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第三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1.结合课本我们来认识上边图片中的人物,从左至结合课本我们来认识上边图片中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是?右依次是?2.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道是什么吗?知道是什么吗?1、检测自学,串成知识链、检测自学,串成知识链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背景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1)隋隋 朝:朝:(2)唐唐 朝:朝:(3)程程朱朱理理学学儒学改造儒学改造陆王陆王心学心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4)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宇宙观:(宇宙观:(5)道德观:(道德观:(6)认识论:(认识论:(7)代表人物:(代表人物:(8)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宇宙观:
2、(宇宙观:(9)道德观:(道德观:(10)认识论:(认识论:(11)发发 展展(1)佛道盛行,儒学受挑战()佛道盛行,儒学受挑战(2)三教)三教合归儒或三教合一(合归儒或三教合一(3)三教并行()三教并行(4)程颐、程颢、朱熹(程颐、程颢、朱熹(5)天理是宇宙万)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的本原(6)天理就是)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7)格物致知)格物致知(8)陆九渊、王阳明()陆九渊、王阳明(9)心是宇宙万)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物的本原、心即理也(10)去人欲,恢)去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复良知的本性(11)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二
3、、诱思探究,形成思维力二、诱思探究,形成思维力 我思故我在,让我思故我在,让我们撑起思维的长槁,向知我们撑起思维的长槁,向知识更深处漫溯!识更深处漫溯!(一)佛道盛行,儒学要振兴(一)佛道盛行,儒学要振兴 探究(一):理学为什么会产生?探究(一):理学为什么会产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多个,窟龛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余座,佛像97000余尊。余尊。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
4、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唐人李延寿唐人李延寿南史南史记,记,南朝寺观有五百余所,南朝寺观有五百余所,“穷极宏丽穷极宏丽”,“僧尼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十余万,资产丰沃”;唐僧法琳唐僧法琳辨证论辨证论载,载,至于梁代,寺观增至两至于梁代,寺观增至两千八百余所。千八百余所。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睿智的形象。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当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座道教宫殿、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座宫殿遗址、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祠、岩庙。此图从整此图从整体上
5、看是一位体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面代表,即正面是释迦牟尼。是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表,即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教的图像,即老子。老子。材料材料1.1.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力。人教版教师用书 该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自身的哪些问该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自身的哪些问题?题?材料材料2.2.公元8
6、19年,韩愈向唐宪宗上论佛骨表,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言,身不服先 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乞以此骨(佛舍利)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概括材料中韩愈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材料中韩愈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思考韩愈在什么样的思想背景下持此种观点?思考韩愈在什么样的思想背景下持此种观点?该观点的目的是什么?该观点的目的是什么?观点:佛教是外来之物,与中国传统不合;要求禁绝佛教。背景: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唐代三教并行,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儒学自身的缺陷,需要振兴儒学。目的:应对佛家盛行带来的挑战,要复兴儒学。材料材料3
7、.乱世不倒翁乱世不倒翁冯道冯道 冯道(五代十国时期)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这个历史故事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这个历史故事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归纳理学为什么会产生?归纳理学为什么会产生?1.魏晋以来,佛道广泛传播,儒学受到了挑战;魏晋以来,佛道广泛传播,儒学受到了挑战;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趋势
8、,提供了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趋势,提供了思想基础。思想基础。3.宋代建立前,国家大一统局面遭到破坏,儒宋代建立前,国家大一统局面遭到破坏,儒家倡导的传统忠君观念、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家倡导的传统忠君观念、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这种现象对宋朝的统治十分不利,所以,破坏。这种现象对宋朝的统治十分不利,所以,北宋需要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重整伦理纲常、北宋需要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社会秩序和思想一统。道德规范,重建社会秩序和思想一统。材料材料4.在朱熹之前,朱熹的先师二程兄弟即出入佛老,程颐对佛教的礼度就十分欣赏,称“三代威仪,尽在是(佛教)矣,在天为命,在义为
9、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和佛教有什么关系?朱熹的老师胡原仲、刘彦冲好佛,对佛教和禅宗很有研究。朱熹受这两个老师的影响,早年就出入佛、15岁习禅,觉得禅是个好东西。他自己说,从此便“留心于此”。探究(二):理学思想是什么?探究(二):理学思想是什么?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观点观点1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则、规律):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10、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理学核心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理。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遗书反映北宋二程提出万物本原是反映北宋二程提出万物本原是“理理”反映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气说为中心的天理论反映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气说为中心的天理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寻找圣人的理寻找圣人的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
11、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人伦者,天理也。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河南程氏外书卷七观点观点2 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寻找圣人的理寻找圣人的理阅读材料,概
12、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朱文公文集观点观点3 3: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二程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反映程朱理学把天理与反映程朱理学把天理与“人欲人欲”对立的主张对立的主张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13、寻找圣人的理寻找圣人的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通处。二程遗书二程遗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礼记大学大学观点观点4 4: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反映程朱理学主张反映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的“穷理穷理”方法方法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寻找圣人的理寻找圣人的理二程二程(北宋北宋)观点观点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
14、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把握把握“理理”朱熹(南宋)观点朱熹(南宋)观点理之源在于天理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程朱理学的观点程朱理学的观点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集大成者考点考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
15、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陆九渊集陆九渊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答顾东桥书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传习录中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答顾东桥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映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观点反映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观点致良知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
16、知本性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寻找内心的理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传习录上传习录上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知”和和“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真知反映王阳明主张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观点观点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寻找内心的理陆陆
17、王王心心学学陆陆九九渊渊心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反对反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王守仁王守仁(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明代)(明代)认识论认识论: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寻找内心的理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材料材料5.5.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
18、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熹朱子大全朱子大全 材料材料6.“6.“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王阳明王阳明传习录传习
19、录(下)(下)请思考:(请思考:(1 1)朱熹和王阳明)朱熹和王阳明“理理”本质上一样吗?他们本质上一样吗?他们说的说的“理理”是什么?是什么?(2 2)同样的)同样的“理理”朱熹和王阳明认为存在的地方一样吗朱熹和王阳明认为存在的地方一样吗?材料7.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8.“是非之心,不滤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致良知,不假外求”,“若能向里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王
20、阳明 (3)在求)在求“理理”的道路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的道路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张有何区别?主张有何区别?(4)“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的“知知”和和“致良知致良知”的的“知知”内涵一致吗?都是什么?内涵一致吗?都是什么?材料材料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恭敬之心,礼也;是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我固有之也。
21、”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探究(三):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探究(三):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积极影响:强调道德修养,强化了读书人的气节,树立为国为民的节操,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残忍的童年残忍的童年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翻开历史一查满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鲁迅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人死于法,犹有怜
22、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清.戴震戴震 消极影响: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消极影响: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然欲求材料材料10.10.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依据材料结合有关知识思考一下,理学影响深依据材料结合有关知识思考一下,理学影响深远的原因有哪些?远的原因有哪些?
23、答:重视理学的普及化、通俗化和生活答:重视理学的普及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强化三纲五常,符合封建统治的需化;强化三纲五常,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至上而下推广;重视对青少要,统治者至上而下推广;重视对青少年和儿童的道德启蒙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年和儿童的道德启蒙教育和行为规范的道德渗透;朱熹的道德渗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有利于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有利于理学思想向读书人渗透。理学思想向读书人渗透。现在,理学思想是否已经远离我们了呢?现在,理学思想是否已经远离我们了呢?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天理难容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理屈词
24、穷 通情达理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无理寸步难行 做人要讲理做人要讲理 蛮不讲理蛮不讲理 心安理得心安理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良心良心 良知良知 孝心孝心 诚心诚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边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边明显体现了我国理学思想里边的优显体现了我国理学思想里边的优秀成分,请找出来。秀成分,请找出来。比如:和谐、公正、爱国、敬业、比如: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诚信和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