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较复杂图形的基础。本节课开始出现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4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又根据以上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
2、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共设计了8个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 环节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开始我出示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在图中发现直线、射线和线段,引出课题。此环节设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3、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环节2、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首先让学生经过一点画直线,让他们体会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的事实,然后课件演示,得出结论。再出示两个点,要求学生经过两点画直线。这个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课件先把直线AB画出来,让学生画其他经过这两点的直线,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得出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事实,从而总结出直线性质公理,并适当解释“公理”两个字。为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我提出两个实际问题: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课件演示1个钉子时木条会绕钉子旋转,讨论交流后,发现要固定细木条至少需要两个钉子的事实。并让学生
4、回答这运用了什么数学道理。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枚钉子,然后在钉子之间拉一条绳子,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的,这是为什么?(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此环节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性上理解直线的性质公理。环节3、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多媒体演示)由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入手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这两点来表示直线,并讲解直线的表示法。然后就在直线AB上演示动画得到线段的形象,讲解线段的表示法,再演示射线AB的形成,讲解射线的表示法和注意事项,并趁热打铁讨论表示同一条射线的条件。在此环节中学生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
5、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4个环节 环节4、合作交流。(多媒体演示) 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图形和表示法对它们进行区别,区别的3个方面由学生发现,教师进行补充。学生说出哪一方面就显示哪一方面,此交互设计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端点数、延伸和度量3个方面回答出来后,再分别请学生回答填表。用多媒体演示由线段转化为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讲解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两条直线相交的知识点,并做
6、练习。此环节体现了合作学习,强化概念,巩固新知的目的。让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充分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提高。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习题。环节5、巩固练习。(多媒体演示) 练习1是让学生熟练识别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方法。 练习2是让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让学生体会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联系和转化。在学生充分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后,完成练习。 环节6、归纳小结。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我作出适当的补充。此环节中的4点小结以交互形式出现,学生说出哪个方面就
7、呈现哪句话。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都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结活动不流于形式而具有时效性,为学生创设条件,以梳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环节7、拓展演练 此环节为机动环节,主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和教学进度完成情况来确定是否呈现,但此环节又是对本节课学生练习过少这个缺点加以弥补不可缺少的补充。通过学习,深化概念后快速的完成选择题练习。然后欣赏由线组成的优美图形,并用动画演示其中一个图形的形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无处不在的事实。(八)布置作业 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发现问题;并试着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 最后,我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 本节课中,我的设计坚持丰富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原则,联系生活现象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数学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