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高考新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

    • 文档编号:519484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小豆芽)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1高考新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

    1、 - 1 - 练案练案3030第第 1 1 讲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2019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 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 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 景观。据此完成 13 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C ) 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

    2、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 解析 第 1 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 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 第 2 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 动沙丘,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第 3 题,读图 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

    3、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 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 沙丘,A 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 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 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 错误。 (2019湖南省株洲市二模)为了解不同植被坡耕地水土保持情况,分三组观测:组植 被覆盖度约 95%,组约 75%,组为裸地。下表为某年 5 月和 8 月各选三场的降雨过程及水 土流失数据,甲、乙、丙分别对应三个观测组。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 45 题。 降雨月份 降雨 降雨量 降雨强度 土壤流失量(g) - 2 - (月)

    4、场次 (mm) (mm/h) 甲 乙 丙 5 月 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8 386.549 8 月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 867.960 4.表中的甲、乙、丙依次对应的观测组是( C ) A组、组、组 B组、组、组 C组、组、组 D组、组、组 5通过上表可推出( B

    5、 ) A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大 B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 C5 月份降水量多于 8 月份 D单场降雨时间最长的是 8 月份的最后一场雨 解析 第 4 题,据表格可知,在任意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壤流失量最小的均为乙,最 大的均为丙,可以推出乙地森林覆盖率最好,丙地森林覆盖率最低,甲地居中。第 5 题,据 表格可知,降水量大,土壤流失量不一定大,如第 3 次降水量比第 1 次降水量小,但甲地第 3 次土壤流失量远大于第 1 次;表中数据反映降水强度越大则土壤流失量越大,降雨强度对土 壤流失的影响大于降水量;注意表中数据是 5 月和 8 月降水中任选的三次,并不是 5 月和 8 月的全

    6、部降水量;单场降水时间等于降雨量除以降雨强度,通过计算可知第 6 次降雨时间约 为 14 h,但第 1 次降雨时间约为 18 h。 (2019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 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 70150 mm,主要集中在 59 月,年蒸发量 2000 mm 以上, 冬季一般有 2030 cm 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 68 题。 6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 - 3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沙丘 12 m 土

    7、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C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 8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B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 第 6 题,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 2030 cm 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 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 正确,D 错误;该地夏秋季 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 错误。第 7 题,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 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

    8、。 从图示植被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 分条件最差,C 正确。第 8 题,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 作用。 (2020福建省模拟)黄土沟谷特征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 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 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 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 基准点(也称流城出口点)为流城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城内的水土流 失

    9、,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 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 911 题。 9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10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 4 - 11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C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解析 第 9 题,从材料信息“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 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 10

    10、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 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 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无众多的山地、 平原和丘陵。第 11 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 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 12(2019广东省六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 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 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

    11、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 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 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 - 5 - 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由于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河口三角洲沉 积物,受西北风的作用,

    12、不断向东推移,并沉积;由于东岸分布有日月山,当从西侧吹来的 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从而导致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 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 东部。第(2)题,由材料可知,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 冬季西北风强劲时,新月形沙丘向东南移动;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 响,风力增强,从而使新月形沙丘向西北推动,从而导致沙丘的坡向随着季节发生改变。第 (3)题,本题主要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海晏湾位于青海湖的西侧,在西 风的作用下,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泥沙

    13、在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下,不断 向东推移到湖岸,从而导致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第(4) 题,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 修路,从而导致地表植被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措施,可以从工 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生物措 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措施。 答案 (1)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 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 多会沉降于湖中,不

    14、易形成沙丘。 (2)青海湖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 坡向改变。 (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 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 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13(2020重庆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 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

    15、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 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 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 6 - (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 (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信息入手,考虑风 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时流水侵蚀严重; 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以风蚀为主。第

    16、(2)题,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 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水土 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 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 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第(3)题,通过淤地 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 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读图可知,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 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

    17、通行。第(4)题,植被(森林)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应从这些角度思考、组织答案。 答案 (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 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 (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 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 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 物资源减少。 (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 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 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 7 - (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 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


    注意事项

    本文(2021高考新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