经济,目的:沟通南北经济,顺应顺应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的趋势。趋势。影响: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南方人在科考中优势明显;(2)采取南北分卷制,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3)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后期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明宣德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
10、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每录取百人,南卷取南卷取5555人,北卷取人,北卷取3535人,中卷取人,中卷取1010人人。如何认识北宋科举中南北分卷的做法?经济重心南移从从南方考生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南北卷加剧了竞争,并角度来看,南北卷加剧了竞争,并不完全公平不完全公平。从从国家全局国家全局角度来
11、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平衡南北利益。当今当今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各高校按照地区分各高校按照地区分配录取名额,也可以看到这项制度配录取名额,也可以看到这项制度的影子。的影子。自学指导二(5分钟)阅读第四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阅读第四目,圈划关键信息,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下问题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变化:门第观念人身束缚社会控制宋朝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强调公平竞争,平民子弟进入政坛;婚
12、姻择偶:以政治经济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宋朝时,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宋朝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放松社会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中心南移经济中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农业农业耕种制度耕种制度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宋:五大名窑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釉里红元:青花瓷、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瓷器大量出口海外制瓷业制瓷业矿冶业矿冶业煤煤印刷业
13、印刷业手工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商业发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城市繁荣城市繁荣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人身束缚的松弛人身束缚的松弛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背诵记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影响是什么?:(1)北方战乱,人口南移,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南方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表现:(1)唐中叶以来:南方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经济上依赖南方,户口南多北少(3)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影响: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南方人在科考中优势明显;(2)采取南北分卷制,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3)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熟记本节课的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P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