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pptx

    • 文档编号:5296703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0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pptx

    1、第四篇第四篇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九章 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第十章 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第十一章 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第十二章 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 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第十四章 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魏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魏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l第二第二节节 何晏、王弼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社会思想l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l第四节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嵇康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第一第一

    2、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独尊独尊”的社会条件,儒学能否适的社会条件,儒学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存应新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存 在与发展,已成在与发展,已成为当时儒学以及整个思想界面临的新问题。为当时儒学以及整个思想界面临的新问题。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在这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

    3、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援道入儒援道入儒”、儒道融合的、儒道融合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形式出现的。这就是 何晏与王弼的何晏与王弼的“正始玄学正始玄学”。他们把。他们把 周易、周易、老子、老子、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三三玄玄”,以孔子与老子同为,以孔子与老子同为“圣人圣人”,当时号称儒道兼综。,当时号称儒道兼综。第一第一节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何、王以何、王以“无为无为”为基为基 本观点,实质上就是倡导老庄的道家本观点,实质上就是倡导老庄

    4、的道家学说,他们所以要拉上儒家的旗帜,目的仅在于学说,他们所以要拉上儒家的旗帜,目的仅在于 减少前进中减少前进中的障碍。的障碍。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到稍后的阮籍、嵇康时期,则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到稍后的阮籍、嵇康时期,则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想想 宣战了,再到向秀、郭向时期,则更进而以注疏宣战了,再到向秀、郭向时期,则更进而以注疏 庄子庄子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了。这就是所谓魏晋玄学。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了。这就是所谓魏晋玄学。第一节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玄学的产生玄学既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体系而与儒学对称,自有其玄学既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思想体系而与儒学对称,自

    5、有其不同于儒学的自身不同于儒学的自身 特点,这就是以特点,这就是以“道道”为思想核心,以为思想核心,以 “贵无贵无”为主导倾向,将为主导倾向,将 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周易周易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其人何晏其人何晏(约年),字叔平,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是汉外戚大将军何 进的孙子。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何氏全家被杀,何晏可能是何进之子的遗腹子,所 以才得以活了下来。后来曹操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妾,何晏也随母少长宫中,并娶曹操 的女儿为妻,封列侯。正始中,曹爽秉政,何晏深受信任。

    6、他恣情酒色,服药食补;侈谈老庄,以才辩清言显名贵戚,“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公元年,司马氏夺魏政,杀曹爽,何晏也同时被夷三族。王弼其人王弼其人王弼(年),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有年仅岁。“当 何晏风徽鼎盛之时,有不世之天才王弼出,始树立清谈之宗风,开玄学本体论之端绪,合儒道第一义而为形之上学”,“由生生化化之宇宙观,而至于处世接物之人生 哲学,治国平天下之政治理论,皆为此体用一如之大机大用一以贯之,实中国文化上 一种至高无上之境界,广大精微,圆融无间,诚伟观哉”。他是汉末党锢八骏之一 王畅的玄孙,清流自由之士王粲的侄子,因此这个早熟的思想家,其学虽谓创新,实 承家学,复遭

    7、际时会,秉天纵之才,集时代之大成。由于他的思想学说深得何晏赏 识,遂被并称为“何王”。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从哲学高度提出了“贵无”的理论,他们断言所有时间上、空间上有 限的现象,以及任何可以名状的东西,一切运动、变化、差别,是由一个无限、不可 名状、不动不变和无分别的而被称为“无”的原则所创造、证明和支撑的。抽象地 说,就是无生有,无形生有形,“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们在 社会思想方面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治理方案。对于现实社会生活,只要“顺自 然而行,不造不始”,无所作为,社

    8、会就能自然治理,谁欲有所作为,必然会适得其 反。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由于忽视制度建设,他们认为,要使社会秩序安定,君主就应拱默无为,而用严 刑峻法控制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王弼认为君主明察是非,对社会是最大的祸害,君主 如果使用智,就会有人和你斗智,如果君主用力,就会有人和你争夺,而君主的智和 力都不胜别人一筹,结果只能是自穷自危。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 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 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

    9、,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 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王弼 老子四十九章注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这段话的大意是,社会治理者昏昏然无是非之心,无所察、无所求,百姓也就无 所避、无所应,而能用其情、任其自然了。君亦愚,民亦愚,社会也就没有纷争可言 了。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十分相似,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 几点:第二节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第一,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有所为而后能治的时代,其大讲无为而治,本 身就是消极的。第二,何晏从政治上属于曹爽一党,正始时曹芳做皇帝,而实际政权操纵在曹爽 等人之手。第三,何晏

    10、、王弼的“无为而治”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愚民,并为贵族的放荡生 活制造理论依据。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第三节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阮籍的社会思想l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l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阮籍其人阮籍其人阮籍(年),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人,曾做过晋朝的从事中郎、步兵校尉等官。晋书阮籍传说他在学术上“博览群书”而又“尤好老庄”,在行为上“傲然任性”,而又“喜怒不形于色”。他不满意司马氏集团的统治,但又态度谨 慎,从而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以保全自身。他的著作有 阮嗣宗集。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阮籍认

    11、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严重失调,人与人的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都存在 着严重问题。他曾概括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社会风气败坏,口蜜腹剑,人心难测,贪 财好货,诈伪邀名,上下欺瞒,恃强凌弱,众情惶惶,各不自安。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他在 乐论中 又指出,本来乐是有调协社会心理、整合社会关系之功能的,但在现在的“衰末”之 世的乐却是“各求其好,恣意所存”了。“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童儿相聚 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贱贫。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社会上已丧失了 较为一致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这是一个悲剧 性的社会,人与

    12、人之间尔虞我诈,欺愚诳拙,强者睽而凌暴,弱者憔而事人。阮籍批 评这种状况是“上下相残”,并指出这种“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的 行为,“非所以养百姓也”,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着想的。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阮籍进而批判儒家思想的名教“礼法”是“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 术”,而有些人却视之为“美行不易之道”,实在是可悲。那些世俗“君子”,表面上 仁义道德,实际上是贪婪成性,阴毒苛刻。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社会统治者所操持的 儒家名教等规范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他理想中的社会正常秩序也不是当时社会统治者 所要求和倡导的

    13、社会秩序。这里既包含着清谈派对儒家名教的评判,也包含着中下层 地主对门阀士族之压制的不满。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阮籍“本有济世志”,对于王霸之道 早有研究。因此,他论及社会治理问题时,采王霸双修的观点,在强调刑罚的同时,依然强调礼乐教化的社会控制功能,主张综合运用刑、教、礼、乐的控制策略,以达 到“尊卑有分,上下有等”,“人安其生”,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安泰和平的目的。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同 时,他提倡权变思想,倡导“礼与变俱,乐与时化”,根据实际需要变革社会调控 机制与政策。他认为过去先王制礼乐,就是为了进行社会治理

    14、,使“百姓化其善,异 俗服其德”,而五帝三王的礼乐内容都不尽相同,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应时而变。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最理想的社会治理方案是什么呢?阮籍认为,这就是自我精神上的超 脱而任其自然。老子之学的核心在于一个“无”,超脱就是否定现实物欲的一面,肯 定精神自由的一面。所以,阮籍追求竹林中朋友们闲适逍遥,情趣相投,不以物累,没有利害冲突的生活方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如果人们都能自我超脱,阮籍的理想社会模式也就得以实现了。他的理想社会大 致可见于 大人先生传。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

    15、模式他的大意是,在这个精神自由、任性自然的社会,万物并作,生命繁荣;人类按 照本性生存成长,没有不正常的夭折,也能平静地看待死亡,不必为了活命而孜孜以 求;人与人之间各安其事,平等相待,单纯质朴,没有了利害得失之争,也就没有了 好人坏人之分,更没有祸福思想;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君臣等社会管理系统,社会就 可以自行运作,使人人安适逍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要做的就是保身修性,不违自然之道而已。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综合相关资料,阮籍的理想社会可总结如下:第一,这是一个“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以自然为本,没有君臣等社会等级关系的社会,即所谓“无君而庶

    16、物定,无臣而万事理”。第二,这个社会的人们在精神上是自我超脱的。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二、社会治理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第三,这个社会是一个平等的、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第四,这个社会是一个处于恬静状态的自然的社会,而且在这个社会里,人们的 能力都能得到自然的发挥。第四节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嵇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第四节 嵇康的社会思想嵇康的社会思想l欲望论与养生论欲望论与养生论l名教致乱论名教致乱论l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嵇康其人嵇康其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嵇康认为,人生在世第一可宝贵的就是人的自然生命,于是作 养生论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人们如果能好自为之

    17、,保养自己的身体,“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 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是有可能的,可惜社会上没有谁能精通养生之“理”,所以 就都不能得到长寿。一、欲望论与养生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其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人们过分追求耳、目、声、色、食等欲 望,迷失了本性,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精神,遭受喜怒、思虑、哀乐的刺激 和困扰,无聊、迷乱、抑郁、狂躁等征候反过来又影响到性命。一、欲望论与养生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嵇康并不是要人们根本无欲,而是要把欲望控制在有利于养生的范围之 内。向子期针对嵇康的 养生论作 难养生论,提出饮食男女之欲是自然之理。嵇康答复说,对于食与色的生理要求,是人的自然本性,不能抹杀,关键是

    18、一定要“得理”。一、欲望论与养生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如何限制人们不合“理”的欲望呢?嵇康提出“收”和“纠”的办法。他把人们本能的欲望和冲动称为“性之动”,把有理智的谋取叫做“智之用”。两者的区 别不仅在于一个是先天的、生理性的,一个是后天的、社会性的,而且也在于前者是 简单而容易满足的,后者则是复杂而无法满足的。因此,对待性之动,可采用“纠 之”的方法;而对待智之用,则需要采用“收之”的方法。“纠之”就是要杜绝外界 社会的刺激和诱惑;“收之”则是从养生的长远目标出发,进行自我硬性的克制。一、欲望论与养生论一、欲望论与养生论嵇康认为人如果导养得理,就可以生存一千年或几百年,这显然并没有科学根 据

    19、。他认为世上有神仙更是错误的。但他立论的目的旨在诱导人们从无止境的欲望和 无休止的争夺中解脱出来,做一个超乎现实社会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而任其自然的 人,其“养生论”之真正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二、名教致乱论二、名教致乱论孔子贵名教(儒家的社会伦理规范和行为规范),老子崇自然,这是儒道二家之 所以互异的地方。何晏与王弼首先提出“名教”和“自然”的关系,认为“名教出于 自然”,也就是认为道家为本,儒家为末,但以名教为代表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与 自然秩序是相一致的。阮籍虽然没有否定“名教”,但对其虚伪性进行了尖锐的揭露 和批判。而嵇康则更进一步,截断众流,风扫落叶,认为名教和自然相矛盾,视名教

    20、为造成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二、名教致乱论二、名教致乱论所谓“自然”,就是人类的自然性及建立在这个自然性之上的社会秩序。嵇康认 为,在自然性的支配下,人好逸恶劳,趋利避害,喜欢从心所欲,不喜欢别人干扰其 行动。二、名教致乱论二、名教致乱论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套行为、伦理的规范,搞得社 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人们都热衷于舞弄文墨以传其意,社会被分化成一个个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等级阶层,并炮制出“仁、义”以约束人的行为,炮制出“名分”以控制人的精神,还劝学讲文,对人们进行循规守矩的教化。二、名教致乱论二、名教致乱论嵇康的名教致乱论,明确地告诉人们:儒家倡导的名教纲常等

    21、规范绝非人们自然 属性的体现,名教和自然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大胆而深刻的揭露,在当时具有强烈的 战斗性,难怪司马氏集团成员钟会骂嵇康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其负才,乱群惑众也”,并且找借口把他杀掉,置之死地而后快了。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嵇康认为,“名教”既然破坏了社会自然的生活秩序,那么,要治理社会,就必 须“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如何“越名教”,又如何“任自然”呢?他所谓越名教,就是要把儒家学说体系中的六经、仁义、文籍、章服、礼典都视为腐朽,统统抛弃,重新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与规范。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

    22、会越名教任自然的过程,就是社会治理的过程。嵇康认为,任自然要比越名教更困 难些,任自然是要人们从“无措”而达到“超人”,也就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 会价值取向,使之不关心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在价值 取向方面,嵇康反对人们把荣华与酒色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提倡大和、恬淡、虚静 的人生态度。不过,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于是嵇康又退一步说,人有物质欲望也是 合理的,但必须要知足,贪得无厌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害而无利。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内心里知足,就不会有对外界的 追求,也就能无适而不足;内心里不知足,就对外界无休止地追求,结

    23、果是无往而不 乏。因此,他们永远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富贵”。只有思想上知足的人才能真正拥 有富贵。如果人们都有这样的认识,社会本来的自然生活秩序也就得以恢复了。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嵇康对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采取了通过内心调和而消解的治理方 案,这是道家知足守辱的社会思想在魏晋时期的再现,是一种所谓“有主于中,以内 乐外”的社会思想。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至于嵇康的“越名教”,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名教伦常的社会规范,是建立 在汉魏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某个“圣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要它的经济 基础还在,就有相应社会关系的存在

    24、,而用以维护这种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即“名 教”也就无法逾越。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饱则安寝,饥者求食,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难自然好学论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三、论社会治理及理想社会这是一个人们都无私无欲,但能吃饱穿暖,没有社会规范约束,没有人与人的争 夺,以人的自然属性而各得其所的“至德”社会。他认为这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但 又是难以实现的。何晏、王弼是早期玄学家的代表,他们认为,要使人们得到基本生理欲望的 满足,只能是“因物自然,不设不施”。要使社会秩序安定,君主就应拱默无为,而用严刑

    25、峻法控制社会是没有好处的。何晏、王弼的社会治理方案是站在封建豪强贵族 的立场上为豪强贵族服务的。阮籍和嵇康是竹林玄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社会统治群体之外,对现实社 会提出批评。阮籍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是严重失调的,人与人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纷乱的局面。阮籍进而 批判儒家思想的名教“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在他看来,当时 社会统治者所操持的儒家名教等规范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他理想中的社会正常秩序也 不是当时社会统治者所要求和倡导的社会秩序。这里既包含着清谈派对儒家名教的评 判,也包含着中下层地主对门阀士族压制的不满。阮籍虽然对现

    26、实社会中所崇尚的儒家名教进行了揭露和评判,但他仍然不能 离开封建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因此,他依然强调礼乐的社会控制功能。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社会生活秩序失调、人与人关系紊乱、人们各为其私欲而不择手段的问 题,阮籍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治理方案就是自我精神上的超脱而任其自然。阮籍的理想 社会是以庄子的社会设计为蓝本的。嵇康比阮籍更具反儒的激情,提出名教致乱论,认为名教和自然是相矛盾的,名教是造成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嵇康的名教致乱论明确地告诉人们:封建的名教纲常等规范绝非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名教和自然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大胆 的、深刻的揭露,在封建时代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嵇康认为,要治理社会,就必须“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任自然的过程,就是社会治理的过程。这又反映了不服于封建“名教”压迫的人们软弱的反抗思想。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一个人们都无私无欲,但能吃饱穿暖,没有社会规范约束,没有人 与人的争夺,以人的自然属性而各得其所的“至德”社会。这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但又是难以实现的。玄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阮籍社会理想的阶级局限性是什么?嵇康欲望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嵇康的名教致乱论?试比较嵇康与阮籍的社会理想。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