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第二章第二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二节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第三节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第四节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第五节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第一节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电影自年问世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雏形期,呈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但是,电影发明者却在坚持记录真人真事、确立写实传统方面打下基础,并为后来的纪录片艺术所继承和发扬。电影发明者法国人卢米埃尔在巴黎放
2、映的第一批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吃奶等,都取材于真实生活,被称为“活动照片”。由于是单色片,拍摄手法也比较简单,原始电影除了给人惊奇之外并没有多少美感。单一画面构成了最早的影片。后来才有几个画面连接成的多画面影片。纪录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从短片到长片、从简单娱乐到有影响的艺术,经历了多年的时间。三位近代大文豪看纪录片的观感:高尔基高尔基第一次观看电影后大为失望:“昨天晚上我去拜访了影子的王国。那是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在那里,每一样东西土地、树木、人、水和空气都沉浸在一片单调的灰色之中。灰色的太阳穿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脸上长着灰色的眼睛,树上的叶子都是烟灰的颜色。那不是生活,只
3、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运动,只是运动无声的幽灵卢米埃尔用来展示他的发明的那间房子里灯光熄灭之后,幕布上便突然出现一幅巨大的灰色画面,你凝视着它时,你看到了马车、建筑物和千姿百态的人,全都一动不动地冻结在那里但是,突然有一道奇特的闪光掠过幕布,画面活动起来了。马车从画面深处的某个地方径直朝你驶来,消失在你座位周围的黑暗之中这种无声的灰色的生活终于使你感到不安,感到厌烦。它似乎在向你发出某种包含着模糊的但是险恶的警告,使你感到心颤。你忘记了你置身何处。种种奇怪的想象侵入你的脑子,你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茫然不知所措。”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
4、方的纳努克 电影诞生年(年)以后,托尔斯泰的评论与高尔基完全不同。他说:“电影应该记录各种不同状态的俄国现实。必须用电影来反映俄国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寻求最虚构的题材。”重视艺术社会功能的伟大艺术家敏锐地认识到电影潜在的巨大社会功能。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的鲁迅,因为在课堂上看了反映日俄战争中中国同胞遭杀戮的时事片而大受刺激,竟成为他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的重要思想因素。几十年后,作为文学家的他,经常挤出时间与亲属一起到电影院观看新闻电影,作为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的一种途径。说纪录片改变了鲁迅的人生之路或不
5、为过。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纪实性卢米埃尔坚持他的影片“只是再现生活”。他从没有把电影变为一种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产业和艺术的企图。他甚至有些悲观,担心人们的好奇心不能持久,会对“活动照片”失去兴趣。娱乐性正当卢米埃尔固守其写实原则的时候,一些早期美国电影人却在向电影娱乐化方向努力探索:从拍摄歌舞表演、动物表演,到搭建摄影棚请演员表演某种情节片;为追求技术上的完美,通过创造人工生活场景,删除与情节无关的素材,使故事、意境更加典型、集中,从而达到一定娱乐效果和宣传教育效果。这便是早期美国电影出现的与写实传统不同的技术主义基础
6、。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娱乐性是电影艺术水准和影响力的培养基。不管是纪实片还是虚构片,任何审美和教育功能之发挥首先要使观众有兴趣。美国电影人对电影艺术技巧的执著探索催化了故事片诸片型,创造了好莱坞奇迹,也推动了纪录片艺术的成型。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纪实名作北方的纳努克呈现某些自相矛盾的现象:既坚持非虚构原则,又巧用虚构影片手法。北方的纳努克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美国地质工程师弗拉哈迪在北极探矿过程中拍摄了北极冰雪世界爱斯基摩人的完整生活风貌,但他的朋友
7、们看过样片后认为并不具有吸引力。于是,在样片被烧毁之后,他毅然专程返回北极,决心拍摄一部讲究艺术技巧的非虚构影片。他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已不是呆板纪录景象式的“再现生活”,而是一部有人物、有情节、充满诗情画意的再现真实生活的纪录片。他精心选择拍摄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一次次地把样片放给人们看,根据人们的反应决定内容取舍。这种方法虽然使影片成本高而效率低,却有效地提高了艺术品质。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北方的纳努克留下的有深远影响的(包括遭批评的)艺术方法技巧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艺术方法技巧第一,歌颂美而回避丑的
8、美学原则第二,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第三,用故事片手法表现非虚构的人生故事,使纪录片故事化第四,长画面大容量第五,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创造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第六,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力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此后,弗拉哈迪又筹资摄制了蒙阿那(反映南太平洋岛屿居民生活,并首次成功试用全色胶片)、亚兰人、土地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等影片,执著地描绘人和环境淳朴无华的天然美。以后的作品在手法上虽有变化,却保持着这一既成风格。近百年来,两个不争的事实是:故事片引用纪录片手法而
9、发展,纪录片吸收故事片技巧而创新;相继出现的艺术学派,无不继承前人成果、扬弃前人不足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实践与论争相伴。新学派总是在一个或若干方面有所突破而推动纪录电影发展,其兴旺时间有长有短,但至今没有出现无缺憾、无争议的艺术学派。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法演变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世纪年代出现在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最早形成国际影响的两大纪录电影学派。它们各有自己的艺术主张、理论和丰富实践,都在
10、国际影坛上留下了深远影响。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一)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十分重视电影的社会作用,把新闻纪录片视为形象化政论。列宁提出“必须从新闻电影做起”的要求。年月开始上映的杂志型新闻片电影周报在全国发行,影响甚大。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一)背景 吉加维尔托夫以“三人会议”名义发表“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电影眼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位置和对任何现象进行一瞬间的观察所能看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这种限制并不存在于性能更为广泛的电影眼睛”。“摄影机镜头是正确的,绝
11、对不会错。”“我是电影眼睛,我是机械眼睛。作为机械,我把只有我才能看到的世界展现在你的眼前。因此,我的行动不受限制。”“无论我在什么地方进行记录,对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会一视同仁。”该理论强调电影的物质功能,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加完善,人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客观世界,电影机镜头却能观察到。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二)内容主要艺术主张其一,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及特技等摄影造型技巧。其二,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以“墙上的苍蝇”比喻摄影客观性其三,强调蒙太奇的作用
12、。其四,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其五,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通过平凡事例表现伟大主题。其六,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三)代表作 这些理论在其代表作电影眼睛、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前进吧,苏维埃、带摄影机的人、顿巴斯交响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形成全新的纪录片风格,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受到国际同行和广大影迷的好评。带摄影机的人既是“电影眼睛”理论的形象“宣言”,又是对摄影机和摄影师的赞歌。该片镜头所向
13、无所不至,拍摄角度极尽变化,不时插入摄影机和摄影师的所在和所动,对摄影术进行“揭秘”,令观者目不暇接,惊叹连声。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四)评价 “电影眼睛”派虽然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历史却证明因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它未能长久地繁荣下去。现实主义艺术实践证明,人的眼睛,虽然不如摄影机视角丰富,认识世界却能胜过“无所不能的电影眼睛”。对摄影造型和蒙太奇的刻意追求不仅是主观意念对“电影眼睛”功能的否定,也难免流于技术主义,从而降低了纪录片的认识功能和史学价值。人的眼睛既不是机械
14、的,也不仅仅是生理的,而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另外,它对故事片的笼统否定显然失之偏颇,妨碍了对其巨大社会功能的认识。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背景 世纪年代中叶,英国青年约翰格里尔逊在美国研修社会学期间注意并深入思考了电影的社会功能问题。他敏锐地意识到电影作为教育和意识形态工具的巨大潜力,在高度评价弗拉哈迪非虚构电影北方的纳努克创作成果的时候,首次使用了“纪录电影”一词,把纪录电影创作概括为“对真实事物做创造性处理”。这一概括既是对弗拉哈迪纪录特色的评价,也是他对纪录电影的主张
15、。他与美国传媒界人士切磋电影的社会作用问题,在影评论文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把电影作为宣传、教育和舆论手段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一)背景 年,他回到英国,向帝国商品推销局推销自己的主张,双方一拍即合。他用当局提供的第一笔拨款拍摄的纪录片漂网渔船,形象地表现了现代鲱鱼捕捞技术如何取代传统生产方式,使鲱鱼商品走上国际市场的经历。该影片表现海上捕捞生活,细致生动;在波涛激浪中,渔船上人与机器和谐无间。弗拉哈迪的长画面技法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手段都被该片娴熟地运用。该影片大获成功,博得当
16、局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英国“创造性电影”纪录片的开山之作。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二)内容 格里尔逊的人品和艺品同样坦率明澈。他一旦认识到非虚构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巨大潜在功能,便公开主张利用电影不必羞羞答答。里尔逊学派的基本艺术观点第一,重视电影的认识功能第二,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第三,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第四,他认为电影人首先是政治分析家、宣传员,其次才是艺术家第五,对故事片持完全否定态度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二节 苏联
17、“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二、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三)评价 在更多的艺术学派出现以后,格里尔逊风格已不那么诱人,甚至显得老化,却仍有其用武之地,并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后来出现的更注重解说词的政论片和文学片则是对格里尔逊学派的发展。格里尔逊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推动了世界纪录电影运动的发展,为纪录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一)时代背景 世纪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纪录电影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潮流。“形象
18、化文献”的口号是纽约“电影摄影联盟”提出的。劳动人民深受经济大萧条之苦,资产阶级媒体却一味粉饰太平。年,不甘坐以待毙的人们在苏联电影的影响下成立了自己的电影组织,提出了“形象化文献”的口号,拍摄了反映工人悲惨状况的饥饿()等影片,向社会发出呐喊。电影关注社会问题的行动居然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支持。其原因是他以扭转经济形势的承诺赢得大选,电影的宣传作用有利于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二)人物介绍 电影评论家洛伦茨认识到电影的巨大社会价值,决心亲自摄制探讨重大主题的纪录影片。经过一年的
19、艰辛周折,他于年完成了划时代的长纪录片开垦平原的犁。摄制组深入沙尘暴肆虐的干旱灾区,记录下原本富饶美丽的平原如何因掠夺性滥垦而变成荒漠的悲惨景象。为了不使当局难堪,尽管该影片回避了社会制度问题,退而把主题变为探讨环境问题,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然而影片还是得罪了中西部的权贵们,好莱坞也拒绝发行这部影片。洛伦茨只好一座城市接一座城市地走访,说服人们播映这部警世之作。终于,影片在多家影院上映,广大观众无不为之震动,有效地唤起了人们的良知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二)人物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他拍摄的影片还有纽伦堡审判等。洛伦茨执著追求重大主题与艺术感染力的统一,以关注社会问题为特色的形象化文献风格开创了美国纪录电影新风,新闻纪录片不问现实的习气为之改观。令他遗憾的是,因为筹集不到资金,他未能拍出反映比基尼岛核试验的影片无处藏身。年,这位艺术大师获得国际纪录片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年,在开垦平原的犁上映周年之际,华盛顿电影理事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二、莱妮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在世纪年代,德国女电影演员、摄影师兼导演莱妮里芬施塔尔以制作纪录片而闻名。在荣获多项表演奖之后,她于年创立了自
21、己的莱妮里芬施塔尔制片公司,集企业主、编、导、摄、演和制片人于一身。她拍摄纪录电影的才华得到希特勒的赏识。年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代表大会,希特勒指名要她担任编导拍摄纪录片。纳粹党不仅提供充足的经费和特殊便利,而且保证不干预她的创作。这位女艺术家意识到影片的重要性,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施展自己的才华,调动前所未用的摄影手段,在第二年出品了关于这次代表大会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又译作意志的凯旋),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历史狂人从韬光养晦到初露狰狞的真实面目,也记录下追随者如痴如醉的癫狂之态。该影片不加解说,强烈的感染力全凭巧妙精湛的纪录艺术说话,不仅受到纳粹头目们的赞赏,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也连连获得
22、最佳影片奖。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二、莱妮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宣传法西斯的政治污点给她带来了无情的指责和灾难。战后,她在两个国家坐过牢。经过国际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后,她参与纳粹战争罪行的嫌疑才得以解除。年,她多次访问苏丹的奴巴部族,小心谨慎地深入到部族成员当中,与他们交朋友,拍摄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部族生活情景。步入晚年,她又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并以岁高龄开始了一项全新的尝试学习潜水摄影。她多次亲自潜入马尔代夫水域和红海,拍摄海底动植物的生态情况,再次展现了她超人的艺术才华。她终生迷恋
23、形象纪实创作,以不倦的追求完成了诸多领域的形象化文献。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一)时代背景 先锋派电影盛行于法国、德国,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在电影领域的一个艺术派别,也被称为抽象电影,与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实验电影同属一个体系。在无声电影时期,这个学派的艺术纲领的突出特点是,奉行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却又注重艺术技巧探索。其代表人物公开鼓吹“故事没有价值”、“画面主宰一切”,认为无主题、无美学宗旨、表现某些小的物质和自然界运动的纪录片,才能体现整体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先锋电影院
24、”也先后在一些城市出现。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一)时代背景 先锋派称电影是表现运动与节奏的艺术,把想象中的运动、节奏、印象及其造型美感作为追求目标。艺术主张()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主张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真实(3)主张把现实变成梦幻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一)时代背景 他们对远离生活没有故事的“纯粹电影”,对用电影表现运动、节奏可谓如痴如醉。车轮、塔、机器舞蹈、对角线交响乐、节奏第、桥、雨等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表现梦幻的影片一
25、条安达鲁狗中甚至有一头死驴在钢琴上的镜头。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二)人物 尤里斯伊文思生于年,父亲经营一家专门制造照相机的公司。伊文思岁时,在大人帮助下拍摄了一部米的短片茅屋。他虽然学有专业,却痴心于电影艺术,岁创立“电影联盟俱乐部”,从此全力投入纪录片艺术并为之奋斗终生。桥和雨既是他的成名作,又是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雨在受到赞扬的同时也遭到批评,人们说它思想贫乏,形式重于内容。善意的批评促成了他审美取向和艺术观的转变。这位电影新秀正是从探讨艺术技巧开始走上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的。他向往
26、苏联已久。两次访苏期间,他得到观摩名作、探讨艺术,乃至与苏联同行合作拍片的机会,因而深受苏联名家名作和理论的影响,较快地完成了艺术观的转变把目光转向社会现实,坚持认真记录生活反映社会,尤其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二)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荷兰当局任命他为即将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电影专员。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后,荷兰政府又宣布封锁印尼,不准伊文思入境。伊文思愤然宣布辞职,并在澳大利亚码头工会支持下,秘密拍摄印度尼西亚在呼唤,记录了澳大利亚码头工人拒绝为荷兰轮船装运武器,
27、反对荷兰武装干涉,声援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正义斗争的场景。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三)评价 伊文思重视纪录片的真实。他认为:“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命。如果在一部放映一小时的影片中,有三分钟长的一组镜头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真实,那么,这部影片在观众的心目中就会降低威信,它的效果就一定很糟糕。”他重视作品的真实,却不局限于“电影眼睛”派要求的纯客观记录,有时也采用弗拉哈迪式的“真实重现”。在重现场景中抢拍以达到自然效果,这是他常用的手法。有人赞扬伊文思的纪录片是战斗的诗,是生活的诗。他的许多作品无疑
28、是世界纪录片宝库中最珍贵的“形象化文献”(伊文思的创作经验和重要艺术见解,将在有关创作的章节分别介绍)。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时期,军事宣传片、战争历史片盛行于各大国。政府支持(或通过国家电影机构)直接把纪录电影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美国、苏联等国电影界精英被动员起来转向新闻电影和纪录电影制作,动辄几集甚至几十集的大制作竞相出现。这期间,以美、英、苏三国为代表的世界纪录片不管是在生产规模、经济效益还是
29、社会影响上都超过了故事片,形成了电影史上纪录片艺术空前的盛行期。形象政论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其典型例子是美国军方委派著名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主创的七集系列片我们为何而战(见图):战争序曲、纳粹的进攻、瓜分与侵略、英国之战、苏联之战、中国之战和战争迫近美国。作品内容从标题不难看出。其创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遍欧亚大陆的时候,美国人从政府到普通百姓还在冷眼旁观,好像与自己无关。直到年年底,日军突袭珍珠港之后,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决定拍摄一部唤起士兵参战意识的影片。第二次参军的卡普拉少校坦言自己没有拍纪录片的经验,
30、却深信“只有真相才能让人获得自由”。他把世界各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纪录片都搜集到手,作为创作素材为自己的观点立场所用。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战争结束前后十几年间,英、美、苏法等国从官方出资制作到商业制作的战争纪录片佳作争奇斗艳。其中伦敦可以坚持、诺曼底大讨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普通法西斯、夜与雾以及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揭露漏网纳粹骨干的条顿剑在行动等,都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内容的经典政论片和文献片,影响巨大而深远。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有人说,最差的纪录片
31、是宣传片。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应该说,低水平宣传片是纪录片中“最差”的,却不能说宣传性纪录片都是最差的。事实是,越是艺术质量高的纪录片越有利于宣传。上述著名佳作能打破国界,为国际同行和观众广泛认可、称赞,取得空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最经典的纪录片也是最好的宣传片。毋庸置疑,纪录片本质上就是用影视宣传教育的艺术,只是宣传的内容和宣传的隐显形式不同罢了。政府的、集团的、个人的立场主张虽有差异,却都是宣传。即使商业化的纪录片也不能完全摆脱宣传。问题是宣传什么,如何宣传?即使在商业纪录片变热的后冷战时期,政治性纪录片也仍是佳作频出。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
32、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冷战结束以后,英国摄制了长达小时的大型纪录片冷战。英国广播公司二台连续六个月播出这部大型纪录片,该片收录了对经历过军事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多人的访谈。接受采访的政治家包括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詹姆斯贝克和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许多老百姓也接受了采访。其中既有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接受采访时的坦率谈话,也有人们过去没有见过的克格勃审讯间谍的活动。冷战制片人艾萨克斯还推出了另一部长达小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录片世界大战。写实学派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揭露法西斯战争罪行的纪录
33、片每每创新意出佳作,美国制作的震撼国际社会的南京大屠杀便是一例。这部分钟的纪录片是根据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影片资料和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制作的。该片在美国播放时,常常有人看到那些暴行后晕倒。年月日,美国圣路易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将这部纪录片赠送给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至今唯一一部以活动画面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对现有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和照片资料是一项重要补充。纪录片开头打出一行字幕:“本片包含了大量的、真实的、赤裸裸的血腥镜头。”这是依照惯例播放恐怖片时向观众的提示。一位记者感慨道,想象力再丰富的好莱坞恐怖片导演也不忍心制作这些变态的场景。影片说,从年月至年
34、月,屠杀没有停止过。为了让国际社会知道这一恐怖屠杀,安全区的乔治费奇冒着危险把约翰马吉拍摄的一盒胶片藏在大衣里乘火车偷送到上海,并成功制作了四份拷贝。安全区委员会主席德国人约翰拉贝天真地以为希特勒会不满日本人的暴行而加以制止,于是让乔治费奇把胶片秘密带到德国。然而,当希特勒看到影片和信件之后,立即让德国警察警告拉贝不要再播放这套影片以及说出影片的存在。于是,这部影片整整沉寂了年之后才重见天日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法演变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世纪年代前
35、后,欧美国家和地区在短时间内相继涌现出了“真实电影”、“直接电影”和“影像人类学”等崭新的客观纪实学派,这是纪录片在政论体强势不减的同时出现的一种艺术飞跃。名目不同的新学派的出现有着思想的和物质的双重背景。首先,这些新学派是西方写实文艺传统和电影写实特性的新发展。其次,艺术革命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真实电影”夏天的故事和“直接电影”初选以全新的写实之风同时从欧美两端刮起,影响所及令多年一统天下的格里尔逊式宣传片之霸气受到强劲冲击。新的写实之风借电视吹遍地球村,影响广泛,成为国际纪录片领域颇有影响
36、的影视纪实艺术学派。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都追求真实客观效果,其明显差异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相同第一,对创作中的“主观成分”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第二,都强调声画同步,甚至视声音比画面更重要。相异尽管两者采用不同的艺术策略、技巧,但都能有效地消除主观色彩和宣传色彩,真实自然效果和感染力往往都能达到令人叹服的程度。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进入世纪年代以后,纪录片风格的演变与电视传播空前发展有关。少数大专业公司垄断局面
37、被打破,西方自由文化人和小公司成为独立制片的重要力量。他们与各类电视台、影视机构既竞争又合作,纪录片创作空前活跃,并呈现出三大特点:题材内容的空前广泛性、艺术形态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形式技巧的互相渗透。为适应内容和传播需要,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变化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原有的学派面貌固然存在,但是昔日几度红火的流派方法和风格已被“拆为零件,重新组装”了,人们常常在一部作品中看到多种风格的影子,却已似是而非,正所谓以“类型的混合,粉碎类型”,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新形态新样式或以题材内容成型如人类学片、动物片,或以手段技巧为特色如访谈片,或以作品体裁形成如政论片、娱乐片等,电视时代纪录片呈现多
38、姿多彩之势。第二章第二章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电视时代纪录片一、关注民族文化的影像人类学二、政治片与舆论三、匕首投向社会丑恶的纪录片四、自然与野生动物纪录片五、科技纪录片六、娱乐性纪录片迁徙的鸟迁徙的鸟是一部非常出色、评价极高的自然纪录片,由著名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执导,2001年上映。迁徙的鸟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这部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的电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轰动。
39、短短三个星期内就有250多万法国人为它走进影院。“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电影开篇第一句话饱含深意。迁徙的鸟的导演、拍过100多部电影的名导雅克贝汉说:“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帝企鹅日记在一片冰川、荒凉孤寂的南极洲上,生存着一群不畏寒冷的族类:皇帝企鹅。这终年寒冷的地方,每年三月便开始进入寒冬,并将持续九个月的时间。于是每年的三月,成千上万的皇帝企鹅离开它们的海洋家园,以轻巧的动作跃上岸,一开始以圆滚滚的肚皮在地面滑行数十公尺,最终用蹒跚的双脚在冰面上行走。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环境,以便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生存,企鹅们不得不放弃海里的悠然生活,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风暴,踉踉跄跄、如婴儿学步一般地开始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的动物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多个月的觅食,企鹅妈妈终于安全回来与家人团聚,接着与爸爸的身分调换,妈妈来照顾孩子、爸爸则出外觅食,他们会轮流工作,直到小企鹅长大后,一群皇帝企鹅又再次长征,返回家园,待下一年继续另一个新的旅程第二章第二章 思考与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简述主要纪录片学派的基本艺术主张。答案:P14-P27 简述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答案:P14-P27祝学习顺利!祝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