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和千克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教学要求: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
2、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建议: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
3、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我们可以借助回形针和一瓶矿泉水的重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有哪些,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以此巩固质量观念。在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课时安排:(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克和千克的教案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 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
4、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教学用具:课件,黄豆,盐,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二:探究讨论1.教学例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师:那么
5、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指定学生回答。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2.教学例2。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
6、量”呢?师:“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千克=1000克。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三: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四:板书设计克 和 千 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