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doc

    • 文档编号:50169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7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0.7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flying)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7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doc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 讲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改革开放前 社会主义道 路探索 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1 “ 一五 ” 计划期间企业空间分布的特点 2 城乡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 3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的经济状况 4 改革开放 前社会生 活变迁 新中国城市名称的更换 5 新中国婚姻观念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7 河北衡水摸底 )1949 年 11 月 ,中宣部曾表示 ,私营报纸 “ 在现阶段 ,有其一定的必要 ”, 并要求扶助大公报 :“ 拨给适当数目纸张 ,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2、。 ” 这类经济扶助( ) 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 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 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 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 解析 :A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 ,这是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扶持 ,这就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故 A 项正确 ;由材料中的 “ 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 可知 ,材料所述的经济扶助有别于银行贷款 ,故 B 项错误 ;这一时期 ,城市经济改造尚未开始 ,故 C 项错误 ;政府 “ 拨给适当数目纸张 ” 作为公股投入民营报纸 ,使得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开始发生改变 ,故 D 项错误。 2.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 50 个 ,中部地区有 32 个 ,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 35 个 ,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解析 :B 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 ,与材料 “ 中部地区有 32 个 ,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 35个 ”, 故 A项排除 ;企业在空间的分布上侧重东北及中西部地区 ,而 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涉及较少 ,主要是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 ,因为一旦战争发生 ,东南沿海首当其冲 ,故 B项

    4、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东南工业体系完善 ,故 C项排除 ;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无关 ,故 D 项排除。 3.(2018 河南洛阳期中 )据统计 ,1949 年至 1957 年 ,全国城市人口由 5 765 万增加到 9 949万 ,增加了 72.58%;农村人口则由 48 402 万增加到 54 704 万 ,仅增加了 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 ,主要是因为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 C.“ 大跃进 ” 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 解析 :B 三大改造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 ,故 A 项排除 ;新中国

    5、成立之初 ,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 ,所以国家重点发展工业 ,导致城市人口增加迅速 ,而农村人口增长缓慢 ,故答案为 B 项 ;“ 大跃进 ” 运动开展是在 1958 年 ,与题目时间不符 ,故 C 项排除 ;我国对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 ,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 ,故 D 项排除。 4.(2017 河北邯郸期末 )下面是 1976 年与 1966 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 ,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 ) 项目 钢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粮食 增长率 33.5% 91.7% 499% 146% 20.9% 33.8% A.“ 文化大革命 ” 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

    6、业 C.“ 文化大革命 ” 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解析 :A 据材料可以看出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这说明 “ 文化大革命 ” 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故 A 项正确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在材料无体现 ,故 B项错误 ;“ 文化大革命 ” 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故 C项错误 ;材料数据不足以说明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故 D 项错误。 5.(2017 河北石家 庄二模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 ,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 ,如徽州市改为黄山市、

    7、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 左 ” 倾思潮死灰复燃 解析 :C 近年来的城市改名是受到经济等因素影响 ,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名是受到政治运动 “ 左 ” 倾错误的影响 ,故 A、 B 两项错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 星、东方红等 ” 说明受 “ 文化大革命 ” 的影响 ,“ 徽州市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 ” 说明与改革开放有关 ,故答案为 C 项 ;材料中体现不出 “ 左 ” 倾思潮死灰复燃信息 ,故 D 项错误。

    8、 6.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这表明 ( )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7% 15.6% 个人成分、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时代发展影响 择偶标准 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 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 解析 :B 19671976 年即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更注重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 ,19771986 年处【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于一个过渡时期 ,更看重个人成分、政治面貌 ,19871996 年伴随

    9、改革开放的深入 ,个人学历更受重视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7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531960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 (单位 :百万吨 )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 (单位 :百万吨 )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

    10、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提取 1953 年至 1960 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中苏两国的农业问题。首先 ,分析表格数据 ,可以发现苏联以 1956 年为界 ,中国以 1958 年

    11、为界 ,之前两国粮食产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但之后两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曲折变化。得出该规律后 ,再结合题干信息 ,依据这个阶段 粮食产量的变化 ,结合中苏两国在当时的经济改革措施具体阐明原因。如中国可从 “ 一五 ” 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等角度思考中国粮食增产原因 ;苏联从赫鲁晓夫改革中有关农业的措施思考苏联粮食增产原因。结合中国的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和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来指出各自粮食减产的原因。在答题时要做到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注意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答案 :信息一 :1953 年至 1956 年 ,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1953 年至

    12、 1958 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 :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 ,重点放在农业生产 上 ,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保护自留地等政策 ,使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是由于 “ 一五 ” 计划的实施 ,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 信息二 :1957 年至 1960 年 ,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 1959 年至 1961 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说明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 ,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 1958 年开展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下大集体所有制 ,军事化管理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使粮食产量下降。 -温馨提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