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课题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做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五、教学用具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课前口算:49+16= 54+24
2、=35-22= 56-18=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出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提出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 (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再移动蜡笔,接着量。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设计意图】直接给出问题
3、,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抓住重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的空间。了解“大约”的含义,体会“量”的方法。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课桌的长,每人选一样。(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2)量一量: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置,并注意一端对齐。(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4)议一议:为什么同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归纳】测量同一长度,选的标准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的长度。(1)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桌子的宽
4、度,铅笔、橡皮的长度.(2)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如果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长度不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正确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3.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长度(1)全体同学用蜡笔去测量课桌的长度。(2)汇报测量结果。(3)提问:为什么这次测量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呢?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相同呢?(4)小结: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步步深入,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1.巩固练习 (1)同
5、桌合作,用蜡笔测量课桌面的宽。(2)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文具盒、数学书等物品的长度。【注意】引导学生不再把作为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2.拓展练习该情景图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讲述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裁缝铺的师傅用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徒弟记录;徒弟回去做新衣时,用自己的手测量出3拃,给阿福做了新衣;衣服做好后,阿福试穿新衣时,衣服又瘦又小,几乎连肚脐都盖不住,裁缝铺的师傅急忙用自己的手测量了一下阿福的新衣,惊讶的问徒弟:“告诉你做成3拃,怎么变成了2拃?”徒弟回去后委屈的说:“我是量了3拃,没错呀!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测量同一长度,选的标准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设计意图】以古代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小结1.在小组内说说:这节课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在测量物体时,只有选择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才会得到统一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阐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五、家庭作业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的1题、2题。六、板书设计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