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学习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纲要一轮通史复习 单元二 三国两晋南北与隋唐史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政权更迭(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二、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区域开发(一)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2、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一)少数民族内迁(一)少数民族内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第5讲讲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政权更迭 六朝之际,宇内分裂,正朔未定,史家撰著最为纷歧历史之真是非,正在其常,而非一时之是非所可夺也。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时空定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空线索。隋东晋(317-420)三国(220-280)西晋总体趋势:总体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分裂走向统一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魏吴蜀(266-316)淝水之战(383年)北魏东魏
3、北齐西魏北周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北朝(439-581)灭东汉隋朝统一220222221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一一)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意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意义。实现区域性局部统一;实现区域性局部统一;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符合人民渴望安定要求,符合人民渴望安定要求,为全国统一奠基。为全国统一奠基。1.三国:曹魏【220-266】220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取代魏文帝曹丕取代汉献帝汉献帝,洛阳洛阳建曹魏建曹魏,东汉灭亡。东汉灭亡。蜀汉【221-263】221221年年,刘备在刘备在成都成都称帝称帝,建蜀汉。建蜀汉
4、。东吴【222/229-280】222222年年,孙权建吴王孙权建吴王国。国。229229年武昌称帝年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孙吴正式建国,9 9月迁都月迁都建业建业2.西晋(1)(1)263263年灭蜀年灭蜀,266266年西晋建立年西晋建立,280280年完成统一年完成统一。(2)(2)门阀、宗族势大门阀、宗族势大导致导致八王之乱八王之乱(291-(291-306 306,持续,持续1616年年)(3)(3)西北边境西北边境各少数族内迁各少数族内迁。主要为主要为五胡五胡:匈奴匈奴/羯羯/氐氐/羌羌/鲜卑。鲜卑。(4)(4)316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西
5、晋完成短暂统一的原因:西晋完成短暂统一的原因:北方经济的发展,国力充足。北方经济的发展,国力充足。南方统治的腐败,蜀国已被魏国所灭。南方统治的腐败,蜀国已被魏国所灭。客观上看,人民的愿望和大势所趋。客观上看,人民的愿望和大势所趋。此后,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此后,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史称“衣冠南渡衣冠南渡”。1.东晋(317年-420年):(1)(1)建立建立:317317年年,司马睿司马睿在在建康建康(南京南京)重建晋朝,史称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2)(2)东晋东晋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士族崛起士族崛起。把持官位。把持
6、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享受政治经济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3)灭亡灭亡灭亡灭亡420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 篡夺皇篡夺皇位位,代晋称帝,代晋称帝,改国号,改国号宋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二二)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晋元帝晋元帝 司马睿司马睿南渡士族代表南渡士族代表 王导王导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一是大江阻隔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二是依靠南北士族支持。形成了皇权衰微,门阀专政的政治格局。司马睿力量弱小,宗系疏远,司马睿力量弱小,宗系疏远,在王导帮助下才得以登上皇位。在王导帮助
7、下才得以登上皇位。当时当时“(王王)敦总征讨,敦总征讨,(王王)导专机导专机政,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为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为之与曰之与曰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南方先后经历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宋齐梁陈四王朝,合称南朝四王朝,合称南朝2.南朝(420年-589年)2.南朝(420年-589年):420420年年,出身,出身低级士族低级士族的武将的武将刘裕刘裕篡夺皇位篡夺皇位,代晋称帝代晋称帝,改国号,改国号宋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宋齐梁陈四王朝,合称南朝。四王朝,合称南朝。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二二)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
8、朝南北对峙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朝代朝代存在时间存在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刘宋 420479(59年)刘裕建康(现称南京)萧齐 479502(23年)萧道成萧梁 502557(55年)萧衍陈陈 557589(32年)陈霸先东晋南朝之交,势力扩展到黄河南东晋南朝之交,势力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到陈朝,只保有长江以南,岸附近;到陈朝,只保有长江以南,且长江上游丢掉四川和荆襄。且长江上游丢掉四川和荆襄。(1)(1)含义含义: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门
9、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它形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它形成于魏晋之际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鼎盛于东晋,从南北朝时期逐渐衰落。从南北朝时期逐渐衰落。(寒人掌机要)(寒人掌机要)(2)(2)兴起原因兴起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王与马(王与马,共天共天下)下)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3)(3)特点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与皇
10、权共治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士族与皇权共治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文化上:崇尚清谈文化上:崇尚清谈(即不谈国事、不谈民生、空谈玄理)(即不谈国事、不谈民生、空谈玄理)。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知识拓展】门阀政治(4)(4)衰落原因衰落原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使之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使之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崔卢王谢子弟,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生发未燥,已拜
11、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农民起义以及庶族地主乘机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农民起义以及庶族地主乘机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5 5)评价评价积极:积极: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消极: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以致出现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以致出现“因人设官
12、因人设官”的的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的冗员。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的冗员。(“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知识拓展】门阀政治【典例精析】1.(2022江苏模拟预测)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 B门阀政治确保了政局稳定C门阀士族对皇权篡位 D皇权与士族势力达到平衡答案D“王与马,共天下”,表明东晋初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很强大,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力量呈现平衡态势,D项正确
13、;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是科举制,东晋的门阀政治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门阀政治对皇权构成威胁,导致政局不稳定,排除B项;“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平衡态势,没有涉及门阀士族对皇权的篡位,排除C项。【课堂探究】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正式推行。(3)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平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4)评价: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
14、,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十六国:(1)(1)建立:东晋统治南方时,建立:东晋统治南方时,北方先后北方先后出现出现1515个个割据政权割据政权,加加上两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上两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十六国”。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东晋十六国形势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方的民族融合特点:各各少数民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模仿中原国号、模仿中原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长期混战打乱原有族群布局,各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依然存在。存在依靠华夏文化来彰
15、显国家正统的心态。1.十六国:(2)(2)前秦统一北方前秦统一北方(4 4世纪下半叶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苻坚时期进入鼎盛苻坚时期进入鼎盛),与南方东晋以与南方东晋以淮水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为界,南北对峙。(3)(3)淝水之战淝水之战(383383年年):前秦前秦统一北方后,大举进攻统一北方后,大举进攻东晋东晋,被击败于淝水。,被击败于淝水。结果:结果:前秦政权迅速崩溃前秦政权迅速崩溃;稍显缓和的;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再次加剧民族矛盾再次加剧;北方北方再度陷入再度陷入分裂分裂和混战和混战的状态。的状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16、 (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东晋前秦形势图东晋前秦形势图重要败因:内部各族尚未充分融合,统治基础脆弱前前秦秦天王苻坚东东晋晋主将谢玄军队80万军队8万军队军队民族成分复杂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部分民族不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统治。指挥不当,战线过长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广大将士在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士气高昂。将领。将领指挥得当指挥得当。2.北朝(439-581):(1)(1)北魏北魏强大强大:4 4世纪末,世纪末,鲜卑拓跋部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建立的北魏北魏强强大起来,大起来,439439
17、年统一北方年统一北方。(重点事件:重点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 2)北方政权的更替北方政权的更替:6 6世纪前期世纪前期,北魏,北魏分裂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3)(3)隋完隋完成统一成统一:577577年北周灭北齐,年北周灭北齐,581581年年杨坚取代北周静帝,杨坚取代北周静帝,589589年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灭陈统一全国。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
18、56北周557-581北朝(439-581)北魏386-534439统一黄河流域)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被北周所灭(隋唐)新机重启(隋唐)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陈寅恪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北谓南为岛夷。资治通鉴卷资治通鉴卷7474魏纪六魏纪六1 1、分、分裂为主,但是有过统一裂为主,但是有过统一;2 2、北方、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3 3、北方、北方政权更迭过程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政权更迭过程中有
19、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课堂探究3】结合时空轴及地图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有什么特点?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区域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原因:江南地区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物产丰富;西晋末年起西晋末年起北方人口避祸南迁北方人口避祸南迁,带来,带来充足劳动力和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先进生产工具技术;江南地区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战争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基本处于和平环境和平环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社会
20、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江南统治者轻徭薄赋,轻徭薄赋,注重注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一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至于元嘉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南朝宋文帝年号)末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一岁或稔(rn(rn,庄稼成熟,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则数郡忘饥。会土。会土(会稽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城(荆州荆州)跨南楚之富,跨南楚之富,扬部扬部(扬州扬州)有全
21、吴之沃,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宋书孔季恭传孔季恭传请结合材料,思考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请结合材料,思考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一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3.影响:缩减南北方经济差距缩减南北方经济差距,为,为后世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南移奠基后世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南移奠基。促进促进南方文化教育发展南方文化教育发展;推动;推动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为;为隋唐经济繁荣奠隋唐经济繁荣奠基。基。2.表现:(1)(1)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土地肥沃,土地肥沃,大量开垦
22、大量开垦;农作物农作物品种增加品种增加,产量提高产量提高;农耕技术进步农耕技术进步。(2)(2)手工业发展迅速手工业发展迅速:纺织、冶铸、制瓷、造船、造纸:纺织、冶铸、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等行业明显进步。n 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的时期的耕耙耕耙耱技术耱技术:北方旱地耕耙北方旱地耕耙磨技术、南方水田耕耙磨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形成。技术形成。n 曹魏改进曹魏改进翻车翻车用于灌溉。用于灌溉。南北朝南北朝灌钢法灌钢法演示图演示图北朝白釉绿彩罐北朝白釉绿彩罐北齐仰覆莲青瓷尊北齐仰覆莲青瓷尊甘肃胡人甘肃胡人耙田壁画砖耙田壁画砖南北经济共同发展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二
2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一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经济特征。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使得南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以北方黄河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由于士族制的
24、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的大量流失。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基。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基。二
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区域开发 (二二)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奠定基础奠定基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开始南移(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南宋南宋完成南移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中原经区获得显著发展,使
26、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秦汉秦汉北方经济南方经济繁荣反超差距缩小落后3 3、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A.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C.结束了北
27、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2 2、(2017(2017全国全国卷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据此可知,唐中期()A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南北方饮食
28、习惯趋于一致C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B【典例精析】图为根据史书记载绘制的公元5-6世纪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说明当时货币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1)北方地区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该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经济落后,货币经济受到冲击,实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2)长江中下游地区即江南一带主要使用铜币作为货币。南北朝时期,江南一带随着人口南迁得到开放,商品经济发达,货币贸易量大,对铜币的使用增加。(3)西北地区和岭南地区等边境和沿海地区主要
29、使用金银作为货币。金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南北朝时期,西北边疆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和边境贸易繁荣,而岭南地区海外贸易逐步兴起,因此金银成为两地的主要货币。【深度思考】【知识拓展】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典例精析】4.(2015上海高考真题)“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C汉武帝时代的盛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5.(2021广西广西三模)西武帝末年,政府重点扶植自耕农推广使用耦犁(一般需要46个劳力),但自耕农使用耦犁的情况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在反映庄园经济的壁画中倒出现了双牛牵引耧车和耦犁的场景。这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
30、的推行 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C儒家重义轻利的影响 D壁画比史书更真实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历史解释】民族交融:【历史解释】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互相学习的民族交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互相学习的过程;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交融的过过程;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各民族人民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程中可以看到,各民族人民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31、、北民南迁过程: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一一)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时期民族交融史实梳理三国三国吴、蜀两国加强了对吴、蜀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南方少数民族族地区的治理地区的治理西晋西晋 八王之乱、五胡内迁、人口南迁八王之乱、五胡内迁、人口南迁东晋东晋/南朝南朝衣冠南渡、人口南迁、南方山区衣冠南渡、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十六十六国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习汉族典章制度北朝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往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交流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既有边地少
32、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内迁,也有中原汉族人口外/南迁。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向长期定居2.少数民族内迁原因:(1)(1)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为补充兵源补充兵源,地主阶级补充劳动力地主阶级补充劳动力;(2)(2)中原中原内乱内乱,军事力量薄弱,军事力量薄弱,宗王竞相引少数族力量为援宗王竞相引少数族力量为援;(3)(3)气候寒冷和西域地区生存环境破坏严重气候寒冷和西域地区生存环境破坏严重;(4)(4)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大片肥沃的人口南迁,大片肥沃的土地荒芜土地荒芜。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一一)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西汉至元时期气温变化示意图西汉至元时期气温变化示意
33、图【课堂探究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一一)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 据晋书据晋书文帝纪记载文帝纪记载,当时当时“归附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八百七十余万口万口”之多。西晋时全国设之多。西晋时全国设2121州州,有有20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150万口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1/2左左右。史书中关于右。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
34、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一遇变乱,同样成为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但它也为为社会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社会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3、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教育发展。1、加速南方经济发展,缩减南北差距;2、民族交融催生了新的制度创新;营造隋唐时营造隋唐时开明的民族观开明的
35、民族观和和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利于利于江南开发江南开发,为为隋唐经济繁荣隋唐经济繁荣、后世经济后世经济 重心南移重心南移奠基奠基。如如均田制均田制等等,为隋唐繁荣奠定为隋唐繁荣奠定制度基础制度基础。对隋唐对后世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1)北魏北魏的的崛起崛起并并统一黄河流域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安定社会环境为北方创造安定社会环境。(2)(2)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儒家儒家)文化文化。(3)(3)政治制度的欠缺政治制度的欠缺使得使得豪强地主隐匿人口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
36、赋税,逃避赋税,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4)(4)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各地,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人民起义不断。“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北魏孝文帝拓跋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元)宏宏落后的鲜卑文明与先进的汉文明的矛盾魏初规定: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兴十五项
37、“杂调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收租五十石,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河东薛辩、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河东薛辩、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2.内容:(1)(1)制定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整顿吏治。(2)(2)以以三长制(基层行政组织)取代宗主督护制,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取代宗主督护制,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 户口,管理户籍,征发赋税。户口,管理户籍,征发赋税。(3)(3)
38、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4)(4)租调制: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固定租固定租(粮食粮食)调调(绢帛绢帛)数额数额。(5)(5)迁都洛阳:平城平城(山西大同山西大同)迁迁洛阳洛阳。(6)(6)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崇儒学。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巧妙设计迁都洛阳:巧妙设计迁都洛阳:以以“南伐南伐”为借口,为借口,493493-495495由平城迁到洛阳。由平城迁到洛阳
39、。北魏迁北魏迁都洛阳都洛阳前前 后后孝子郭孝子郭巨画像巨画像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7 7、(2021(2021山西省山西省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铸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铸“太和太和”五铢钱,诏五铢钱,诏“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结果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孝明帝,结果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孝明帝时,河北诸州时,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据此可知,当时。据此可知,当时()A.A.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B.B.租税制度影响金属货币流通租税
40、制度影响金属货币流通C.C.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D.D.分裂战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分裂战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6 6、(2022(2022江苏江苏)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规定: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这一这一规定旨在()规定旨在()A.A.促进人口增长促进人口增长 B.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C.C.限制土地兼并限制土地兼并 D.D.打击豪强地主打击豪强地主DD【
41、典例精析】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3.改革评价/意义:(1)(1)性质:是北魏政权自上而下的性质:是北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封建化改革运动,加速,加速封建化封建化进程进程(2)(2)作用:作用:北方社会经济北方社会经济有明显发展,推动有明显发展,推动游牧游牧经济向经济向农耕农耕经济转变;经济转变;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北魏吏治得到改善,缓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封建统治;促进促进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缓和民族矛盾,为结束南北分裂和隋唐盛世奠基为结束南北分裂和隋唐盛世奠基。增加增加北魏各民族文化凝聚力
42、北魏各民族文化凝聚力;消极:全面汉化消极:全面汉化丧失鲜卑族民族特色丧失鲜卑族民族特色,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内部矛盾加剧。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封建化封建化经济生产经济生产农耕化农耕化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儒学化儒学化生活习俗生活习俗汉族化汉族化统治中心统治中心中原化中原化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了中华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了中华文明。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针对社会矛盾尖锐针对社会矛盾尖锐俸禄制俸禄制/三长制三长制/均田制均田制/租调制租调制后期:孝文帝亲政,全面汉化。针对鲜卑文化落后针对鲜卑文化落后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彰显
43、中华一统意识三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 【知识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特点:以汉化为总体趋势;民族交融的内容具有双向性;方式具有多样性;肯定以往成果。北方胡汉交融北方胡汉交融少数民族内迁;游牧转向农耕;少数民族内迁;游牧转向农耕;学习汉制,民族差距缩小;学习汉制,民族差距缩小;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蛮汉交融南方蛮汉交融北民南迁;北民南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治理;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治理;江南地区开发。江南地区开发。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却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却发展出以汉族为
44、主体,融合了许多其他族群文化的辉煌文发展出以汉族为主体,融合了许多其他族群文化的辉煌文明,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性,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明,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性,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儒家伦理等等,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儒家伦理等等,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西晋颁给内迁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晋归义羌侯”印文印文8 8、(20222022天津)下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几次人口流动情况天津)下表为魏晋
45、南北朝时期几次人口流动情况,据此可知,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A A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B人口迁徙促进阶级流动人口迁徙促进阶级流动C C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开发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开发 D 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D9 9、(20222022山东山东模拟预测)北魏拓跋硅即位后以黄帝之后自居;据魏模拟预测)北魏拓跋硅即位后以黄帝之后自居;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目的主要是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46、其目的主要是()A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 B通过民族交融实现民族平等通过民族交融实现民族平等C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 D确立北魏拓跋氏的正统地位确立北魏拓跋氏的正统地位D本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本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约公元约公元189189589589年年)【归纳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大分裂、民族大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交融、江南经济大发展、江南经济大发展政治:战乱相继、政权更迭、门阀政治、局部统一、为隋唐制度奠基。n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门阀政治极大的削弱的皇权;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47、;门阀政治极大的削弱的皇权;南朝政治制度为隋唐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南朝政治制度为隋唐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经济:江南开发、北方农耕遭破坏、南北经济趋平衡。n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庄园经济恶性膨胀,隐匿大量农户,封建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庄园经济恶性膨胀,隐匿大量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文化:三教并行、文学科技大发展、南北文化大交融。n 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社会: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大迁徙、民族融合新高潮。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