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描写专项训练.pdf

    • 文档编号:510987       资源大小:395.5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青草浅笑)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描写专项训练.pdf

    1、第 1 页 共 33 页 20202020 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 -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描写专项训练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描写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汨罗遇风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十年,十年后,朝廷诏其回 京听用。此诗大概作于此时。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修门:此借指长安城门。 为报春风汨(m)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

    2、,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 明的时代。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吟咏屈原的诗词,也有相当多的是一些迁客骚人,宦游经过秭归等地时,于羁旅之中吊念屈 原,含有对自己身世遭际的感叹。诗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运,把个人遭受排斥打击的忿恨和 不满压抑在心中。 “南来不作楚臣悲” ,南来,点明自己的处境;写诗人回顾贬湘时,已下定决心,不作 悲怆的楚臣。即不愿像屈原那样因愤世而怀沙自沉。 “不作楚臣悲” ,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 不会像届原那样,因忧国忧民而自沉于水。为何不悲? “重入修门自有期” ,表明诗人憧憬未来,有信心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诗人以一 达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开头二

    3、句写事、抒情,皆未言及风,三句则引入风的描写。 “为报春风汨罗道” ,述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又来到汨罗,这条路不是沉沦之路,而 是充满希望之路。诗人为了答谢在汨罗江旅途道上春风吹拂, “莫将波浪枉明时” ,再次指出 不能像汨水的波涛淹没到大湖中, 而是下决心不辜负元和中兴的美好时光。 波浪, 人生波折, 社会动荡。 “莫” 、 “波浪” 、 “枉” 、 “明时”暗寓出诗人不因为遭受到挫折而耽搁了自己在政 治清明之时施展才干的情愫。 观此诗作,以七绝近体而存古韵,以平实质朴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东坡尝 评子厚之诗: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此诗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的语句,却能感 人至

    4、深;没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叙述,却是发自肺腑。诗中写江中遇风,并未具体写风 第 2 页 共 33 页 的表现,而是以人生的经历、体验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将“春风”作一点缀,以此与作者那 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南来”一词,点明白己的处境,写诗人仰慕屈原而前来汨罗江悼念屈原。 B“不作楚臣悲”,采用对比的手法,意指自己不会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白怜。 C“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诗人已受到皇上的赏识,准备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 D“为报春风汨罗道”将“春风”作点缀,与诗人那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E. 本诗没有刻意渲染,平实的语句,普通的叙述,却

    5、于平实质朴中寄托深情。 2“莫将波浪枉明时”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AC 2比喻,将波浪比作人生波折。暗寓诗人不因遭受挫折而耽搁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时施展才 干的情愫。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 A 项考核词语的含义和作用,BCD 项考核手法 E 项考核诗歌的风格,其中 A 项,“仰慕屈原而前来”错误,应是宦游而经过

    6、;C 项,“已 受到皇上的赏识”错误,“自有期”可以看出是憧憬未来。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歌的与手法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 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 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首先根据诗中的 分析用“波浪”比喻“人生的波折”,是比喻的手法,然后的结合注释“贬为永州司 马”“诏其回京听用”和诗句中的“报春风”“波浪枉明时”分析“不因遭受挫折而耽搁 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时施展才干”的情感。 第 3 页 共 33 页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

    7、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前四句写远眺, 以大胆的想象, 把“天”比作“织机”, 把“月”比作梭子, 把“瀑布” 比作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 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同时,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诗人 身临其境,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三

    8、个排比,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既比喻, 又用典,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 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 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作者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奇谲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 引起不少遐想。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雪练从天上停止工作的织机上垂挂下来,表现了瀑布的雄奇飘逸。 B前四句写远眺,瀑布倾流,震撼心灵,作者描写动静结合,极写声音与气势。 C后四句写近景,飞沫溅落,让人感到穿着的单薄;倾泻的瀑布,色白而流急。 D这首小令境界开阔,

    9、即景抒情,移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瀑布的胜景。 E. 全曲语言流畅,词句朴实,令人心旷神怡,如人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4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第 4 页 共 33 页 3BE 4比喻:运用“雪练”“冰丝”“带雨”“露华”“白虹”“玉龙”“晴需”等多角度、 多层面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动态、静态和色相、神韵。夸张:说“雪练”从 高天上垂挂,突出了瀑布之高;“几千年晒未干”,表现出瀑布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表 现出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排比:“白虹饮润,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增强了语势, 突出了瀑布的颜色和飞泻之快。 3试题分析: B 项,“极写声音”错;

    10、E 项,词句“朴实”错,应是“诡丽”。 4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即景抒情,描写瀑布飞泻的雄伟瑰丽的景象,由远而近,自上而下, , 驰骋想象,连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声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阅,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qing)独夜舟。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岸:指江岸边。危樯: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

    11、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 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 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 5 页 共 33 页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 、 “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12、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既描写了旅途景象,更表达了深沉忧患的人生感慨。 B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危樯”表明所乘之舟残破,包含着忧 虑。 C颔联写远景,意境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了江流的气 势。 D颈联正话反说: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是由于政治抱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 E. 全诗前两联点明“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全诗景中有情,内容深刻,格调慷慨 激昂。 6诗的尾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5BE 6尾联使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自问自答,以天地间的一只沙鸥自况,形象、 深刻地表现了

    13、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令人回味无穷。 _ 5.试题分析: B 项,“危樯”的“危”是高的意思;D 项,“格调慷慨激昂”错,本诗整 第 6 页 共 33 页 体上格调低沉。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情感的能力,题干是“ 诗的尾联使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何所似?”是设问,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这只孤 独地在高大天地之间自由来去的鸟儿身上,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拓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y)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s)凉风劲,又

    14、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 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飒飒凉风、潇潇暮雨的声音,形象地表现琴声,化 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近在耳边,仿佛泉水从山峰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 从天空飞去。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 了琴声的急促。 E. 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 第 7

    15、页 共 33 页 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1BD 2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 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 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1试题分析: B 项“比拟”应为“比喻”,D 项“急促”应为“悠远”。 2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露湿丛兰月满庭”的景物描写,同时前一句的“惆怅”是直接抒 发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盐角儿亳社观

    16、梅 宋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ru),香非在萼(),骨中香彻(ch)。 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 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亳(b)社:指亳州(今安徽亳县)祭祀土地神的社庙。另义,亳社,即殷社。古时建 国必先立社,殷建都亳,故称亳社,故址在今河南商丘。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 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彻,透。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

    17、如血。直饶(ro)更、疏(sh)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 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 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 了自己的容颜。 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 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 致。 第 8 页 共 33 页 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 够。损,煞。很的意思。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从然,即使。终有一般 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 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

    18、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 “香 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 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 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 雪,花中奇绝”联系起来看,上下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看似无意,实则工于运笔。 下阙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 , 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 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 俗

    19、。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 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 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用复沓的方法来写梅花的颜色和香味,突出了梅花颜色、香味的与众不同。 B梅花的清香不从花蕊、花萼散发出来,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这使其更具有一种神韵 之美。 C梅花不仅独占溪风和明月,更兼娇羞怯怯,别具神韵,鲜艳如血的山桃花也难以企及。 D 梅花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也是词人向往的人格, 词人借此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

    20、情操。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写梅花?试加以简要分析。 1C 第 9 页 共 33 页 2用了拟人、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梅花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 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魅力。梅花将红如血的鲜艳山桃花羞怯惭愧得 减损了几分颜色,纵然枝叶花影稀疏,仍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在对 比中突出了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抒发了诗人对超凡高洁品性的向往之情。 1C 项中“更兼娇羞怯怯,别具神韵”表述错误,这应该是指山桃花。诗句“占溪风,留 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 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 还将

    21、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 可见 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 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写作手法。从词的下片来看,其中“占溪风,留溪月”的意思是说占 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可知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堪羞损、山桃 如血”的意思是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 可知是拿山桃花和梅花 来对比。解答时再结合拟人、对比的表达效果来思考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

    22、居易(乐天)在洛阳,无稹(微之)在越 州(今浙江绍兴) ,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一二句“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是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 三四句“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是虚写,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 五六句“知君当此夕, 亦望镜湖水”也是虚写, 诗人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 光下的镜湖。 第 10 页 共 33 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

    23、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对其的 思念。 2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1C 2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 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 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 赏月光下的镜湖;前六句以此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1试题分析: C 项,“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说法错误,“如约”一 说无依据,此处友人月下欣赏湖景只是诗人的想象。故选 C。 2试题分析: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

    24、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 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题干已 经确定了赏析表现手法的范围诗歌的前六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 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 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杜宇:指杜鹃 鸟。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传神地写

    25、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在诗情画意 第 11 页 共 33 页 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照野弥(m)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xio)。障泥未解玉骢(cng)骄,我欲醉眠芳草。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 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玉骢:良 马。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qing)瑶(yo)。解鞍(n)欹(q)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

    26、,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 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可惜:可爱。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杜宇:杜鹃鸟。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 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 ,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 佳。用“弥弥”形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 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 ,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

    27、色 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 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 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 ,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 泥, 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 垫在马鞍之下, 一直垂到马腹两边, 以遮尘土。 晋书王济传 : “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 此必是惜障泥。 使人 解去,便渡。 ”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 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 鞍

    28、鞯,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 ,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 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 之佳的心情: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 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 是可爱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 ,径以月色为“琼瑶” 。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 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显

    29、得更鲜明,更生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生活中来的,不背理, 第 12 页 共 33 页 更不违情。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 ;十分珍惜美好的月 色,这是“情” 。 “情理交至” ,这就更巧妙地揭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这个境 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羼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此句以独 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 ,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 。这一觉当 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 “杜宇一声春晓” ,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 声,余音不绝。妙在

    30、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 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 一声啼叫, 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 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 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词人真实地记录了他第一次难忘 的感受,因而也就给读者留下了第一次动人的印象。 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 中, 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 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读来回味无穷, 令人神往。 第 13 页 共 33 页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

    31、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 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 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 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 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 本词写作者爱惜

    32、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 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1CD 2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 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 “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 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1试题分析:C 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解鞍 欹枕绿杨桥”,写

    33、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 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 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 它。D 项,“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作者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 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 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2试题分析:此两句暗写月光。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 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

    34、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 第 14 页 共 33 页 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 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 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 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 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 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二首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

    35、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冀马、燕犀:范阳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犀,犀利,指刀剑兵器。这里指安禄山 从范阳起兵叛乱。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先用“海外” “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 誓言, “十分震悼” ,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36、 ; “此生”的夫妇关系 却已分明结束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tu),无复鸡人报晓筹(chu)。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 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第 15 页 共 33 页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 牛。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 ,永远不分离,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7、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了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 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后两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易于覆国,又怎会有此狼狈出奔之举?一 句反问,意味深长。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一 句反问,意味深长。这首诗是从国家层面上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的批判。 第二首诗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从唐玄宗个人角度来写的: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句通过对比发出了这样的问话“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

    38、帝的 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相同点: 两首诗最后两句中都是议论来抒情,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一首诗后二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 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一句反问,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 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 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

    39、的两个“自”依次是指杨玉环和唐玄宗,两个“自”高度概括了杨 玉环自缢后唐玄宗最终郁郁而终的事。 B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 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 C“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 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伤感情绪。 D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 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第 16 页 共 33 页 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A 2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侧重于从国家层面上表现对唐

    40、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第二 首诗则侧重于从唐玄宗个人悲剧命运角度人手,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了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后两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你 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易于覆国,又怎会有此狼狈出奔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这首诗 是从从国家层面上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的批判; 第二首诗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是从唐玄宗个人角度来写的,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句通过对比发出了这样的问话“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的天子, 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抒情方法的相同点:两首诗最后两句中都是议论来抒情,借以表达感

    41、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 考。 第一首诗后二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 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 用这样的 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一句反问,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 另一方 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 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 的诘问: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用需要 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1试题分析: A 项“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的两个“自”依次是指杨玉环和唐玄宗,”两个 “自”字写

    42、的都是唐玄宗,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扰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第 17 页 共 33 页 蝶恋花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抵死:总是,老是。 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两词以景引情,以“帘幕”“行云”起兴,引出并衬托闺妇孤独之情。 B两词以动作写情,以“醉醒”“独

    43、语”写闺妇倍加思亲念归的痛苦之情。 C两词均写到花,晏词“余花”写春之流逝,冯词“千花”状春之繁盛。 D两词均写到“双燕”“柳絮”,均是以哀景衬衷情,突出思而不见的悲哀。 E. 两词均借景抒情,以春景抒发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2两首词的结尾在抒情手法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1BD 2. 晏词结尾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斜阳送平波之景表现闺妇对游子的悠悠 恩情别绪;冯词结尾以虚写实(用比喻、想象、直抒胸臆) ,以柳絮喻愁之纷乱,以梦中 的寻觅形象地表达闺妇的哀怨与痴情。 (意思对即可) 1试题分析:题中 ADE 项考核手法,BC 项考核内容,其中

    44、B 项,“独语”不是重在写动作, 而是重在写神态;D 项,“均是以哀景衬衷情”错“燕子双飞”是乐景。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手法的题目,要求回答两首词的结尾在抒情手法上各有怎 样的特点。答题时先答出手法,然后具体解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客兴 苏轼 第 18 页 共 33 页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 ,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越,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

    45、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E. “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 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1BE 2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达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 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 直接自然流露。 感情由悲转喜, 层次丰富, 提升了诗歌格调。 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 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 显示出诗人

    46、的豁达性格。 1试题分析: B 项,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 B 项不恰当。E 项,本诗尾联情感“由悲转喜”,故 E 项中“愁贯穿全诗”分析不恰当。 2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第 19 页 共 33 页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谪官”表明诗人的身份, “却归故村”表明了诗人被贬后所做之事, “怅然” 一词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B首联前句用“依然”点明了万事没有变化,

    47、后句则说不管岁月怎样,从语意关系上来看, 后句其实可放在开头。 C颈联写出了诗人的朋友、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现在又难以相逢,说明诗人注重相聚,更 增添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D“唯余旧山路”中表面上是写回家的路途只有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但实则暗示了诗人 今后命运的艰难。 2请从情景角度赏析“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一联的妙处。 1C 2“邑人怜白发”直抒胸臆点明诗人生出白发,从而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 生命的调怅茫然。 “庭树长新柯”一句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干 。 呈现出 一派生机。这里用新枝的欣欣生新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村哀情.使垂重老者更显 憔悴不堪。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因被贬所遭到的打击之重,表露出哀怨之情。 1 试题分析: C 项“诗人的朋友、 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理解错误, “相逢少”与“不见多” 都是写朋友、同僚相聚艰难,突出孤独之感。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很明确,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这一联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邑人怜白发”写诗人生出白发, 一个“怜”字直接体现 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调怅茫然。 “庭树长新柯”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叶,呈现出一派生机。这句和前一 句形成对照,用新枝和人的年老对照,是乐景衬哀情,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哀怨之情。 第 2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复习-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描写专项训练.pdf)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