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跨考点综合 线索 1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体制改革 (1)先秦 (萌芽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 “ 传贤 ” 变成 “ 传子 ” ;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 家国一体 ” ,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2)秦朝 (创立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3)西汉 (发展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 “ 中朝 ” ,削弱相权。 (4)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
2、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5)宋朝 (加强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6)元朝 (加强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7)明朝 (强化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清朝 (强化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线索 2 古代中国加强地方控制的制度演变 时代 知识定位 周代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
3、 “ 天下共主 ”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汉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 “ 推恩令 ” ,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 七国之乱 ” , “ 推恩令 ” 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宋朝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规律总结 (1
4、)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线索 3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沿革 (加试题 ) 时代 知识定位 夏、商、 西周 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两汉 察举制 (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 “ 孝廉 ”
5、,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魏晋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 中正 ” 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 隋、唐、 宋、明、清 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化素质水平;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君主专制强化的五种方式 1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或更多 ),
6、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 )向皇帝身边的人 (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 )转移,即由远及近 (或由外到内 );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 (宫内 )向外朝 (外廷 )转移,即由内向外。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
7、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 1命题点 家国情怀 祭黄帝陵蕴含的民族认同感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 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 C 解析 祭祀祖先与宗法制相关,故选 C。 A、 B 与王位传承制度相关。 D 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2命题点 立德树人 中国古代选官的价值标准 (加试题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
8、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 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答案 A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两大选官制度。察举制注重以德选官,故 A 项表述正确;科举制考查的是儒家经典,忽视科技,故排除 B 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选拔官员,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排除 D 项; C 项应为九品中正制。 3命题点 主干知识 唐代制度的创新 宋人胡致堂说: “ 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 ” 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 A奉行流程式分工 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答
9、案 A 解析 结合教材,可知材料的意思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而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事实上按照行政事务的流程依次分工,故 A 项正确。 4命题点 史料理解 御史大夫的职能 (加试题 )元朝人胡三省说: “ 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 C 解析 “ 大狱 ” 说明和审理案件有关,故 C 项正确; A、 B、 D 均是丞相的职责范围。 5命题点 主干知识 清代制度的 创设 清代著作啸亭杂录记载: “ 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
10、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 为克服这一情况,清王朝 ( ) A废除宰相制度 B强化行省制 C增强内阁权力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D 解析 材料指的是清政府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A 出现于明朝。 B 与元朝相关。 C 错误,因为清朝的内阁权力也受到了限制。 D 正确,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它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6命题点 唯物史观 透过现象看本质 (加试题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 “ 皇帝 ” 等字,须直接换一 行顶格书写。【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11、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皇帝独尊,说明君主专制影响深刻,故 B 项正确。 7命题点 社会热点 权力监督与制约 (加试题 )对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 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 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 )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 “ 风宪之司 ” ,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
12、部官员 “ 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2)明朝监督制度的加强反映了怎 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 (2)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 -温馨提示:-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