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

    • 文档编号:52769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0.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flying)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8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 (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 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唐代出现 曲辕犁 ,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3)影响 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特别提示 犁最早出

    2、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其材料为石头,通过磨制而成。铁犁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材料为铁,通过冶炼而成。 2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制度 ) (1)主要土地制度 商周时代: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北魏到唐前期: 均田制 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2)土地兼并及影响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疯狂的土 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使 “ 平均 ” 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提示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原因 土地兼并是地主土

    3、地私有制发展的直接因素;国家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而豪强地主力量的壮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个结果,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 赋税 ,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疑难问答 问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指同一种经济形态吗?为什么? 答: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

    4、,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4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 都江堰 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 创造的 “ 井渠 ” 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 高转筒车 。 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归纳总结 小农经济的确立,推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时也使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形成了 “

    5、民本 ” 意识。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 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 “ 男耕女织 ” 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 手工业 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从 汉武帝 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 “ 匠户 ” 。 特别提示 官营手工业的出现时间最早,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

    6、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 “ 丝国 ” 。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元代 黄道婆 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 雇佣 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

    7、的铁器。 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汉代冶铁以 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水排 。 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 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唐代美术陶制品 “ 唐三彩 ” 风行一时。 (4)制瓷业 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 白瓷 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 到顶峰。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

    8、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 海上丝绸之路 ” 也被称为 “ 瓷路 ” 。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官营、田庄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依靠世界。 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考点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

    9、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 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 “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显

    10、著特点 ” 这一结论。 史料 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 (部分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 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论证: 答案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

    11、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 (4)总结农业生产经验:重视农 时,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 1小农经济的经营形态 (20 世纪初 )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元氏县志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的特点。 命题角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在近代社会的历史地位。 2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 “ 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

    12、,玉米 “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 ,大大缓解了 “ 民食问题 ” ,人们遂能 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 “ 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 ” 和番薯 “ 备荒第一物 ” 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 “ 生齿日繁 ” 。 “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发现问题 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受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命题角度 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经济的影响;清代的

    13、人口、环境问题与外来 农作物的内在联系。 考点二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封建土地制度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1)原因: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自身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1)封 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广大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周期性发展的根源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