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十章.pptx

    • 文档编号:5297524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0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十章.pptx

    1、第十章 中国古代教育【本章要点】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选拔制度。2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及其特征。本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一、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和学校的萌芽原始教育是原始人群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群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他们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制造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在这其中必须把群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要求传给下一代和必要的人群。正是为了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原始先民们开始了对下一代的教育,使下一代懂得怎样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怎样团结互助进行集体采集和狩

    2、猎活动,怎样同毒蛇猛兽及其他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以保证社会生产的进行和集体生活的安全,于是产生了原始状态的教育。原始教育的特点母系氏族公社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具有比较典型的形态,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母系氏族公社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宗教教育。母系氏族公社的教育表现出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教育没有阶级性,男女教育机会均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妇女、老年人

    3、是社会主要的教育者,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是口耳授受、观察模仿。古代学校的萌芽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传说中的学校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周礼春官宗伯记载:“成均,五帝之学。”汉代学者董仲舒断言,成均为五帝时期的大学。以传授乐教为主的成均之学完全有可能是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出现的最早的学校。礼记礼记王制云:王制云:“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下庠。”(郑玄注:(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即把庠分)

    4、即把庠分化成两个等级,安置不同社会地位的老人,显示出这一化成两个等级,安置不同社会地位的老人,显示出这一时期教育也有了等级上的差别。这种庠既是藏米的仓库,时期教育也有了等级上的差别。这种庠既是藏米的仓库,又兼作养老和教育活动的机构,是学校的萌芽。它在教又兼作养老和教育活动的机构,是学校的萌芽。它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有组织的军事教育和礼乐、孝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有组织的军事教育和礼乐、孝道教育活动。道教育活动。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选拔制度(一)古代的官学概念:所谓“官学”,就是指古代由各级官府兴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中心任务,旨在培养封建统治人才。它具有鲜明的阶级

    5、性和明显的等级性。发展:奴隶社会发展的初期,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如夏、商);春秋时期200多年间,官学没有新的发展,私学逐渐兴起;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清朝末年,中央官学完全被学堂和学校取代。古代官学的分类根据中央官学各自所定的文化程度、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分为最高学府、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三大类。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实用的专门人才。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唐宋明三代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

    6、学、画学、武学等,都是属于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贵族学校在各代都有设立,如东汉的四姓小侯学,唐朝的弘文馆、崇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都属于这一类型。古代的地方官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地方官学创设于西汉。(文翁兴学)东汉时,地方官学发展极盛汉末建安以来,经魏晋南北朝,割据战乱导致官学或兴或废隋唐时期,地方官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元代的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在路、府、州、县四级均有相应的学校明代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官学兴盛的时期。清代地方官学基本沿袭明制。(二)古代的私学时期时期发展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诞生汉代私学分两部分:启蒙教

    7、育与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兴废无常,私学相对得以发展隋唐时期官学兴盛,私学也随之发达宋代私学教育和启蒙教育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辽、金、元各朝私学也很活跃明清时期继宋、元以后仍兴盛不衰,形式也无大的区别。(三)古代的书院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于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

    8、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足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虽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四)古代的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是由中央政府或皇帝亲自考试以录取人才、委以官职的取士制度。隋朝开创,唐时完善,沿用至晚清,是以才学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学而优则仕”在制度上的保障,是封建荐才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它有利于人才辈出和政局稳定,也确有客观公正的制度特点,从而大大激起了士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兴盛。但同时它也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构成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用不一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带来严重的

    9、消极影响。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体现在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两个方面。教育的社会作用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开篇就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化民成俗,必由其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主张对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古代教育家往往是通过人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视角来探讨的。古代关于教育与人性的讨论孔子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与荀子的“性善论”与“性恶论”董仲舒强调要改造“中民之性”唯物主义哲学家们(王充、王夫之等):“天下无不可变之性,无不可教之人”戴震:教育作用一是化愚为智,

    10、二是去私解蔽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计和预想,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哪个社会所需要的人;二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具备怎样的素质,即知识、智能、品德、体质等身心素质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标准。教育目的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无目的的教育是不可能存在的。古代教育家的不同见解孔子力求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士、君和成人,达到改良社会政治的目的,他的弟子子夏提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和“德治”的思想,提出教育是为了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荀

    11、子为适应战国后期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培养目标。建社会后期一批反理学的教育家,如颜元等,都主张教育要培养有实学、理实事、善实行的“经世致用”的人才,认为“有人才则有政事,有政事则有太平”。三、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原则在中国古代教育家看来,之所以要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由道德教育的作用决定的。道德教育可以使社会安定,社稷长存,秩序井然,保持稳定,使普通百姓“安分”、“守己”,使统治者“修己”、“正己”。中国古代教育家所提出的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双重性:既存在直接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明显阶级性的内容,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规范和强化了统治秩序;也有符合劳动

    12、人民要求的广泛的社会性内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准则和本民族的道德传统,体现了道德教育中某些规律性的特点,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即使是同一道德内容,也有双重性,如“忠”,既可以体现为维护皇权的“忠心”,也可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忠信”,而“忠信”对任何阶级和社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些道德内容本来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当它被赋予新的意义后,就成为人们的美德,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道德教育的发展四、教育原则和方法(一)因材施教(二)循序渐进(三)由博返约(四)学思并重(五)启发诱导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的特征人文性综合性内省性辩证性【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选拔制度主要有哪些?2中国古代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主要有哪些?3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是什么?【扩展阅读】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第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曲铁华,编著中国教育发展史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课件第十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