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5087528       资源大小:865.5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8.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开始向文明社会迈进,其最根本的经济前提是(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分工的发展C.奴隶制度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2.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该观点强调,文字的产生(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带有历史的偶然性C.是社会进步的标志D.源于社会经济发展3.如图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绘有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

    2、等不同区域和活动场所,这反映的是( )A.城市发展以农业为基础B.早期城市设施基本齐全C.两河流域最早出现城市D.城市设置出于军事目的4.图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将水生植物晒干制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 )A.B.C.D.5.释迦牟尼面对印度社会现状,提出以“无我”的精神来抵抗婆罗门崇高的“我”,提倡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最终创立了佛教。据此可知,释迦牟尼这一思想( )A.受婆罗门教启发而产生B.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C.主要流传于印度民间D.侧重于化解社会矛盾6.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3、 )A.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B.意在强调公民意识C.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D.重在限制个人自由7.苏格拉底要求人们把关注的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心灵,美德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人只能研究自己的灵魂,去寻找自己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和智慧。这一思想( )A.反对认知外部的世界B.特别不重视物质利益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8.斯巴达公民内部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这体现了斯巴达( )A.精英政治的虚伪性 B.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C.僭主政治的反复性 D.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9.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4、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后,一度征服埃及。这说明( )A.战争是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B.农耕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D.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10.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的大国赫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是( )A.叙利亚B.西亚的两河流域C.小亚细亚的一部分D.地中海北部地区11.从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起,琐罗亚斯德教成为波斯的国教,崇拜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大流士一世号召人们崇拜最高神,宣称他之所以为万民之王乃是最高神的旨意。大流士一世的举措( )A.体现了德政B.确立了政教合一体制C.神

    5、化了君权D.诠释了神权高于君权12.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13.马其顿的君主们为了巩固统治,用各种条件诱惑来自希腊本土的移民。于是,希腊人纷至沓来,他们每到一处,就会按照本国的传统建造城市。城市很快会成长为某一区域的经济中心,自动吸收周围的村庄依附其上。希腊人的做法( )A.摧毁了被征服地区文明B.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扩张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交流D.维护了希腊文化纯洁性14.有人

    6、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B.爱琴文明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1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D.进行宗教迫害16.下图是字母文字发展演变的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7、 )A.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B.西亚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区域C.向外扩张是文字传播的主要方式D.文字的发展利于文化传承与交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

    8、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线路示意图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9、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8分)(3)公元前6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若干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中,公元后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

    10、者。”英乃止。资治通鉴第48卷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郡名,在今越南中部)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三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

    11、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英渡海欲达的目的地。(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并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10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及认识。(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远古人类文明的发展。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12、,阶级对立直接导致了国家的产生文字出现,故A项正确;B.社会分工在原始社会早期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C奴隶制度的形成是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故C项错误;D.“文字的出现”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可以得出,文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字的产生,D项正确;A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文字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城市。根据材料“公元前150。年”“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不同区域和活动场所”

    13、可得出早期城市建有各项基本设施,故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城市发展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C项中“最早”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材料不能凸显其军事目的,故排除D项。4.答案:A5.答案:B6.答案:B解析:古代雅典城邦将城邦立意和公民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反映出古代雅典强调公民意识,故选B项;材料强调公民意识,未体现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公民意识,未涉及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排除C项;材料“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指重视公民意识,而不是限制个人自由,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

    14、材料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城邦道德沦丧,因此苏格拉底主张美德教育即提醒和引导灵魂的自我教化,把灵魂的自身发展引向善,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改善人的灵魂,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健康发展,C项正确;苏格拉底只是强调人们关注对象的转变,并非反对认知外部的世界,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法律体系的完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可知,在斯巴达掌握权力的是少数贵族,这是典型的贵族寡头政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贵族寡头政治而非精英政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僭主

    15、政治,更谈不上反复性,排除C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后,一度征服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人类最初的一些文明区是相对孤立的,但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农耕文明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材料所述现象就是农耕文明影响不断扩大的结果,故B项正确;文明扩展的方式除了战争外,还有海外殖民等方式,材料无法说明战争是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游牧

    16、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B。10.答案:A1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宣称他之所以为万民之王乃是最高神的旨意”,体现了一定的君权神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神化君权,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何种体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神化君权来维护统治,排除D项。故选:C。12.答案:D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

    17、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所以,D符合题意;A.亚历山大不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故排除A;B.东征和帝国的建立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故排除B;C.不符合“被很多人传颂”的理由,故排除。故选:D。13.答案:B解析:由材料“他们每到一处,就会按照本国的传统建造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移民城市的建立,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扩张,B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当地文明被摧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排除C

    18、项;材料不能说明希腊人维护了自身文化的纯洁性,排除D项。故选:B。1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B、D三项,因为雅典民主政治、爱琴文明和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都属于希腊历史的光辉,只有C项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15.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1世纪,耶稣创立基督教,基督教宣扬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救赎世人的罪而降临人间,是人们的“救世主”。故选:B。16.答案:D解析:腓尼基字母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演化出希腊字母和阿拉马字母,这说明文字的发

    19、展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故D正确;A项表述绝对,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西亚在文字发展历史中的起源地位而非交汇,故排除B;C项错在“主要”,故排除。故选:D。17.答案:(1)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方式多样,有武力、商贸、文化交流等;范围广,从欧洲的英国到亚洲的中国;相互性,既有西方传到东方的,也有东方传到西方的。(3)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波斯)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

    20、拉伯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发展;商人、旅行家为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8.答案:(1)目的地:大秦(罗马帝国)。(2)经济状况:经济繁荣,物产丰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发展等。(3)原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安息人的遮阂等。特点:从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以经济联系为主;通过海路直接联系。(4)主要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战争征服)等;认识:武力建立帝国不能长久,和平交往是历史的主流。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21、,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2.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

    22、然结果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A.B.C.D.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他继承和发

    23、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对这部法典评述正确的是( )是法老统治国家的工具 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宣扬君权神授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B.C.D.5.观察下图,图片( )古代埃及文字中国古代文字A.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B.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6.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在印度数千年的历史中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阶层划分和细致的职业分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它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种姓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该制度( )A.主要涵盖印度社会的

    24、上层群体B.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C.源于佛教D.对现代的印度社会的影响极小7.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8.公元前3世纪,在奥克苏斯河畔(今阿富汗境内)的阿里坎拉姆城中,人们经常在剧场中欣赏索福克勒斯(雅典作家)的悲剧;在埃及,对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盛行,人们在酒神节举行节日游行。这反映

    25、了( )A.希腊化推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古希腊人以殖民方式扩展其文明C.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较为盛行D.非洲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低9.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米尼兹成为了上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之后他又乘势征服了下埃及,初步完成了埃及的统一。米尼兹在继任时,考虑到上下埃及的不同情况,干脆进行了两次加冕仪式。这一决策所体现的英明之处是( )A.宣传宗教,发展经济B.入乡随俗,赢取民心C.注重礼仪,区域自治D.强干弱枝,加强专制10.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对外扩张时,每占领一个地区,便要索取大量的铁,之后发展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这一做法( )A.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B.促使亚述帝国进入农耕时代C

    26、.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D.使亚述帝国纵横驰骋两千年11.下图为公元前8一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B.城邦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C.斯巴达和雅典等地实行行省制D.地区性的大国先后兴起12.波斯帝国的建筑以王室为中心,有很强的世俗性,波斯人模仿两河地区的塔式建筑,柱子的装饰又具有埃及人的风格,浮雕和塑像艺术则受亚述的深刻影响。材料表明( )A.波斯文明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波斯文明的发展融合了各地区的成就和风格C.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D.波斯文明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3.公元前5世

    27、纪至1世纪古希腊部分大事表时间希腊世界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分析上表,可知古希腊被征服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政治动荡B.外族入侵、战败而亡C.各地孤立、差异性大D.重视自治、离心力强14.罗马共和国初期,男女初婚年龄在15岁之前,多生育会被他人所尊敬,若新生儿是畸形胎,则家

    28、长有权将其杀死。罗马帝国中后期,虽然政府鼓励生育,但罗马的自由民新生儿数量仍不断下降。这反映了( )A.罗马帝国奴隶制进一步发展B.战乱夺走了大量自由民生命C.传统生育观念阻碍人口增长D.专制政府权威受到严重冲击15.下图是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的阿奎那,他论证“君权神圣”的特点是( )把理性引进神学 排斥理性 运用“自然法则” 从世俗权力角度出发A.B.C.D.16.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据此可

    29、推知(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26分)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时间事件希腊世界中国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87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54年魏齐桂陵之战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18年(

    30、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

    31、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l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

    32、化到达欧亚的边缘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指出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早期文明地城分布所呈现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明是如何对外传播的,概括指出古代文明传播的基本方式。(8分)(3)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10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

    33、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排除A项;房屋变迁是因为农业种植的出现,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并不能说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B。2.答案:B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

    34、影响所致,B项正确;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5.答案:A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划分了等级,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与西方建立在人民主权概念之上的民主制度及追求民主平等的人权思想大相径庭,故选B项;种姓制度涵盖了印度整个社会阶层,排除A项;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而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排除C项;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D项。7.答案:D解析:A.古希腊民主制城邦的产生和材料

    35、中的裸体竞技没有关系。B.材料信息更多的体现的是平等公平,没有体现出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C.材料中的体育竞技的规则体现不出是从政治传统上发展而来的。D.从材料中“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可以看出古代希腊裸体竞技,体现了一定的平等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故选:D。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前3世纪,在现在西亚地区人们欣赏雅典作家的悲剧作品,在北非希腊酒神崇拜盛行,体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对西亚和北非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希腊化世界推动希腊文明的拓展是通过战争形式,并非殖民方式,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多神崇拜和

    36、自然崇拜的盛行,排除C项;非洲地区自古埃及文明农耕文明发展程度并不低,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10.答案:A解析:A.公元前1000年,亚述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多山的亚述的开发,而且铁可制作出更加锐利的武器,有利于它的对外征服。亚述人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后,其冶金匠人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故A选项正确;B.亚述在此之前已经进入农耕时代,故B选项错误;C.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故C选项错误;D.亚述帝国兴起于公元前10世纪末,灭亡于公元前612年,纵横驰骋两千年说法错误,故D选项错误。故选:A。11.答案:A解析: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

    37、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故A项正确。这些城邦国家独立自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C项错误。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古希腊岛屿众多,地形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这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波斯人模仿两河地区的塔式建筑,柱子的装饰又具有埃及人的风格,浮雕和塑像艺术则受亚述的深刻影响”,可以看出波斯文明的发展融合了各地区的成就和风格,B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代文明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

    38、波斯文明对其他文明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B。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个城邦国家之间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立自治,民主意识较强,城邦之间战争频发。另外希腊地区虽城邦众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因而经常遭遇外来民族侵略,也最终亡于外族入侵,D项正确;AB项并非根本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希腊地区城邦众多,这些城邦国家,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历史上它们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进行着共同的体育赛事,各地之间还进行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并非各地孤立,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C1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阿奎那论证“君权神圣”的过程中,并不排斥理性,故错误,正确,阿奎那论证

    39、“君权神圣”是运用“自然法则”,不是从世俗权力角度出发,故正确,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16.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上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B.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中国丝织技术传往世界各地不正确,故B项错误;C.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D.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C。17.答案:(1)共性:战争频繁、政

    40、治动荡: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各自文明体在交流冲突中实现了互鉴和发展。差异:中国最终实现了长期的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希腊世界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期混战,最终被外族征服。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治理体系中专制集权设计精密且运转有效;希腊及希腊化文明的基因决定了其离心力(或独立性)非常大,在国家管理中“民主”、“法制”元素表现突出且影响更深远。(2)差异原因:文明特质:中华文明发展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古希腊遭到外族入侵,文明中断。政治制度:中国逐渐形成中央集权体制的雏形;古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经济结构:中国江河农耕文明,定居自足,相对封闭:古希腊海洋文明,

    41、商品经济兴盛,相对开放。思想文化:中国逐渐确立起并推行相对统一的官方思想:古希腊文明区的思想文化呈现多元性。解析:(1)共性:根据材料一简表中对“大事”的摘录,多次出现“战争”、“征服”、“之战”、“帝国”等词汇,据此可得出共性之一“战争频繁”,推理可得出“政治动荡”,从长期来看,东西方两地都呈现出“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结合所学可以进一步得出:两大文明体在各自交流冲突中都有互鉴、融合、发展。差异:主要根据材料一概括得出:中国最终实现了长期的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希腊世界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期混战,最终被外族征服;还可以结合所学深层次思考得出: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治

    42、理体系中专制集权设计精密且运转有效;希腊及希腊化文明的基因决定了其离心力(或独立性)大,自主性强,所以在国家管理中民主与法制元素表现更突出且影响深远。(2)原因:要求从不同角度简析。首先从“文明特质”上看:中华文明发展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古希腊遭到外族入侵,文明中断。这是由其各自不同的基因和复杂的历史传承长期综合发展决定的。第二,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基本上是“统一”的(天下共主),各区域族群(诸侯国)之间,对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制度”是没有根本性争议的,中华国家文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这也是世界其他所有早期国家都缺乏的),在此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中央集权体制的雏形;而

    43、在古希腊,以诸多氏族城邦为基础所形成的古希腊城邦联盟的各族群,其间的文明差异性很大,其共同承认的社会生存准则覆盖范围很小,所以古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第三,从“经济结构”上看:长期以来立足于江河冲积下的农耕文明,定居生活,自给自足,形成其相对的封闭性;古希腊说出的环境,自身的地域狭小又相互隔绝促成了其商品经济兴盛又不得不相对开放。第四,从“思想文化”上看:受政治经济多因素影响,中国逐渐确立起并推行相对统一的官方思想;受文明特质和外族侵入等因素影响,古希腊文明区的思想文化呈现多元性。18.答案:(1)社会根源:农业革命的发生,即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特点: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分布在欧亚

    44、大陆和美洲的几个核心地区。(2)传播: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区域性的武力扩张;贸易往来;人口迁徙。(3)作用: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或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要是农业革命的发生,即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特点根据“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可知是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分布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几个核心地区。(2)传播根据“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区域性的武力扩张;贸易往来;人口迁徙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第 21 页 共 2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B卷2套(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