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中国现代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为中心。,解放思想,经济建设,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2、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内容a.经济体制: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b.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图示构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改革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把企业搞活。内容a.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b.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企业活力,公有制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a.20世纪80年代末到90
3、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b.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过程a.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体制。b.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c.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初步建立: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 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市场,建设成就a.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b.人民生活
4、: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归纳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市场调节,
5、环渤海地区,3.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_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5.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浦东,开发,归纳总结“一、二、三、四”归纳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二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
6、)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三、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物质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2)社会风尚: 、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2.交通事业的起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勤俭节约,3.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
7、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2)电影: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 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革命战争,(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安居工程,休闲娱乐,2.交通工具(1)铁路“九五”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多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受到影响。(3)航空: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通讯工具(1)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2
8、)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4.大众传媒(1)报刊: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娱乐性、专业性报刊大量出现。(2)影视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前。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 (3)互联网概况: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空观念,1.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
9、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历史解释,2.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
10、革的方式或道路。,3.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史料实证,1.论从史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史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结论史料说明旧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表明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史料二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欲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
11、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需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结论史料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2.史由证来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分析史料论证学者宋圭武提出的观点。史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农民个
12、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农民手中的现金增多,储蓄意愿增强,,很大程度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用并不是很明显,而学习技术是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这种格局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容易产生农村权力腐败,农民利益受损。 摘编自百度百科,提示:首先要明确观点,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论证:_,答案,成功说: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当时的推行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因为它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积累资金。沉重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有许多局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超越和突破也是必须的。因为它规模小,不利于技术革新;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容易导致权力腐败。,直通高考 学会审选择题(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