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5089612       资源大小:449.6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8.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示所显示的西欧封建制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 )A.AB.BC.CD.D2.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经营模式( )A.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B.提高了农业生产力C.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D.减轻了庄园主剥削3.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教权演变B.王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

    2、民权力变化4.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教会 世俗封建主 资产阶级 市民阶级A.B.C.D.5.以下关于古代世界大帝国与其首都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B.阿拉伯帝国伊斯坦布尔C.奥斯曼帝国巴格达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6.法学家乌尔比央主张,如果以前的占有者对他人的夺占不加反对或反对无效,即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的夺占也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法典更是明确规定,原占有者可以通过任何人取得占有。这表明罗马法( )A.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B.具有一定的偏激性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蕴含人人平等思想7.9世纪,阿拉伯帝国银行业发达,巴格达总银行在各城

    3、市设有分行,使用金银两种货币。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商业贸易比较兴盛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C.经济实力领先世界D.沟通了各洲之间的联系8.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关于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给东方带来了伊斯兰文化C.广泛翻译希腊、波斯的典籍D.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9.下图是某高中班级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探讨内容的提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地跨亚非欧三洲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作为首都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帝国成为东西方世界经济

    4、文化交流的桥梁A.古罗马帝国的兴衰B.阿拉伯人的扩张C.奥斯曼帝国的发展D.笈多帝国的崛起10.下图中,箭头所指的黑色线框是中古印度一个王朝的统治区域,该王朝信仰的国教是( )A.婆罗门教B.佛教C.印度教D.伊斯兰教11.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12.依据下面学习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646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A.奥斯曼帝

    5、国B.印度C.日本D.高丽13.15世纪东非的桑给巴尔用黄金、象牙、奴隶等,换取从中国、印度等地输入的纺织品、瓷器等各种手工业品。这反映了桑给巴尔( )A.手工技术先进B.文化昌盛C.对外贸易繁荣D.农业发达14.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大津巴布韦B.摩加迪沙C.阿克苏姆王国D.桑海帝国15.玛雅人将每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托克”是举火(火烧地),“楚恩”是播种,“摩尔”是收割等。这说明玛雅人的历法( )A.精确性极

    6、高B.领先于世界C.充满神秘性D.与农业相关16.某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遗址是( )A.阿克苏姆文明遗址B.罗马古城遗址C.大津巴布韦遗址D.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兴起开启了现代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因此,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是纷繁芜杂的。在早期国王和封

    7、建领主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中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是最基本的内容。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材料二 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有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不仅具有详细的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亦有较为明确的法律界定。而且,在中世纪一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上帝关心每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材料三 因为城市得天独

    8、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及意义。(10分)(2)概括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个人“自由”产生的历史渊源。(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

    9、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新罗统一过程中,国家掌握的土地急剧增加。687年,神武王下令实行禄邑制,即国家把一定数量土地的收租权按不同的等级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俸禄。722年,圣德王(702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丁田制的实行,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中央(府、部)和地方(郡、

    10、县、乡)各级行政机构。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有军队驻防。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编自高等院校教材世界中古史材料二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

    11、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罗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8分)(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新罗、日本两国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10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中的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公元11世纪初,西欧封建制才最终确立,D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根据“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描毁整个地区”可知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分散风险,故选A;这种生产模式是为了分担风险,并没有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抵御天灾的水平,更不能因为这种经营模式而减轻庄园

    12、主的剥削,排除BCD。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综上,故选B。4.答案:A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

    13、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是教会世俗封建主。故选A。5.答案:A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以前的占有者对他人的夺占不加反对或反对无效,即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的夺占也具有法律效力。原占有者可以通过任何人取得占有”可知,若原占有人对争夺者不反对或反对无效,那么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对原占有者的占有进行抢夺,说明罗马法在规定占有所属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规定,具有一定的偏激性,B项正确;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不

    14、符合题意,排除A项;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C项;蕴含人人平等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行业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根据阿拉伯帝国的商业发展情况来看,当时的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结果,A正确;B、C无法从材料得出,故排除;当时美洲仍然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后,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

    15、作为首都;其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到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所以,C项正确;古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奥古斯都,不是苏丹,故排除A;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哈里发,不是苏丹,故排除B;笈多帝国在南亚地区,不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排除D。故选:C。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地图中的“德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地图中箭头所指的黑色线框是德里苏丹国,结合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故D项正确;婆罗门教盛行于早期印度,佛教盛行于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印度教在笈多帝国时期成为主要宗教,故排除ABC三项。故选:D。11.答案:C解析:4世纪初期

    16、笈多帝国控制的是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实行政教合一的是德里苏丹国家,不是笈多帝国,故B项错误;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结合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地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石头城建筑群体著称,故A项正确。B项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海岸,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C项位于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D项位于西非地区,与材料“撒哈拉

    17、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故选:A。15.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玛雅人将每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名称”“托克”是举火(火烧地),“楚恩”是播种,“摩尔”是收割等可以看出与农业有关,D正确;ABC选项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排除。故选:D。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安第斯山脉”可知该遗址位于美洲,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即属于南美洲印加帝国的遗址,因此,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属于非洲文明,B项属于欧洲文明,均排除。故选:D。17.答案:(1)自由: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意义: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

    18、可以更好地从事商业活动。(2)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基督教的上帝选民观。(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主要有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这种自由的意义使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可以更好地从事商业活动。(2)中古西欧个人“自由”产生的历史渊源主要获益于两大方面,第一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

    19、想,第二,基督教的上帝选民观。(3)我们从材料中可得知,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18.答案:(1)措施: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租庸调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2)背景: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解析:

    20、(1)措施:根据材料“722年,圣德王(702一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囗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可知,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根据材料“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可知,租庸调制;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可知,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可知,科举制。(2)背景:根据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

    21、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可知,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可知,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根据材料“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可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

    22、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促进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B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A.教会权力的膨胀B.封建等级的实施C.议会制度的形成D.古典民主

    23、制的传承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的产物B.国王或皇帝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3.下图描绘了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僧侣、骑士、农民)。该图反映了( )A.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体系B.封君封臣制度的逐渐衰落C.封建庄园农奴制度的瓦解D.基督教会主导地位的丧失4.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

    24、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5.“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6.从罗马法的基本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法律发

    25、展原因涉及到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法律需求促成了民法大全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这反映了罗马法( )A.与时俱进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B.适用于协调帝国民族区域矛盾的需要C.原则与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完善D.最大限度扩大公民权以维护民主政治7.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迁B.基辅罗斯国家形成C.西欧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D.东正教中心的转移8.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

    26、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货物主要靠船只运送B.贸易范围几乎是当时已知世界的极限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桥梁D.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9.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体现出阿拉伯帝国( )A.促进各大洲商贸的发展B.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 D.成

    27、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B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C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D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AB.BC.CD.D1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 )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B.促进了“三角

    28、贸易”的开展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D.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12.突厥人入侵印度后,田赋征收从旁遮普开始,逐渐扩大到德里附近。到了德里苏丹国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尔吉(12961316年在位)时,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这反映出( )A.笈多帝国的政局日趋稳定B.德里苏丹国逐渐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C.帝国境内的民族压迫严重D.外来征服者在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13.幕府末期,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原因是( )A.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B.日本高利贷资本发达C.各地大名势力的衰落D.幕府的统治腐败14.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

    29、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1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A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埃塞俄比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B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C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以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此时欧洲民族国家

    30、已经形成D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印加帝国实现了对整个美洲的统治A.AB.BC.CD.D16.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使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31、分)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责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中古时期的亚洲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小玉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8分)(2)随着文明的扩张,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2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请写出这两个国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32、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文明的总体特征。(8分)18.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古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玛雅文明何以在

    33、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种植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橘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

    34、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周围的人类。然而相邻人类的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8分)(2)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玛雅文明

    35、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骑士作为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底层,其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封建等级制的实施,故选B项,排除D项;A、C两项与骑士阶层的形成和骑士文学的兴起无关,故排除A、C两项。2.答案:D解析:根据“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这是西欧封君封臣制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D。3.答案:D4.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欧洲学校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36、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力求以世俗政府的权威取代天主教会在大学中的权威,大学逐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民族国家政府培养公职人员,推动了欧洲大学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突破教权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大学受教育者身份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法、德仍是专制国家,材料体现了封建王权与教权的争斗,无法体现民主思想对教育的作用,排除D项。5.答案:B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说明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A

    37、项正确;B项是万民法的特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不是强调其原则和内容的更新与完善,排除C项;罗马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的贸易范围涉及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中亚和突厥、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东欧的俄罗斯以及非洲东部,在美洲新大陆发现之前,这几乎是当时已知世界的极限,故B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材料说的是经济交流,而不是文化交流,故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贸易范围广,而不是垄断,故排除D。故选:B。9.答案:D解析:材料“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

    38、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干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体现的是阿拉伯国家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各大洲基本上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 材料也有经济交流的一面,材料与帝国的统治秩序无关, 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印度教并不是东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A是错误的;公元十世纪,高丽王朝效仿唐朝的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并不能说明高丽王朝和唐朝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B是错误的;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并不掌握实际权力,C是错误的;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过往的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D是正确的。故选:D。

    39、11.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而英法两国获得的关税优惠,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D项正确;材料提及奥斯曼帝国对待英法商人和当地商人的不同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排除B项;商业革命的商品数量或商业范围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选D。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突厥人入侵印度后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田赋征收是实行有效统治的体现,据此可得出外来的突厥人对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德里苏丹国,而非笈多帝国,故排除A项;田赋征收扩大与种姓制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民族压迫,故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40、在日本幕府统治末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逐渐发展壮大,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日本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故选A;日本高利贷资本发达,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没有关系,排除B;各地大名势力衰落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影响,排除C;幕府的统治腐败是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的原因,与日本自然经济的瓦解无关,排除D。故选:A。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朝鲜。A项的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而且说法不严谨,排除;B、C项材料无法体现;从朝鲜15世纪以前的发展和15世纪中叶“谚文”发明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其影响深远,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阿克苏姆王国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进入了文明时代,A

    41、正确;西欧城市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排除B;C只能证明当时英国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而非整个欧洲,排除;D的史实不能得出印加帝国的统治范围扩张到整个美洲,排除。故选:A。1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与当时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用于祭祀活动,故D项错

    42、误。17.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名称: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说明:日本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特征: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或多元性或多样性)。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可以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依据“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可以得出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依据“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以得出思想文化上基督

    43、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名称: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说明:根据所学内容,中古时期日本“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事件为大化改新,再结合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即日本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或多元性或多样性。18.答案:(1)发明象形文字;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运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2)原因:土地不肥沃,人口增长迅速,饮食问题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玛雅人十分仁慈;传染病的流行。(3)地位:玛雅文明是在与

    44、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特征:多样性和统一性。解析:(1)依据材料“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得出发明象形文字;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运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2)原因:依据材料“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得出土地不肥沃,人口增长迅速,饮食问题严重;依据材料“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飓风之苦”,得出自然灾害的影响;依据材料“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得出玛雅人十分仁慈;依据材料“然而相邻人类的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得出传染病的流行。(3)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样性和统一性。第 20 页 共 2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