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读(讲课)课件.ppt

    • 文档编号:5143254       资源大小:409.44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晟晟文业)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读(讲课)课件.ppt

    1、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研读 陈娆燕 思考问题:1 1、导言是如何论述导言是如何论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的?的?2 2、导言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导言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的?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的?有何现实有何现实意义?意义?3 3、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 导言写于导言写于18571857年年8 8月下旬。它月下旬。它是是马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1857-185

    2、8年经济学手稿(又称是年经济学手稿(又称是资本论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资本论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它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它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19031903年考茨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杂志上。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准备分三个阶段:阶段一:1843-1857为资本论的创作进行准备作了大量笔记;阶段二:1、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包括本文1857年8月)2、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商品和货币理论第一次得到了详尽而系统的阐释。3、18611863年手稿

    3、,准备以政治经济学为名 阶段三:1863-1883 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 资本论本身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副标题 另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写的,但后来没有发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说明了这个手稿没有写完和没有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 1857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马克马克思思

    4、写写作作导言的目的导言的目的是:是: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把政治经济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把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二)时代意义 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一、写作背景、时代意义(二)时代意义(二)时代意义 导言虽属草稿,却是马克思多年导言虽属草稿,却是马克思多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研

    5、究得出的重要结论。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在导言中,马克思比在其他任何在导言中,马克思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详细更全面更集中地阐述了地方都更详细更全面更集中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而政治经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而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变革,是政治经济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变革,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所以,导言在理学的根本革命。所以,导言在理论上具有独立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论上具有独立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珍贵文献。政治经济学的珍贵文献。二、导言的结构与基本思想:一)结构:全文分四部分 一、生产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四、生产资料和

    6、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二)、导言的基本思想:1、从分析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出发,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谈生产一般,抹杀生产的社会历史差别,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绝对的生产方式。2、分析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辨证关系。3、论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法。4、马克思为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设想,拟订了提纲,强调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关系,必须置于同生产力以及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中,才能阐述其运动规律。一、生产政治经济学批判内容导读一、生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7、是社会物质生产 问题: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和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有何不同?1,首先说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物质生产,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的个人当作研究的出发点的错误观点 原文: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如何分析?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p137第二段-138第二段 分析生产的主体:人 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个的、孤立的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只能以群体形式存在。市民社会:(最早的

    8、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而言的,黑格尔是从相对于家庭和国家角度定义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则是相对于政治国家来适用的)。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马克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斯密、李嘉图、卢梭和洛克的人性论被看做原子主义:把人看作象原子一样孤立的个体。导言认为研究人不能从人本身和孤立的个人出发,相反只能从社会出发。原文P138: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於一个更大的整体 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

    9、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手段,才是外在的必然性。结论: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即人是社会性的人,生产也是社会性的生产。p138第三段-p142,分析生产:2、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一般或一般生产当作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错误观点如何批判?p139第一段1)先说明生产一般是生产的共同点,是从特殊发展阶段上 抽象出来的,2)说明生产一般的重要性: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谈起。p139第二段 3)、说明生产一般对一般

    10、生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生产一般,就没有一般的生产”3、说明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p138最后段 4、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 1)说明生产是特殊生产与生产的总体 2)说明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一般西方经济学区别),它研究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如何分析:工艺学是研究如何生产,如何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问题。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从属于工艺学范畴(当然,此观点有些片面,因为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的制度经济学也研究生产关系),从而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区别开来。结论:强调生产的社会性。原文:“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及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窄

    11、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揭示了马克思对生产的理解:1、生产是特殊部门,生产的总体。2、生产具有社会性。引申:生产是社会性生产,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研究的社会性生产,而社会生产的主体-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社会人,因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结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上的特殊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关系,不是离开社会形式分析什么生产一般、特殊生产部门和生产的总体 1)、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空谈“生产一般”,抹杀了各个社会生产的本质差别,指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社会性质(P138-13

    12、9)。2)、“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要研究的不是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生产的社会方面,即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P139)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上的特殊生产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把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同时生产中又存在共同的一般要素把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联系起来。没有生产的共同的一般要素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然而,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离开具体的特殊的生产方式,抽象的生产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强调指出,抽象出生产一般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说明特殊生产。“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上的特殊生

    13、产 可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生产一般或一般生产,也不是特殊生产部门或它们的总体,而是研究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前提,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的物质形式即一般财富看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因而生产的一般要素也只被看做劳动过程的自然要素,而忽视了一般要素结合的社会形式。其目的在于论证生产不同于分配,生产是一般,受自然规律支配,分配是特殊,可以由人们随心所欲。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中间环节导言要论证两点: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4、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指出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2、生产在这些环节中的决定地位: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马克思分析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本意是在论证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曾称为“交往关系”。导言前,马克思已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的思想。导言中,发展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内在统一的科学诊断。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分三个方面:1、人对生产要素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直接意义上的生产关系

    15、);3、人对产品的关系,即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广义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1、生产与消费:同一关系 消费包括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的消费,又包括产品的消费。1)直接同一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消费过程;消费直接就是生产,是指个人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同时 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P143-144)2 2、2 2)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生产中介着消费,或说消费对生产依赖,就是指生产为消费创造外在对象,使消费成为可能

    16、;消费中介着生产,或说生产对消费的依赖,是指消费为生产创造内在对象。“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P144第二段)3)、生产和消费各自生产或创造着对方(P144第三、四段)。(1)消费从两方面生产或创造着生产 第一、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使用的产品。第二、消费创造出新生产的动力或动机。问题:论述有何现实意义?(2)生产从三个方面创造出消费(P145)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第二、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方式。第三、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动力,即为消费对象生产消费者。(生产出产品引起消费者的需要)问题:论述有何现实意义?问题:消费为什么要被纳入到广义生产关系中?1、对于生产资料的消费本身就是生产;2、

    17、生活资料的消费不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但加入再生产过程,构成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前提。生活资料的消费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商品,是资本家手中的货币转变为资本的“致使的跳跃”的决定性前提。2、生产和消费的对立性p146最后段-p147二段 1)批判资产阶级生产和消费等同的观点 2)阐明生产和消费的对立及生产决定消费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表现为:1、决定分配内容: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2、方式;(按劳、按生产要素分配、按需)3、性质;3、生产与交换和流通 交换与流通:既包括生产要素的交换,又包括产品的交换。生产要素的交换,其交换与生产过程结合

    18、在一起。消费品的交换则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交换的性质和形式。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全节分为前言部分、三个小结和结束语。前言部分:1、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孤立地说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自的特点,从表面现象说明它们各自的地位与作用。2、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用“三段论”来说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表面联系。3、批判地说明资产阶级学者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一)、生产与消费 这一小节论述了生产和消费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原理;

    19、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把生产和消费等同起来的错误。1、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 1)、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P143)2)、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P144第二段)3)、生产和消费各自生产或创造着对方(P144第三、四段)。(1)消费从两方面生产或创造着生产 第一、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使用的产品。第二、消费创造出生产重新进行的起点。即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需要。论述有何现实意义?(中国现在为什么要拉动消费(特别是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马克思“消费创造生产的需要(或动力)”论述的现实意义:第一,消费能够创造生产的动力即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消费

    20、过程中对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功能、款式、外包装等提出更多、更个性、更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为生产提出动力、方向和目标。因此生产者要更加关注市场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只有这样,生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生产者在竞争中也才能处于有利地位。第二,消费可以创造生产,因此当经济萧条、生产萎缩时,政府、企业可以通过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刺激生产使经济发展走出萧条。(2)生产从三个方面创造出消费(P145)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第二、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方式。第三、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动力,即为消费对象生产消费者。(生产出产品引起消费者的需要)论述有何现实意义?马克思“生产生产、创造消费”论

    21、述的现实意义?第一,生产生产、创造消费的对象,因此,政府、企业必须重视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第二,生产者不仅要研究消费,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同时要主动研究、开发和生产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消费需求。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更高的消费需求,生产者也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2、概括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P145-146)。综上所述,消费和生产的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直接的同一性。2)互为媒介,相互依存。3)相互转化。二、生产和消费的对立性 这里主要阐明:生产决定消费,以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批判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把生产和消费

    22、等同起来的错误观点。1、批判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把生产和消费等同起来的错误观点。首先、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把生产和消费等同起来。其次、从方法论上说,把社会当作一个单个的个人,即“单独的主体来考察”。也是不正确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考察。2、阐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以及生产决定消费的基本原理。(P147第一、二段)1)生产和消费是两个要素,生产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2)从社会关系上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二)、生产和分配 最后一段,承上启下,提出分配问题。主要阐述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批判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割裂生产和分配的错误观点。一)生产的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

    23、学家的分配理论。二)生产条件的分配属于生产本身,批判分配先于生产、分配决定生产的错误观点。(P148)1)不是分配先于生产,而是生产决定分配 A、单个人作为生产的主观条件的分配情况。B、从整个社会看生产条件的分配情况。C、批判那种认为产品的分配独立于生产、与生产无关的错误观点(P149第二段)。2)生产条件的分配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P149第三段)(三)、最后,交换和流通 论述生产和交换的关系,阐明生产决定交换和流通的原理。一)交换和流通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二)交换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生产决定的 1、直接属于生产的劳动交换。2、包含在生产中

    24、的产品交换。总结: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内在联系割裂开来和并列起来,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往往把分配提到首位,把它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把资本主义说成是历史上永恒的制度。马克思同他们相反,说明生产不是某种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它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他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指出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他得出结论说,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马克思认识到生产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

    25、因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生产的实现由于受到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消费力的限制而经常受到阻碍。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市场的各种联系被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所制约,表现为独立于生产者意志的自发势力盲目地发生作用。这就使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遭到破坏。生产和实现之间日益尖锐的对抗性矛盾,反映出生产和消费,生产和交换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的破裂。当内部不独立(因为互相补充)的过程的外部独立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统一就要强制地通过危机显示出来。要消灭危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三、研究方法 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26、,指出它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同时批评了黑格尔对这一方法的唯心主义观点。按照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的具体,在研究的结果中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马克思理论中的科学抽象是同作为它们的前提的具体现实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从简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的进程,总的说来是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方法 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指出它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同时批评了黑格尔对这一方法的唯心主义观点。按照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的具体,在研究的结果中表现为

    27、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马克思理论中的科学抽象是同作为它们的前提的具体现实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从简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的进程,总的说来是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什么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呢?举例: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做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麽也不是。抽:阶级所依据的

    28、因素阶级人口:具如果我从人口著手,那末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进的规定之後,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寻找正确起点的过程:具体到抽象)於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於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方法本身:抽象到具体)马克思所说的具体与抽象指的是什么?後一种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

    29、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具体:经综合形成的多样性的统一。问题:马克思为什么把人口当作是具体,而把阶级当作是抽象?马克思所说的具体不是指个体,而是指“生动的总体”。他把越来越简单的概念等同于越来越稀薄的抽象,抽象意味着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减少了。人口作为包含多个阶级的总体性范畴,被马克思称作具体。对于整体如果不了解其组成部分,只能是“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只有了解其组成部分,才能成为“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的道路。例如,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

    30、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如果有具体到一般和从一般到具体两种研究方法的话,第一条道路、第二条道路各指哪一种研究方法?劳动是具体还是抽象?原文: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货币主义把财富看成还是完全客观的东西,看成存在於货币中的物。同这个观点相比,重工主义或重商主义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

    31、,他们仍然只是局限地把这种活动本身理解为取得货币的活动。同这个学派相对立的重农学派把劳动的一定形式农业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做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做产品一般,看做劳动的一般成果了。这种产品还与活动的局限性相应而仍然被看做自然规定的产品农业的产品,主要还是土地的产品。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抛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有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去的,物化的劳动。这一步跨得多麽艰难,多麽远

    32、,只要看看连亚当斯密本人还时时要回到重农学派的观点上去,就可想见了。这会造成一种看法,好象由此只是替人不论在哪种社会形式下做为生产者在其中出现的那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关系找到了一个抽象表现。从这一方面来看这是对的,从另一方面看来就不是这样。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以一个十分发达的实在劳动种类的总体为前提,在这些劳动种类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所以,最一般的抽象只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种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这样一来,它就不再只是再特殊形式上才能加以思考了。另一方面,劳动一般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劳动总体的精神结果。对任何种类的劳动的同样看待,

    33、适合於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结论:表面上看起来最一般的抽象,恰恰意味着最丰富的具体。幻灯片 53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导言的最后一节中,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出发,也研究了属于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某些过程,探究这些过程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和反作用,论述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的特点。他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并不排除艺术和文学这样一些上层建筑要素的相对独立性:他以古希腊的艺术和莎士比亚的创作为例,说明艺术的兴盛并不是必然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完全一致的。这是由错综复杂的情况决定的。上层建筑对基础的依赖关系,是不能简单化地加以阐述的。


    注意事项

    本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读(讲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