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何谓感染(何谓感染(传染传染)n指外源或内源性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活指外源或内源性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和较量,并中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和较量,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的过程。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的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数量来源感染途径土壤较多与肥沃程度有关排泄物动物尸体等伤口、接触创伤感染等水源较多与水质有关土壤排泄物消化道消化道疾病等空气较少土壤尘埃唾液、飞沫呼吸道呼吸道疾病等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人体正常菌群:在正常人的
2、体表和与外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为人体正对人体无害,为人体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血菌群。(正常人体的血液、内脏、骨骼、肌肉液、内脏、骨骼、肌肉等部位是无菌的。)等部位是无菌的。)部位部位 主主 要要 菌菌 群群皮 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 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 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 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梭菌。鼻咽腔 葡萄
3、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胃 一般无菌肠 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 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三、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机体之间的这种生态平衡可被破坏而引起疾病,这些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寄
4、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用药物不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菌群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的改变,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因严重菌群失导致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因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引起调而使宿主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引起二重感染。则称为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则称为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
5、tal acquired infection)指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发生此病的感染、亦指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发生此病的感染、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广义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广义上指医院内各类人群(工作人员等)所获得的上指医院内各类人群(工作人员等)所获得的感染。感染。特点:特点:地点、时间地点、时间、排除情况(入院前)、排除情况(入院前)感染部位感染部位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的微生物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肺炎
6、链球菌、呼吸道病毒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丝酵母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切口感染切口感染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无芽胞厌氧菌菌属、变形杆菌、无芽胞厌氧菌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志贺菌、病毒沙门菌、志贺菌、病毒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5.5%)绿脓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25%)克雷伯菌()克雷
7、伯菌(11.8%)大肠杆菌()大肠杆菌(10.3%)n致病性致病性: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性能,质的概念。n毒毒 力: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量的概念。一般用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LD50/ID50)作为测定毒力的指标。第二节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毒力毒力 (virulence)毒毒 力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量量)。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半数感染量(ID50)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半数死亡或感染所染所需要的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最
8、小细菌数或毒素量。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微荚膜、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微荚膜、侵袭力侵袭力 菌毛等粘附因子菌毛等粘附因子 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类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类 外毒素外毒素 毒毒 素素 内毒素内毒素毒力的组成:毒力的组成:一、细一、细 菌菌 的的 毒毒 力力(一)侵袭力(一)侵袭力(invasiveness)定定 义:义: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侵入宿主生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侵入宿主生理内环境中,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理内环境中,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菌体力与细菌菌体表面结构表面结构和和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相关。相关。1 1)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 2
9、2)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 1、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1)菌毛黏附素:)菌毛黏附素:由细菌的菌毛分泌,存在于菌毛顶端如:大肠埃由细菌的菌毛分泌,存在于菌毛顶端如:大肠埃希菌的定植因子抗原希菌的定植因子抗原、淋病奈瑟菌的菌毛黏附素。、淋病奈瑟菌的菌毛黏附素。2)非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为细菌表面的某些成分,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为细菌表面的某些成分,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成分和革兰阴性菌的外膜蛋白,如的成分和革兰阴性菌的外膜蛋白,如A群链球菌、金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黄色葡萄球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LTA)等。)等。黏附素黏附素 特异性受体接合特异性受体接合(1 1)黏)黏
10、 附附 素:素:是细菌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质。是细菌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质。(2 2)荚膜、微荚膜)荚膜、微荚膜n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具有抗吞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具有抗吞噬和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从而增强细菌的侵噬和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从而增强细菌的侵袭力。荚膜在细菌的免疫逃逸现象中起着重要的袭力。荚膜在细菌的免疫逃逸现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用。n例如:炭疽杆菌、肺炎链球菌荚膜;例如:炭疽杆菌、肺炎链球菌荚膜;A群链球菌群链球菌的的M蛋白、伤寒沙门菌的蛋白、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大肠埃希菌的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都是构成微荚膜的组分。抗原等都是构成微荚膜的组分
11、。2 2、侵侵 袭袭 性性 物质物质 细菌由侵入的部位向组织扩散时,常产生一些对宿细菌由侵入的部位向组织扩散时,常产生一些对宿主细胞有损伤作用的侵袭性物质。如:葡萄球菌凝主细胞有损伤作用的侵袭性物质。如:葡萄球菌凝固酶固酶、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激酶、DNA酶等。酶等。(二)毒(二)毒 素(素(toxin)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细胞、组织和器官。分为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1、外、外 毒毒 素素(1)来源)来源:主要为主要为G+菌: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
12、、白喉杆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次要为次要为G-菌: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 绿脓杆菌、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多数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到细胞外多数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到细胞外,少数细菌(志贺氏菌和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外毒素由细菌裂解后才释放到细胞外。肉毒毒素最强肉毒毒素最强神经毒素神经毒素 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毒性比KCN大1万倍。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 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传递,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2)毒性作用强,并对组织有一定选择性)毒性作
13、用强,并对组织有一定选择性1)大多数外毒素是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是蛋白质(2 2)特)特 点:点: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60 20分钟分钟 白喉毒素白喉毒素 5860 1 2小时小时 葡萄球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100 30分钟分钟3)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多数不耐热:)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多数不耐热:4)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人工方法(人工方法(0.30.4%甲醛)处理脱毒,保留甲醛)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成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抗原性成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产生抗毒素,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如:破伤风抗毒素(如
14、:破伤风抗毒素(TAT)按其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分为: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致热外毒素(A群链球菌)肠毒素:霍乱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5)分)分 类:类:2 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1)来)来 源:源:n是是G菌细胞壁外膜中的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脂多糖(LPS),螺螺旋体、立克次体等胞壁中也具有内毒素样物旋体、立克次体等胞壁中也具有内毒素样物质。质。n菌体死亡破裂或人工菌体死亡破裂或人工裂解后裂解后释放释放 脂质双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脂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要
15、组分,无种属 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性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种特异性产生于产生于G菌,菌,理化因素稳定,耐热理化因素稳定,耐热 1001小时不破坏,需160 24小时毒性弱,无选择性毒性弱,无选择性 毒性和生物活性单位:脂质脂质A 抗原性弱,不能脱毒成类毒素抗原性弱,不能脱毒成类毒素 内毒素注入机体亦产生的相应抗体,但中和内但中和内毒素作用很弱。毒素作用很弱。(2)特)特 点:点:发热反应:发热反应:级微量内毒素入血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级微量内毒素入血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内毒素WBC(LPS诱生中性粒诱生中性粒C释放因子释放因子骨骨髓髓中性粒中性粒C)例
16、外的是例外的是伤寒杆菌感染后伤寒杆菌感染后WB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致病作用:)致病作用:不同细菌大致相同不同细菌大致相同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当血液中有大量当血液中有大量G生长繁殖时,或病灶中生长繁殖时,或病灶中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时,宿主机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时,宿主机体可出现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微循环衰竭和低体可出现内毒素血症。可引起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的内毒素休克。血压为特征的内毒素休克。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 毒 素内 毒 素 不形成类毒素 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
17、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 与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毒力强则所需菌量少,反之则多。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门户三、细菌侵入门户细菌需要通过特定途径侵入宿主器官和细胞引起感染。第三节第三节 感染的来源与发展感染的来源与发展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引起感染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引起感染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社会感染社会感染感染发生场所不同感染发生场所不同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传染源
18、来自体传染源来自体外而引起的感染。外而引起的感染。传染源:病人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带菌者、带菌动物、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节肢动物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节肢动物 媒介、血液、多途径感染(结核)媒介、血液、多途径感染(结核)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体内正常菌: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病原菌的再次感染病原菌的再次感染。传染源来自自身的感染传染源来自自身的感染。现状及危害性现状及危害性 全球感染率为全球感染率为320%,我国发生医院感染约为,我国
19、发生医院感染约为500万例万例/年,感染率约为年,感染率约为4.6%,其中,其中医院死亡病人中,约医院死亡病人中,约1/31/4直接死于医院感染。直接死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随着患者免疫力的下降,医院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随着患者免疫力的下降,条件致病菌感染率的增加;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条件致病菌感染率的增加;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高,尤其是侵入性医疗设备侵入性医疗设备和和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泛使用,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公共卫生问题。胃插管术胃插
20、管术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5.5%)绿脓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25%)克雷伯菌()克雷伯菌(11.8%)大肠杆菌()大肠杆菌(10.3%)三、感三、感 染染 类类 型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宿主体和致病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根据两者力量对比,感染类型可分为:不感染不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带菌状态 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较弱,病原菌毒力较弱,病原菌感染后感染后对机体的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损害较轻,不
21、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2.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当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当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旦机体免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疫力低下,潜伏的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发疾病。如,潜伏的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发疾病。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3.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强、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数量多,或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以致机体的
22、组或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一系列明显临床症状。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一系列明显临床症状。()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根据感染部位分为:根据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全身感染全身感染 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带菌状态:带菌状态:机体在显
23、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菌,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菌,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之为带菌状态。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之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第四节第四节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体的抗感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抗菌免疫机体的抗菌免疫特异性免疫抗菌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抗菌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n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人类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人
24、类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些防御致病菌等抗原的功能。来的一些防御致病菌等抗原的功能。n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致病菌及其毒性代谢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致病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能。一、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二)吞(二)吞 噬噬 细细 胞胞1、种类、种类n小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血流中仅10小时左右入组织寿命13天。n大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和
25、杀菌过程 接触接触吞入吞入杀灭(消化)杀灭(消化)吞噬、吞饮吞噬、吞饮3、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作用的后果:1)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细菌被吞噬后细菌被吞噬后510分钟内死亡,分钟内死亡,3060分钟分钟内被消化分解(化脓性球菌)等。内被消化分解(化脓性球菌)等。2)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麻风分枝杆菌等胞内菌不仅不被杀死,甚至在胞内生长繁殖,等胞内菌不仅不被杀死,甚至在胞内生长繁殖,随之扩散。随之扩散。3)在吞噬过程中,吞噬细胞所产生的酶也可破坏)在吞噬过程中,吞噬细胞所产生的酶也可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其损伤和发生炎症
26、反应。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其损伤和发生炎症反应。(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1、补体:、补体:正常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正常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活性的球蛋白。(酶原状态。(酶原状态-激活激活-发挥杀灭作用)发挥杀灭作用)2、溶菌酶:、溶菌酶:主要源于呑噬细胞,是一种低分子碱主要源于呑噬细胞,是一种低分子碱性蛋白,广泛存在于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性蛋白,广泛存在于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在。(在特异性的抗体参与下,溶菌酶也能破坏革兰氏阴性菌)特异性的抗体参与下,溶菌酶也能破坏革兰氏阴性菌)3、防御素:、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其是
27、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其作用主是杀灭胞外感染的细菌。作用主是杀灭胞外感染的细菌。4、其它:干扰素、白细胞素等、其它:干扰素、白细胞素等 又称后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它有明显又称后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它有明显的针对性记忆,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可使的针对性记忆,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可使免疫效应增强。免疫效应增强。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 1、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n 是由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通过产生抗体而发挥效应淋巴细胞介导的通过产生抗体而发挥效应的免疫应答。的免疫应答。n 是指由是指由特异性
28、抗体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主要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主要针对针对胞外寄生菌和毒素胞外寄生菌和毒素。IgG类抗体有调理作用类抗体有调理作用 抗毒素有中和作用抗毒素有中和作用特异性抗体的作用特异性抗体的作用 SIgA阻挡作用阻挡作用 IgM、IgG有激活补体作用有激活补体作用 胞外菌胞外菌:寄居在寄居在宿主细胞外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组织的组织间隙和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细菌。液和淋巴液中的细菌。大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大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杆菌等。抗胞外菌感
29、染的主要目的: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杀灭细菌、中和杀灭细菌、中和毒素。毒素。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是由是由T细胞介导的通过产生效应细胞介导的通过产生效应T细胞及细胞细胞及细胞因子而发挥效应的免疫应答。是以因子而发挥效应的免疫应答。是以T细胞为主细胞为主的的免疫应答;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感免疫应答;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感染。染。(1)CTL:主要功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主要功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2)CD4+Th细胞:主要功能活化吞噬细胞细胞:主要功能活化吞噬细胞 小结小结n掌握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及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n掌握细菌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及毒力的物质基础,全身性感染的类型。n熟悉感染来源和途径。n了解机体抗细菌免疫,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