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读本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阅读与欣赏目目录录 我的母亲 那一年,面包飘香一碗清汤荞麦面荷塘月色月是故乡明一、我的母亲课文导读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课文导读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本文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阅读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
2、件事最感人?为什么?阅读思考本文语言有哪些特色?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阅读思考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重点赏析“白描”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阅读思考l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l 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l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阅读思考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的特色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阅读思考l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
3、怕有那不祥的消息。l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阅读思考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品味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阅读思考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歌游子吟与本文采用了相同的手法,描写了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又如海纳百川般博大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那一年,面包飘香课文导读李家同,1939年出生,中国台湾作家、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
4、势群体。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学生因家境不好而辍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而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努力钻研技术,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面包师的故事。课文以倒叙手法讲述故事,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阅读思考讨论并找出体现面包师傅制作面包技艺精湛的句子。l 我一口咬下去,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正面描写)l 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没有找到这种面包;我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侧面描写)阅读思考作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了前面,那么他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文章设置哪几个悬念呢?l 倒叙。l 悬念一,
5、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悬念二,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悬念三,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在后面。阅读思考设置悬念和倒叙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l 好处是既增强文章可读性,又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故事情节。阅读思考怎样理解题目那一年面包飘香?l“那一年,面包飘香”既指老师收到和吃到了满口留香风味独特的面包,又指学生凭着自己制作面包的一技之长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让人感到了成功的馨香,同时也指当年老师送给学生的那批面包永远在学生心中飘香,师恩飘香。阅读思考对你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启示?阅读思考“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尊重内心的意愿,喜欢并努力付出,就能从工作中收获快乐
6、和满足。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要明白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更要有努力掌握一技之长的决心和信心。三、一碗清汤荞麦面课文导读栗良平,原名伊藤贡,日本作家,1943年生于日本北海道。他的这篇小说在日本广为流传。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奋发上进的故事,并以北海亭面馆夫妇每次悄悄地为母子三人多加面的分量,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人间的真情。阅读思考本篇小说的线索?l 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线索,以北海亭面馆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阅读思考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l 人物:母子三人、老板夫妇;情节:母子三人四次在大年夜的晚上到北海亭面馆吃面的故事;环境:北海亭面馆。阅读思考小说
7、是怎样来塑造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写人物往往抓住哪几方面的描写?阅读思考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阅读思考小说围绕“清汤荞麦面”为题展开内容,但为何名之为“一碗清汤荞麦面”?阅读思考n 首先“一碗清汤荞麦面”突出了“母亲”的性格。三人合吃一碗清汤荞麦面,对她来说就是非凡的勇气和刻苦坚毅的表现。n 其次,“一碗清汤荞麦面”突出了“儿子”的性格。弟弟敢于写出合吃“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件事,哥哥在大庭广众暴露了以合吃“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丢脸”的思想,就是敢于直面生活的勇气的表现。阅读思考n 再次,“一碗清汤荞麦面”突出了面馆夫妇的性格,表现了老板夫妇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n 由此可见,“一碗清汤荞麦面”里的
8、“一碗”是小说中不可替代的一个字眼。阅读思考清汤荞麦面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从母子的角度:清汤荞麦面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在困难逆境中顽强奋斗、团结向上的精神)。从作者的角度:清汤荞麦面象征着人物美好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四、荷塘月色课文导读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与月色,表达了其在精神上寻求解脱而不可得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本文语言朴素典雅,比喻贴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阅读思考
9、第3段中的独白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在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得到暂时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阅读思考l 第4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l 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阅读思考分析鉴赏课文中第五段、第六段中的景物描写。阅读思考第五段本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借用了叶、花、树等景物描写,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
10、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阅读思考第六段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不同之处在于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阅读思考l 诵读全文,说说本文是怎样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阅读思考文章表达的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作者按游踪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在“淡淡的月光下”,小路幽僻、寂静,树木阴森森的,此景暗合作者心中的“淡淡的哀愁”。写荷塘,作者依次写了田田
11、的荷叶,、白色的荷花、缕缕的荷香。写月色,则从正面、侧面来展现。月光本如流水一样明亮,但因为薄雾而有了几分朦胧,这是正面描写。以灌木丛的黑影和杨柳的倩影来侧面衬托月色。这一切构成一幅宁静清幽的美景。这些自然美景使作者产生一种淡淡的喜悦,而蛙叫蝉鸣又使作者产生一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愁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五、月是故乡明课文导读季羡林(19112009),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月是故乡明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恬淡的明月和童话般美妙的童年,
12、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课文导读n 文章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n 第二段在结果上的作用主要是引领下文。具体说,就是引出作者对故乡的“水和月亮的描述”。课文导读l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l 一是躺在场院的地上数星星,二是在故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三是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四是坑边苇子丛里捡鸡蛋。阅读思考n 题目是写故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n 不多余。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只有在家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那里,都就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阅读思考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请筒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思考作者运用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