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元代的陶瓷工艺课件.ppt

    • 文档编号:4748985       资源大小:2.73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晟晟文业)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元代的陶瓷工艺课件.ppt

    1、中国陶瓷史第十讲元 代 的 陶 瓷 工 艺 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上端安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盘折沿,菱花式口,盘

    2、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

    3、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瓶身中部六条白龙凸起,衬以青花海水、火焰纹,瓶肩和下腹部各绘青花云头纹,内画凤穿牡丹纹。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

    4、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内沿面环绕锦纹。内壁饰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缀于曲折的枝茎上。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并蒂莲竖向环置,一对鸳鸯戏于其间。盘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纹样相对应。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德镇窑青花

    5、瓷器之精粹。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

    6、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径8.5cm。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

    7、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

    8、、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

    9、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通高30.5厘米口径13.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出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瓷器,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它是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在宋代钧窑瓷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铜红釉的重大突破。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所以传世和出土的都不多。此罐的纹饰虽晕散,但内容尚能看清。其釉里红色鲜艳,实为难得。高33.8厘米腹径20.4厘米 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明陈闻墓出土 胎色洁白,胎体浑厚凝重。釉色温润如玉。颈饰蕉叶纹,蕉叶下饰回纹一周。腹部饰缠枝牡丹和变形莲瓣纹。圈足饰回纹一周。造型端庄,纹饰精致,为

    10、龙泉窑的精品。据墓志记载,该墓葬于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墓主陈闻,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此器虽出土于明代墓葬,但其形制、纹饰和釉色,都具元代瓷器的特征。高1.3厘米口径16.3厘米 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胎质洁白精细。口沿折边,作八瓣葵花形,平底。口沿绘忍冬纹一周,盘心绘两组并蒂莲和水草纹。色泽浓艳,纹饰秀丽,为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精品。元代器物。1977年于通辽市库伦旗征集。青花玉壶春瓶,通高29.5厘米,口径8.5厘米,最大腹颈15.3厘米,足颈9.4厘米。此瓶敞口,颈细长,广圆腹,圈足外撇。通体遍饰青花,笔划流畅,多而不乱。青花玉壶春瓶实为元代瓷器珍品。元代器

    11、物。1982年于通辽市开鲁县三义井乡出土。圆唇、直口、鼓腹、圈足。盖作笠形,上顶有钮,下有子口。盖施绿釉,有三道螺旋纹。器身刻花,施黄、绿、黑、红褐四彩。器形端庄,胎骨轻薄。实为元代器物精品。元代 通辽市征集,此盖罐(缺盖),高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1厘米。为短颈直口式,溜肩鼓腹,内圈足,通体施白釉,绘以铁花纹饰,上部为对称均匀的卷云式缠枝花卉,下部绘龙凤纹,龙凤间又饰以两两相对的牡丹花纹和蕉叶纹,整个画面满而不乱,技法娴熟,为元代磁州窑珍品。元代器物。1978年春 于库伦旗六家子出土。此瓷器通高26.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7厘米。玉壶春瓶,撇口,束颈,溜肩,圆垂腹,宽圈足微

    12、外撇,外壁绘花卉,器形庄重古朴。高37.6厘米。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胎白体重,施白釉,上绘青花纹饰,在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为主体纹饰,有四个菱形开光,内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人物形象生动,下层为一圈变体仰覆莲纹,三层纹饰以忍冬和锦带纹相隔。整体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为进口青料,故色彩青翠艳丽。元,通高39,口径20,底径15。磁州窑位于河北磁县一带,宋属磁州,故名。该窑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这件白釉褐彩开光人物盖罐为元代磁州窑的制品。器形硕大,浑圆厚重,自上至下呈S形变化,稳重中见秀美。

    13、罐盖形的头盔,盖面绘有卷草间弦纹。罐的主体纹饰为腹部三面菱花形开光的人物、花卉图案,二开光内人物神态各异,或展卷读书,或在江边戏耍观花,不一而同,但每个人物周围均点缀有浮云、山石,似乎寄情山水、放浪江涛。菱形开光外有一椭圆形褐带文饰,褐带之间有上下相对的三角垂云和云纹。其他上下均为弦纹。这些弦纹与写实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水墨人物的风彩和神韵。通高34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 18.5厘米,采用多种技法做成,特别是盖顶上的狮钮,除采用雕刻堆塑外,在施釉技法上采取革新,一只仰天嘶吼的卧狮完全不施釉,由于胎内加了紫金土,含有大量铁,经炉温烧出后呈火石红色,下面用肥厚的粉青釉,衬出胎上

    14、刻划的菊花纹,显得非常美观。吉州窑,高24厘米。用褐色彩在颈、肩、腹等处绘四道弦纹,将罐分成四段,分别在颈部绘弦纹,在肩部绘覆莲纹,腹部对称两侧开光,各绘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头相向,两眼望前方,双翅扑打作追逐嬉戏状,在开光之间绘工字形锦地纹,胫绘回纹。整个造型敦厚典雅,纹饰繁而不乱,疏密有致,色泽清晰绚丽,为吉州窑精品。磁州窑,高39厘米。上覆盔形盖,盖面绘卷草间弦纹。此罐器形硕大,浑圆厚重,自上至下呈S线变化,稳重中见秀美。该罐的主体纹饰为腹部三面菱花形开光的人物、花卉图案,二开光内人物神态各异,有的展卷读书,有的在江边玩耍观花,不一而同,但每个人物周围均点缀浮云、山石,似乎寄情山水,放浪

    15、江涛,菱形开光外有一椭圆形褐带饰,褐带之间以上下相对的三角垂云和朵云纹。其他上下均为弦纹。这些弦纹和写实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水墨人物的风彩和神韵。景德镇窑,枢府釉,又称“卵白釉”,釉层较厚,釉色白中微闪青,呈失透状,因同类器物常有“枢府”字样而得名。胎体厚重。器内壁刻饰双龙间云纹。碗心刻花朵及变形莲瓣。是元代枢府器的典型。蚌仙子器件,高为16cm匠人随心所欲创作之佳品,用于馈赠已故恋人之礼品,随之入葬。造型极其别居一格,比例十分精确,实为难得佳品。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高5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8厘米。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产品

    16、属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多变化。钧窑成品釉层较厚,而且呈“乳浊现象”,不像其他青瓷那样有透明感。元代钧窑产品以瓶、盘、碗、盆、尊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瓷瓶通体挂天青色釉,但釉色不匀。釉层较厚,烧制时流于底部,俗称为“流釉”。瓶上有大块红斑,是此处釉料中的含铜成分在烧制时还原而成。1994年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附近出土,高30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31厘米、足径12厘米。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的漳河两岸,产品以罐、盘、碗、瓶为主,又有瓷枕及小型玩具等。釉色白中带黄,以黑、褐色花纹为装饰,有绘花、划花、剔花等手法。图像则为婴戏、禽鱼、龙风、水波、卷叶以及花卉等,纹样

    17、简练粗矿,极富民间情调。此件瓷罐造型浑厚,在白釉地上用黑色釉绘出婴戏等图案,具有磁州窑产品的典型风格。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创于北宋,元代继续烧制。其产品届青瓷系统,因釉料中含氧化亚铁(FeO),烧成后呈青色。随釉中含铁量之异,釉色有浅有深,甚至有土黄色、褐色,但以粉青、浅绿为代表。元代产品器形加大,胎厚体重,样式有高足杯、束颈瓶、环耳瓶、荷形盖罐等。器上除沿用宋代常用的划花、刻花、堆花外,元代又采用了印花、贴花、镂刻等技法。此件瓷瓶颈部为弦纹,腹之上半是划花缠枝牡丹,下半为凸雕莲瓣纹

    18、,通体挂粉青色釉,均匀晶莹,是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精品。高4.3厘米、口径13.3厘米、足径4.5厘米。这件瓷盘是景德镇枢府窑产品,系元朝枢府院定制,盘底圈足内有釉下压印的枢府二字。枢府窑的器型以盘、碗、洗为主,常见纹饰有缠枝花、双龙等,采用模压印花技法。器物胎体较厚重,釉色发白而微带青色,故又称卵白釉。1955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高51.5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23.5厘米、足径12厘米。此瓶素面无纹饰,仿自瓷器造型。同出的银壶底部有“至顺癸酉”、“章仲英造”、“庐州丁铺”字样,可知这批银器是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丁家银铺工匠章仲英打造的。1956年山东省济南市出土

    19、,高29厘米、足轻9.4厘米。在这件瓷瓶所施釉料中含有微量的氧化亚铁(FeO),因此烧成后,它的釉色白中泛出青绿色。这种釉色非青非白、似青似白,被称之为青白釉或影青。这种瓷器以江西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佳。高32.1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20.1厘米、底径12.2厘米。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挂透明釉,然后一次烧成。彩釉中含有铜(Cu)的成分,烧成高后呈红色,故称为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的新创造。此器红色较浅,说明配制釉料及掌握火候的技术尚不够成熟。高29.8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9厘米。釉下彩技术,是在器物坯材上先用釉料绘出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彩色釉被覆盖在一层透

    20、明釉之下,故称为釉下彩或釉里彩。若在第一次所施釉中加入钴(Co)的成分,烧成的瓷器呈蓝青色,称为青花瓷,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但不普遍。到了元代,则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因釉料中含钴量的多少不等,加之火候亦有差异,故烧成品的颜色有深有浅。玉壶春瓶的器形前代就有,元代继续流行,但颈部缩短,腹部突出,圈足变矮以致近似于平底,增加了稳重感。元.白地黑花花鸟纹枕,高11厘米,长23.2厘米,1980年江西省新干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元.白地黑花鱼藻纹盆,此盆板沿,内壁绘仰莲瓣纹,内底绘鱼藻纹,鱼游于水草间,形象生动逼真,器内盛水后有“如鱼得水”的艺术效果。高9厘米,口径3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元.白釉釉

    21、下彩海水波涛纹小胆瓶,高9.2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3.3厘米,小口稍撇,长颈,胆形腹,矮圈足,口沿下画弦纹一,颈上部画蝴蝶,下部画宽窄不等的六道弦纹,腹间绘海水波涛纹,近足处画弦纹两道。瓶虽小彩绘极精,海水汹涌澎湃,亦不失为精品。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元,白釉釉下褐彩开光折枝花卉胆瓶,高14.5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5.5厘米,撇口,唇外凸,长颈,胆形腹,矮圈足稍宽。颈部画弦纹十余道,腹部为连弧形二开光,两面相对,内画赭色折枝花卉,光外绘海水波涛作地,腹下部至足间画二粗弦纹,施白釉泛灰色,广东省博物馆藏。元,白釉釉下褐彩鸳鸯芦苇纹瓶,高19.8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6厘米,直口,

    22、短颈,鼓腹,圈足,口沿下饰卷草纹,颈部饰回纹,各以粗细弦纹相隔,腹部绘锦地两连弧形开光,形象十分生动,饶有情趣。纹饰精细,布局严谨,当为吉州窑釉下彩绘瓷之精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高23.6厘米,口径1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元.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之二),高23.6厘米,口径1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元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通体施天青色釉,晶莹润泽,为元代龙泉瓷中的佳品,颈部有弦纹数道,中部饰3组变形凤纹,腹部饰缠枝牡丹,下部承托一组剑叶纹。元龙泉窑青釉贴塑龙纹盘,口径41.5厘米,土耳其博物馆收藏。元.龙泉窑凸花海水云龙

    23、纹瓶,高26.5厘米,口径5.5厘米,1976年北京海淀区元墓出土。龙泉青釉创烧于北宋中期,此瓶侈口,细长颈,溜肩,圈足,颈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饰行龙、云纹和海水纹,胎质细腻呈青灰色,釉质纯净,青闪绿。制作规整,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元.龙泉窑凸花纹双耳瓶,高21.6厘米,口径8.6厘米,海棠式花口,颈有兽首衔环双耳,颈部印蕉叶纹,腹部一面是模印海水双龙戏珠,另一面印山峦双凤戏珠。首都博物馆收藏。元.龙泉窑座龛观音,高45厘米,宽26厘米,厚11.5厘米,拱形龛,龛顶一轮红日,此塑像胎体厚重,通体青绿色釉,观音面部及袒露部位均为涩胎呈红色,突出了观音的神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元.卵白釉连座

    24、小瓶,通高16厘米,口径3.2厘米,盘口,细颈,垂腹,鼎式三足,带镂空座,颈中部一环箍,颈中下部装两翅式带环双耳,腹上部印一周缠枝花卉,下部印一周覆莲瓣纹。施卵白色乳浊釉,器座露浅黄色胎,胎质细腻,造型小巧致。带座器为元时所习见。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元.青白釉笔架,高11厘米,长18厘米,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笔架镂雕成五卒山峰形,浮云环绕。主峰粘贴有云、月纹、恰似彩云托月。山崖一侧有藤蔓和青竹,山脚下海水汹涌,浪花飞溅,游龙逆水嬉戏。胎质坚硬,釉面光滑细腻。元朝.青白釉堆梅带座瓶,通高24.7厘米,口径2.6厘米,江西省万年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青白釉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容器,元.至元八年197

    25、4年江西景德镇市郊出土,通高22.5厘米,口径7.7厘米,江西省博物馆藏。元.青白釉多穆壶,通高24.9厘米,口径9厘米,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墓出土,为元代创新式样,壶体上有仿箍和铆钉状装饰。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矮足,足脊宽平无釉。胎质精细,釉色莹润。造型奇特。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就目前所知,国内收藏仅此一件。壶系宜兴窑产品。砂质,肝红色,质地较粗,壶面有缸坛飞釉。球腹,腹下部稍敛,平底,弯流,流与腹衔接处贴塑四瓣柿蒂形纹饰。圆角四棱的提梁近似桥形,转折处为倭角,后部有一栓绳系盖的小系。平盖,组件葫芦状,无子母口,盖内有“十”字形筋。整个壶造型严谨,做工规整。此壶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明

    26、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同出的砖刻墓志表明墓葬年份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有绝对纪年可考的嘉靖早年紫砂器。壶通体呈栗色,略带黄,布满梨皮状小白斑点,器盖尤为明显。丰肩,直颈,下腹渐收,平底,假圈足。曲流装于器腹正中,圆孔。柄体圆,内壁线条足卵形。盖口严密。盖的弧面上倒立三只扁鼎足,足外侧呈外撇的弧线,内侧为两个连弧。器底有单行竖排“时大彬制”阴刻楷书款识,刀法娴熟有力,字体方正,起笔处多圆折。此壶1987年7月11日出于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庙埔村明万历年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15431610年)墓中,同时出土有墓志铭等纪年物。壶在出土时盖圈已有轻度磨损,当为墓主生前使用

    27、过的。壶身似球形,腹鼓似鬲,三足矮小如乳头。壶盖贴塑四瓣对称的柿蒂纹。壶身无纹饰,表面满布微凸小颗粒,似“石榴皮”的质感,色浅绛无光。壶的嘴柄相对,柄下方腹壁上有阴刻楷“大彬”两字,字体工整有力。整体造型古朴雅致。此壶从无锡系甘露乡萧塘坟明崇祯二年华涵莪墓中出土。壶身方形,略呈上阔下敛状,圆口,环柄,曲流,四角有过底矮足。平底外满髹黑漆,中心漆层下隐约现出“时大彬制”起先楷书款,似为阴刻。壶外涂红漆,厚约3mm,上雕多种纹饰;腹部四面开光,两面山水人物,两面杂实纹,柄、流上流云飞鹤,肩、盖上亦为杂实纹。此壶造型端庄朴雅,雕饰华美,是紫砂工艺与雕漆工艺结合的成功作品。此种复合工艺始于明代,制品多

    28、壶类。有时大彬款的雕漆紫砂壶,此为仅见。罐平口直颈,长圆腹,底微向里凹。肩部有六瓣柿蒂纹。盖面中心有“周氏俊造”阳文篆字款。小碟同时出土两件,形制大小及纹饰完全一致,唯颜色各异,一件朱泥制成,呈赭色,一件紫泥制成,呈深褐色。胎极薄,厚度为0.1cm。底内凸。制造工艺简练,先用手工捏塑成形,底部指纹清晰可见,然后模印花卉。出土于扬州城北公社卜西大队马庄小队。此壶是宜兴制陶名手陈鸣远所制。他的制品新颖灵巧,铭刻书法古雅,有晋唐风格。茶具、瓜果小品等均极精妙,名驰中外,影响甚广。南瓜形壶,壶嘴堆雕瓜叶,把手饰茎纹,盖状瓜蒂。砂质温润,色近橘红。叶脉筋络自然逼真,巧夺天工,妙趣盎然。壶身一侧刻楷书“仿

    29、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十字,刻款“鸣远”并钤阳文篆书“陈鸣远”方印。壶身呈莲蓬形,鼓腹下部渐收敛。壶身四周饰八片宽体莲瓣。壶嘴短,饰荷叶纹。壶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壶盖和壶口结合紧密。壶肩部装有一藕节形的银配。在壶身一莲瓣上刻有“资雨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铭文,并刻有陈鸣远名款及二篆书印“陈”、“鸣远”。泥质紫褐色中闪点点金星,俗称“桂花砂”。器形为半爿石榴,树枝形杯把,底部雕塑枝叶,杯把旁塑一蓓蕾。整个造型稳重协调。在蓓蕾与树枝中间藏有阳文篆书“陈鸣远”三字印。壶呈六方形,直口,短颈,折肩,折底,短流,如意式曲柄,盖与壶口严密吻合。整体瘦长挺拔。用紫红色砂

    30、泥制作。壶身三面印制烹茶图,图中二人在茶楼的几案旁坐饮,一书僮在廊中煮水,另一书僮端两茶杯作送茶状。四周有松、竹、梅及洞石作陪衬。壶身另三面镌刻乾隆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淳书室有作 溪烟山雨相空,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诗后篆刻阳文“乾隆”二字章式款。这首诗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七年夏至那天,在地坛神毕返回圆明园途中所作。烹茶图取材于乾隆御制诗,诗书结合,形式和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体呈方形,直口,口以下渐广,方圈足。曲形柄,流、柄均凸起四棱,与壶体相呼应。口上附盖与壶体相吻合。用紫色砂泥制作,形体古朴大方。

    31、腹部一面用金银彩绘山水、楼阁和松柏。另一面为金彩篆书御制诗:“御制 花港观鱼,锦梭不籍。天孙掷练,影中堆万。族云设兴,水仙作春。服天边风,月傲清华。”共三十四字。盖面用金彩彩描绘卷枝纹作边饰,壶口边、足边刻络绎纤细的回纹。底阳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彩绘技法娴熟,书意清逸典雅,篆书用笔流畅,是紫砂器中的珍品。壶为梅花形,并有梅花形盖,盖上塑二桃形钮。壶流朝天,为半圆形。梅花形矮圈足。底心有一圆形戳记,字模糊不清。整体造型俊秀,小巧玲珑。壶身似杯,有短平流,无把。盖身、圈足均作四瓣瓜棱形。盖顶堆塑双桃,瓜棱腹两侧用胭脂红、蓝、青、黄、黑等多种色料绘山水画。器形规整,制作讲究。盖内及壶底均刻草书“

    32、王伦”二字,底又印有椭圆形款记,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1959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年间墓葬出土。壶盖呈扁圆形,壶身呈扁圆柱形,口及底渐收,有圈足,短流,把手上圆下方。周身以深浅蓝珐琅彩满绘花纹带。盖上绘花卉、如意纹,壶口下部一周是回纹,回纹外一周是如意纹,腹中部一周绘花卉卷草纹,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花纹的颜色和紫砂胎本色既对比又和谐,在加彩装饰的紫砂器中堪称佳作。杯以桃实半部为形,折枝作把,并以枝、叶、花为饰。杯下三足,亦由枝、叶及桃实构成。枝干中心触空,留下斑斑疤痕,形象逼真。泥质细净,色呈暗红。是宜兴紫砂器中极少见的珍品。有杯托,为近代名艺人裴石民所配。杯表镌有“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

    33、霞觞”诗句,款署“圣思”,钤“圣思氏”篆书阳文方印。平盖,短颈,鼓腹,圆底,乳式鼎足。流若龙首,把饰 蟠螭,钮似伏狮。壶体绛红色,腹部饰黑泥印云雷纹装饰带。底钤凤舞纹样方印,盖内钤有阳文直书正楷“绶馥”椭圆小章。绶馥,姓陈,乾、嘉年间人。披云楼旧藏有陈绶馥制于乾隆三十八年的紫砂大壶。其名不及杨彭年之辈炫显,作品传世甚少。壶为紫砂胎外包锡皮。壶身呈斛形,四角形短直流上细下粗,镶螭虎状青玉环形把,正方形盖上嵌矩形白玉钮。器身一侧刻牡丹纹,另一侧刻隶书:“微润欲沾,雨前吐尖。己丑小春月,石梅”己丑年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深赭色紫砂胎底内钤“杨彭年制”阳文篆书印款。此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

    34、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难得的工艺珍品。此壶出土于清咸丰元年墓。壶形似梅椿一段,敛口,直腹,假圈足。壶身贴塑梅枝三丛,繁花盛开,再饰以断枝瘿节。钮、把、嘴皆作梅枝形。色呈暗红,泥质细密。壶底钤阳文篆书“杨氏”小圆印。作者杨凤年为清代宜兴制壶名手杨彭年之妹。造型作方钟形,敛口,鼓腹,底微凹。方形流,流下部紧贴腹壁。扁环形把。四注式盖,弧形钮。紫砂胎,器表施蓝釉,腹壁两侧以白、红、绿彩绘博古图。底正中钤一阳文方印,字迹不清。壶身外壁似一捆整齐的竹段,中腰以一竹束之。竹段顶端(即壶面边沿)逐个雕刻小圆圈,以示竹心中空,形象逼真。壶盖以的为中心雕入卦纹,把、流堆雕龙头。壶底三足,亦雕刻矮竹段编连状,

    35、底面雕星象纹。壶色泽蟹青,造型典雅,装饰协调,堪称上品。盖内钤瓜子形阳文楷书小印“大亨”。此壶选泥精细,泥色极为纯正。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配以龙尾执柄,浑成一体,格律谨严。考清代中叶阳次制壶名手一时涌现,特以二泉杨彭年为制曼生壶饮誉独高,然细审传世真品,大亨所制巧思出群,格调高雅,诚有过之。借其颇自珍重,距今虽百年余年,而作品传世绝少。鱼化龙式为其代表作,此壶已为国内孤品。壶盖内钤阳文楷书“大亨”瓜子形印。钮、盖、口、身、圈足统一协调成四方菱花形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紫砂色调呈赤褐,夹有细小的黄砂及黑点。底有楷书刻款“友泉”

    36、两字。此小船坞为白泥所制,扁圆腹,底有五柱形足。腹上凸雕对称的四个茎干形节,还凹挖两个树叶形和一个拱形装饰,内各贴一片紫泥,紫泥上点戳蜂窝状小圆点。另有一处凹挖为鸡心形,内无紫泥。腹内施白釉,开小碎片。腹内底心上有蓝色隶书“胡兴隆”三字,行书“秀记”二字。胎泥呈土黄色,砂质细腻。塑造一罗汉坐于象背,大象缓缓前行,回首张望。造型象征期望天下太平,子孙安乐。象腹底部印有篆书款“彭年”二字。盘呈浅长方体。在紫砂器的赭红色底上以蓝白两色釉绘面蝶花图案,壁项饰湖蓝地深蓝色回纹边。碗敞口,小圈足。盖径小于碗口径,有小圈顶。整个盖碗用黄黑两色泥绞成深浅相间的木纹。器表有四个层次的彩绘:圈足为蓝白相间的回纹边

    37、,底部为莲瓣纹带,中部为蓝色的团蝠和红色的团寿,器口为蓝色如意头饰带。盖部纹饰与碗相似。碗内壁为开鱼子片白釉。碗作葵式造型,敞口,弧腹,四角弧折,圆底,下附喇叭形高圈足。紫砂胎,内外满施蓝釉。腹部镌有行书:“咸丰岁在丙辰文登于子良造”。字内填白釉。整体做成鼓的形状。器壁为土红色,盖和底呈土黄色,似所蒙皮面,周围还饰一圈黑色小乳钉。壁面刻行书:“山似蜀,泥可琢,东坡云,此间乐。乙丑秋。”壶身近圆,颈高而直。高圆小盖,钮为带弦纹的圆柱形。壶把和壶嘴均细长弯曲,线条柔软流畅。壶腹彩绘山水、屋舍、树木。无款。挂屏是紫砂制品中不常见的品种。这件挂屏在赭红色紫砂平板上用不同色泥堆贴松鼠、葡萄,松鼠在葡萄藤

    38、蔓之间。画面左上角署款:“岁次壬寅冬月朔日阳羡岐陶刻。”表明作品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壶身作圆球状,敛口,短颈,鼓腹,底内凹,圆饼形盖。钮、嘴、提梁皆作树枝状,提梁曲为三折。壶身一面刻有砖瓦文“嘉佑”、“平乐阿宫”,署行书“仿金石索本。陈升和制”。另一面镌刻书“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录”,以行书署款“阳羡泉石并作”。盖内钤有阴文楷书“郭记”印记,底有“宜兴紫砂”长方印、“郭记”阳文书扇形印。坛作圆球形,小圆口,短直颈,圆肩,腹微鼓,平底内凹。器表施绿釉,腹部以蓝、白两色釉作开光各二。白釉开光以彩釉绘山水,蓝釉开光以白釉行书题七言诗各一首。肩部以黄釉绘如意云头纹及白釉带红彩简化蔓草纹一周,近底部亦饰白釉带红彩简化蔓草纹一周。壶形正方,盖与口齐平,把、流、的均取方形。以黄泥拼制,内壁土黄无釉,外壁四面和口沿、盖面施白釉地,彩绘草虫、搔要、花卉小品五组。把、流、的挂绿釉。壶上无款字、印章。胎泥呈浅褐黄色,器形作横卧佛手状,柄似枝条,盖似叶片。款识不详。


    注意事项

    本文(元代的陶瓷工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