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1.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2.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3.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凭证与记录。4.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5.掌握所有者权益审计。6.掌握投资审计。7.掌握其他相关项目审计。3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及测试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概述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第四节 投资审计 第五节 其他相关项目审计 4 第 一 节 筹 资 与 投 资 循 环 审 计 概 述 1.业务少 会计年度内筹资与投资循环发生的业务较少,尤其是举借长期债务、权益融资和长期投资等业务。2.金额大 筹资与投资循环每笔业务的金额通常较大,错记、漏记或不恰当地对一
2、笔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将会导致重大的错报或漏报,从而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反映产生较大的影响。5 3.约束性强 筹资与投资循环活动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合同的规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对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时,应充分考虑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上述特点,对某些发生次数较少的业务,如所有者权益业务,可以采用详查的测试方法。6 审批授权取得资金计算利息或股利签订合同或协议1筹资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 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7 2投资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投资循环(1)审批授权(2)取得证券或其他投资(3)取得投资收益(4)转让证券或收回其他投资 8 1.筹资循环涉及的凭证与记录 (1)债券。债券是公司依据法定程序发行、约定
3、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2)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3)债券契约。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人与发行企业双方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性文件。(4)股东名册。股东名册是发行记名股票的股份公司记载股东情况的花名册。9 (5)公司债券存根簿。(6)承包或包销协议。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时,应当由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或包销,公司应与其签订承销或包销协议。(7)借款合同或协议。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应与其签订借款合同或协议。(8)有关明细账和总账。10 2投资循环涉及的凭证与记录 (1)债券契约。(2)经纪人通知书。(
4、3)股票或债券。(4)投资协议。(5)有关明细账和总账。11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1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筹资循环由借款交易和股东权益交易组成。企业的借款交易涉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这些内容基本相似,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业务较少而金额较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一般直接进行实质性程序。12 (1)筹资的授权审批控制。适当授权及审批可明显提高筹资活动效率,降低筹资风险,防止由于缺乏授权、审批而出现的一系列舞弊现象。(2)筹资循环的职务分离控制。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是筹资循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3)筹资收入款项的控制。为了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客观、公正地证实企业会计记
5、录的可信性,防止以筹资业务为名进行不正当活动或者以伪造会计记录来掩盖不正当活动的事项发生,企业最好委托独立的代理机构筹资。13 (4)还本付息、支付股利等付出款项的控制。无论何种筹资形式都面临利息的支付或股利的发放等支付款项的问题。由于企业债券受息人社会化的特征,企业可开出单张支票,委托有关代理机构代发,从而减少支票签发次数,降低舞弊的可能性。另外,还应定期核对利息支付清单和开出支票总额。股利发放,要以董事会有关发放股利的决议文件为依据,对于无法递交的支付利息或股利的支票要及时注销或加盖作废戳记。对各种费用的开支,要核查金额是否正确,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尽量避免支付不合理的费用。14 (5)实物
6、保管的控制。债券和股票都应设立相应的登记簿,详细登记已核准发行的债券和股票有关事项,如签发日期、到期日期、支付方式、支付利率、当时市场利率、金额等。(6)会计记录的控制。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因此会计记录的控制尤为重要。企业应及时按正确的金额、合理的方法、在对应的账户和合理的会计期间予以正确记录。15 2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计划的审批授权控制(2)投资业务的职责分工控制(3)投资资产的安全保护控制(4)投资业务会计记录控制(5)投资收益控制 16 1筹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对筹资循环进行控制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之后进行的。了解内部控制之后,评
7、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筹资循环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同时得到了执行,或者说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测试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17 (1)筹资活动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测试授权审批制度可以直接向管理当局询问,并查看有关记录。(2)筹资活动的授权、执行、记录和实物保管等是否严格分工。对职务分离控制的控制测试可以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进行。(3)筹资活动是否建立了严密的账簿体系和记录制度,并定期检查。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检查、穿行测试等方法,。注册会计师在对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应重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据以修改
8、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8 2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内容包括:(1)投资项目是否经授权批准。对于投资计划的审批授权控制,主要通过查阅有关计划资料、文件或直接向管理当局询问来进行审查。(2)投资项目的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是否严格区分。对于职务分离控制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实地调查、跟踪业务的方法来进行。(3)有无健全的有价证券保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审阅内部相关人员对有价证券进行定期盘点的报告,重点审阅盘点方法是否适当,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情况,以及出现差异的处理是否合规等。19 (4)投资活动的核算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相关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是
9、否正确,注册会计师可从各类投资业务的明细账中抽取部分会计分录,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的顺序核对有关数据和情况,判断其会计处理过程是否合规完整,并据以核实上述了解的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5)对投资收益的监控是否适当。对此可以采取查阅分析报告或资料的方法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取得了有关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应重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据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0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1)确定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者权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2)确定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的形成、增减及其他有关经济业务会计记录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10、为投资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研究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3)确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和增减变动的合法性、真实性,为投资者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增值、积累情况等提供资料。(4)确定会计报表上所有者权益的反映是否恰当。21 尽管对所有者权益的审计,通常是在资产、负债审计的基础上,采用详查法进行的,很少通过对其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来确定审计范围,但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仍是所有者权益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22 (1)存在或发 生认定的内部 控制目标所有 者权益账面余 额在资产负债 表日确定存在,已支付的股利 是由被审计期 间实际发生交易事项引起的。(2)完整性认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11、: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股利已登记入账。(3)权利和义务认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所有者权益代表所有者的法定求偿权。(4)估价或分摊认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正确。(一)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测试的对应关系 23 (二)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所有者权益内部控制应了解的要点概括如下:1 所有者权益的筹资活动是否经过授权审批。2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的职务是否恰当分离。3是否存在筹资收入款项的控制。4是否存在支付股利付出款项的控制。5是否存在实物保管的控制。6会计记录的控制是否合规。24 (三)测试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在测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内部控制要点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对于
12、授权审批控制可以直接向管理当局询问,并查看有关记录;对于职务分离控制可以采取跟踪业务的方法,实地调查各有关方面的情况;对于收入款项控制可以结合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进行;对于实物保管控制可以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于会计记录控制,因其控制过程都在账簿资料和有关文件中有记录,所以应采取账务追索收集证据的方法。25 具体来说,对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内部控制的测试应确定以下事项。(1)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是否经过授权批准。(2)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的授权、执行、记录、实物保管等是否严格分工。(3)所有者权益筹资活动是否建立了严密的账簿体系和记录制度,并定期检查。26 (一)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实质性测试实收
13、资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与股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基本相同。对于股本的实质性测试,应通过“股本”账户进行,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审阅公司章程、实施细则和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2)检查股东是否按照公司章程、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方式出资,各种出资方式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4)检查股票的发行、收回等交易活动。(3)索取或自己编制股本明细表。27 (5)函证发行在外的股票。(6)检查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7)检查股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28 (二)资本公积的实质性测试 注册会计师对资本公积进行实质性测试,其测试内容应包括如下几点:1.获取或编制资本公积明细表2.检查资本公积形成的合
14、法性3审查资本公积使用的合法性4.确定资本公积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反映 29 (三)盈余公积的实质性测试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注册会计师对盈余公积进行实质性测试,其一般程序包括五点。1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2检查盈余公积的提取3检查盈余公积的使用4验证盈余公积账户的记录5检查盈余公积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30 (四)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测试 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获取或编制未分配利润明细表 2复核公司章程、授权凭证和相关法规 3验证未分配利润的记录 4确定是否公允披露 31 第四节 投资审计投资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15、确定投资是否存在;(2)确定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5)确定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32 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确定记录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均已记录投 资 审 计(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33 2.交易性金
16、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将投资确定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意图获取审计证据,并考虑管理层实施该决定的能力。应向管理层询问,查阅包括预算、会议纪要等在内的书面计划和其他文件记录,考虑管理层选择将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理由是否充分。并注意有无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类别金融资产之间违规随意转换的现象。34 (3)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等交易流水单及被审计单位证券投资部门的交易记录,与明细账核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监盘库存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
17、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5)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变现限制。(6)抽取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关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8)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变现限制。(9)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35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
1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36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意图和能力,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3)检查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4)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取得回函时应检查有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5)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7
19、(6)抽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关凭证,检查其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重新计算持有期间的利息和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中的相应数字核对。(8)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9)检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其相关损益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已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是否转入投资收益科目。(10)检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11)检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注意已用于债务担保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恰当披露。38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 1.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的目的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持有至到期
20、投资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39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意图和能力,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分类是否正确。(3)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5)向相关金
21、融机构发函询证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40 (6)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减变动的记账凭证,注意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债券投资的计息类型,结合投资收益科目,复核计算利息采用的利率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结合投资收益科目,复核合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9)检查当持有目的改变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当有客观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复核相
22、关资产项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检查相关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检查相关利息的计算及处理是否正确。(11)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41 (四)长期股权投资审计 1.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目标(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42 2.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
23、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3)对于重大的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43 (4)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5)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检查股利分配的原始凭证及分配决议等资料,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检查其投资成本
24、的确定是否正确。(7)检查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4 (8)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已经发生减值,是否正确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检查有无违规转回的现象。(9)检查长期股权投资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注意长期股权投资担保的情况是否已作恰当披露。45 投 资 审 计1.投资收益的审计目标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投资收益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投资收益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投资收益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五)投资收益审计确定投资收益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投资收益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投资收益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
25、否恰当 46 2.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分类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与以前年度投资收益比较,结合投资本期的变动情况,分析本期投资收益是否存在异常现象。(3)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投资收益是否的记录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收益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4)确定投资收益在财务报表中是否恰当列报。47 (六)应收利息审计 1.应收利息的审计目标(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利息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利息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应收利息是否
26、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4)确定应收 利息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 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应收利息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48 2.应收利息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收利息分类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按照不同借款类别,将借款平均余额与平均利率的乘积,与账面利息收入相比较,确定两者差异额是否合理。(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相结合,验证确定应收利息的记录是否充分、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9 (4)对于重大的应收利息项目,审阅相关文件,复
27、核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可函证。(5)检查应收利息减少有无异常。(6)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截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利息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7)关注长期未收回及金额较大的应收利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相关职员,确定应收利息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可函证。(8)检查应收利息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50 (七)应收股利审计 1.应收股利的审计目标(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股利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股利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应收股利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应收股利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
28、定应收股利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51 2.应收股利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收股利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与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应收股利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对于重大的应收股利项目,审阅相关文件,测试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可函证。52 (4)检查应收股利减少有无异常。(5)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截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股利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股利分配方案等。(6)关注长期未收回及金额较大的应收股利,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或查
29、询被投资单位的情况,确定应收股利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可函证。(7)检查应收股利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53 第五节 其他相关项目审计 一、营业外收入审计 (一)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外收入是否已真实发生,且与被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外收入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营业外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54 (4)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5)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6)确定营业外收入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55 (二)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
30、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划清营业外收入与其他收入的界限。(3)抽查营业外收入中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项目,审查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4)对营业外收入中各项目,如非流动资产处理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盘盈利得、接受捐赠利得、政府补助等与相关账户记录核对相符,并追查至相关原始凭证。(5)检查营业外收入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56 二、营业外支出审计(一)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外支出是否已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外支出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营业外支出
31、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5)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6)确定营业外支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57 (二)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营业外支出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划清营业外支出与其他费用的界限。(3)对营业外支出的各项目,如非流动资产处理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盘亏与毁损的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捐赠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费等,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与相关账户记录核对
32、相符,并追查至相关原始凭证。58 (4)检查是否存在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费支出,必要时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5)对非常损失应详细检查有关资料、实际损失和保险理赔情况及审批文件,检查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营业外支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59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审计目标(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已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5)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已记
33、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6)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60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3)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账,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各明细发生额逐项检查。61 四、所得税费用审计 (一)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 (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所得税费用是否已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所得税费用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金额及其
34、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所得税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5)确定所得税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问。(6)确定所得税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62 (二)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与明细账、总账及报表核对相符。(2)核实当期的纳税调整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3)根据期末资产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以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余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倒轧出递延所得税,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3 (4)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相核对。(5)检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恰当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