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教案音乐教案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保卫黄河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教案黄河大合唱教案 -保卫黄河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知识与技能:技能:了解保卫黄河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 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保卫黄河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 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参与、融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
2、、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 ,唱出黄河儿女的 坚强性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 ,唱出黄河儿 女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哺育了我们炎黄子孙吗?出示中国地图,图上重点显 示黄河,那么今天我们就讲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母亲河边的故事。-黄 河大合唱 二、作品简介二、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词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曲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35 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38 年在延安 创作大批作品 1939 年写下黄河大合唱 ,他的代表作有救国军歌 、 到敌人后 方去 、
3、在太行山上 、 黄河大合唱 、 生产大合唱,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 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创作背景: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1939 年,当光未然把这部作品交给冼星海时, 作曲家非常激动,在抱病期间仅用了 6 天就使这部光辉的剧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 简陋的土窑里。4 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了全中国,对当时的 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分析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 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 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
4、作为主线连 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黄河大合唱共分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 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 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以排山倒海, 一泻千里的气势勾画出船夫们惊涛骇浪的情景。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 神,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 第二乐章黄河颂 (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第四乐章黄水谣 (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曲调写 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都尽情地 歌唱出来。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5、第六乐章黄河怨 (女高音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 是整个大合唱的终曲,它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角,这段音乐有着宽广的幅 度层次递进,最后推向高潮,呈现坚忍不拔的乐段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 三. 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保卫黄河 出示问题: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效果?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速度风格:速度风格:中速稍快,进行曲风格。 情绪:情绪: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情景:情景: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 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演唱形式:演唱形式
6、:齐唱;轮唱;合唱。 齐唱效果:齐唱效果: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一致抗战;激励人们前进;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 概; 轮唱效果:轮唱效果:此起彼伏,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间奏效果:间奏效果:使情绪升华,进一步渲染气氛、刻画形象,并为最后的合唱做好了转调 准备。 合唱效果:合唱效果:各种力量汇集起来,奔赴战场,坚决抗战。凸显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 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2、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具体处理各乐句演唱情绪。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 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第七乐句: 用坚定有力的声音, 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 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3)有感情的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 课堂总结 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 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 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