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0 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对欧文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 ( ) A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更好的剥削 C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有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文的举措虽然最终失败
2、了,但并非一无是处,不该全盘否定,故 A 项错误;欧文并不是为了欺骗和剥削工人,故 B 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行为修正了资本主义的贫富不均,故 C 项正确;欧文的举措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一定影响, D 项表述不准确,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许多人深刻地认识到,不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是不能真正揭示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的,而在这方面,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 ) A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阐释 B对经济危 机周期的成功预测 C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已是穷途末路 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强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故 A 项正确。 B 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C 项 “ 已是穷途末路 ” 说法错误; D 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题干未体现。 答案: A 3 1871 年 4 月 19 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申明: “ 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 ”的 “ 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 ” ,应该是 “ 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 ”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 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解析: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巴黎公社由公职人员管理,属于间接民主,故
4、 A 项错误;【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巴黎公社政权掌握在无产者手中,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故 B 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 C 项正确;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 1871 年 3 月 20 日的社论中说: “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 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 ? 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 据此可知 ( )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5、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解析: “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 ? 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 ” 说明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挽救民族危机的产物,故 A项正确;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挽救民族危机,故 B 项错误;巴黎 公社的成立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具有偶然性,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政权的权力构成特点,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5历史性的转折: 1917 年俄国革命中写道: “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
6、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 2 月底 3 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 电报革命 ,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 电报革命 ” 的出现集中说明 (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 沙皇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解析:材料中 “ 电报革命 ” 是指 “ 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 2 月底 3 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 ,说明了彼得格勒的革命代表了各地和前线的政治诉求,沙皇统治不得人心,故选 D 项。 答案: D 6 1878 年德国颁布了 “ 反社会党人法 ” ,即 “ 非常法 ”
7、 规定各地警察有权禁止各种集会、协会和出版物 ? 在俄国, 1905 年革命失败后,斯托雷平政府在 1907 年就封闭了 159个工会, 1908 年封闭了 100 个。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欧洲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资本主义各国矛盾激化 B工人运动风 起云涌 C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D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内矛盾,工人运动遭受镇压,而不是讲述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故 A 项错误;材料虽然能反映出工人运动活跃,但更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积极镇压,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工人运动受到镇压,不代表各国民主运动陷入低潮,故 D 项错误。 答案:
8、 C 7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 ? 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 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 “ 政府 ” 是 (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解析: “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 ”“ 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 ” 体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又主张扩大选举权,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8 1917 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 “
9、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 条件也不具备 ?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四月提纲 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土地法令 解析:题干材料中李可夫认为,俄国当时不具备超出资产阶级制度范围的条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条件,没有提到战争问题,故 A 项错误;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 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之后,故 C 项错误;实行土
10、地法令也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9 “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 实行 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 材料反映了 ( ) A俄国 “ 二月革命 ” 前人民的要求 B “ 十月革命 ” 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 “ 二月革命 ” 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解析:材料信息 “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是在二月革命之后,故 A 项错误;材
11、料中反 映的是四月提纲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 直接任务不是 实行 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 说明俄国革命方向发生变化,故 C项正确;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是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 “ 苏维埃 ? 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 ? 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 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 “ 心声 ” 的是 ( )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退 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解析:依据材料 “
12、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 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 B项错误, C项正确;依据材料 “ 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 ” ,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 1917 年 11 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 ,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 ) 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
13、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给农民分配土地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是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乡村地区农民支持的是俄国社会革命党,故 B 项错误; “ 布尔什维克得到了【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 ” 说明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故 C 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没有体现多元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2全球通史记述 ,直到 1921 年,内战和外敌入侵一直在蹂躏着俄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却是红军取得了胜利。也许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方面通常做得更成功。这里的 “ 成功 ” 是指 ( ) A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颁布了土地法令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 解析: 1917土地法令由列宁起草,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宣布: “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 ,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28 分,共 40 分 ) 13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